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言
1.1主题背景
基于热点新闻事件的网络流行语可以说是网络流行语的一个分支和细化,因此有必要对这类网络流行语进行研究。以往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主要热门事件流行语集中在语言学方面。虽然涉及到传播学的研究,但并没有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全面的研究。笔者选取热点新闻事件作为一个小切入点,根据前人的研究,给出了热点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的新定义,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其特点和类型。从社会、文化、心理等角度分析了热点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的成因,研究了这些网络流行语是如何传播的,以及传播后的效果和传播效果,从而对热点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进行全面的研究。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于1994年加入互联网,2000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超过2000万。从那以后,互联网用户的速度迅速提高。国内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2001年于根元写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和同时发表的《网络流行语》标志着中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的终结。于根元词典收录了1000多种网络语言,说明国内研究者对网络语言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角度也更加多样化。截至目前,中国知网上与网络流行语相关的硕士、博士论文329篇,期刊3279种。研究角度不限于语言学,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
;
2网络流行语概念概述
2.1网络流行语的概念
对于流行语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结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解释为在一定时期内广泛流行的语言。一些研究者认为流行语属于所有人,是社会一定时期内政治、文化、经济、环境和人们心理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一些研究倾向于在特定人群中定义流行语,主要是在青少年中,能够反映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并处于不断变化和更新的过程中。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定义。
2.2热点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概念
本文对网络流行语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热点新闻事件上。这些流行语不同于一般的网络流行语,是基于某一时期的热点新闻事件,从而产生并传播的。这些流行语不一定是网络上产生的,但一定是网络上流行的。因此,这里有必要对热点新闻事件进行界定。关于新闻事件的定义,笔者参考《宣传舆论学大辞典》。词典将新闻事件定义为具有重要新闻价值和较大公众影响力的事件。笔者将热点新闻事件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受到社会关注的具有重要新闻价值和重大影响的事件。
热点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必须从一个短时间内被广泛关注的事件开始。人们讨论和传播这一事件,从而创造了这样的网络流行语。然后依托互联网平台,在微博、博客、论坛上更广泛传播,最终形成热点新闻事件的网络流行语。这类网络流行语不同于一般的网络流行语,它能够反映社会现状,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舆论的力量,从而能够影响新闻事件的整个过程和走向。
;
3.热点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的成因分析: 23
3.1社会文化背景原因23
3.2互联网本身的特点25
4热点新闻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效果及效果分析26
4.1热点新闻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效果分析.26
4.1.1调查和研究方法27
4.1.2热点新闻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效果分析
4.2网络流行语对热点新闻事件的传播效果分析35
5摘要40
4热点新闻网络流行语传播效果及效果分析
4.1热点新闻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效果分析
热点新闻事件会给普通人带来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人们获取新闻和其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样化,不限于电视和报纸等平面媒体。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2013年第31期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6.4%,使用计算机工作的企业数量达到91.3%。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关注新闻的方式都与过去有很大不同。那么热点新闻事件产生的网络流行语在传播过程中会有什么影响呢?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其进行量化
4.2热点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传播效果分析
比如2011年,甬温铁路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特大交通事故后,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发表了不恰当的言论。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在网上广为流传,表达了人们对铁道部处理事故的态度和做法的怀疑和不满。由于该网络的广泛传播,引发了各大媒体的报道,促使铁道部和当地政府及时处理事故后果,并报道最新进展。此外,中央政府还派人实地考察,为中外记者举行新闻发布会。最后发现样机是因为动车系统的设备存在设计漏洞,因为设备故障累积后,应急处理方案的失败导致人为事故。在这次重大事故中,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对新闻事件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
5摘要:
热点新闻事件的网络流行语频繁流行,大众用这个
些词句表达着个体的情绪和意见,并制造了一起起舆论声浪,其间充满了理性或非理性的声音,回顾过往,我们发现在有意或无意间网民的力量曾推动事件得到了公开合理地解决,但也曾伤害过无辜或干扰过现实,站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人类的理性之光更好地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第一,政府和媒体面向:树立受众中心理念。笔者将政府和媒体同置于一个面向来分析,更多是出于现实的一个考量,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政府和媒体都代表了权力方,它们的话语往往是一种精英话语,并且政府与媒体间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考察近年来基于新闻事件的网络流行语,有的出自于媒体的新闻报道,如很黄很暴力、周老虎、心神不宁等,有的出自于政府权力机关的信息通报,如俯卧撑、躲猫猫、欺实马等。这些网络流行语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媒体或政府机关在新闻报道、信息公开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诚意或诚信缺失,导致公众逆反情绪引发。因此,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政府和媒体在信息公开上因积极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现代传播理念。参考文献(略)
2018年十大流行语 2018十大网络流行语
从文字的演变中寻找社会变迁的脉络,是从生活细节中寻找重大历史变迁的视角。而突发事件,无论是自然造成的,还是人类社会活动造成的,都可能难以完全避免。专家认为,在未来,各种突发事件会频繁发生。人类需要了解突发事件的本质,学会识别,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生存,建立各种计划来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在2003年,这只是一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让所有中国人,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经历了肆虐和猖獗的突发事件。”张浦表示,在2003年春夏之交,在中国主流报纸全年十大流行语发布之际,“非典”是一个新词,也是一个流行语,特别抢眼,一年两次位列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之首。
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灾害的性质会恶化。调查显示,在人均GDP 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区间内,往往是事故高发期。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21世纪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但也给人类和我们的星球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和生态问题。比如能源危机,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口压力,艾滋病猖獗,吸毒,恐怖主义等等。这些都可能随时引发各种突发事件。
(张普教授在上班)
“人类在享受现代舒适生活的同时,必须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长期完整的公共安全保障机制。”张普表示,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如风险评估、预警系统、应急预案、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避难场所、突发公共事件教育和演练、准备颁布国家应急法等。
在21世纪,政府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其执政能力的高度集中体现,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试金石。张普认为,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一些全球性问题早已存在,人类社会或自然发展所引发的各种突发事件(往往与人类过度开发、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有关)日益发展,实际上已经演变成威胁整个人类生存的全球性危机。
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不再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考验,往往需要许多国家或整个世界的联合应对。因此,“国际救援队”、“人类环境保护”、“国际灾后重建援助”、“泛亚社会合作机制”等新词层出不穷。
面对这些危机,考虑到全人类未来的发展,联合国“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冷静地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支持现代人在信息社会中有效工作、学习和生活以及应对未来各种危机的四种最基本的学习能力。
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认为,为了应对未来的各种危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这四种学习能力进行重新设计和重组。四大支柱一经提出,就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成为著名的“标志性教育文献”。
应用语言学应该更加面向社会应用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热门事件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