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民营医院板块继续上涨,三星医疗领涨,涨幅超过10%。今年以来,由于疫情防控和社会医疗政策的综合效益,民营医院部门上升了20%以上。但在资本市场的黄金周期下,还是有几个喜悲的样本。不久前,恒康医疗的破产重组就尘埃落定。作为行业标杆企业,命运几经转折,终于落到了自己的七年之痒。
民营医院以每年2000的速度增长还算是好生意吗?关键人物纷纷调整布局,药企慢慢退出,投资者更加谨慎。潮水退去后,拓荒者的冒险才刚刚开始。
高大上失效了?
除了生孩子,其他病不应该去私立医院。今年3月,夏媛刚刚在一家高端私立医院“联合家庭”生下了他最小的儿子。
从12周的出生检查、无痛分娩和孕后复查来看,夏媛非常满意:“服务非常好,你不用排队,你可以自己选择医生。”但是,价格是物有所值的,夏媛口中的私立医院千方百计的好,价格一栏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
在10个月的分娩过程中,夏媛一家一共给了联合家庭9.08万元,远远超过了他们在公立医院生一个孩子时的3000元支出。尽管如此,作为一家以产科为主的私立医院,联合家庭在夏媛无法对妊娠期间心律失常、b超异常等问题进行深度干预,不得不转诊到协和医院和北京妇产医院,并额外花费6000元进行检查和治疗。
与患者单价10万不匹配的是,高流量的联合家庭不容易盈利。合家欢最近一次公开财务报告是在去年9月。数据显示,其第二季度单季度收入为5.49亿元,比第一季度增长28%,利润为5400万元。第一季度亏损1.6亿元。
联合家庭的盈利与自身的发展规划有关。相对于快盈利,合家欢更倾向于高端定位,高端有时候意味着高价。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联合家庭的投资支出从1.12亿元增加到5.35亿元,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医用耗材和软件许可证,开发7家运营医院的医疗设施,扩建2家在建医院的新设施。在民营医院领域,运营商的扩张模式往往是合作并购,而另起炉灶则意味着从零开始的高投入、高成本,像联合家庭这样花钱的更是少之又少。
2018年底,沈阳民营医院保险诈骗事件曝光,民营医院投资热迅速降至冰点。此时,虽然复星制药掌握着联合家族的‘肥肉’,却从未沾过油水。复星在2018年财报中甚至明确将联合家庭的亏损列为公司的主要亏损来源。半年后,复星制药松口,香港投资公司新丰天宇以14.4亿美元的价格抄底联合家族。《北京商报》记者今天联系了新丰天宇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对于未来,联合家庭向《今日北京商报》记者介绍,联合家庭致力于向综合医疗机构转型,医院妇产科收入已降至23%。未来的重点将是加强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医疗服务的分布。
从专科到综合,联合家庭要和公立医院比?高波医疗集团执行副总裁陈峰用一句话揭开了谜底:“这种科室叫大专科,小综合,综合衍生出来的科室也是更好的服务和辅助主攻的专业。”事实上,孕妇在怀孕期间很容易出现并发症,比如夏由亚的心律问题
2014年,藏药公司“都一卫”凭借新收购的成都平安医院等民营医院,转型为恒康医疗。2015年夏天,在“第一民营医院”的光环下,恒康医疗的市值逼近350亿元,其创始人阙文彬甚至连续九年蝉联甘肃首富。
除了陆续出台的扶持政策外,医药公司成为医院布局主力的一个重要考虑是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指出,医院占国内药品销售市场的80%。对于药企来说,医院的下游产业对于药企来说非常重要。
市场内外火爆。仅仅两年后,中国的私立医院数量就超过了公立医院,达到了14518家。但医改很快进入深水区,随之而来的是控制医保费用、降低药品比例、两票制、评估仿制药一致性等一系列监管政策。药企利润大幅下降,需要持续输血的民营医院突然断供。2018年,恒康医疗突然亏损13.88亿元,2019年亏损甚至扩大到24.98亿元。公司收购的医院成了恒康医疗的负担。
随着政策的开阖,资本短暂的划过天空,医院业务终究赚不到快钱。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民营医院迅速降温,大量制药公司低价出售其医院,包括华润三九和新华医疗。抛售浪潮愈演愈烈,民营医院在2020年进入冰点。就连第一家民营医院恒康医疗也在今年年初破产重组。
资金短缺是外因,民营医院本身不适合合资。深圳华侨医院董事长廖智仁为《今日北京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投资二级医院为例,大约需要2-3亿元。要做到保本,也就是三五年后;要盈利,整个周期要八到十年。资本本身是有投资周期的,一般是三到五年。有些资本为了回报,不得不提前卖掉医院。廖智仁说。
退去的都是水,火能锻炼真金。上市制药公司试图整合整个产业链
的野心,在医疗投资复杂现实面前常常不堪一击。"对于民营医院的退潮,庄一强如是评价道。谁活了下来
位于京冀交界处的陆道培医院离北京市区有着近40公里的路程,然而哪怕在周三,北京商报记者依然看到医院中人来人往,病患络绎不绝。疫情余波渐散,民营医院先知春江水暖。去年7月,陆道培医疗集团获得5亿元B轮融资;两个月后,陆道培医疗集团又再次获得了1亿元B+轮融资。与普通民营医院不同,陆道培医院背后的大树并非投资机构,而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血液病学家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陆道培本人。
或许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未来要依傍的并非资本,而是技术。毕竟,拼资本没人拼得过公立医院。例如近日,广东省卫健委透露,将从财政中拨出150亿元支持5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也就意味着每家医院可以获得3亿元的财政补贴。而这50家医院,均为公立医院。
对于那些被抛售的民营医院来说,找钱就成了第一要务。而在当下愿意接手民营医院的资本着实不多,但是国资除外。近日,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收购了当地的一家名为华泰奎阁的民营医院,华泰奎阁医院开业不到两年,但总投资超过了20亿元;河南圣德医院被信阳市政府下属的信阳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接盘,而圣德医院也仅仅营业了三年;山东省聊城市光明医院也在日前被并入了公立性质的聊城市光明眼科医院。
四川、河南、山东三省,再加上河北,就构成了2020年全国民营医院数量前四强,也是民营医院溃败的重灾区。
"资本投资医院行业,可以助力医院发展,带动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但资本如果是带着‘短平快’的目标进来的话,反而会对医院发展造成过度伤害。"廖志仁表示,投资医院,一定要做好中长期准备。一定要了解医院的本质,充分了解医院的管理者。这样才有可能形成1+1>2局面。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