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人类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是谁在保护人类?

发布啦 0 0

1945年,广岛、长崎上空升腾起的蘑菇云,标志着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掌握了能将自己完全毁灭的武器:原子弹。为了告诫各国政要核战争的危害性,《原子科学家公报》于1947年建立了一个“末日时钟”,只要时钟的指针指向0时子夜,那么这就标志着世界核战的彻底暴发和人类历史的终结。在时钟建立后的第15年,也就是1962年,是末日时钟距离0时最近的一次——人类在那一年和死神两次擦肩而过。那么,在1962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为何在1962年之后,人类文明依然能够延续至今?究竟是谁阻止了这场可怕的核战争?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请各位帮忙“长按2秒点赞按钮”来个强烈点赞。并且“关注”一下,以后常来,不迷路。

1962年,人类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是谁在保护人类?

(末日时钟)

一封密电令美军发射核武,关键时刻班长抗命

让我们把时间定格到1962年的10月27日,在那一天的零时十五分,位于日本冲绳岛基地的美军接收到了一条密令:部队进入二级战备状态——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在美军的四级战备状态中,二级战备状态意味着已有力量对美国本土构成了直接的威胁,所有的战备人员应该严守岗位,并且保证通信系统的随时畅通,而且该状态要求若战争爆发,美军应在2分钟后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而一级战备状态也就意味着,美军所有的导弹发射班组应在接受“发射导弹”的命令之后,将班组内储备的导弹于1分钟之内全部发射完毕,其中包括美军的核弹头。

而当时美军在冲绳基地究竟有多少导弹力量呢?据美军公布的数据统计,在1962年接受到战备命令的冲绳美军导弹发射班共有8个班组,每个班组负责4枚导弹,且均装配有核弹头,这些核弹头的射程可达2250公里,可覆盖中国、朝鲜、越南以及苏联远东地区。但是,虽然这些班组掌握着共计32枚携带核弹头的导弹,但自身却并无发射权。如果导弹需要进行发射,则发射班组需要接收两串密令:第一串密令是核对发射的时间以及天气状况,第二串密令则是谢谢、再见等结束用语,但如果第二串密令提供的是一组新的密码,则意味着该发射班组在未来会有更加重要的行动,比如将导弹政治发射出去。

1962年,人类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是谁在保护人类?

(美军导弹发射班组)

在那一天,冲绳基地的美军接收到的第二串密令是一组全新的密码。当时值班接收到信号的美军士兵叫约翰·博德纳,在拿到新的密码后,他将新密码交给当时发射组的班长:威廉·巴塞特。在发射组班长手中,有一个核对密码的密码本。经过威廉·巴塞特的翻译,他意外地发现:这组密码的指令是让他们发射带有核弹头的导弹,威廉·巴塞特感到难以置信:因为按照美军惯例,只有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之后才可发射导弹,而不是在二级战备状态下。此外,只要美军发射了带有核弹头的导弹:那么这也就意味着,一场核战争将不可避免。

对密电抱有怀疑态度的威廉·巴塞特于是便和冲绳基地周边的其他美军发射班组进行沟通,询问是否接到了相同的命令:而其他班组表示,他们也接到了发射命令,只是他们目前也没有班组将导弹发射出去。有一个班组的班长向巴塞特说了自己的推论:“可能因为美军的部分基地,甚至是本土已经遭到了攻击,因此上级才不惜跳过战备升级,而直接命令发射导弹。”——巴塞特为这种想法感到不寒而栗,但他还是坚持:在未摸清情况之前,导弹不能发射。于是他将这组命令反馈给了发送密电的上级,声称第一次发射的密令并不清晰,要求上级重新发出命令。

1962年,人类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是谁在保护人类?

(威廉·巴塞特)

但令巴塞特感到难以置信的是,在他向上级发出反馈之后,上级新下达的命令竟与上一次的命令相同:发射导弹。而巴塞特和他领导下的发射班组们深知发射导弹的严重性:因为发射的攻击地点不仅限于苏联的海参崴等城市,也包括一些和美军的非交战国,这意味着他们的手中在那一刻掌握着近千万人的生死。关键时刻,巴塞特决定再次驳回上级的意见,他要求班组成员向上级反馈:要么将战备等级先升至一级,要么就下令停止发射。此外,巴塞特还令自己手下的两名士兵盯紧了冲绳基地周围的7个发射班组,称:“如果有谁敢私自发射导弹,你们就可以毙了他。”

1962年,人类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是谁在保护人类?

(美军发射班组小队)

最终,在巴塞特的坚持下,美军上级终于才意识到了这可能是一场“乌龙”,于是便紧急下令:停止发射。那时是10月27日的0:45分,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处于睡梦之中,却不知在短短的30分钟内,人类与死神就这样擦肩而过。

而使上级下令停止发射后的巴塞特,则令士兵恢复平静,并严令在场的所有士兵不准将这个10月27日的场景向外界公布,包括他自己也是对家人守口如瓶。直到2011年巴塞特病逝之后,《原子科学家公报》才将那一天的细节披露,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个拯救了人类,却甘愿默默无闻一生的英雄。

人类第二次与死神擦肩,一名大副因为“认怂”拯救地球

然而,此次发射命令的终止并不意味着一场核战争危机的结束。在当天的16:59分,世界再次濒临核战争的边缘——而将世界从悬崖上拉回来的,则是一名苏联潜艇大副,他的名字叫:瓦西里·阿尔西多夫。

