张晶讲英语课程阅读听力写作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管理不仅仅提供结构、计划、规 章、控制、分工的原则,更重要的是概念、价值、信仰、氛围、 文化。因此,成功的企业都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信念,形成一 种凝聚力,使员工自觉地为企业目标奋斗,并使这种文化精神在 员工中代代相传。这才是决定企业成败、兴衰的根本
“中”指“中道”,无过无不及,与“和”略有不同。“和”是 强调容纳相异的人才、意见,保持一种生态关系,“中”则指处 事所掌握的“节”与"度"。“中庸”只是平常的道理,于平常中见 “道”。“尚中”“执中”的管理方略,对“过”与“不及”之两端持 守动态统一,使各种力量与利益参和调济、相互补充,在大小、 刚柔、强弱、周疏、疾徐、高下、迟速、动静之际保持弹性, 具有一种节奏感,实在是一门高超的管理美学。
中国哲学崇尚"生生之德",即以人 的创造性精神匹配天地乾坤父母之大生广生之德,尽人能以弘 大天性。中国“尊生”的传统,即尊重、发扬创造性的生命精神, 强调全面发挥人的潜能,参赞天地之化育,理性地适应并进而 主宰天地。在管理学上,《周易》的管理智慧,即把自强不息、 生生不已的主体精神,“元、亨、利、贞”的流衍创化的客观历 程和效法天地的自然之道结合起来。这样,它就不是单方面地 强调开拓创新,穷通变易,而在一定程度上又涵盖了顺应自然 之意。因此,开与合、守常与应变、原则性与灵活性、创造性 与继承性(创业与守成)的辩证统合,即是企业管理的一种高级 的智慧和艺术。
“变"也是一种"生"。但"生”的意涵主要是“创生”“生化”, 而“变"的意涵主要是"变通”、“制宜”。
人事正反诸方面的经验教训,对凶吉、祸 福、穷达、存亡、生死、利害诸关系的把握,提供了最佳趋避 的模型和最佳应变的方法。在阴与阳、否与泰、剥与复、损与 益、革与鼎、既济与未济之间,寻找因条件变化而不断求变的 契机。由是而提出了因时、因地、因物、因位制宜的要求。所 谓“制宜”,是主观价值与客观实际配合得宜,关键在管理主体 的感通化裁之功。
中国哲学提供了一种高级的变通智慧,这种智慧和西方科 学管理方法不同,是具有根源性的智慧,或者说是一种人文的 睿智,把管理看作是以人的价值主体为依归的。有的学者称之 为“道智”或“道术”,以区别于西方知性的科学的管理①。另一方 面,《老子》《易经》《易传》《孙子兵法》关于刚柔、予取、进 退、攻防、正奇、明晦等等权变谋略的思想,在市场营销、价 格战等方面,提供了灵活的战术计谋、市场权术等辩证智慧。 商场如战场,军事辩证法可用于商场。类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和人文环境的生态平衡提供了睿智,不 仅可以纠正人们片面执着于“斗争哲学”的负面影响,而且是现 代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重要思想资源。现代管理强调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内在自我的协调关系, 强调一种宇宙一体、普遍和谐的整体观念。我们儒道诸家素来 肯定并发挥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 齐物 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西铭》)和"仁者以天地万 物为一体”(王阳明《传习录》上)的宇宙家族思想及推己及人、 润物及物的意识,在未来世界具有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对于企 业之间及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处理,乃至企业效益的显发有着 重大的意义。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