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开始训练孩子的咀嚼动作

发布一下 0 0


咀嚼虽然是人体的本性之一,但也不是先天固有的,需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磨牙的存在和有效咀嚼动作。孩子出生后6个月起开始萌出的前门牙,可以啃食物,但是不可能起到磨碎食物的作用,因此不能参与咀嚼。

对于磨牙还没有萌出的婴儿,家长应该有意地先训练孩子的咀嚼动作,当孩子进食米粉等泥糊状食品时,家长嘴里也应同时咀嚼口香糖之类的食物,并同时进行夸张的咀嚼动作。通过这样的表演式的行为诱导,孩子就会逐渐意识到进食非液体食物时应该先进行咀嚼,才能吞咽。

多次进行咀嚼式表演的诱导,孩子就会学会吞咽前的咀嚼动作。即使孩子学会了咀嚼,在磨牙萌出之前,还是不能给婴儿提供含有小块状的食物。因为无效或效果极微的咀嚼动作不能达到对食物有效的研磨,这样的食物直接吞进肠胃,会造成食物消化和吸收不够完全,既增加了食物残渣量,同时也减少了营养素的吸收,长时间还可造成生长缓慢。

孩子喜欢进食成人食物可能与成人食物味道丰富有关。加上有些孩子吞咽功能又强,就会出现囫囵吞枣式的进食方式。这样非常不利于食物内营养素的吸收,会造成排便量增多,生长反而减缓,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磨牙萌出,加上有效的咀嚼动作就可以开始真正咀嚼块状食物了。这是个循序渐近的过程,家长不要操之过急。此时,家长给孩子喂食时,仍然要进行表演时的咀嚼动作,使孩子巩固进食时先咀嚼再吞咽的习惯。如果孩子在磨牙萌出之前没有学会咀嚼,就有可能出现即使有了磨牙也不咀嚼而直接吞咽的现象。有些孩子吞咽能力较强,即使没有充分咀嚼食物同样可以直接吞咽。家长往往不会发现太多的问题。可是有些孩子不接受直接吞咽小块状食物,就会在进食时将小块食物吐出来。遇到类似情况,家长更应该采用表演式的咀嚼动作渲染进食过程。千万不要责备婴儿,以免造成婴儿心理逆反,更加不接受小块状食物。另外,家长必须以孩子的磨牙萌出作为前提,而不是以磨牙萌出的“规律”作为依据。因为婴儿磨牙萌出的时间差异较大。

咀嚼是个循环渐近的过程,既要等待磨牙的萌出,又要及早训练咀嚼能力。如果两者不能得到很好的匹配,就会出现囫囵吞枣的进食现象,或者不接受进食块状食品的现象,其结果都可造成营养素吸收不足,长时间可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摘自《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

个人喜欢这套书的内容,每天都会分享给大家,一起学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7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