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
交通:
网车的话题并没有减少
2018年上半年,交通运输部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从政策层面明确了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方向和时间。
在热门的舆论中,新商业形态的话题在舆论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据本报和今日头条联合监测,5月份“空姐杀人案”占今日头条平台“网车热文”的33%,可见社会对网车安全的高度重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运行管理办法》 《关于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的发布和《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的修订,进一步为促进出租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地方一级,整顿非法网络相关车辆的行动是集中的。受政策、市场、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网络相关车”成了舆论使用的高频词汇。
与“共享经济发展空间”、“网车与出租车的关系”等核心话题不同,今年的话题重点是“安全”二字。从个人到隐私,从乘客到司机,舆论焦虑的焦点转移了。可以看出,随着话题的深入发展,话题的主要参与者普遍更加理性。
另一方面,美团、高德、携程等公司高调加入在线汽车市场,摩比克的美团、ofo融资等公司动作频繁,新业务话题并未减少。
公路:民意的普及是分阶段明显的
在公路方面,“四好农村公路”和公路收费政策最受舆论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公路”的重要指示,为农村公路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交通部修订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具体指导。
收费公路相关话题长期盘踞在舆论领域,随着重大政策和新闻热点的出现而波动。5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进取消省际边界公路收费站;3月29日,交通部表示,将加快研究制定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案。山西、河南等地在推进高速公路差别收费政策方面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4月1日,甘肃省大哲公路考乐隧道(兰州临夏-大川柘桥大桥)暴露隐患,成为上半年公路界最热的舆论事件。一时间媒体聚焦交通扶贫之路,舆论热度大涨。
民航:四川航空应急响应受到好评
上半年,民航领域的热点舆情事件相对较多。1月16日,中国民航总局发布《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受到舆论好评。频繁的突发事件也考验着民航系统的应急能力。
5月14日,川航1号航班在高空飞行时,驾驶舱右座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脱落。经过机组人员的紧急处理,飞机安全着陆。在危机时刻,机组人员表现出的专业精神和应急能力得到了舆论的高度赞赏。
但事件背后暴露出安全隐患,尤其是在首都航空因机械故障返航、川航因系统故障返航后,舆论更加关注民航企业的飞机检查、维修和安全管理。
此外,民航总局积极整改飞机正常率、机票退改费等常态化舆论,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舆论理解。
水运"热舆论和舆论导向强"。
上半年,“桑吉”碰撞爆炸事故是水运热点最具影响力的舆论。事故发生后,交通运输部做出紧急安排,采取各种救援措施,并启动了高水平的舆论应急反应,以促进公众行动
前六个月,全国铁路舆情态势运行良好。铁路客运在春运高峰和五一承担着沉重的运输责任,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自身的舆论形象。截至6月26日,“复兴”已运行一周年。作为“大国重型武器”的代表,其高知名度已成为铁路界最热门的舆论事件。
帖子:快递新规呈现良性互动
在过去的六个月里,邮政和快递行业的积极评价有了显著提高。一段时间以来,快递实名制、个人信息安全、“最后一公里”等成为备受争议的“槽点”,规范和保障快递行业健康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快递暂行条例》,5月1日正式实施,充分回应民意,展现了民意与政府治理的良性互动。
此外,顺丰的自建机场、无人机投递等快递公司主动创新投递方式,也显示了中国邮政快递行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发展活力。
“最多”的交通热点
最佳回应:标准化网络汽车
5月5日晚,航空空姐李在下班后开车途中被撞死,网上关于汽车安全的话题再次引发集中讨论。驾驶员认证门槛低,平台审核不严,车牌与车辆不一致成为舆论焦点。恰逢交通部官网、政府微信、本报发表评论文章《不要把约谈当“耳旁风”》 《检验网约车发展的标准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有媒体解读为交通部的回应态度,转载报道时结合文章内容和网上一系列热点事件。比如新华社报道《滴滴,请给消费者出行多些安全感》,《人民日报》文章《约车非“约会”乘客个人信息岂能泄露》,《经济日报》头条号《网约车暴力事件谁负责?交通运输部官微今天一篇文章刷屏了》等。都是以网络车上空姐遇害为切入点,关注网络车行程的安全。
自4月份以来,中央媒体转发了9篇为在线汽车推出的报纸评论员文章,这也引发了公众对在线汽车行业的反思。很多网友表示支持,呼吁进一步加强政府监管。平台企业应加强对驱动因素的审核、筛选和有效管理,并期待具体操作
举措。点评:虽然交通运输部关于网约车系列评论并未针对“空姐乘坐顺风车遇害”一事进行正面、直接回应,但是借助该事件引发舆论高度关注的契机,在文章中对网约车安全性等问题表明了态度,契合了舆论热点,与网民对于安全的高度关注形成了情感共振,不仅赢得了舆论信任,也为日后网约车行业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最佳发布:《快递暂行条例》出台
5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快递业的行政法规《快递暂行条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以促进快递业持续健康发展为重点,明确了一系列保障行业发展的制度措施,包括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开办快递末端网点,按要求备案后无需办理营业执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快递业发展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快件大型集散、分拣等基础设施用地的需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和邮政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快递运输保障机制,依法保障快递服务车辆通行和临时停靠的权利等。
点评:近日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8年6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全国上半年累计完成快递业务量预计达亿件,超过2015年全年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快递收入预计达2745亿元,同比增长25.8%。快递业是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先导产业。近年来,我国快递业迅猛发展,快件业务量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
《条例》以促进快递业持续健康发展为重点,规定了一系列保障行业发展的制度措施,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保障人民用邮权益,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监管研究处副处长耿艳表示,行业管理部门积极引导规范使得快递服务质量明显改善。此外,《条例》对消费者关心的快递送件上门、快递绿色包装、实名制寄件等问题都作出了规定,为《条例》实施后良性舆论环境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最有影响力活动:“小康路·交通情”
6月8日至14日,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小康路·交通情”重大主题采访活动深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陕西省宝鸡市、咸阳市等4个市(州),采访报道当地交通扶贫工作成绩及交通运输对产业发展、经济转型、脱贫致富的作用。
活动吸引了、人民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网、中国青年网等10余家媒体,这也是连续第3年组织邀请中央主流媒体赴贫困地区进行实地采访。
点评:当前,交通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的关键冲刺期。交通运输部持续把交通扶贫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予以推进,立足实际,统筹推进交通定点扶贫、对口支援、片区扶贫,交通扶贫精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此次活动的报道面覆盖了精准扶贫工作各方面,既有交通扶贫建设的成果,又有群众增收致富的事例。通过中央媒体、行业媒体的集中宣传,深入挖掘了交通扶贫一线的人和事,为脱贫攻坚传播了正能量。
交通热词
经中国交通报社舆情中心和今日头条合作梳理发现,上半年热点话题主要集中于网约车安全、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营运客车安全事故、长江经济带、“四好农村路”、交通扶贫等领域。
舆论场整体表现出:重点话题热度不减,权重事件影响力大,突发事件关注度高等特点。
在今日头条平台,“交通运输部”“甘肃高速”“天津高速公路”“北京交通”“深圳交委”等账号的影响力(发文量及阅读量之和)位居前五。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当前热门话题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