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拉闸限电,一边交付量创新高,电动车该不该买?

发布一下 0 0

这几天,小编朋友圈的电动车主们在贩卖焦虑:由于实施了限电政策,广州部分充电站已经于9月24日起施行错峰用电,执行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的8:00-23:00,执行期间停止对外开放充电服务。

全国各地拉闸限电的新闻已成为热搜,内蒙古、黑龙江、河南、四川、浙江、云南、广东等地都相继实施了限电政策,尤其是在东北地区部分城市中的限电情况最为严重,据沈阳地区网友表示,到了夜晚街道上除了零星的路灯,交通信号灯也不亮了,多条道路出现拥堵……限电已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

一边拉闸限电,一边交付量创新高,电动车该不该买?

而作为用电大户电动车,会因此受到影响吗?从最新的9月销量来看,小鹏、蔚来等新势力交付量依然创下新高,似乎限电对它们的影响微乎其微。不过,对于那些限电情况较重的地区,咱消费者要买电动车还是等一等吧,车买回来了充不了电,干瞪眼?

电动车还谈环保?

随着全国范围内电力短缺情况越发严重,限电拉闸也是不得而而为之。采用电能为单一能源的电动车,对于电是不可或缺的,也正因如此,电动车对电能的依赖巨大。在经常突然性限电的情况下,该如何正常的去使用电动车?成为大家热烈讨论的问题。

一边拉闸限电,一边交付量创新高,电动车该不该买?

可能很多电动车主们,买车时都没曾想过,原来充电也不是随随便便的,如果当初告诉你会拉闸限电,你还会选购电动车?

对于东北地区的消费者而言,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因为东北地区冬天动辄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确实不适合电动车长期使用。但对南方地区的消费者而言,能耗“双控政策”对充电的影响,不可忽视。

电动车是耗电大户,相关数据显示,如果按每辆新能源车50度电池容量,每年充电100次计算,全国所有电动车每年用电量大约是246亿度。这是什么概念?2020年全国居民生活用电量为10949亿度,按去年的发电量来算,全国所有电动车加起来,一年大约用掉了全国居民电量的2.2%左右。

一边拉闸限电,一边交付量创新高,电动车该不该买?

有人说,2.2%这个占比还好啊,这是因为目前电动车的占有率还很低,截止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492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2%还不到。但如果新能源车保有量占比提升至30%(这也是很多车企的保守目标)的话,那意味着全国居民用电的会超过30%被电动车吃掉!这就相当可怕了!

学过高中地理的网友都知道,目前我国的发电和供暖都离不开煤炭,火力发电占比更是高达70%。煤炭发电环不环保?咱先不表,但今年国内煤炭价格飞涨,动力煤的价格则飙升至1500元以上,所以你看动力煤的股价直线上升。然而,对发电厂而言,这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在动力煤价格超过1000元时,发电厂就会出现发一度电亏一度电的状况,国内很多发电厂已不堪重负,限电就是最直接的方法。

一边拉闸限电,一边交付量创新高,电动车该不该买?

在2015年,著名的汽车节目《Top Gear》三剑客就曾预言,当电动车销量占比超过5成,全球的路灯都亮不起来。或许,现在谈电动车是否环保,还为时已早。

电动车发展,不该操之过急

与新势力们交付量创新高的亮眼数字相反,电动车的充电网络电能基础设施的升级,步伐要慢得多。虽然,咱国家一直被成为“基建狂魔”,但作为能量转化终端的电能,却不单单是技术升级那么简单,这是整个社会的资源调配,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现在的电动车发布时,都会宣称续航突破1000公里,但以目前的能量密度比和电池技术,也只能简单粗暴地,给电动车塞进去容量更大的电池来实现。但这样一来,电动车的充电时间会变得越来越长,所占用的电网充电负荷会加大。

一边拉闸限电,一边交付量创新高,电动车该不该买?

目前也有车企研发超级快充技术,如广汽埃安等,更大功率、充电速度更快的超级充电桩也开始量产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部分快充充电桩都集中在白天使用,如果电动车都集中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充电,那必定会加大该地区的电网负担。

相对而言,家庭充电桩的慢充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因为慢充对电网的负荷相对较少,且家庭用户一般都是在晚上到凌晨时间段充电,只是8-10小时的慢充时间,在夏季对电网的长时间占用,也是一种极大的负担。

电动车的发展,不该操之过急。电动车更不应该视为单一的交通工具独立发展,因为和电动车配套的充电桩、电网等基础设施是一个很大的社会资源。而从今年全国限电拉闸来看,目前电能基础设施,明显不能支撑高速扩张的电动车充电需求。

总结:

电动车抱着环保、节能的标签出生,但这都是停留在理念上的,在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来看,电动车消耗的能源和资源,一点也不比燃油车少,甚至更多。限电拉闸来来,我们才意识到,原来要安心使用电动车,还有很多的问题要解决。买不买电动车,还真是充电说了算。对于新事物,我们不应该操之过急,充电网络的完善,电量能源的分配,使用电动车之前,我们更应该想得更多。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1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