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讲《孟子》第一季百度网盘下载
孟子在学习过程中,益友与良师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要我们有一颗虚心学 习的心,我们随处都可以发现自己身边的良师益友,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〇)他还指出了三种益友:“益者三友, 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教 导我们要与正直、诚实、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他们属于三种有利于我们学习的 益友;同时要注意三类有损于我们学习的朋友——逢迎谄媚之人、优柔寡断之 人与巧言令色之人。当然,孔子指出,这三种益友与三种损友都是我们的朋友, 就学习而言,我们选择益友的善处加以学习,而对照损友的不善之处加以改正。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广交天下友,每个朋友都是一本活生生的大书,与读万卷 书一样,交友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此外,游学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我 们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中国山水之中,千百年来自然与祖先给我们 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每个地方都具有独特的地理、人文、物 产、遗迹与人物,通过游学的方式,我们可以亲身目睹当地的山水景色与历史遗 迹,同时访问当地的百姓与学者,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把读 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交天下友视为三种具有同等价值的学习方式。
中国传统管理教育是一种涉及自我管理、家庭管理、地方管理与国家管理 等众多层面的通用管理教育,它不是一种阶段性的教育,而是一种不仅贯穿于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全过程,也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因此中国传 统管理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
1. 中国传统管理教育是一种以德为本的管理教育
中国传统管理包括了组织与个人两大方面,其中既有个人的自我管理教 育,还有家庭管理教育与国家管理教育。在实际生活中,任何人都是社会大家 庭的一员,不可能只是一个“唯利是图”的“经济人”;同时由于家庭、地方、国家 与天下都不是“以利为主”的商业机构与企业组织,而是以义务与责任为主的非 营利性机构,因此中国传统管理教育的定位是“以德为本”与“义利合一”。可 以说,中国传统管理教育是一种非营利性的管理教育。
2. 中国传统管理教育是一种以被管理者教育为基础的管理教育
中国传统管理教育的重点与基础是被管理者教育——庶民教育与个人的 自我教育,其次才是管理者的教育——大学阶段的教育。中国古人观察到这样 一个基本事实,任何一个管理者都是从家庭、学校与地方成长起来的,任何一个 管理者也是由被管理者与被教育者转变过来的,任何一个组织——无论家庭、 家族、学校、地方还是国家,其多数成员不是管理者而是被管理者,因此被管理 者的教育才是管理教育的重点与基础。没有被管理者教育的管理教育是不完 备的,并且往往是无效的。
辜鸿铭看清了这个问题,他指出:“中国人民之所以在统治事务上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是因为她不是在宪法上费尽心力,而是找到了统治的根本,让中国人 尽力使自己成为良民(孝弟者)。我们拥有的立法人,所有伟大的立法人不是倾
力于整治法律、法规和宪法,而是依赖于他们所挑选的合适的人。……中国统 治者或君王的真正任务,是不仅要承担起培养国家公务人员的品格的责任,还 要承担起培养整个民族品格的责任。事实上,中国官员的任务除了管理之外, 主要是负责培养民族品格,以便使人民有一种自觉的精神而并不是依赖于政 府。歌德曾回答过什么是最好的统治形式,他说:‘最好的统治形式,是使统治 变得多余的形式。’”®君主与群臣的主要任务除了管理就是要教化百姓,使百 姓致力于修身,通过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成为一个良好的被管理者。因此中国 传统管理教育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一种以被管理者教育为重点与基础的管 理教育。
《中庸》记载了孔子提出的五步学习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 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 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孔子提出了一 个由五个步骤组成的学习过程,前四步属于“知”,第五步属于“行”,这是一个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学习过程。首先要广学博览,开阔眼界,其次要认真求 教,虚心提问,再次要缜密思考,最后要进行清晰的比较与对比,通过对相似事 物的比较与对不同事物的对比来了解各种事物。可以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与笃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由博学与审问组成的信息输入阶段,通过学与问, 把所有知识输入到头脑与心灵中去;第二是由慎思与明辨组成的信息加工阶 段,通过思辨把信息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方法;第三是笃行的信息输出阶 段,把自己的思想、认识与方法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与实践活动,对周围的人群、 环境与事物产生影响。
无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还是笃行都要坚持不懈,不能浅尝辄止。别人 只要一次就能完成,我就坚持做一百次乃至一千次,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学习,即 使再愚蠢的人也可以成为一个富有智慧的人,即使再柔弱的人也能够成为一个 十分刚强的人。朱熹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与笃行之”放在《白鹿 洞书院揭示》中,作为白鹿洞书院所有学生必须遵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程序,随 着《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后世书院学规的统一范本,这五步学习法也就成为天 下所有书院学生的学习准则,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上就是从传统管理教育的次第、师生、教学原则、教学法与学习法五个方 面对中国传统管理教育的教学论进行的简单概括。
在了解中国传统管理教育的基础、发展历史、内容与教学论的基础上,我们 就可以对中国传统管理教育的特点进行总结,然后结合当前中国管理教育的现 状,推论出一些可持续的发展策略。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教育的特点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由此而产生的中国与西方两 大价值体系、学术系统与判断标准也是不同的,而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中国传 统管理教育具有很多不同于西方的特点。
1. 中国传统管理教育是一种通用管理教育
从西方管理教育的定义来看,商业管理即管理教育,管理教育即商业教育, 商业教育与管理教育是合而为一的。但是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管理教育不等于 商业教育,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管理与教育是合而为一的,中国传统教育与中 国传统管理教育是合而为一的。中国传统管理建立在由个人、家庭、家族、地 方、国家与世界构成的嵌套组织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工商业组织之上,是一 种比商业管理与企业管理更加基础与广泛的管理。因而中国传统管理教育是 一种适合于任何行业与任何组织的普世性的管理教育,具有通用管理教育的特 点。因为任何行业与任何组织的管理者都必须涉及自我管理、家庭管理、家族
管理、地方管理与国家管理等所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并非都能依靠商业管 理或企业管理来解决,因此每一个管理者都有必要接受通用管理教育。而接受 了中国传统管理教育的人就能把学到的道德、知识与才能应用到任何行业与任 何组织,这也是中国传统教育没有发展出独立的工商业管理教育的根本原因。
当然,这种通用管理教育既是中国传统管理教育的优点,也是它的弱点所 在。当19世纪的世界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商业社会的时候,军事管理、工业管 理与商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但是我们却没有认清世界发展的大势,还停 留在过去通用管理与通用管理教育的阶段,没有及时加以改革,因此造成了军 事管理教育、商业管理教育与企业管理教育等很多方面的全面落后,这是导致 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原因之--。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