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编织实践“小格子”追赶民生“千事”
大同区深化和拓展了网格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设,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网格化”惠民日常服务,准确及时地满足了群众需求,形成了以中心引领、党员引领、群众参与的一体化格局,有效地帮助群众解决了“燃眉之急、燃眉之急”,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志愿者融入网格服务基层“全覆盖”
前几天,八井子乡民强村,五名志愿者借助智能广播启动了早间广播,并设立了“学习新思想”、“新闻联播”、“农业技术专家面对面见你”等栏目,根据村民关注热点和生产生活需求录制音频,以大家都能理解和理解的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大同区推进志愿服务融入电网、实现服务全覆盖的一个缩影。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站三级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在机关、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了195个党员志愿服务分队,进一步细分层级,延伸触角。基于综合治理网格,我们选择了村内闲置房屋、村内“两委”成员、热心民宅、棚户基地等场所,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网格实践点。
为了摆脱群众的大事、小事和困难要求,大同区还招募了区干部、司法警察和老党员等志愿者,并成立了2642个网格志愿者分遣队,以密集、网格、便捷的方式有效推进为群众服务的文明实践。
沟通接入电网到达民生“直通车”
如何化解矛盾纠纷?怎么知道政策信息?今年以来,大同区八井子乡郭芙村志愿者小组邀请乡镇司法部门主任李翠翠参加村民评议,通过现场调解、地方普法等方式解答了土地承包等10多项法律咨询。
大同地区各电网实践点实行“联帮带”工作方式,组织志愿者“1 1”对、“1 10”包服务群众,通过“上门联系、上门帮扶、上门带动”的形式,使工作贴近群众;通过每月上门拜访、每日检查等。实时收集群众的需求,填写《民情日记》,根据群众的“五最”订单需求,如“最需要的服务”、“最麻烦的问题”,分析并建立“需求清单”。“服务菜单”;建立网格议事流程,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大事、惠民利民实事、评选先进典型好事、扶弱助残急事、解决邻里纠纷小事”设置议题,组织村民开展议事工作,为准确设置服务项目提供依据。
今年3月以来,从增加收入、致富、就业、创业、医疗惠民、便利信息等生产生活方面共征集到1890人的“微愿”。
实践融入电网,帮助弱者,帮助穷人“惠民”
为128户存在电力安全隐患的家庭安装漏电保护器和配电箱,帮助181名留守儿童解决入学和生活问题,帮助低收入群体解决500多吨春耕生产资料,为群众提供340个就业岗位.
大同区利用“信息收集者”、“政策宣传员”、“群众联络员”、“矛盾调解员”等网格志愿者,充分发挥上传发布链接的作用,确保各类疑难诉求和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解决,并安排志愿者“一对一”协调解决房子等个性化问题
此外,区内还在屯格的实践点搭建了“和平与福利”讲堂,招募了屯级冲突调解员、老党员等有公信力的志愿者,并成立宣传小组,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时事、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各种利民利民的政策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课讲”。目前,在“家门口”精心设计了50多项宣传活动,惠及3000多人。(记者赵龙)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