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者在喷泉站拍照
宽敞舒适的地铁车厢
建筑商称赞了1号线
喷泉站老贵阳浮动雕塑墙
离12月1日贵阳地铁1号线开通越来越近了。昨日,贵阳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组织媒体进行集中体验采访。记者会提前为你探索营地,了解1号线后段的站台、车站情况,如滨江公园站、喷泉站、北京路站等。
火车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跑了三站
滨江公园站毗邻南明河,与诸城广场隔河相望。进入滨江公园站A口,乘电梯两次进入平台层,其中手机信号全程4G,互联网呼叫信号畅通。
滨江公园站宽敞明亮,配有动态地图、液晶媒体播放器、内部显示单元等。“下一站,喷泉站。”列车内,语音广播以中英文两种语言到达,提醒乘客下一站。
昨日上午9时53分,记者从何斌公园站经中山路西站前往喷泉站,地铁列车于9时54分关门驶出车站;9点56分,地铁列车到达中山西路站。9点57分,地铁离开中山西路站,火车不到一分钟就到了喷泉站。因此,从滨江公园站到喷泉站的整个过程总共不到5分钟。
据贵阳城市轨道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运营分公司总经理李艳介绍,12月1日地铁1号线开通后,贵阳市民预计通过手机扫二维码进出站。“每个平台都有一个云门”,李燕介绍,市民通过“贵阳地铁APP”绑定银行卡,APP生成二维码,二维码通过入口云门扫描进站,二维码再次刷出站,实现自动结算。
汽车设计人性化扶手居中,防止拥堵
说起贵阳地铁的特点,不得不提人性化设计。座椅加热,扶手和拉绳交错,紧急呼救装置,弱震感,人性化设计,让乘坐更加舒适。
车内,不像其他城市地铁,站内扶手从门口移到中间,防止高峰时段乘客集中在门口造成拥堵;担架交错排列,方便不同高度的乘客。同时,车门右侧有一个宽大的残疾人专用停车位,供残疾人停放轮椅。
值得一提的是,地铁车厢内每辆列车的座椅下都安装了供暖系统,乘客坐在座椅上也不会感受到传说中的“冷板凳”。为了乘客的安全,车内还有一个“紧急呼叫”装置。在紧急情况下,乘客可以通过按下“紧急呼叫”按钮联系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此外,据李燕介绍,贵阳地铁1号线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转向架,减震效果明显,晃动力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乘坐舒适性。1号线车辆额定载客量1460人,满载2062人。
每个站点都有公共厕所
在体验采访中,记者看到每个地铁站台都配备了电梯标志、自助购票机、票务服务点、安检、动态地图显示屏等。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严密的安全工作。
“如果有人想在地铁站方便,厕所好找吗?”针对市民出行经常遇到的“找厕所难”的问题,李燕介绍,贵阳地铁1号线每个车站都有公厕,不用出站就可以使用。
"为了安全起见,地铁列车每天早上5: 30就要提前进站."据李燕介绍,1号线开通后,每天将有158名司机和254辆列车为公众提供服务。首班车在两端始发站发车时间为63,336,030,末班车高峰时段约6分钟,平峰时段约8分钟,低谷时段约10分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贵阳市公安局公共交通(轨道)分局在1号线的24个车站设有派出所,每个车站至少派驻3名警察进行日常公共安全检查
引人注目的是,贵阳地铁1号线喷泉站有一个互动的浮动墙。墙上贴着“为人民服务”的字样,男女老少聚在一起聊天,听广播;龙泉巷边上,贪婪的孩子们被一个卖糖的老爷爷簇拥着;市民们排队买旺旺的面条;在街上,停着一辆永久性的自行车,旁边,人们坐在书摊前,租书看.这些都展现了老贵阳的生活。
据报道,这是当地10多名艺术家一年多来创作的一组艺术作品。喷泉站的《贵阳印象》只是其中之一,它与临城西路站的圆雕《方圆汇》、关山湖公园站的油画《铸魂》、青铜浮雕《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贵阳轨道交通文化。
喷泉站是贵阳老城的历史文化中心,承载着贵阳城市文化变迁的诸多记忆。《贵阳印象》利用场景浮雕设计,将贵阳的老景区街区如夏状元府、龙泉巷、长王面等融入其中,饮食、穿着、生活、旅游等贵阳特色都得以展现。古代木瓦檐的设计通过将自行车、收音机、长椅等实物与背景油画镶嵌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既虚幻又真实的三维空间。
除了《贵阳印象》,独具特色的贵阳轨道交通文化还包括用贵州部分著名景点创作的大型圆雕《方圆汇》,用王阳明精神为主题创作的大型油画《铸魂》,以及青铜浮雕《融合》。其中油画《铸魂》长12米,高2.8米,也是近十年来贵州省创作规模最大、创作时间最长、创作人数最多的集体艺术创作。
同时这些作品的艺术结合了大量的灯光效果,通过灯光和艺术品不同颜色的组合形成二次创作;通过不同时期灯光的变化,调节轨道空间中乘客的情绪,形成贵阳轨道空间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
目前贵阳地铁2号线地铁站的艺术创作也在酝酿中。(正文:陈嘉义
图:张志红)来源:贵阳晚报转自: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贵阳一号地铁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