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5年中国十大经济事件
2015年12月31日晚,央视财经频道特别策划播出大型新年直播节目—— 《新年新世界》,其中发布了《2015中国十大经济事件》。
中国十大经济事件“十三五”规划提出
第一个公告是发布十三五规划方案。
上市理由:发布十三五规划建议,确定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向。
有趣的是,在十三五规划制定之前,它就在全球网络上火了。中英文说唱歌词,类似欧美乡村音乐的风格,使得这首以如何制定十三五规划这样宏大主题的歌曲一发布就迅速走红,成为当时最火的“网络热歌”。十三五规划歌曲发布的同一天,2015年10月26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三五规划是这次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勾画了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规划建议很明确,总体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未来五年,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GDP和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据测算,要实现这一目标,“十三五”期间GDP增长的底线是6.5%。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李一宁表示,维持6.5%的涨幅或更低,符合中国实际。
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核心内容是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线图。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这五个概念是我们发展的深刻变化,也决定了我们在后小康时代发展的一个后劲问题,所以这是十三五规划的灵魂和主线。
根据中央要求,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于2016年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中国的经济盛事习近平多次到访,开启了经济外交的黄金年
第二个消息是,习近平已经多次到访,开启了经济外交的黄金年。
上市理由:中国开启经济外交黄金时代,助力世界经济发展。
让我们沿着习近平主席访华的足迹,回顾今年中国经济外交的成就。
2015年,在42天内,习近平主席8次穿越赤道,访问了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10个国家,出席了9次国际会议,这是他就任总统以来最频繁的一年。从4月份第一次访问巴基斯坦开始,穿梭访问美英等主要国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等双边和多边外交行动交织在一起。很多国外舆论认为,中国外交在混乱的国际形势下面临困难,这不仅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得分很高。
2015年4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主席首次访问巴基斯坦。双方同意将两国关系升级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了50多份涵盖基础设施、能源和农业的合作文件。
5月7日至12日,习主席访问了哈、俄、白三国,期间出席了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在访问三国期间,习主席与各国领导人就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与地区建设一体化问题交换了意见。
9月22日至25日,习主席访问了美国。双方共达成50项成果,涉及经贸领域15项成果,并就投资协定谈判达成共识。它丰富了中美新型关系的内涵,明确了中美新型关系的发展方向
11月5日至7日,习主席首次访问越南和新加坡。中越关系和中新关系的新发展符合习主席提出的“国际关系新模式”,致力于合作共赢,建设命运共同体。
12月1日至5日,习主席访问津巴布韦和南非,并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习主席等领导人就加强中非团结合作、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达成重要共识,对引领未来国际秩序更加公平公正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十大经济事件AIIB成立
第三项宣布是建立AIIB。
上市理由: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建设。
经过800多天的有效准备,AIIB终于从倡议变成了现实。接下来,我们将回顾以时间为轴的AIIB的整个筹备过程。
