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神经科学家迪恩博内特在英国卡迪夫大学心理医学和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工作。他也是喜剧演员,在《卫报》开了一个科学博客,很受大众欢迎。
关于这本书
这是一本关于脑神经科学的科普书。书名中的“我”不是关于某个人,而是关于我们的大脑。人类的大脑并不像我们一直认为的那么先进,而是天生就有很多缺陷。这本书专门吐槽,人脑的哪些行为会让我们傻乎乎地哭。
核心内容
1.大脑在管理身体时会犯哪些低级错误?
第二,大脑在管理信息时有哪些bug?
第三,大脑在管理情绪和心智时,会出现哪些漏洞?
你好,欢迎每天听一本书。今天给大家读的书很搞笑,叫《是我把你蠢哭了吗》。其实是一本主题严肃的科普书。书名中的“我”不是指某个人,而是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人类的大脑并不像我们一直认为的那么先进,而是天生就有很多缺陷。这些缺陷导致它陷入混乱,出丑。
想象一下,如果你家里有一台电脑,它的硬件水平让人想知道如何评估。它既有最新的CPU型号,也有上世纪末的内存条,内存条容量很小,只有1.28亿m,硬盘比较大,存储了大量的文件。但问题是使用文件非常困难。当你想打开一个文件时,硬盘总是会报错。电脑系统是老款Win98,漏洞多,杀毒能力欠缺,经常玩蓝屏,跟你死机。即使它正常工作,你也很难信任它,因为这台电脑极其不诚实,它会主动修改你的文档,肆意给它添油加醋。因为它决定了你喜欢它。你觉得这样的电脑怎么样?
可能很多人都迫不及待的想捡起来扔到楼下。但不幸的是,你不能这么做。——,一台让人一言难尽的电脑,无非是你的大脑。问题来了。说起人脑,我们常常有一种敬佩和自豪的感觉:一定是大话西游的杰作,能帮助人类成为万物之灵。怎么会像刚才说的那么糟糕?
根据这本书,虽然人类的大脑本质上超级优秀,内部结构和工作机制极其复杂和惊人,但它并不神圣。毕竟,大脑只是一个人体器官,远非完美。人脑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在进步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负资产。人类的大脑就像一台旧电脑,但它不起作用。它的各种缺陷对人类的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我们时不时会做出一些不靠谱、尴尬的事情。所以,今天我们不谈大脑能做什么好事,就是吐槽人脑有哪些行为能让我们傻乎乎地哭。第一部分讲述大脑在管理身体时会犯哪些低级错误。第二部分讨论大脑在管理信息时有哪些缺陷。第三部分,谈谈大脑在管理情绪和思维时,会出现哪些漏洞。
第一部分
虽然人脑已经进化出高级的认知功能,但它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任务之一是管理好人体。只有管理好这个身体,你的生活才能得以维持,你才有机会进行思考和创新。那么,大脑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
我们先来看看大脑对食物的控制。你可能认为多吃少吃主要是由消化系统控制的,也就是胃和肠。事实上,消化系统只能给出建议和抱怨,但根本不能决定任何事情。当你吃饱喝足时,胃神经会向大脑发出信号,要求大脑停止进食。同时,你的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做瘦素的降低食欲的激素,用来抑制你的食欲。听起来很有效,不是吗?对不起,这些都是基层员工的意见。它们是否被采纳取决于大脑如何思考。在餐厅吃完饭后,服务员及时拿来了一个甜品冰淇淋球。你的肚子在喊“我想我再也撑不住了”但是你的大脑会说“我不想让你想,我想让我想!”因为大脑更喜欢冰淇淋球的甜味和能量,所以你的身体只能乖乖地吃不需要的食物。
反之,有些人厌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是在消化系统,而是在大脑。大脑固执地认为体型比食物更重要。这个时候,即使你的身体发出了危险的信号,整个人也是饥肠辘辘,骨瘦如柴,大脑还是一意孤行,将自己的信念贯彻到底。你发现了吗?这个领导是不是霸道固执。
