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终于浮出水面,中国造车新势力三剑客之一的威来宣布,将于9月份向挪威交付最新版本的ES8全电动六座或七座SUV。
对于创始人李斌来说,进入欧洲市场必然有助于威来的成长,进入更具竞争力的发达国家,提高标准。
但仍处于长期亏损状态,未来可能很难看到盈利曙光。这个时候“定居”是否明智?
同时,威来此举能否给其他新的造车势力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甚至为同行出海树立榜样?对此,外界的观点和声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
赢得欧洲市场的重要跳板?
可以说,威来向海外市场扩张是有利的,但威来股价周四下跌了3.2%,周五也没有明显反弹。相比之下,周四标准普尔500指数仅下跌约0.1%。道琼斯工业平均价格指数上涨约0.1%。
从一些海外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分析来看,显然威来在挪威乃至欧洲的表现在一段时间内并不乐观。也许这个全球电动汽车的天堂对威来说有太多的挑战。
“今天对我的同事、我自己和威来的全家来说都是值得骄傲的一天。”威来挪威总经理马里乌斯海勒6日表示,由于威来即将来到挪威,挪威是欧洲最“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威来汽车在欧洲的第一个落脚点。
显然,挪威是欧洲以外新能源汽车企业征服欧洲市场的最佳选择。这个国家对电动车的补贴是世界上最慷慨的:税收优惠可以达到电动车购买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此外,挪威的电动汽车车主还可以获得额外的折扣,例如停车和通行费的半价折扣。威来创始人李斌也表示,“挪威是电动汽车最友好的国家”
为什么这些有利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成为威来的重要支点?
消息公布后股价下跌的原因可能是威来第一批的交割时间可能比投资者预期的要晚。尤其是在全球汽车芯片供应紧缺之后,这个问题也凸显出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和复杂。
随着传统汽车制造商对纯电动汽车的未来提出更具竞争力的态度,制造汽车的新力量和传统大制造商都在争夺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包括威来汽车在内的同行Xpeng Motors已经于2020年进入挪威市场,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中国新造车力量采用同样的策略。
但有一点是,威来预计未来在挪威销售更多的电动汽车,而外界担心威来很难获得足够的芯片产品在中国国内市场制造和销售其汽车产品。
“他们首先需要告诉投资者,他们有足够的芯片在中国制造电动汽车,他们还可以在挪威销售产品,同时满足当地用户的需求。否则,这样的消息很难对其股价产生太大的正面影响。”一个行业分析师告诉我要懂得做笔记。
当然,也有分析师认为,威来汽车的股价在过去一年上涨太多。的确,其股价自2021年以来下跌了23%,尽管威来公布的第一季度业绩好于预期,新的模式即将公布。但是,由于海外投资者过去收到了很多好消息,他们的股价在过去一年上涨了1100%以上。“现在,恐怕很难有什么好东西刺激这么高的股价了。”以上分析师表示。
挪威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是一把双刃剑
除了芯片短缺问题,回头想想,作为全球最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没有人),挪威能让威来拿到第一桶金吗?
可以说,选择挪威作为登陆欧洲的第一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得益于政府的环保激励措施和发达的充电基础设施,挪威将在2020年成为全球首个引领电动汽车年销量的国家。据了解,挪威计划到2025年将当地销售的所有汽车“统一”到零排放。
这似乎是一个很大的好处,但在欧洲市场并不知名的威来,却要与大众(奥迪)、特斯拉、日产等巨头齐头并进。
我们来看看挪威最受欢迎的电动车产品。挪威汽车行业分析师马蒂亚斯施密特(Mathias Schmidt)的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欧洲电动汽车销量将引领全球市场,去年欧洲18大市场注册的电动汽车数量为133万辆。这18个市场包括14个主要欧盟国家以及英国、挪威、冰岛和瑞士。
其中,挪威的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最高。在挪威,电动汽车的普及程度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编写《欧洲电动汽车报告》的施密特说,到2021年第一季度末,纯电动汽车占挪威全国汽车市场的近53%,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29%以上。
即将进入欧洲市场的威来汽车,未来将在一个白热化的市场中面临激烈的竞争。今年早些时候,菲亚特-克莱斯勒和标致雪铁龙集团合并成了STLA史丹利,随后是奥迪集团和特斯拉。
相关机构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挪威市场电动汽车销量前三的不是外界认为的特斯拉,而是三个老品牌。
根据挪威道路联合会(OFV)发布的数据,2020年,挪威共售出141,000辆汽车
,412 台新乘用车,其中 76,789 台为纯电动车。大众旗下的奥迪 e-tron 销量排名第一,大众 e-Golf、日产 Leaf(聆风)排在其后,现代 Kona 电动版(昂希诺)和特斯拉 Model3 分列第四和第五。此前,特斯拉的系列产品曾占据榜首,但是去年因为产能和汽车芯片受困等问题,特斯拉逐渐被奥迪和大众的新车型超过。对于蔚来而言,要在欧洲市场和用户认知度极高的奥迪、尼桑和高尔夫等品牌竞争,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对于这些难题蔚来也已经做了预案去应对,据悉蔚来将在挪威建立直营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应该会把国内的体系大致复制一下,包括完整的补能系统、售后服务、用户社区玩法和产品。另外,首个海外蔚来中心将于今年三季度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卡尔・约翰斯大道开业。蔚来方面表示,2022 年还将在挪威卑尔根、斯塔万格、 特隆赫姆和克里斯蒂安桑建设四座蔚来空间(NIO Space)。
剩下的问题就是,蔚来最为“强大”的用户运营技能能否继续奏效。这里面的玩法和名堂,汽车圈已经有很多分析,那些蔚来车主之所以频频安利周围的非蔚来车主,里面的原因也不用赘述。关键是这种“拉人头”、做关系并以此获取一定个人利益的用户运营玩法,能在挪威甚至欧洲市场玩转吗?
答案不得而知。而且如果决定舍弃这种用户运营模式,蔚来势必要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上直接面对奥迪、大众和尼桑等品牌的竞争,这就又回到了自己的短板了。
当然,作为正式走出去的造车新势力(小鹏的模式不算全面落地),外界期待蔚来在海外市场获得成功,能否解决上述这些难题,不仅对蔚来至关重要,对国内所有同行也有着极大的价值。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