事件1: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2014年10月24日,21个AIIB成员国在京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标志着AIIB筹备工作正式步入正轨。AIIB,全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由中国发起的亚洲区域性多边开发机构,拥有1000亿美元的法定资本,专注于支持亚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57个预定创始成员国(区域内37个国家和区域外20个国家)的总部设在北京。根据亚行的测算,亚太地区未来10年至少需要8万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而世界银行和亚行的重点是扶贫,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AIIB是对现有多边发展机构的有益补充。
筹备AIIB的第二件大事是,6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签署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亚投行协定》号,是筹备AIIB的基本法,确立了中国最大股东的地位。
事件2:签署《亚投行备忘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AIIB未来运营指南
根本大法”,为亚投行提供了法律依据,明确了亚投行的宗旨、股本及投票权、业务运营、决策机制等核心要素。按照《协定》计算,中国以占股%,总投票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和投票权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这次签的是一个根本大法确定了宗旨确定了今后如何治理确定了重要职务产生的程序当然还包括新成员怎么接纳等等考虑了长期运作的各种要素所以说它意义重大。
事件三:亚投行正式成立。2015年12月25日,1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批准《亚投行协定》并提交批准书,股份总和占比达到50.1%,《协定》达到生效条件,亚投行正式成立。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亚投行作为一个新的多边开发机构进入了现有的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的体系。
2016年1月16-18日,亚投行将正式挂牌并召开首届董事会和理事会,届时将选举出行长、各选区董事,审议重要政策文件,准备资本金和发债等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灵魂和核心,2015年,亚投行也为提升新兴市场国家的话语权、加速人民币国际化交上了漂亮的答卷。
中国之前无论是加入世行还是亚行都是参与者,亚投行的成立的意义不仅是中国首次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更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体现。而扩大对亚洲基础设施的投资,也是做大世界经济蛋糕的行为,受益者将是整个亚洲乃至整个全球经济。
中国十大经济事件2015夏季股市危机
第四个揭晓的是:2015夏季股市危机。
上榜理由:四个月内A股总市值下降35%,个人投资者人均损失约6万。
今年A股市场跌宕起伏,投资者在半年内见证了疯狂的杠杆牛市和闪电熊市,想买的时候买不着,想卖的时候卖不掉,各种纪录频频刷新,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下今年中国股市的七宗最。
最惊险的杠杆牛市
2015年的中国股市坐上了惊险而刺激的过山车,2015年6月15日,上证指数最高触及点后,随即掉头向下,并引发融资崩盘。下跌以多米诺骨牌式的反应上演:先是机构主动降杠杆,随后前期大涨的个股开始暴跌,导致高比例配资账户开始爆仓,配资平台为自保开始强制平仓,使得更多的股票暴跌,最后甚至连非配资账户也开始抛售股票。千股跌停,反复出现。沪指一度跌至2850点。强平,成为这个夏季A股留给中国股民的惨痛记忆。
最咋舌的万亿成交量
杠杆不仅让2015年股市坐上了过山车,成交量也创出全球之最。2015年4月20日,中国A股出现里程碑式的巨量成交,两市合计成交达到亿,其中沪指成交历史性地超过亿;上交所收盘后发布公告称当日沪市成交金额为亿元,深交所成交6550亿元。当时沪市单边成交超万亿后爆表,交易所只得更新停滞。中国所有的行情软件最初设计成交量上限是1万亿,结果当天,所有的软件都停留在亿这个数字!其后,沪市有14个交易日当日成交超万亿!深市有6个交易日超万亿!
回顾历热门财经事件史,1995年全年总成交亿元;而2015年A股第二季度某一天的成交量就超过上世纪90年代一年的总成交量的好几倍!在全球股市的历史上,任何国家的股市从没见过一万亿元的日成交量这一天文数字!
最离奇的千股千停
2015年6月19日到9月14日,短短3个月不到的时间,A股经历了16次千股跌停,其中2000股以上跌停三次,差不多平均每4个交易日就要碰到一次千股跌停,如此高密度的个股杀跌,举世罕见。在千股跌停后中国的股市还创造了一个A股历史上最让人无语的记录:千股停牌躲股灾。7月8日晚间,沪深两市共有超过1200只股票停牌,停牌股票数量占比超过40%。当时A股股民最流行的打招呼方式都是:“你的股票今天停牌了吗?”
