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面对旅游市场的巨大金矿,滴滴显然不会空手而归。2017年3月,滴滴推出“动态调价”服务。但在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或高峰时段,“动态调价”给出的出行价格比正常价格高太多,滴滴就背负着“浑水摸鱼”的骂名。
在一片哗然中,滴滴终于在近日改变了价格,在北京推出了新的计费机制。总的来说,早高峰、晚高峰、晚时间的起步价有所上升,而其他时间段的里程费、市场费有所下降或上升。简单来说,滴滴这次的价格变化是涨有跌,但主要是涨。而且未来滴滴还会根据不同城市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价格体系变动。
在过去的三年里,滴滴推出了几种不同的价格体系,其中一些是不可预测的。毕竟,这三年来,全国的出租车数量和交通状况并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滴滴根据自身的发展来决定价格体系,或许有道理。
帮助流量优化?还是要看后续发展
滴滴表示,这次在北京推出新的计费机制是无奈之举。滴滴通过补贴、分时定价、热图引导、排队优先、拼车优先等方式尽力平衡供需关系,但供需不平衡依然严重。最直接的问题是乘客觉得叫车越来越难。所以滴滴做了相应的——调价,既鼓励司机下车满足出行需求,又鼓励乘客错峰出行,减轻高峰时段对车的压力。
初衷很好,但能否实现就另当别论了。就像之前的动态调价系统,并没有真正解决打车的问题,反而让滴滴饱受诟病。而新的收费机制一定会达到供需平衡的效果?恐怕不行。还是要看后续的发展和市场的考验来判断这种计费机制是否“聪明”。
从目前网民的声音来看,大多数人认为滴滴实际上是在利用其垄断地位任意提价。如果滴滴能用新的计费机制满足之前多余出租车的需求,就能把负面评论变成一无所有,出行体验更好。但如果供需依然不平衡,打车依然困难,滴滴将继续被诟病,新的计费机制成为笑柄。
抛掉掉价,小心虎视眈眈的对手
价格方面,滴滴这几年一直在折腾。就其成就而言,它已经成为流量矩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仍需要继续改变,以帮助流量优化。值得注意的是,在习惯垄断地位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网络汽车市场的变化。
美团、高德、Hello、首汽等众多传统汽车企业在网车市场不断展示实力。例如,根据《财经》,高德出租车业务的日订单量已经超过400万,成为在线汽车市场的“大玩家”。首汽汽车CEO魏东最近也表示“目前线上车市仍有较大跌幅,但这种格局不会持续太久。”
或许,随着很多网车平台的进入,网车市场会有更多的变化。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交通的不断优化才能真正实现。(科技新发现康斯坦丁/文)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滴滴奖励制度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