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城楼上,程潜遥想旧友:不知道陈仪先生如何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主席一直处于十分激动的状态之下,即使几个小时已经过去,但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身影却依然不知疲倦,直到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多次劝毛主席去天安门城楼上的休息室休息一会儿,他这才来到休息室之中。
开国大典油画
在毛主席来到休息室之前,曾经在湖南与陈明仁一起宣布和平起义的程潜将军正在天安门休息室休息了好一阵子了,这位已经年近花甲的老人对参加这种大型活动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得不时常坐下来休息。看到毛主席进来之后,程潜急忙招呼毛主席坐在自己的身边,按照道理来说,他们两个人已经是“老朋友”了,所以彼此之间自然不用拘礼。
程潜深知毛主席喜欢抽烟的习惯,于是急忙递上一盒上面没有牌子的香烟,抽出一支烟来,笑吟吟地说道:“我这可以说算是‘借花献佛’啊。”
毛主席微笑着接过程潜手里的香烟点起了一支,烟雾缭绕的空气顿时使得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亲密起来,毛主席示意程潜也抽一根,但程潜摆手以身体不好为理由拒绝了。
1949年,毛主席在北京
“我知道,别看这烟上面没有牌子,但这里面包裹着的烟丝可以说是上等的好烟丝,是很有名气的‘云烟’呢,听说是华北军区司令部的烟厂出产的,程老先生确定不要来一根吗?”毛主席再次询问程潜的意见,但程潜依然笑着拒绝了。
“这样啊,不抽可真是可惜了呢。”毛主席一边享受着云烟“吞云吐雾”的滋味,一边准备开始和程潜叙叙旧。虽然程潜是毛主席十分尊重的客人,来到北京还是毛主席亲自去火车站接的他,但事实上由于开国大典前夕工作繁忙,两人还没有时间坐下来叙叙旧。
不过,就在程潜刚刚准备向毛主席讲述几位湖南老乡最近的一些情况时,却被匆匆走进来的周恩来打断了思绪。
“主席,你预料的果然没错,你刚刚离开天安门城楼,在天安门城楼下游行的队伍就全都不走了。”
1949年10月1日,彭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右起:黄炎培、彭真、毛泽东、李济深
原来,在开国大典前夕,北平市委彭真想到了这个问题,由于经过天安门城楼的群众队伍实在是太多了,因此游行队伍到达游行终点——西三座门的时候,需要有专人督促游行队伍跑步离开,避免堵塞。可由于毛主席暂时消失在天安门城楼上,群众们都滞留在天安门城楼下,外面的声浪更是一阵高过一阵:“我们要见毛主席!”
程潜看到毛主席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卷,然后缓步走出休息室,继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群众们挥手示意。下面的群众们终于又一次看到了毛主席,原本的喊叫声顿时汇聚而成了激烈的欢呼声。
程潜
看到毛主席忙碌的样子,程潜只能把自己想说的话收起,心中思索道:“当个主席也真不容易,甚至连抽一口烟的时间都没有。”随后他微微品尝了一口放在桌子旁边的香茗,脑海之中顿时浮现出一个让他十分熟悉的身影,他不禁自言自语道:“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陈仪先生在台湾的监狱,又该如何打发日子呢?不知道他近来过得可好?”
陈仪的悲剧命运:被汤恩伯出卖
程潜并不知道,此时的陈仪在台湾监狱之中根本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过了大约8个多月的时间之后,这位曾经被蒋介石视为“心腹”的爱将,在台湾被执行枪决。没过几天之后,陈仪的死讯率先在香港公布,一时之间,身在香港的民主爱国人士为之动容。虽然陈仪并不是共产党员,但他为争取和平起义而死,依然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
如果当初陈仪能够游说汤恩伯成功的话,就像当时在湖南程潜游说陈明仁一样,那么上海就会成为和北平一样第二个和平解放的城市,而国民党的“头号战犯”蒋介石也不可能坐镇台湾,他将会被上海的起义部队活捉,接受历史和人民的公正判决;而陈仪也会被毛主席和共产党视为座上宾,和程潜一样获得参加开国大典的资格。
