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产品克制。苹果没有给AirTag添加功能

admin 3773 0
保持产品克制。苹果没有给AirTag添加功能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如果你买了AirTag,你可能会发现一点:苹果在发布会上强调的“精准搜索”功能,其实在AirTag的使用中并不是很重要,至少没有苹果展示的那么重要。

利用UWB技术,iPhone可以精确定位AirTag,定位距离和方向。听起来很棒,但是UWB连接的有效范围并不远。实际上距离最多也就10米左右。如果信号超出范围,您仍然需要通过蓝牙连接来控制AirTag发出声音并找到它的位置。

而且只有搭载U1芯片的iPhone 11、12系列才能与AirTag建立UWB连接,早期的iPhone只能通过蓝牙信号进行搜索。

UWB作为一种无线连接技术,无法替代蓝牙。然而,苹果显然是在更深层次地布局UWB。去年发布的Apple Watch Series 6也搭载了U1芯片。至今没有UWB相关功能,无法用于查找AirTag。

这种做法不是“苹果”,因为苹果很少给产品添加“可有可无”的功能,也不会插入未使用的技术。这么看重UWB的苹果是什么药?

UWB是什么?

UWB是超宽带的缩写。

本质上和蓝牙、Wi-Fi一样,也是一种通信协议。不同的是UWB覆盖的频带很宽,从3.1GHz到10.6GHz不等,所以叫UWB。相比之下,蓝牙只覆盖2.402-2.480 GHz。Wi-Fi也有一些窄信道,分别在2.4GHz和5GHz。

当然,实现超宽带覆盖是有成本的。与蓝牙和Wi-Fi相比,UWB在特定频率下的传输功率要小得多,只能传输相对较短的“脉冲信号”而不是正弦波,可以携带的信息较少。

任何通信协议都是权衡的结果。UWB也是如此,牺牲一定的比特率和传输距离来换取更好的抗干扰性、更快的连接速度和更低的功耗。

早在2002年,超宽带就被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用于民用。更早的时候有人认为UWB可以成为下一代数据传输的标准协议,但是传输距离、速度、功耗和成本很难平衡,让它输给了Wi-Fi。

UWB发射“脉冲信号”,使其具有两个独特的功能优势:——精确定位和高安全性。这两个特点让UWB在沉寂20年后突然有了返老还童的可能。

UWB发出一个很短的脉冲信号,这意味着A设备能发出的信号包含一个“时间戳”。B设备对信号进行处理后发回,A设备就可以计算出信号在空中运行了多久。时间乘以光速等于两个设备之间的距离。这类似于雷达测距的原理。

同时,由于超宽带测量的距离极其精确,如果在设备中放置多根天线,可以通过不同的天线接收信号,测量距离差,计算信号的空间方向。测距和定向可以实现精确的相对定位。

此外,超宽带脉冲信号在时域上极其精确,因此几乎不可能被截获和篡改。这使得它更加安全,并且可以用于具有高安全级别的连接授权。

UWB有什么用?

2019年秋,苹果首次在iPhone 11上安装了专门用于UWB通信的U1芯片。

基于U1芯片,苹果首先提供了一个应用场景:隔空投送定向传输。搭载U1芯片的IPhone会在隔空投送期间尝试建立UWB连接,从而实现“用户指向哪个设备,就会被推荐到顶部”,方便用户选择传输文件的对象。当然,这个功能只能在搭载U1的iPhone 11和iPhone 12之间实现,与iPad或Mac无关。

目前包括AirTag在内,UWB的应用场景还是比较狭窄的,UWB只占隔空投送和AirTag产品体验的一小部分。

AirTag发布后,有用户发现其手册中合法申报的年份是2019年,说明AirTag可能早就完成了开发,原本准备和iPhone 11一起发布。苹果考虑到让支持UWB的iPhone更受欢迎,所以推迟了它的发布。