吃完饭,我们来谈谈睡眠,以及大脑是如何管理我们的睡眠的。管理睡眠时,大脑有一个基本任务,那就是打开和关闭你的肌肉系统。具体来说,入睡后,大脑要关闭肌肉系统,让肌肉进入近乎瘫痪的状态;当你从睡眠中醒来时,大脑会打开肌肉系统并重新给它提供能量。只是开关的问题。听起来很简单,对吧?大脑干涸后会失去一切。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睡了一觉后,你躺在床上,头脑很清醒,但身体不听指挥,似乎因为什么重物动不了。民间俗称“鬼压床”,科学术语叫睡眠瘫痪。睡眠瘫痪很可怕。当你第一次遇见它的时候,你不会知道你是已经告别了这个世界,还是变成了植物人。幸运的是,睡眠瘫痪通常不会持续很久。随着整个大脑变得活跃,它会自然消失。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大脑不同部分之间的同步存在一个小问题。当你醒来时,你的大脑唤醒了你的自我意识,同时,它错过了唤醒你身体肌肉的信号,所以会出现睡眠瘫痪。反之,有些人睡着后,大脑忘记关闭肌肉系统,导致人在睡觉时到处乱跑。这是梦游。瘫痪和梦游并不是常见的经历。另一种现象,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就是入睡前抽搐。当你马上入睡,半睡半醒的时候,一种失重的感觉突然在脑海中闪现,身体会像电一样抽搐。你有没有?入睡前的这种痉挛可能是进化的遗迹。当人类的祖先还在树上睡觉时,稍有倾斜就会从树上掉下来,所以在睡觉和醒来之间身体有必要立即做出反应,避免掉下来的危险。
你看,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几百万年进化积累的负资产。再举个例子,为什么很多人晕车晕船?这也是进化积累的负资产。
要判断身体的空间状态,大脑需要人体内的两个系统。第一套叫做本体系统,原始的,身体的身体。本体系统的神经遍布全身,其功能是帮助大脑判断身体各个部位目前所处的位置。当你把手放在背后时,虽然看不见,但你仍然知道你的手掌是张开的还是握紧的。这就是本体系统的功能。第二个系统叫做前庭系统、前后和家庭法庭。耳朵里有几根管子可以盛液体。通过感知这些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前庭系统可以告诉大脑你的身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是处于稳定状态还是摇摆和滚动。
一般来说,来自身体和前庭系统的信号是一致的。比如本体系统让你知道你的胳膊和腿在有节奏地摆动,前庭系统判断你的移动速度在增加。这两个信息的结合表明你在加速。这种精确的机制在自然界中运行良好。问题是,自从人们发明了汽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比如乘船时,前庭系统的液体随着船的颠簸不断晃动,这就告诉大脑你现在在动。本体系统告诉大脑你的四肢是静止的。两个系统发出的信号有着根本的不同,大脑需要尝试分辨出是什么原因。大脑的高级部分,即新皮层,能够理解发生了什么。但大脑更基础的部分,俗称“爬行脑”,此时已经崩溃:“乱糟糟的,我怎么了?”
最后,爬行的大脑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你可能中毒了。因为在自然界,只有中毒才能让你的身体跑得这么乱。我该怎么办?此时,焦急爬行的大脑忘了问新皮层是怎么想的,它迅速做出了最合理的反应,即激活了肠胃的呕吐功能,迅速吐出了有毒的食物,这样它自己的生命就有可能得救。第二部分
你一听,是不是有点哭笑不得?然而,大脑中不仅仅有这些槽。除了管理身体时的bug,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也在不断开槽。
第一个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功能短板,即大脑的注意力极其有限,短时间内的信息量略大,无法照顾。在电脑上,内存太小。我们的五种感官为大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真正能引起大脑注意的却寥寥无几。相信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当你在社交聚会上,周围有几个人七嘴八舌地跟你说话,你发现那些话进不了你的耳朵。其实并不是没有进入耳朵,而是听觉神经已经接收到了,只是因为大脑记忆太小装不下而被放弃了。
有时候,大脑中的记忆太少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我们知道,飞机上有很多仪表盘,飞行员不方便时不时低头看仪表盘上的数字。因此,美国NASA的设计师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将这些仪表盘的所有数字整合到飞行员的面前,放在虚拟屏幕上。这样,飞行员不仅可以一直看到前方,还可以通过显示屏了解飞机内部的工作情况。好主意,是吧?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只要屏幕上多了一点数据,飞行员的注意力就会不足。他的眼睛只是越过屏幕,但他对屏幕上的内容视而不见。要知道,飞行员天赋异禀,受过专业训练,脑子还是不够用。
但是,你说大脑没有足够的记忆,只是喜欢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过度处理。这是第二个槽。这种处理有其合理性和巧妙性。例如,人类视网膜直接看到的世界是平面的,而不是三维的。是大脑给来自眼睛的信息增加了3D效果,我们看到的世界变得丰富而立体。然而,有时大脑对信息的过度处理会导致严重偏离客观事实。