可惜,历史终究是不能假设的。
陈仪视察日月潭发电厂
但相比于程潜和陈明仁两人之间的关系,陈仪游说汤恩伯的条件却要方便很多,两人几乎是父子关系,可谓是“感情深厚”,而陈明仁与程潜在湖南省的相遇,甚至只能用“萍水相逢”来形容,两人之间谈不上有什么深厚的感情。然而,历史就是这样造化弄人:程潜能够和陈明仁通力合作,一举起义成功;而陈仪却被汤恩伯暗中出卖,最终落得冤死台湾的惨烈下场。
早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陈仪就被蒋介石委以重任,被任命为台湾警备总司令兼行政长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陈仪曾经一度想要使得台湾经济腾飞,先后颁布多项举措,但无奈国民党腐朽的经济体系让他的努力只是杯水车薪。台湾“二二八”起义事件之后,陈仪只能引咎辞职离开台湾回到蒋介石的身边,对此蒋介石好言安慰,并且还安排他担任国民政府顾问,多次称台湾的问题不能全怪陈仪,自己也要负相当一部分责任。
1948年,蒋介石感觉到国民党败局已经初显端倪,他发现自己曾经信任的爱将成群结队地都投降了,顿时觉得很不可靠,于是就重新采取了“家天下”的治理办法,从湖南启用了程潜,在浙江则任命了陈仪负责一方大局。
如果没有陈仪提拔的话,汤恩伯当初还只是浙江金华的一个穷苦书生,他之所以能够后来被授予中将军衔,和陈仪的赏识密不可分,就连“汤恩伯”这个名字,都是为了不忘记陈仪提拔之恩而特地改的,汤恩伯逢人就称自己有“两个父亲”。可就是这样一位被陈仪颇为信任的“干儿子”,在关键问题上却出卖了陈仪。
汤恩伯
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前夕的一天,陈仪派人专门前往上海交给汤恩伯一封密信。来到上海之后,汤恩伯热情的请陈仪的信使坐下,然后借着茶水的雾气打开了那份密信,只见上面没头没尾地写道:
甲方:第一,释放政治犯;第二,停止修筑工事;第三,保护所有公属财物,禁止破坏。
乙方:第一,按照民主原则改编所有部队;第二,取消战犯名义,给予适当职务;其三,开放长江若干渡口,迎接解放。
这封信汤恩伯一看就知道是陈仪和解放军的谈判条件,此时北平已经和平解放,三大战役即将结束。
于是汤恩伯立刻支开左右,把书房的门关上,然后压低声音佯装说道:“你先回去好了,这里蒋介石的耳目到处都是,现在时机还不够成熟,请你转告陈老,不久之后我就去杭州面谈。”
蒋介石
陈仪策反汤恩伯的这一举动,表达了他想要早日结束内战,迎来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他对汤恩伯的信任程度,可惜陈仪忘记了,早在不久之前,汤恩伯就将自己的所有财产全部转移到台湾去了。
等了大约一个星期之后,汤恩伯还是没有动静,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反常了。按理来说,陈仪早就应该能够察觉到对方的不正常,但陈仪还是派人去和他进行第二次联络,希望他早日弃暗投明,拥抱美好未来。
可汤恩伯却一脸抱怨地回答:“现在解放区的那些电台老是指责我是‘战犯’,我可不是很高兴。”第二次催促又无疾而终。
不久之后,陈仪的信使第三次来到上海正准备拜见汤恩伯的时候,却忽然听到陈仪被蒋介石的免职的消息,不禁如同晴天霹雳。于是对方当面询问汤恩伯:“浙江省政府的改组是否和现在进行的事情有关系?”
陈仪被捕
汤恩伯装作一脸平静地回答说:“一点关系都没有,陈老今天早上还来电话说交接职务之后马上前来。”
但事实上让陈仪意想不到的是,汤恩伯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人,他早就定下了两手准备:一边同意起义,另一边则是拿着陈仪的密信去蒋介石那里邀功,以巩固自己在蒋介石心目之中的地位。
而蒋介石最早怀疑陈仪有问题是在部署浙江沿海防务的工作时开始的。当初,蒋介石下令让汤恩伯去杭州部署防御,可陈仪却说:“只要沿海部署好防御,杭州还用打仗吗?杭州自古以来就是历史文物众多的宝贵城市,万一打坏了怎么办?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再提杭州部署兵力的事情。”
蒋介石资料图
可汤恩伯却很听蒋介石的话,立刻将兵力部署在浙江宁波、嘉兴一带,并且还专门抽出一部分卫队在浙江奉化负责保卫蒋介石的安全,蒋介石的心中十分高兴。
眼下,汤恩伯把陈仪密信的事情捅了出来,顿时把蒋介石气得不轻,只恨自己瞎了眼当初那么信任他,于是顿时下令:“抓起来!”
