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海市律师协会海事业务研究委员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舟山分公司、上海海事大学海事法学研究中心、舟山市律师协会海事业务专业委员会为舟山新城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举办造船与海上保险研讨会。会议由上海英泰金达(舟山)律师事务所主办。
舟山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朱、浦东新区司法局副局长金庚良、舟山司法局副局长许慕辉、舟山海事局副局长谢等省、市司法行政部门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领导、舟山保险航运企业领导、上海市律师协会海事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舟山市律师协会海事海事业务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和舟山市律师等260余人参加了会议。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主舟山市海事最新动态任胡、宁波海事法院舟山分院院长胡、瀛台金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长进等就相关课题发表了演讲。会议由上海市律师协会海事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陈友木律师主持。
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钱奕良在会上致辞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货物贸易与航运的联系,以及全球实体经济与金融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呈现出共同崛起、共同衰落的趋势。经济发展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服务,也需要法律的调控和引导。当今世界,全球经济和全球航运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话题。传统海事法领域出现了许多新课题。本次研讨会主要讨论舟山地区常见的海事和保险纠纷,船舶制造企业的风险防范,船舶制造企业与航运企业的并购,海上碰撞事故的实际处理和船舶保险。这些是我们当前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热点问题,对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舟山经济发展有很大帮助。
舟山市律师协会会长朱南平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十二五”规划,成为全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新区。这是舟山经济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然而,如何抓住这一机遇,使舟山的支柱产业——航运造船业持续健康发展,不仅是舟山航运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是舟山律师面临的挑战。
宁波海事法院舟山分院院长胡结合审判实践,就舟山地区常见的海事、保险纠纷作了发言;上海海事大学校长蔡存强结合八个典型案例,分析了海上碰撞事故和船体保险的实际处理方法;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主任胡教授分析了造船企业在签订造船合同时如何防范合同风险;英泰金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长金律师结合自己的法律服务实践,对船舶企业与航运企业的并购进行了分析。四个演讲主题符合舟山群岛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实际需要,及时为舟山航运企业和保险企业普及知识,为推动舟山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整个研讨会始终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反响良好。
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 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
坚定不移落实新发展观稳步推进港口优质发展
2020年城市港口、航运和港口体系工作会议报告
许泉场
(2020年1月13日)
同志们: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七届八中全会和省交通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9年工作,正确判断当前形势,研究部署2020年任务,进一步动员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规划,狠抓落实,全面加快舟山江海多式联运服务中心和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下面,根据局党委的研究意见,我做一个年度工作报告。
一、2019年主要工作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港口、航运口岸海防反走私工作深入实施“5411”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按照“四舟山”、“五大战役”的统一部署,大力开展了七大攻坚战。舟山江海多式联运服务中心、国际海运服务基地、港口经营环境建设等工作有序推进,创新、突破、亮点不断,尤其是国际航行船舶实现无纸化通关在全国尚属首例;是全国首家在香港以外的锚地开展综合海事服务业务的;江海直达船队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建江海直达船舶;江海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2.0上线;研究引进“舟山船型”船用保税燃料油供应,启动首艘船舶建设;沿海普通货船水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船舶营业运输许可证发放“两证联办”制度正式启动;创新并实施“海岸线英雄利益论”改革;建立成品油运输联盟并开展运营;创建《中国(舟山)国际海事服务基地招商要素图》和招商目录,提升产业链招商;建立并运行“互联网”航运动态监管系统;观门水道30万吨以上空船航行试验的成功完成等一系列开拓性突破性成果,有力推动了舟山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
