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视觉笔记训练营百度网盘下载萌萌老师
历法不仅是治理国家、发展各种产业与人民生活的基础,历法本身还是官民共同的教育内容,无论是从事管理的官吏还是从事生产与生活的百姓,都需 要学习、了解与运用历法知识,而人们的教育活动也要根据历法而进行。因此, 历法也是传统管理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基础与必备条件之一。
结绳与书契具有第二项功能一视觉传达或 视觉传播功能。在结绳与书契发明之前,信息只能通过声音与身体语言来传 达,但这种传播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效率低,传播过程中信息变异与损失也 很大。因此结绳与书契无疑是信息传播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创新——从听 觉传播飞跃到视觉传播,其重要性绝对不亚于现代IT技术的应用对管理的影 响。结绳与书契作为视觉传播的方式具有很多优势——传播稳定、信息损失 少、突破时空与人的限制、保存时间长久等等。因此,管理者的法令等管理信息 可以原原本本地超越时空地传播给官吏与百姓,因此“百姓以(书契而)察(王 命)”,书契的发明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与管理品质。《周易》指出结绳与书契 用以治理都取决于《夬》卦,而《夬》卦的主要含义就是“决断”——管理决策。 所以,结绳与书契的第三项功能是管理决策工具。《周易•序卦》说:“益而不已 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①《周易•杂卦》说:“《夬》决也,刚决柔也; 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周易•下经》更是对《夬》加以详细阐述。
第四十三卦夬(M):泽天夬(兑上乾下)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 ‘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 乃终也。《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夬》卦的主要 涵义就如汉朝班固所说:“‘夬,扬于王庭’,言其宣扬于王者朝廷,其用最大 也只有将文字直接用在王者朝廷——最高管理场所——进行决策,才能做 到直接把王命传达给百官与百姓,以此来号令内外,行使奖惩等管理手段,因此 《夬》与文字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无论结绳、契与汉字,都是为了辅助治理而发明的,是管理与决策的 重要工具。从近代出土的商朝后期殷代大量龟甲兽骨来看,上面刻写的甲骨 文,就是当时的管理者进行决策(占卜)时刻写的卜辞与少量记事文字,这也再 次证实了文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传播信息以及进行管理决策。
至于汉字是谁发明的,是黄帝还是仓颉,仓颉是否实有其人或者是否指某 一人都还是争论不休的笔墨疑案。毫无疑问,作为管理重要工具的结绳、契与 文字是三代众多圣贤经历了很长历史时期共同创造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
中黄帝的史官仓颉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被后人称为中国文字之祖。
经过长期发展与完善,到周代后期形成了一种很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从现存的约十六万片$甲骨上保存的文字来看,甲骨文的单字已经积累到了四 五千字并且当时的人们已经总结出了汉字的规律——六书。六书——象 形、指事、假借、形声、会意与转注——不仅是汉字结构的规律,还是汉字形成或 造字的规律,这六个规律都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相应的字例®。因此,从数量与 特征来看,甲骨文的形成标志着文字的原创已经初步完成。历史学家一般都以 文字出现作为文明时代开始的主要标志。而我们从中国传统管理教育研究的 角度来看,文字的创造也是中国传统管理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通过把当时的信息、管理活动和管理事件通过文字刻画在木、布、兽皮与甲 骨上,文字不仅可以传播当时的管理信息,还可以把这些信息保留下来,传播给 后代。甲骨文诞生以后,甲骨文本身就成为一个重要教育内容。在小屯殷墟的 第五次发掘中,发现一条以前少见的刻字牛肋骨,经过胡厚宣先生鉴定,他认 为:“文极草率,又无钻灼卜兆之痕,自当为习刻之字,非普通之卜辞也。”®安阳 小屯和郑州二里冈出土的牛肋骨上的甲骨文,也都是习刻文字。
此外,六书也是当时一个重要教育内容。《汉书》记载:“古者八岁入小学, 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 之本也。” ®周朝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识字教材《史籀》(又名《史籀篇》), 班固在《汉书》中说:“《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时亡六 篇矣。……《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异体。”®
识字、习字、六书与汉字教学课本《史籀篇》已经构成了中国传统教育中“蒙 学”与“小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因此中国传统教育的雏形在三代已经初步形成。
