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策略课程(小学班 初中班 高中班)百度网盘下载学习策略师叶修
中国传统管理教育的原创期是夏商周三代,成长期是春秋战国、秦汉与魏 晋南北朝,繁荣期是隋唐宋三个朝代,而衰弱期是辽金元与明清。
我们之所以采用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方法来划分中国传统管理教育的发 展历程,是因为生命周期能将自然科学、管理学与东方文化的内容融合在一起 其次,如果按照过去传统的分类法——把中国历史分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 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就会因文化差异导致对 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的曲解与误解。中国是人类发展史上唯一一个文化没有 断裂的文明古国,而中国文化具有与科学技术发展完全不同的轨迹与特点,具 有空前的高度、深远的前瞻性与无限的潜力一-在原创阶段就达到了极高的程 度,因此不能死板地套用这个理论来研究所有中国文化与历史问题。
按照生命周期来看中国传统管理教育的发展历程,最重要与最有价值的是 原创期——夏商周时期——的管理教育,因为这个时期,从时间上讲,是起点; 从空间上讲,是源头;从形态上讲,是根本;从生物学上讲,是种子及萌芽,或者 是胚胎及生育;从管理教育发展历程上讲,是发展期、繁荣期与衰弱期的基础。 原创期管理教育的高度、广度、深度与潜力决定了以后三个阶段管理教育的程 度。毛礼锐与沈灌群在其主编的《中国教育史》中指出,只有夏商周才真正是中
道不能以特定的名词与定义来限制,因为天地万物都有道,道是动态万变 的。如果道用数字来表达,那么道非一、非二、非三,而是N^代表着所有数 字,道也是一、是二、是三……。因此,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强调:“道可道,非 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平常的道,有无数,不能用一个名称来解释与定义。不 明了这种道的动态与多样性,就会迷失在纷繁复杂的文辞中。当我们了解到道 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行业与职业,在社会上担任什么角色,我 们都能够恪守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去认识人生、 了解自然,这就是行道与门道,行道与门道各自有所不同,但是不同的行道与门 道都是相通的。因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有道,通过日常生活与曰 常工作来明了各自行业之道,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意义之所在。
二、以共同进化为人生目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个体自我进化的基础上追求集体共同进化是一个核 心理念与最终目的。孔子在《礼记•礼运》中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看法大 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孔 子在此强调的“天下为公”就是要每个人超越自利的境界,拓展到“为公”—— 共同进化的大道——中来,大道之行——宇宙自然进化的准则——就是共同进
①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2月第2版,第75页。
② 许嘉璐主编:《文白对照诸子集成》(上册)《论语》,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2版,第19 页。
③ 许嘉璐主编:《文白对照诸子集成》(上册)《道德经》,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2版,第 431 页。
④ 许嘉璐主编:《文白对照十三经》(上册)《礼记•礼运》,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第 948 页。 化。在我们中国文化的经典中,从不同角度与立场阐述人与自然这种共同进化 规律的文句比比皆是。譬如,《论语•雍也》中,孔子对子贡解说仁时指出:“夫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①自己的独 立与发展只有在与他人的共同独立与共同发展中才能实现。孟子在劝说梁惠 王时,通过欣赏音乐的三种方式——独乐乐、与人乐乐、与众乐乐——来阐述共 同进化的原则。“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 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孟子还直接指出了在环境变化之时,人生 的两种选择——要么独善,要么兼善。“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 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当环境不具备之时,应以个人自我进化 为主——独善其身;但是当环境具备之时,就应以共同进化为要——兼善天下。
当然这种以共同进化为目的的人生旅程是一种符合人性与人生现实的渐 进的进化过程。首先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要遵循与养成孝悌的行为规范,要关 爱与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与兄弟姐妹,从小就融合到家庭与家族的共同进化 过程中去,少年时期立志,为了齐家、治国与平天下而坚持修身,通过自我完善 与自我进化来带动家庭与家族的生存与发展,进而为国家与整个世界的完善与 进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价值观