(1)港口和航运经济稳步增长
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35亿吨,增长5.2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达到1.6亿吨,增长5.78%。江海联运总量2.37亿吨,增长%,占长江干线江海联运总量的%。
港口和航运固定资产投资已达亿元。其中,水运工程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亿元,航运业达到亿元。
沿海船舶运力1万吨,比年初增加20万吨,运力居全省第二。国际运输能力规模达到万吨,比年初增加万吨。
船舶引航全年完成,同比增长5.8%;大型船舶(250米以上船舶)引航4127次,同比增长12.5%。
港口费累计征收5.68亿元,占年度计划(4亿元)的142%。
49家新引进企业以招商引资为龙头,注册资本28.5亿元。
(2)大力推进国家战略
1.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一是洋山港区合作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项目签约落地,小洋山北作业区规划方案完成,小洋山北侧Ab区成陆工程开工建设。第二,江海港口合作继续深化。与安徽港航集团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启动首单矿粉试点业务
二是江海直达运输市场持续扩大。新成立的河南商会江海直运企业被吸引到舟山落户,拟引进8艘江海直达船。目前,第一艘14000吨级直达船已经建成。铁矿石整个物流延伸到长江中上游和中西部30家钢铁企业,年产量1540万吨。开辟江海直达运输新模式,探索宁波舟山港至川渝“散改粮”江海铁路多式联运模式的形成。
三是江海联运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推进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投入2.0版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运行。拓展与沿江港口的信息互联互通,新增9个互动平台至14个,共享港口、码头、船舶、货物等10大类1000多项数据,每月电子交换数据70多万条,为一、二次运输有效衔接和船、港、货资源优化匹配提供信息支撑。
第四,亚太铁矿石配送中心建设加快。舒朗湖码头形成了铁矿石装卸、储运、保税、混配、配送的全过程。配矿能力达到1608.8万吨,同比增长24%,成为中国最大的配矿基地。省海港集团与淡水河谷达成重大合作,将拓展磨矿、配矿等综合加工服务。全年成功引进铁矿石、钢材贸易商11家,累计入驻铁矿石贸易企业23家。
3.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海运服务基地进一步推进
一是加快建设国际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中心。全年船用燃料油直供410.27万吨,同比增长14.19%。继续打造总部经济,分别成立4家供油总部和14家企业,发行保税船用燃料油“舟山价”。不断完善供油配套设施建设和服务,扩建马志锚地,开通扫帚门外锚地试运行,新增加油锚,制定国内首个技术规范《舟山船型》。完善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市场和安全管理标准,浙江保税区船用燃料油供应业务已形成“舟山”
样本”。二是外轮供应市场规模不断做大。全年外轮供应货值突破22亿美元。出台物料供应管理办法,积极拓展锚地综合海事服务,服务效率接近新加坡等国际先进水平。创新实现多元化“一船多能”,先后试点供水船、供油船、交通船搭载包装食品、散装食品和船舶配件开展锚地供应。加快外供基础配套建设,启用首个锚地供应岸基服务站,外供仓储基地正式投运,上线运行船舶供退物料通关服务平台。
三是海事服务产业链招商成效显著。对标新加坡,绘制国际海事服务要素图,制作海事服务产业招商目录,涵盖20个细分行业的200多家目标企业,加大力度实施精准招商。全市共引进海事服务企业和机构60家,其中包括荷兰仕宝等3家全球顶尖检验检测机构和中国海仲委海事仲裁中心、威尔森华洋等一批高能级海事服务企业和机构。在船舶总代、检验检测、船级社等领域已初步形成服务规模。
(三)港航服务管理不断提升
一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事中事后监管。全力推进“互联网+服务,+监管”等数字化转型工作。全市港航106项政务服务全面实现“跑零次”、网上申报率、电子印章使用率、材料电子化率、对外公示率5个100%。成功建设运行水路运输业务经营许可和船舶营业运输证配发“两证联办”系统,将在全省沿海地市港航管理部门推广使用。大力推广应用互联网+执法监管,全年开展各类检查2177户次,“互联网+监管”检查事项全覆盖,“掌上执法”APP应用率100%。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港口经营资质年度核验(查),累计排查发现问题和隐患总数1160项,已完成整改1099项。开展水路运输经营资质年度核查工作,以全覆盖方式核查259家国内水路运输经营企业、34家国内船舶管理企业和22家国际航运企业。加强水运工程续建和新开工项目检查,全年共计59次,行政处罚11起,责令整改9起,4个项目进行了约谈。逐步推进港航信用体系建设。港航信用制度体系初步形成,行业信用管理办法制订出台,初步建立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信用监管机制。