最癫狂的暴风科技
暴风科技自2015年3月24日登陆A股市场以来,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只业绩水平很一般的科技股创出了连续29个“一字”涨停板的纪录。这是A股有史以来,新股上市涨停持续时间最长的上市公司。不足3个月时间,较发行价7.14元暴涨逾42倍。这种近乎癫狂的涨势,犹如一把火,助涨了中概股回归的躁动情绪。已经有超过30家中概股游子开始谋划返乡。
最凶猛的“野蛮人”
宝能系和万科管理层上演的股权争夺战,成为年末资本市场的压轴戏。万科这家市值千亿的公司处于风口,15个交易日上涨70%,一方是人称“企业家教父”的王石,另一方是籍籍无名的姚振华,宝能系携巨资一举收购了万科23.52%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进而窥视万科的控制权,12月18日下午,万科宣布股票停牌,双方斗争进入白热化程度。宝万之争让门口的野蛮人称为绝对热词。遭险资围猎的上市公司,万科不是第一家。过去两年,安邦系、前海系、国华系、复星系、明天系、阳光系、生命系等各路保险系资本,分兵出击,跑马圈地,也许野蛮人并不野蛮,他们或将带来价值投资之风,股价被低估、股权分散且拥有核心资产的公司被不断挖掘,成为资本市场眼中潜在被举牌的标的。
最受关注的大象起舞
2015年6月8日,南北车完成合并,并以中国中车的名义复牌,央企合并同类项式的重组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国企改革使得一批大象股焕发了新的生机。ST超日重组更名协鑫集成后恢复上市,股价从停牌前的1.91元飙升至最高点19.4元;长航凤凰停牌两年,被借壳后复牌涨逾7倍。概念板块中的国资改革板块今年平均上涨接近六成。中远与中海、中外运与招商局、五矿与中冶等相关大型国企展开的相关重组动作也获得市场资金的跟进。9月13日,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新一轮国企重组并购大潮就此进一步展开。
最期待的注册制来了
注册制从年初说了一年,临近年关,终于有了实质进展。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草案)》。近日,该决定(草案)正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如果草案通过,自2016年3月1日起的两年内,注册制将会启动。
中国十大经济事件双创开启创业大潮
第五个揭晓的是:双创开启创业大潮。
上榜理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经济双引擎启动。
“咱们创业吧!”可以说是眼下中国最时髦的一句话。全民创业的热情更高涨了,新技术领域的创新更强劲了。随着国家不断简政放权、创业生态不断优化,变成中国经济最生动的实践,创业大潮随之开启。
在北京望京soho的门口,每天中午都会有上百人聚集在这里,不少人手里还拿着盒饭,那这里就是目前北京互联网公司线下推广规模最大的地方。
创业者的信心来自国家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为推动“双创”深入开展,近一年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20多项政策,地方政府出台了2000多项相关配套政策。依托中国创业环境的改变,现在,我国每天有一万多家企业注册,平均每分钟就会诞生7家公司。事实上,从改革开放以来,每隔10年左右,我国就会出现一次大的创业浪潮。80年代,靠买卖商品赚取差价的个体户开始出现。90年代,“下海”经商成了一个热词。2000年,互联网+开始普及,一大批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应运而生。而眼下则迎来了第四次创业浪潮。这次浪潮起源于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次提出“双创”。在这次以“推动创新,创造价值”为主题的论坛上,李克强说,要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通过激活中国13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掘取之不竭的金矿。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将“双引擎”明确表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
酷玩实验室创始人朱紫辉表示:在上个月中旬的时候拿到了一轮天使投资,我们希望在短期内把这个项目的成果做的更大。
张浩创客表示:无论如何我都会做这个事情,不管有钱还是没钱,只是说这个是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
创客何杰:我们在研发一款全新的抬头显示器,它让高端车才有的抬头显示器功能,让广大的消费者都能享受到。我们希望重新定义汽车里面的人机交互系统,改变整个汽车的人机交互。
中国十大经济事件央行重拳出击年内五次“双降”
第六个揭晓是:央行重拳出击,年内五次“双降”。
上榜理由:利率市场化只争朝夕,价格型框架时代开启。
回顾这一年,在“稳增长”压力之下,货币政策今年里“大招”密集。“降息降准”无疑是2015年货币政策的代名词。2月5日,央行年内首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3月1日,央行启动年内第一次降息。此后的4月、5月、6月、8月、9月,直至10月23日宣布“双降”,央行动作不断,五次降准和五次降息,频率和力度都是近几年少见的。
那么如此多次的双降,对2015的中国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又意味着什么?我们先从一本账说起。
购房者吴女士:调完了以后,(月供)将近不到16000万,反正里外里差了2700块钱左右呢,最后一算利息(总额)差了将近一辆Q5的钱,60多万。//如果说我们年初要是出手买这房子,你就要比这个要高出60多万,那60多万对于工薪家庭可不少钱呢。