你见过侍酒师鉴别红酒吗?他喝了一口,然后宣布这瓶红酒是53年前生产的,来自法国南部的葡萄园。它也有一些当地橡木和肉豆蔻的味道。侍酒师真的有那种敏锐的品味吗?其实人的味觉是五官中最薄弱的一环。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人们堵住鼻子,遮住眼睛,以消除嗅觉和视觉的干扰,然后让他们分别品尝苹果、土豆和洋葱。结果,相当多的人分不清他们在吃什么。
这本书的作者认为,考虑到人类味觉的真实水平,品酒师得出的丰富而准确的结论,更多的是由于大脑对味觉信息的过度加工,而不是舌头的味蕾。否则你也无法解释,当两个资质相同的专业侍酒师面对同一瓶酒,一个可能说是世界上最好的,一个可能说是不如自来水。大脑的过度加工也发生在视觉领域。例如,许多基督徒在面包、煎饼等食物的表面,以及木制品的漆面上都见过耶稣的脸。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区域负责识别别人的脸。任何看起来有点像的图案都有可能在后期被大脑加工成人脸。
更麻烦的是,大脑不仅过度处理刚接收到的信息,还会处理甚至篡改储存在大脑中的记忆。比如,当人们回忆起自己参与的集体讨论时,往往会高估自己在其中的作用,认为自己当时的发言令人惊叹,对最终决策产生了关键影响。再比如,一位爱孩子的妈妈回忆起4岁宝宝在学校的表现,她激动地描述孩子当时的表现有多好。真实情况如何?也许孩子只是在舞台上抠鼻子。妈妈没有说谎,她只是被大脑篡改的记忆欺骗了。
是不是记忆被篡改了,所以我们不会注意到?大脑对记忆的篡改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每次回忆都会稍微美化一下。美化的过程也是在我们不知情或者潜意识里发生的。每回忆一次,就改变一点点,一次又一次的改变,记忆就变得远离原来的事实。
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大脑会养成这样的习惯呢?这是因为,自我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对于人类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没有了这些,一个人会由衷地感到虚弱,感到活得没意思。打个比方,如果说你是娱乐圈的明星,那么大脑就是你的经纪人,它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为你做好包装,让你看起来很红的样子。如此一来,你会更加自信,理论上也会受到更多资源的追捧。听起来,大脑的肆意篡改也算是有点道理。只不过你要记住一点,不要过于相信自己大脑中的记忆,认为记忆是精确的、客观的、可靠的——你的大脑才没那么老实巴交。
除了对信息和记忆进行戏剧性地加工,大脑处理信息时还有第三个槽点,就是喜欢在信息之间建立毫无道理的关联。两个事物本来没有任何关联,但大脑偏偏要把它们生拉硬拽地扯到一起。比如,一个人有一天不小心把内衣穿反了,那天他买彩票中了一个小奖。哎,彩票中奖会不会是由于今天把内衣穿反了的缘故?好,把这件珍贵的幸运内衣挂到墙上供起来,以后每次买彩票时就穿上它,而且一定要反穿。像这种在彩票中奖和内衣反穿之间建立起关联,是不是很可笑?
注意啊,这种毫无根据的关联可不仅仅是那些迷信的人才会有。几乎每个人的大脑都冒出过这样的想法。比如说,假如同一个月之内有两位不相干的知名人物去世,不管去世的方式是正常的还是意外的,起初你会认为这是一种巧合。如果这时候有人告诉你,说你知道吗,他们两个人都曾经在某件事上批评了某国政府。得知这个消息,你的脑海中可能就会闪过一个念头,他们会不会是遭到了谋害呢?当然这全无根据。但我们的大脑就是这么喜欢从各种信息中建立某种关联、总结某种模式、挖掘某种规律,哪怕是虚假的规律。
第三部分
有时候,大脑建立的这种莫名其妙的关联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和心智,给我们造成巨大困扰。比如我们现在经常提到一个词叫社交恐惧症。实际上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体会过社交带来的焦虑,但只有当这种焦虑感严重到使人变得萎靡不振、神经衰弱,强烈地干扰了生活,才算是社交恐惧症的范围。大脑会患上的恐惧症可不仅仅只是社交这方面。你可能听说过,有人害怕坐电梯、坐飞机,有人害怕蜘蛛、蟑螂。还有些恐惧症你根本想象不到,他们害怕的是黄颜色、长单词还有奶油蛋糕。总之,任何东西都有可能让人类的大脑患上恐惧症。