二是狠抓提质增效,着力促进港航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岸线效益论英雄”改革,对61家规模港口企业进行了模拟评分,筛选确定部分潜力企业,延伸码头功能,拓展产业链。创新航运市场经营模式,推动39家企业组建全市首家成品油运输联盟,拥有各种油轮170余艘、80多万载重吨。运力结构优化呈现良好态势,船舶平均吨位4925吨,比上年底增加241吨。全市拥有万吨级船舶171艘/466.33万吨,占全市总运力的60.62%;1千吨以下小船763艘/48.08万吨,较年初减少82艘,通过排查清理、严格监管等措施,小型船舶开始出现减少趋势。全市油化船运力比上年底增加20万吨,运力增幅为12%。
三是扎实开展“三服务”,不断提高港航服务水平。聚焦港航企业发展瓶颈难题,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主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共走访企业25家,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51个。鱼山石化基地原油保供、新奥LNG危化品运输通道、新投运码头开放等一批重大项目和企业的难点、急事得到有效解决。积极落实航运业政策,帮助企业争取舟山市江海联运发展专项资金(航运部分)4325万元。全面完成单壳油船改造补贴工作。航运业临时周转资金全年合计转贷1.36亿元。加强引航服务,进一步深化引航技术攻关,圆满完成灌门航道30万吨级和40万吨空载船舶实船通航试验。开展保税燃料油加注船舶引航工作,全年共引领加油船658艘次。加强船检服务,全年共检验船舶3025艘次,同比增长1.68%;422.1万总吨,同比增长11.5%;审查船舶图纸91套。
四是强化动态监管,切实维护港航安全稳定。全面提升港航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完成航运综合监管服务平台二期和港口综合监管服务平台二期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行业管理信息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强化港航安全动态掌控,围绕船舶航次动态、海务机务履职、高级船员配备等重点环节,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航运动态监管新模式。强化港口安全检查,组织开展港口危险货物安全专项治理、危化品安全生产对口检查等专项行动。加大执法力度,全市港航执法部门全年共执法检查港航企业7625家次,检查船舶2923艘次。行政处罚案件156件,结案155件。继续深化开展水路货运综合治理工作,陆海联动联合执法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共组织开展海陆联合执法行动2000余次,查处违法违规船舶1237艘次,强制留滞船舶263艘次,累计罚款650万元,行政拘留8人次。全市“黑名单”船舶数量从年初公布的48艘减少为4艘。全年水运行业共发生5起安全生产事故,死亡(失踪)4人,同比事故减少8起,下降62%;死亡(失踪)人数减少16人,下降80%。
(四)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口岸管理集成改革效果明显。聚焦口岸营商环境攻坚,协调推动口岸机制创建、政策创制、手段创新,自贸试验区通关监管5大类25项口岸领域改革任务全部完成。国际航行船舶通关一体化成为国家先行试点地区并快速推进。率先在全国完成“两步申报”改革试点的首票申报。企业从准备申报到准予提货整个流程由原来的4小时缩短至1分28秒。开展提效降费减证专项行动。电子接送船、关税保证保险、保税油加注诚信免检等一批通关便利举措出台,通关服务不断提升。舟山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24.56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1.97小时,分别压缩27.4%和15.8%。
二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持续领航。继成为全国首个船舶进出境通关无纸化口岸后,舟山口岸持续引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完善,自贸区特色功能体系初步建成,率先构建形成集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境、引航调度、燃料供应、物料补给、清洗舱作业等全链条通关无纸化模式,先后共取消纸质单证97种,把企业现场申报和口岸管理部门审批全部在网上实现,企业申报从至少跑14次减少到最多跑1次。国际航行船舶联合登临功能作为全省试点在舟山研发运行成功,海关、边检、海事等从多次登临检查变1次联合执法,时间3小时以上压缩到1小时以内。
三是口岸扩大开放向纵深推进。通过不懈努力,条帚门锚地、马岙港区小沙作业区和干石览作业区所在水陆域获东部战区批复开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惠群、甬舟集装箱、常石、外钓等4个项目口岸通过省政府验收对外启用。新奥LNG1号码头、浙台经贸合作区码头、普陀山机场航空口岸临时开放连续获批。
(五)反走私和海防工作打开新局面
一是强力开展反走私工作。开展打击走私犯罪集中行动。重点打击成品油、冻品、白糖等走私违法犯罪行为,全市共专案侦破涉走私刑事案件37起,行政处罚案件7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6人,查扣涉嫌走私成品油船只21艘、改装油罐车26辆、集卡车30余辆,查扣三无船舶52艘,现场查获大量冻品、油品、煤炭、白糖等走私货物,涉案总值约4亿元。同时,深化综合治理,针对成品油、冻品等走私上岸、运输、储存、贩卖等环节,实施“海上封、岸边堵、陆上查、市场管”的综合治理措施。走私犯罪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海防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争取中央预算内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3425万元;新建海防执勤道路17条共43.5公里,改造视频监控站10个,新建海防执勤码头1座,完成投资总额7140万元。全市海防基础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