1.价值观的三个维度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这是阿难尊者对佛教的简 要概括。其实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与上述对佛教的概括是一致的,我们可以从诸 恶莫作、诸善奉行与自净其意这三个方面来衡量人生的价值大小。第一是“诸 恶莫作”,作恶与人生的价值成反比,作恶越少,人的价值越大;第二是“诸善奉 行”,行善与人生的价值成正比,行善越多,利益与教育的人越多,人生的价值越 大;第三是“自净其意”,即净化自己的心灵,虽然在修身、齐家、治国与平天下以 及著书立说等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没有居功自傲的心态,自心的 净化程度与人生的价值成正比。
① 许嘉璐主编:《文白对照十三经》(下册)《论语•雍也》,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第 2113 页。
② 许嘉璐主编:《文白对照十三经》(下册)《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第2版,第2353页。
③ 许嘉璐主编:《文白对照十三经》(下册)《孟子•尽心章句下》,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2 版,第2429页。
④ 《增一阿含经》(卷第一),《大正藏》(第2册),第551页。
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是改变人们作恶与作善的行为习惯,作善由小及大趋 于无穷——从明明德与亲民开始,要止于至善;作恶则与之相反,是由多向少直 到趋向于零。孔子强调“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也”®,恶虽小也不能为;善虽 小也要竭力去做善。传统教育的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要激发每个人潜在的善心 与善行,增长每个人已经产生的善心与善行;与此同时,要努力消除生起的恶念 与恶性,要清除没有生起的恶念与恶行。止恶作善固然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但如 果作善而“自以为善”,则也是“不善”,一切心理与行为的“自夸、自矜、骄傲、自满 与居功”都是心灵的污染,都能够贬低我们的人生价值。《道德经》说是以圣人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不居功则功不去,功不去,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2.价值观的数学表达
利用数学中极限的概念,可以更加简明地表达中国传统的价值观。
一年有春夏秋冬,草木有萌芽荣枯,万事有生长盛衰,人生有生老病死,这 就是天地万事万物的生命周期。中国传统管理教育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其大 致经历了产生、成长、繁荣与衰弱这四个阶段,而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正好 是中国传统管理教育走完了一个生命周期,正在转轨到另一个生命周期的历史 性过渡时期。
国教育的开创时期中国文化、教育与管理的集大成者与奠基者孔子一生最 主要的工作就是对以夏商周为代表的中国原创文明进行全面系统整理与总 结——删诗书,定礼仪,为秦汉以后中国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孔子心中的 理想时代是三代,理想人物也是三代圣人,他所推崇的思想也是三皇五帝的思 想。再者,在现有的中国传统管理与中国传统教育研究中,大家都把注意力与 重点放在春秋战国以后,而严重忽略了夏商周三代,没有对这个重大历史时期 加以详细研究与系统阐述Q因此,我们把夏商周三代——中国传统管理教育的 原创期——当作最重要的阶段来看待,对其进行详细而系统的阐述。相对而 言,其他三个时期则进行有重点的简要说明。
关于文字的原创或起源,多数专家学者是基于有限的历史文献资料来加以 论述的。但是这些文献资料时隔久远,又加上文献内容之间还存在出人或者有 的观点有与现代思维方式相矛盾的地方,因此,很多专家对古人的说法持质疑 或将信将疑的态度Q我们在论述文字原创这个问题时,当然也要以历史文献为 基础,但是要特别注重文字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功能与使用价值,这样我们就 能够透过有限的文献资料把握到当时的更多情况。
先秦时代的文字被称为文、书、名或者书契,而文字连称起于秦代,最早记 载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从考古 发掘的文物来看,距今六千年左右的西安半坡遗址的彩陶与黑陶上的刻画符号 是属于汉字原创阶段的简单文字。大家一致公认最早记载汉字起源的文献之 一是《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 察,盖取诸《夬》。”®在对这段话的理解上,几乎所有人都只着眼于结绳与书契, 而对其功能与对文字起源意义重大的《夬》卦却没有给以足够重视,部分学者还 认为结绳与文字起源没有关系。郑玄对结绳的注解是:“结绳为约,事大,大结 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绳其实具有与书契同样的功能——传达信息:大结 表示与传达大事信息,小结表示与传达小事信息。书一般解释为文字,契则一 般被认为是通过刻画来记录与表示数与事的木板或骨板。
结绳与书契具有相同的功能,无论是“结绳而治”还是“百官以治”,首先都 是为了“治”——管理。所以文字的起源,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治理国家的需要以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