此后,汤恩伯只见过陈仪一面,那就是1950年陈仪受审的时候,他曾经公开出面进行指证,不知道两人再见心中是怎样的滋味。
耿飚与陈明仁的一个赌约
而相比于陈仪和汤恩伯来说,程潜和陈明仁的关系真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是当初陈明仁在广州讲武堂考试的时候,被程潜录用,两人虽然是同乡,也是师生,但多年以来未谋面,关系并不是很亲密。
程潜和陈明仁
在陈明仁来到湖南之前,他有着更为辉煌的过往经历:1947年,陈明仁在东北战争奉蒋介石之命坚守四平,在全市陷落五分之三的情况下依然抵挡住了东北野战军的进攻,支撑到了援军到来,为此在四平解围之后,陈明仁被蒋介石升任为第七兵团司令官,并且还被蒋介石亲自授予了青天白日勋章。
等陈明仁夫妇来到南京之后,蒋介石一时兴起,带着陈明仁夫妇一起畅游玄武湖。在附近的十里长堤之上,蒋介石拉着宋美龄的胳膊,向陈明仁感慨道:“子良啊,你知道吗?三国时期的著名谋臣诸葛亮,途经秣陵,观察周围的地形和山势,然后对孙权说这里是最适合建都的地点。不久之后,孙权就将秣陵改名为建业,从此成为了中国的六朝古都。”
影视剧之中的蒋介石
陈明仁不禁想到一首唐诗,不禁随口吟诵而来:“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可是刚刚吟诵完毕,就感觉不对劲,短短三百年间,6个短命王朝就相继亡国,这让一种不祥的预感深深萦绕在陈明仁的心头上。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当陈明仁正准备“衣锦还乡”的时候,陈诚跑到蒋介石面前告了陈明仁一个黑状,声称他使用美国援助的大米修筑工事,结果陈明仁最后被调任南京担任了一个闲职。心灰意冷的陈明仁觉得这下自己的前途完蛋了,甚至几次想要服药自杀,却没有成功。直到1949年2月,蒋介石才重新起用他,让他回到湖南老家担任程潜的副手。
程潜
这种大起大落的遭遇让陈明仁心中不知所措,他不禁想起了几年前自己和自己的老乡耿飚打下的一个赌。
在内战尚未完全爆发之前,陈明仁担任七十一军军长,驻防四平。当时,担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耿飚率领小组来到四平监督停火协议的执行情况。
陈明仁死守四平命令
虽然在一个多月之前,双方还剑拔弩张,但这次陈明仁对这位老乡还算客气,不仅邀请耿飚参加了宴会,并且还邀请耿飚和自己睡一张床,两人晚上谈天说地,从天文地理聊到军事文化,最后还是谈到了中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上来。
对此,陈明仁信心十足地说道:“我们打了很多年的仗,从军事到文化上来看都要强于你们,再过三年我们非要消灭共产党不可!”
耿飚
谁知耿飚却不紧不慢地说道:“国民党撕毁全面和平协定,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可是却到处遭遇挫折。就说四平之战(四平发生过三次战役,这里指的是第一场)吧,我们是给予了你们沉重打击之后才主动撤离出四平的,这难道能说是你们胜利了吗?中国未来的前途,我觉得用不了两年,顶多3年,国民党政府一定会土崩瓦解!”
听到耿飚的话之后,陈明仁很生气,于是就从床上站起来扯着嗓子叫唤道:“那你敢不敢和我打赌?”
“打赌就打赌!”
两位老乡就像是小孩子一样拉钩,然后各自分道扬镳。
毛泽东同程潜、陈明仁等人合影,从左至右:一为粟裕,二为陈明仁,四为毛泽东,五为程潜,七为陈毅
等1949年陈明仁刚到长沙之后,程潜就来到他的卧室来叙旧,谈话之中,程潜对陈明仁语重心长地说道:“子良啊,我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和共产党方面合作,走和平解放的道路,这样可以缩短内战进程,从而影响大西南,并且还可以让家乡免受炮火侵扰,免于生灵涂炭,您意下如何?”
陈明仁沉思良久之后,谨慎小心地回答说:“您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自从听说蒋介石听信谗言解除我的兵权之后,我就不愿意继续充当他的炮灰了。不过,身为学生我要提醒您,现在湖南的情况十分负责,我们一方面要对付白崇禧,另一方面还要对付蒋介石,我们做事千万要小心。”然后,陈明仁小声对程潜说道:“老师,现在我只和您一个人联系,不和其他任何人联系,在公开场合我依然继续唱白脸,以减轻各方面的压力。”事实证明,陈明仁不是汤恩伯,湖南和平解放最终得以顺利进行。
耿飚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0年,耿飚奉命准备去中国外交部工作。临走之前,他回了一趟湖南老家,恰巧碰到了正在整理军队的陈明仁。只见陈明仁见面第一句话就问:“还记得当年我们打的赌吗?事实证明,是你赢了,我输了。”
“哈哈,不对不对,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我们两个人都赢了!”耿飚风趣幽默地回答道。
阳光之下,两位老乡的手再次紧紧握在一起,现在,他们沐浴在新中国同一片民主和平的天空之下,无拘无束,畅谈古今。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