一个人为什么会害怕奶油蛋糕呢?有一种可能是这样的。这个人原本特别爱吃奶油蛋糕,多年以来从未改变。可是有一次,他在吃完蛋糕后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其实生病本身跟蛋糕没什么关系,但从那时起,大脑中的杏仁核就把吃蛋糕和生病两件事牢牢地联系在了一起,给蛋糕贴上了“吃了它可能会死”的标签。从此,大脑就像发了毒誓一样,要跟蛋糕划清界限,老死不相往来,甚至到了看一眼就感到恶心、想吐的地步,蛋糕恐惧症就这么落下了。这是属于个人的经历。
更多的恐惧症来自于社会化的学习,也就是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尤其是小孩子,当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对某些东西表现得十分害怕时,他的大脑很可能把这种恐惧反应转移到自己身上。一旦学会了害怕某样东西并且到了恐惧症的程度,大脑就会显得一惊一乍。
最有意思的是,患有恐惧症的人通常很清楚自己的害怕完全没有道理。有些人害怕蜘蛛,你说他的大脑知不知道,一个还没有指甲盖大的蜘蛛对他构不成威胁呢?显然是知道的,但没办法,他的大脑在蜘蛛和恐惧这两者之间建立了直通车,中间没有任何思考和判断的环节。所以他在看到蜘蛛的瞬间,恐惧情绪就已经主宰了整个身心。这也是恐惧症很难摆脱的原因。
刚才提到的诸多恐惧症,触发线索是单一的事物。还有一种恐惧症,不是跟具体哪样东西挂钩,而是由周围的环境触发的。比如,有一种广场恐惧症,患上这种恐惧症的人连家门都出不去。只要在家以外的地方他就害怕,想找个地方躲起来但又无处可逃,还会进一步感到头疼、恶心、呼吸困难。到了这种程度,人的生活只能一团糟,每天生活在恐惧之中。
大脑为什么这么容易染上某种恐惧症呢?这是因为恐惧是大脑的本能,在大脑中占据着最高的优先级。百万年前,人类祖先面对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环境,胆儿太大不是什么好事。只有那些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感到恐惧的人,才有机会小心翼翼地活下来,传播他的基因。直到今天,恐惧依然铭刻在我们的大脑里。
除了过度恐惧,大脑会出现的另一种常见症状是抑郁。过去人们对抑郁症有误解,认为患抑郁症的人是过于自怜自艾,不够坚强:“地球上这么多人,谁都会遇到挫折,谁都有沮丧低落的时候,挺一挺也就过去了,怎么你就不行呢?”现在我们知道了,抑郁症不是靠咬咬牙就能挺过去的,而是大脑出了故障。另外,抑郁症患者并不一定是闷闷不乐的样子,有的可能第一眼看上去很正常,但内心泛滥着无边的绝望;有的表现为冷漠不说话,整个人失去了喜怒哀乐;还有的则是满腔愤怒,内心焦虑,坐立难安。
究竟大脑中什么地方发生了故障,才导致抑郁症呢?目前医学界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有一种假说认为,抑郁症是由于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出了问题。我们都知道大脑中有无数的神经元,负责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叫做神经递质。当神经递质水平下降了,大脑的活力会受影响,从而形成了抑郁症。但是也有可能,神经递质下降只是抑郁症的结果,而不是抑郁症的原因。
神经递质假说是把抑郁症归结为大脑硬件方面的故障,另一种看法是把抑郁症定位为软件故障。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都有长期经受生活打击的经历。比如,一个人失去工作,被伴侣抛弃,接着又有亲人离世,类似这样的一连串打击接踵而至。曾经大脑有着积极的信念,认为“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坏事不会落到我头上”,但现在,这个信念系统彻底崩塌了。于是,这个人不再见朋友,不再追求兴趣爱好,甚至转向酒精和毒品寻求慰藉,人生走上一条螺旋式下降的不归路。所以,一旦大脑在管理情绪和心智方面出了问题,会给我们造成严重后果,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多加关注。
结语
来总结下本书的内容。大脑不像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神圣而高级,它有缺陷,有不足,还经常掉链子,闹出一些洋相。大脑在管理身体时会犯错,在加工处理信息时会犯错,在管理情绪和心智方面也容易出BUG。
我们开头用老旧的计算机来形容人类的大脑,其实还有一个角度,如果把大脑想象成一个同事,他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能力一般,水平有限;当个小领导霸道固执,干起工作来丢三落四,性格上还一惊一乍的。最可气的是,他是老板的关系户,你不仅摆脱不了他,还要忍受他,迁就他。这样的同事你能受得了吗?相信他把你蠢哭了的时候还多着呢,真是委屈你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