算起“降息”这本账,11月份刚贷款买了这套房子的吴女士一清二楚。在央行第五次降息后,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比年初降幅达到1.25个百分点,以一笔20年期限的100万贷款为例,那么这个降息之前,月还款额是7251元,降息之后,月还款额变为6544元,每月下降707元,在整个还款周期内,累计减少利息17万元,那么同样是100万元的贷款,如果贷款期限是30年,整个还款周期的利息支出的节省就会达到28万元。而银行更是感同身受,由于降息降准,感觉到“手里的头寸明显没那么紧了”。
建设银行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部副总经理童学锋:降息之后,2015年呢,我们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和新增额都创历史新高。
从新增信贷总量来看,截至2015年11月,1月至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68万亿元,相比去年9.79万亿的历史最高值的增幅为19.3%。就此来看,今年的新增人民币信贷总量有望达到历史新高。
10月23日晚间,央行宣布“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寥寥几句话却有深刻的含义,它意味着我国终结了“利率管制时代”。此前,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也经过了几步走:2014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由原来基准的1.1倍上调至1.2倍;今年3月和5月,央行分两次将这一浮动区间的上限调至1.5倍。6月2日,《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并正式实施。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称之为“解除存款利率管制前推出的最后一个产品”。不难看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确实是在“只争朝夕”。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就是允许金融机
7月cpi、ppi公布 核心CPI涨幅创历史新低 意味着什么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上周黄金价格连续创新高,国际金价已经突破每盎司2000美元大关。本周,市场上有哪些重大金融事件可能影响你的钱袋?
一、重要财务数据
国内方面
周一(10日)和7月,CPI和PPI公布。
上周五(14日),7月份公布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
国际方面
重点关注美国即将发布的PPI、CPI等通胀指标,以及恐怖数据的零售额和工业产值。8月8日这一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也将公布。在截至8月1日的一周内,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有所下降,但7月中旬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总人数达到惊人的3130万人,这表明在美国抗击反弹的新冠肺炎肺炎疫情时,劳动力市场的复苏处于停滞状态。
此外,新西兰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将于本周宣布利率决定,包括英国和欧元区GDP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经济数据将公布。
二、市场热点
4000亿元中期贷款便利化资金到期
本周公开市场100亿元逆回购到期,8月15日4000亿元中期贷款便利化资金到期。上周五(7日),央行共推出100亿元人民币的逆回购操作,这是央行上周唯一一次推出逆回购。上周央行逆回购2800亿元到期,全周实现净提款2700亿元。根据《东北证券研究报告》,根据前几个月的操作规则,预计央行将在8月份对中期贷款进行一次性延续。
266家公司披露了半年度报告
根据Flush的统计,本周(8月10日至8月15日)将有266家公司披露2020年半年度报告。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的披露截止日期为8月31日。随着8月份中期报告披露速度的加快,业绩预增部分受到机构主力的追捧。有人认为可以逢低关注中线布局。
市值591亿股限售股解禁
风统计显示,本周共有33家公司限售股陆续解禁,解禁总额达亿股。根据上周五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为亿元,较上周上涨0.6%。从解禁市值来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微芯片生物、陈静股份和贝里基因。
18只新股上市认购
上周(8月3日-8月7日)又有19只新股被购买,引发了一波a股购买潮。本周的重头戏将在新的一周继续上演。数据显示,本周将发行18只新股,其中上交所4只主板,创业板11只,科技创新板3只。这些新股累计数量约为5.96亿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将达10亿元。
发行了八只新基金
周一至周五将发行八只新基金。从基金类型来看,新基金都是股票型基金。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继续积极发债势头,共新增发行7种产品;另一种新基金是被动指数基金。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热门财经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