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勇鹏:美国的诞生——制度的起源与本质百度网盘下载
制度的起源与本质凭借的就是力,对人的管理凭借的也是力。只不过这是 一种特殊的力,叫做影响力。影响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非强 制性的,叫做文化;一种是强制性的,叫做权力。
文化的本质属性就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
对一种文化要从思想、行为、表象三个层面切入,抓住真、
善、美三个主题内容,使用选择排序、表现方式、区别特征三个 关键来进行认识。
文化是一种以共振的形式存在的力。文化的塑造过程,就像 是形成振源,并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产生大量共振的过程。
塑造文化有五个关键。首先要找到恰当的频率,能够对接;
其次要形成有力的振源,塑造榜样;再次要进行有效的传播,广 泛宣传;然后要坚持足够的时间,长久持续;最后要配合强制的 措施,奖惩有力。
文化的力量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使用。
用榜样。榜样就是人们希望成为的对象、愿意模仿的行为、 由衷认可的理论、发自内心的喜爱。文化能够塑造榜样,榜样的 影响力是一种无穷的力量,管理者要会使用这种力量。
用习惯。文化能够培养习惯,习惯的力量就是惯性的力量。 分分秒秒、点点滴滴积累形成的习惯,在关键的时候能够发挥的 巨大力量,往往是人们难以想象的。
用场。场,是能量以特定形式的共振形成的能量空间。场, 能够以特有的方式对进入其中的事物产生巨大的力量。当人们进 入这个巨大的能量场的时候,就会受到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这种场所产生的影响力是任何人都难以抵御的。
管理要解决权力的问题。
权力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强制性的影响力。强制性影响力不顾 及管理对象的主观意愿,强行实施影响;强制性影响力往往以直 接的强迫、威胁和惩罚为手段。文化与权力,一文一武、一柔一 刚,成为管理者实施管理活动不可或缺的力量凭借。
根据权力的来源,可以将权力分为三种类型:
角色权。角色的本质是人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社会 关系状态。当人们认可了相互之间的角色关系,就认可了相互之 间的作用与被作用、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角色权的获得依靠的 是人们对扮演者的角色认可。这种认可有时需要选举、有时需要 任命、有时需要证明、有时只需要认可。
垄断权。当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所需的资源被垄断的时候,垄 断者就拥有了对资源需求者的强制性影响力——权力。垄断权是 基于独占地位而获得的权力。垄断主要依靠的是对资源的独占。
暴力权。暴力,是对他人的人身、财产实施强制行为的能力。 暴力是最直接、最强悍、最重要的强制性影响力。拥有暴力就能 够对管理对象的人身和财产实施最直接的强制措施。当角色的力 量和垄断的力量都不足以明确权力关系的时候,暴力就成为最终 判断权力关系的准绳。暴力权的获得依靠的是实施暴力的能力。 谁拥有实施暴力的能力,谁就拥有暴力权;谁可能受到暴力的威 胁,谁就必然受到暴力权的影响。
使用权力的核心优点在于:能够发挥强制性影响力的巨大力 量,坚决果断地扫清障碍、排除干扰,迅速高效地实施影响、解决问题。
但是,使用权力有很大的弊病,就是权力是不顾及管理对象 的主观意愿和感受的,是采用强迫、烕胁和惩罚的手段实施的; 使用权力最大的副作用就是会引起反感反抗、丧失人心。
使用权力最关键的是要在避免或限制权力使用带来的副作用 的前提下,努力发挥权力的优点。所以,管理者要坚持公正、合 理、被迫、果断、联合、适度的用权原则。
权力是最难管理的,因为拥有权力意味着拥有巨大的力量, 驾驭这股巨大力量是十分不容易的。所以,权力就好像一把双刃 剑,既是实施管理的最佳利器,又是破坏管理的最佳利器。对权 力进行管理要从权力的设计与形成、权力的集中与分配、权力的 授予与收回、权力的监管与制衡这四个方面进行。
管理是活的,只有活学活用才能获得成功。管理知识就像其 他所有知识一样,是学不完的。对于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能 够抓住管理的本质,掌握管理的原理、构成、关键和要素,灵活 应用管理的原则、方法、工具和步骤,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获 得实际的成功。