2020年在WWDC,苹果还将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基于UWB的近场交互功能。开发者可以利用这个界面实现iPhone之间的实时测距和测向。在官方介绍中,苹果提出基于此功能开发一些小游戏,并演示了一款体感弹球游戏。

不仅苹果,其他厂商也在尝试布局UWB。小米在去年10月提出了基于UWB的“一指连接”功能。通过在手机和智能家居中植入UWB芯片,可以自动检测手机何时指向智能家居设备,弹出设备的控制菜单,将手机变成“智能遥控器”。

因为UWB连接安全性高,所以也可以用于各种“解锁”授权,比如智能门锁、汽车门锁等。在2019年的CES上,三星发布了一款智能门锁,通过UWB功能,当家人走在门口一米范围内时,可以自动解锁。

苹果已经申请了UWB车钥匙相关的专利。2020年在WWDC,苹果推出iPhone汽车钥匙功能。目前的汽车解锁是基于NFC的,需要将手机附在汽车的门把手上。

如果未来这项功能拓展到 UWB,用户就可以实现不掏手机,靠近汽车自动开锁。相比目前主流的无钥匙进入方案,安全性会大大提升。

UWB 能成为一种基础设施吗?

对苹果来说,拥抱 UWB 技术首先是为了解决 AirDrop、AirTag 这些很「具体」的问题。但这个行业也有着更大的梦想。

此前 UWB 领域主要的使用场景都是 toB 的,主要为仓库、厂房等场景提供高精度室内定位。这种定位方案需要在室内预先铺设「定位基站」,然后给需要定位的物品、人贴上类似 AirTag 的 UWB 标签,就可以实现客观位置的精确定位。

耕耘这一领域多年的全迹科技 CEO 都延星,在接受极客公园采访时表示,如果在苹果的带领下,未来的智能手机都开始标配 UWB 芯片,这种室内定位解决方案将有可能走出 toB 场景,开始进入 toC 领域。很多公共场所,比如大型商场,可以通过铺设 UWB 定位基站,为顾客提供精确的室内导航服务。

听起来似乎有点遥远,但这其实也曾是苹果探索过的方向。2013 年,苹果推出了基于低功耗蓝牙协议的 iBeacon 室内定位方案,和 UWB 室内定位原理类似,只是通讯协议不同。通过 iBeacon,零售商可以为用户提供室内定位导航服务,也可以触发 iPhone 上的一些动作,比如自动推荐打开 App、接收一些附近售卖的商品信息。

iBeacon 最终失败了。一方面的原因在于蓝牙用于定位的精度还是不够,在公共场所的抗干扰能力也不够好;另一方面也在于这个使用场景还是相对薄弱了一点,并不是特别硬的需求。

很难说苹果会不会通过 UWB 复活 iBeacon。但 UWB 已经是苹果技术储备的一个重要部分,隶属于「位置技术」(Location Technologies)团队。在苹果的硬件架构里,UWB 可以被用来确定位置、建立连接、实现功能,它也需要与蓝牙、Wi-Fi、GPS、NFC 等多项技术配合工作。

有人可能会感到担心。苹果从来都是一个崇尚「简洁」的公司,有着严格的「技术审美」,只有认定了一项技术能够服务于功能,才会加到硬件里来。像提前布局 UWB 这样的做法,会不会让产品变得越来越臃肿,甚至失去对需求的把握?

问题的答案可能不在于技术。就像 AirDrop 和 AirTag,它们背后有着复杂的技术逻辑,但从用户视角去看,它们用起来都是极为直观、简洁的。今天的智能手机已经不像十年前,技术和功能之间有明确的对应,光线感应器就是用来调屏幕亮度,重力感应器就是用来调整屏幕方向。

今天智能手机的很多功能和技术都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比如苹果会综合 Wi-Fi、蓝牙等无线信号的强弱变化、感应加速度,来判断用户是不是在开车,开启驾驶模式。回到 UWB 上,苹果保持了产品上的克制,并没有为 AirTag 乱加功能。但毫无疑问,苹果也在持续思考,如何将 UWB 这项技术用得更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37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