文字产生之时,中国的语言与文字是互相独立的,这种现象是中国文化所 独有的,这种设计体现了我们祖先无与伦比的智慧。南怀瑾先生说:“我们看世 界的文字,不管英文、德文、法文,虽然现在的文字与语言是合一的,但是语言大约 三十年一变,所以一百年以前的英文、法文书籍,除非专家,否则是莫辨雌雄。我
① “今天的总数约有十六万片,应该是近乎实际的数字。”吴浩坤、潘悠撰:《中国甲骨学史》,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9 —60页。
② “甲骨文的单字虽说已有四五千字,但可识的却不到一半,约而言之,盖在二千字以下,如此而 已。”吴浩坤、潘悠撰:《中国甲骨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8页。
③ 吴浩坤、潘悠:《中国甲骨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2—106页。
④ 吴浩坤、潘悠:《中国甲骨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页。
⑤ (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89页。
⑥ (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89页。
们中国的老祖宗晓得语言和时代是要变的,所以把文字脱开了语言,只是用很短 的时间,经过两三年的训练就会写出来,这个文字就单独成为体系,表达了思想。 因为这种文字所保留下来几千年以上的思想,在几千年以后的人看来,如果对现 在,没有障碍,它对于国家有什么错误呢? 文字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与优势,是一 种被历史所证实的传承文化与思想的最佳载体。只要掌握了文字,三代的思想 与文化也就展现在眼前了。可以说,没有文字的发明,就没有中国传统教育。
总之,文字不仅是中国传统管理与传统教育产生的基础,还是中国传统管 理教育产生的基础与条件之一。
二、历法的原创
天人合一在中国古代不是一种所谓的思想与理念,而是一种普遍的行为方 式——管理方式、生产方式、医疗方式与生活方式等等,是具体而实在的。天人 合一首先体现在历法上,而历法是古代社会一切活动的背景、依据与准绳。关 于三代历法的最早系统记载出现在司马迁的《汉书》中:“昔自在古,历建正作于 孟春。于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鴂先濘。物乃岁具,生于东,次顺四时,卒于 冬分。时鸡三号,卒明。抚十二月节,卒于丑。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幽 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 归于东,起明于西。正不率天,又不由人,则凡事易坏而难成矣。王者易姓受 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 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于是有天地神祈物类之官,是谓五 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 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灾祸不生,所求不匮。少嗥氏之衰也,九黎乱德, 民神杂扰,不可放物,祸灾荐至,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 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其后三苗服九黎之德,故二官咸废所 职,而闰馀乖次,孟陬殄灭,摄提无纪,历数失序。尧复遂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 复典之,而立羲和之官。明时正度,则阴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年耆禅 舜,申戒文祖云‘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由是观之,王者所重也。夏正 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天下有 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侯3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 记时,君不告朔,故畴人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是以其機祥废而不统。周 襄王二十六年闰三月,而《春秋》非之。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邪
①南怀瑾:《论语别裁》(上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3页。
于终。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邪于终,事则不悖。” ®
司马迁说历法具有悠久的渊源,从上古开始,统治者首先要确定四时昼夜,万 事就容易成功。统治者改姓换朝,一定要顺应天意,确定正朔,改变着装颜色。黄 帝首先制定了历法,根据历法设置了春夏秋冬中五个官职,各司其职,管理百姓。 从黄帝开始,历法屡经兴废,从尧、舜到周襄王,国家治理、管理制度、服装与配色 等都遵循历法来制定。历法明,则国家兴旺、百姓安乐、天下太平,否则凡事就不 易成功。因此,历法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教育与生活的基础。