第二次危机的缘由,是因为美国海军舰队包围了一架编号为B59的苏联潜艇,截至10月27日当天,该艘潜艇已经在水下潜行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室内的氧气和补给品即将消耗殆尽,急需升出水面。那么美军为何会包围这架潜艇,苏联的这架潜艇又为什么会久久待在水下呢?——原来,这艘潜艇当时位于靠近美国本土的加勒比海海域,美军在这艘苏联潜艇到来之前,对加勒比海域进行了封锁,不允许任何船只通过加勒比海。此外,美军并不确定这架苏联潜艇是否装配有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因此才会派遣12艘战舰将这艘苏联潜艇团团包围,并投掷深水炸弹逼迫这艘潜艇浮出水面——而苏联士兵决定不让潜艇不浮出水面的原因也很简单:浮出水面的潜艇根本不是12艘战舰的对手,而且一旦潜艇就范,那么苏联将在世界面前颜面扫地。

1962年,人类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是谁在保护人类?

(在加勒比海域的美军巡洋舰)

但是,当时苏联潜艇内的条件已经相当恶劣,因为长期下潜,潜艇的室内温度已经高达50多摄氏度,部分士兵已经无法忍受室内高温的环境。因为长期欠缺补给,士兵也只能每天获得一杯水来解渴和充饥。那么除了继续下潜坐以待毙,或者潜艇上升向美军投降,还有第三个选择吗?——那就是发射潜艇装配的鱼雷,和美军舰队放手一搏。正当士兵们忍无可忍时,潜艇的船长和政委都决定发射鱼雷,和美军舰队进行决战——但在关键时刻,潜艇大副瓦西里·阿尔西多夫却驳斥了这个命令:因为当时舰船上普通士兵们都不知道的是,潜艇所装配的鱼雷,不是普通的鱼雷,而是携带核弹头的核鱼雷!一旦潜艇发射鱼雷,那么这不仅意味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1962年正式开战,更意味着一场核战争将席卷全球。

这艘苏联潜艇发射核鱼雷从现在看来,的确是一种疯狂的想法,但是舰艇的船长和政委之所以选择发射鱼雷,是因为在美军的封锁下,这艘潜艇已经和苏联完全失去了联系:也就是说,他们并不知道美苏两国之间是否真的暴发战争,自己隶属的指挥部是否真的遭到了美军的核打击。美苏两国之所以在二战后疯狂扩军战略轰炸机和战略潜艇,就是为了确保在本土毁灭或导弹发射井率先遭到攻击后,军队依然具备二次打击的能力。但是,大副瓦西里·阿尔西多夫却坚持认为:“只要没有接收到总部的命令,或者明确总部已经遭遇不测,就不能发射核鱼雷。”大副瓦西里·阿尔西多夫看来,为了保障全舰艇士兵的生命安危,最好的办法是潜艇升至海面,向美军投降。

1962年,人类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是谁在保护人类?

(瓦西里·阿尔西多夫)

在苏联军队中,投降一度被视作奇耻大辱,但在瓦西里·阿尔西多夫的强烈要求下。苏联潜艇只好于当日21:15升至海面,向美军投降,而美军舰队也并没有为难苏联潜艇,既没有登船检查,也没有将其俘虏,而是打开一个口子,目送潜艇离开海域——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短短一天内,美苏两国都险些发射出自己的核武器,将人类卷入一次世界规模的核战争,因此1962年的10月27日这一天也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黑色星期六”。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拉马拉在事后回忆这一天时,感慨道:“我曾一度怀疑,我们是否还能见到明天的太阳。”

一场危机,为人类能带来多久的和平

在美国的发射组班长和苏联的大幅力挽狂澜的同时,美苏两国的领导人: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也在努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挽回这场可能将人类拖向毁灭的误会:在人类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前一天,也就是10月26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以个人名义给肯尼迪写下了一封信:在信中,赫鲁晓夫表示自己将撤出苏联驻扎在古巴的中程导弹,但也要求美国应承诺永不军事入侵古巴——而苏联将中程导弹驻扎在古巴,正是前文中美苏两国部队一度将自己的核导弹对准彼此的真正原因之一,历史上称之为“古巴导弹危机”。

而身为美国总统的肯尼迪也在当时承受了莫大的压力,当时在美国陆军和海军中呼吁向苏联开战的舆论颇高,而肯尼迪和苏联寻求妥协也是经过力排众议。最终,肯尼迪同意了赫鲁晓夫信中的要求,承诺永不入侵古巴,但要求苏联率先将驻扎在古巴的导弹撤离。同时,美军也将秘密撤离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最终在1962年的11月20日,美军结束对古巴的海上封锁,并撤离了全部之前预备用于袭击古巴的伊尔-28型轰炸机,古巴导弹危机正式结束,人类躲开了“距离核战争最近的历史时刻”。

1962年,人类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是谁在保护人类?

(古巴导弹危机漫画)

但是,这场危机从始至终的凶险之处在于:当时驻扎在海外的美军和苏军失去了和总部的联系,前线备战的士兵并不知道他们的高层也在为和平付诸着努力,而一旦擦枪走火,世界的局势将由此变得不可控制:而这也正是威廉·巴塞特和瓦西里·阿尔西多夫两人的英雄之处。

在历经这次核战争危机后,美苏两国确立了紧急通话的渠道,以避免前线在发生难以挽回的误会。随着1968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1972年《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的签署,世界在冷战期间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阶段。但与此同时,美苏两国在此次历史事件之后,也依然不顾条约继续扩大着自己的核武库,以确保在未来可能暴发的冲突中自身具有更大的优势:就这样,人类在能保证相互毁灭的前提下,维持了时至今日的和平。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5786.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