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5G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加快5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将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二是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能源、智能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
5G牌照发放以来,全国许多城市加快了5G建设和应用的进程,提出了5G覆盖和落地的明确目标。2020年新增5G基站约58万个,建成5G基站71.8万个。市场上有199款新的5G手机型号,5G终端连接数已经超过2亿。
中国5G网络的建设速度和规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未来三年,5G网络的覆盖面将相对完善,届时5G市场的应用场景和业务创新将正式开始发力。未来三年,5G仍处于领先期,需要保持平稳的步伐,推动5G的成功商业化。
从2G到4G,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从商用的第一年开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5G技术的发展也不例外。2019年6月6日,工信部颁发5G商用许可证,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第一年。目前5G还处于市场引入期,也就是5G网络的建设期和投资期。
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远比前代通信网络复杂,要求更高,应用场景更多。在这种情况下,5G标准是大量技术形成的技术聚合池,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随着商业化的逐步推进,5G的发展将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应用,不断增强对新业务、新场景的技术支持。5G技术的演进和市场应用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应该遵循市场规律,稳步推进5G创新和商业化。
5G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投入巨大,不同的2B业务和场景对网络带宽和网络资源消耗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建设中制造业的一次性投入成本和后期使用成本高,资金回收周期长。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所以5G的商业化要遵循技术和市场规则的演进。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坚持“双千兆”网络协调发展战略。“双千兆”是指5G移动网的千兆,光纤宽带网的千兆。5G网络和千兆宽带是一个集成互补的有机整体,必须共同发展。工信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年3月25日发布要求,覆盖城区和有条件乡镇的“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要在三年内基本建成,使固定和移动网络普遍具备“千兆到户”能力。
以5G独立组网(SA)为目标,控制非独立组网(NSA)建设规模。NSA是5G接入网,挂在4G核心网下,与4G接入网协同工作。5G的独立组网(SA)完全摆脱了对4G的依赖,是一种更纯粹、更独立的组网方案。
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要“从点到面,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应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能源和智能医疗等关键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并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5G 80%的真实应用场景应该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要系统研究5G在工业互联网等“垂直行业市场”的应用场景。
各级政府应密切关注5G技术将给城市发展、行业变化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尤其是5G在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中的带动和引领作用。5G商业化的逐步推进,会给普通人带来更高的带宽、更高的质量、更高的体验、更高的智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