《尚书•尧典》记载:“(尧帝)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 时。分命羲仲,宅蝸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味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 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毯。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 昴,以正仲冬。厥民噢,鸟兽毹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 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尧帝管理天下的首要重任 就是任命羲氏与和氏遵循天数,制定历法,颁授天下。他分派专人实地考察,确 定一年四季中春分、夏至、秋分与冬至的精确时间,还精确计算出一年有三百六 十六天,又核定闰月的用法。“允厘百工,庶绩咸熙”之义就是厘定百官的职位, 各种事务就此得以顺利开展。因此,制定历法是尧帝治理天下的前提与基础。
《尚书•舜典》记载了舜帝在接受禅让后是如何掌管天下的:“正月上日,受 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 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 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Q修五礼、五玉、三 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 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用特。 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③
舜帝在正月一个吉祥之日,在売帝的太庙接受禅让册命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 基于北斗星确定了七政——七件治国大事:祭祀、班瑞、东巡、南巡、西巡、北巡、归 格艺祖。之后,他在二月春分东巡泰山,进行柴祭,接见东方诸侯君长,确定四时 与一年天数,统一音律与度量衡,制定相关的礼制。又分别在五月夏至、八月秋分
① (汉)司马迁:《史记》《历书第四》,岳麓书社出版2004年版,第334—335页。
② 许嘉璐主编:《文白对照十三经》(上册)《尚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第97页。
③ 许嘉璐主编:《文白对照十三经》(上册)《尚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第100
与十一月冬至进行南巡、西巡与北巡,开展接见当地诸侯等管理活动,此后再回到 亮帝太庙进行祭祀。从此以后,每五年周游巡视一次,在东南西北四岳接见各地 诸侯,听取他们的政务报告,考察他们的管理工作,并依据工作成效而进行奖惩。
在中国古代的各种技术与学科中,天文学从来就是优先发展的技术与领军 学科。三代天文已经处于相当发达的水平,制定了较为完备的历法。
从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常用的甲骨文有五百多字,其中首先是十天干、十二 地支、数字与天象,然后才是其他内容。从出土甲骨上的卜辞体例来看,占卜的 时间是记叙的首要内容,然后才是占卜的地点、人物、事件等其他内容。占卜的 时间已经采用十分完整的干支记时法。而出土的甲骨中,也有完整的六十干支 表(见表3-1)。
表3 - 1干支计时法:《六十甲子顺序表》
1甲子
11甲戌
21屮申
31甲午
41甲辰
51甲寅
2乙丑
12乙亥
22乙酉
32乙未
42乙已
52乙卯
3丙寅
13丙子
23丙戌
33丙申
43丙午
53丙辰
4 丁卯
14 丁丑
24 丁亥
34 丁酉
44 丁未
54 丁已
5戊辰
15戊寅
25戊子
35戊戌
45戊申
55戊午
6己已
16己卯
26己丑
36己亥
46己酉
56己未
7庚午
17庚辰
27庚寅
37庚子
47庚戌
57庚申
8辛未
18辛已
28辛卯
38辛丑
48辛亥
58辛酉
9壬申
19壬午
29壬辰
39壬寅
49壬子
59壬戌
10癸酉
20癸未
30癸已
40癸卯
50癸丑
60癸亥
所谓干支,就是天干和地支,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记录时间的序数系统。 “干”指十干,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十二支,依次 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按顺序两两相配,至六十次 循环一周,称为一个“甲子”。干支计时可以用来记年月日与时辰,甲骨上刻画 的卜辞都有干支记录的日子,说明至少在三千年前中国传统的干支计时法已经被 发明与应用了。董作宾先生曾经根据甲骨卜辞整理了《殷历谱》,在甲骨卜辞的基 础上,对商代的历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确定了从尧帝时开始使用到周代一 直沿用并加以完善的阴阳合历,这种历法在当时世界上是很先进的历法。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