管理越是系统全面,成功的把握和概率就越高。
在新理论、新知识越来越多的今天,人们 要想学习管理理论,有许多种途径,而其中, 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二类:其一是来自于学校 的学习,其主要部分就是教科书中介绍的理 论。而据笔者所知,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来
自于国外的理论。再加上被师们往往缺乏实 际的操作,热衷于纸上谈兵,其效果让人怀 疑。其二是来自于参加各种培训,或者透过书• 本来自修。但往往要面对良莠不齐,无从比较 的局面。
可见,要想在管理理论的丛林中寻找到一条正确 的路径,并非易事。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大多数管理者, 只能透过自我的摸索,来尝试接近管理的最真实与正 确一面。但结果往往由于角度、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而 难以看清事实的真相,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与机会。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所面临的种种难题,整理成为 这两大偏失,那就是:
1、 各种管理理论太多,太复杂,也很难应用到现实 之中。
2、 我们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与经验,个体差异性 太大,容易狭隘与偏失。
那么,面对这种困境,究竟有没有一种有效的途 径,让我们摆脱各种偏失,来接近真正正确的管理理论 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过,我们首先需要解答一个问题, 那就是种种管理理论与学说,最为重要的核心是什么。
令理论的核心
据说从前有一个人,非常喜欢喝米酒,于是,想自 己酿造,能够便宜一些。有一天,他向酿酒师请教了具 体的酿造方法,例如用多少的米,多少的水,还有酒曲 若干,到什么时候加水,又到什么时候开缸等,都一一 记下,并按此实行,但等到了那一天,打开酿缸后,发现里面依然是水,连一丝酒味没有。这让他非常气愤,急 忙去质问那个酿酒师,为什么酿不出可口的美酒来。酿 酒师听到这里,也觉得有些奇怪,就询问声具体的操作 步骤,而那个人的回答,都非常正确,没有什么错漏之 处。甚至增添了几朵菊花,让香气更浓一些。这让酿酒 师更加奇怪,急忙问道:“那你究竟用了多少米呢? ”那 个人想了一会,才摇摇头答道:“哦,只忘记了这一件 事,忘记给米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笑话,而类似这样的故事,古往今 来,都发生了不少。一个人也许做了许多事情,完成了 绝大部分步骤,但只差那关键的一点,却前功尽弃,只 落得一个笑柄。管理的理论,也同样如此。
也许在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理论,就像有千千万 万种酿造米酒的方式一样。而最根本的核心,或者说最 终所选用的材料,都是一样的。当我们面对一种又一种 让人头晕目眩的管理理论时,也许最好的方法,并不是 选出哪一种具体的理论,而是寻找出这种理论的核心,
即所有理论都共通的精髓或者说是管理的根本之道。
也许管理的理论,可以有过时与不适用的问题,但 管理的根本之道,却是放之四海皆准、无论古今都必须 遵守的法则。由此,我们才不会被种种理论所迷惑,才 能直窥管理的真谛,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这也 许就是我们在学习管理学时,最重要的事情。
小讨论——什么才是真正正确的管理理论?
古老的《易经》可以说是中国古智慧的源 头,无论哪一种学问,都几乎可以与《易经》扯上 联系。不过,让我觉是有趣的一件事,则是对 “易”一字的解释。原来这个字有二层含义,其一 是变易,也就是说世上的一切,都处在变化改变 之中。其二则是不易,也就是说,在种种变化改 变之中,却隐含着一个亘古不变的核心。也许管 理理论也同样如此,就像教千年前的《论语》、 《道德经》等经典,至今依然是当代中国人的精 神指南,而并没有什么过时或者失效的感觉。在 众多的管理理论中,实际上也隐藏着一个共通 的焦点。变化的只是外表,而不是最根本的核 心。这也许是对种种管理理论的最好描述。对于 一个管理者来说,重要的事情,并不是了解众多 的理论,或者种种复杂的方法假说,而是要明白 这样一个根本的核心,或者说就是管理的根本 之道。就像河流中的水,总是流个不停,时时改 变,但这条河流本身却一直存在,从未改变。也 许,这才是真正正确的管理理论。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