(六)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部署全员覆盖,明确重点实施四大行动十项举措。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三服务”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对照市委巡察整改“回头看”查摆问题,严格落实市委“9+1”专项整治。通过扎实有效工作,主题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理论武装得到强化,提高了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思想政治得到洗礼,进一步深化了对“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认识;担当作为劲头得到提振,进一步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担当精神;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自我革命精神得到加强。通过主题教育,局党委班子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团结性进一步提升,苦干实干的作风进一步扎实,进而带动全系统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二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着力抓好“强基工程”,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抓实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机构改革后及时理顺党组织架构,成立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直属机关党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贯彻实施意见》,推进了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围绕“支部工作怎么做”专题,组织局属各党组织57名党务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和交流研讨,提升党务干部履职能力。
三是着力强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在组织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回头看”的基础上,研究出台《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办法(试行)》,明确风险等级评定范围、标准及程序,实行风险点分级监管。
四是深化港航、口岸文化融合,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整体水平。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二期港航和口岸管理人员全员培训。促进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岗位职责、落实到行业管理、落实到社会公益。
与此同时,局工团妇组织、港协、港航志编纂、交通战备、信访、创卫、军民融合、拥军优属、治水治污、政务公开、档案、保密、节能降耗及离退休人员管理和驻外联络等方面,围绕局中心任务,开展各自富有特色的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为推进和谐港航口岸建设、加快港航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作出了新的贡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适应国家战略要求,港航口岸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发挥;港航产业“低、小、散”现象依然存在,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口岸营商环境短板依然突出,优化提升任务十分艰巨;港航安全风险增加,保平安任重道远;“能力恐慌”问题日趋显现,队伍综合素质急需提高。这些问题和短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组织攻坚克难,奋力解决。
同志们,回顾过去的一年,依赖全体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向关心支持舟山港航口岸发展的各级领导,向全局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20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定调仍然是“稳”字当头。“一带一路”建设仍将是我国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主攻方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将加快推进。舟山坐拥如此多项国家战略,港航发展仍然处于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期。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舟山系列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在新的一年,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走“唯吞吐量论英雄”的老路,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港口发展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在补短板上持续用力,全力推动我市港口由单一储运功能向现代化综合服务的转型升级,加快港口高质量发展步伐。今年舟山港航口岸海防反走私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新发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舟山市海事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