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标枪”反坦克导弹在战场上似乎是大出风头,这么一款早已经亮相的先进反坦克导弹让俄军多辆坦克被击穿起火。而这款似乎代表着未来反坦克导弹发展方向的先进武器,其拥有的无非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攻顶式打击方式。随之而来的也是极为高昂的造价:1套系统曾经要价25万美元,目前也是十多万美元1发的标准。这款先进随着战争上的多次应用,也成为了比较受欢迎的反坦克导弹。
标枪反坦克导弹
性能先进,更粗更便宜威力更大
当然,“从天而降的掌法”不能仅仅老美拥有,中国也早早地开始了研制。近日,陆军第78集团军某部组织的反坦克火箭专业训练,其中露面了一款先进反坦克装备,也代表了我国最近几年反坦克武器的新成果。而这一成果,就是中国版“标枪”:红箭-12反坦克导弹。相比于“标枪”反坦克导弹,红箭-12的弹径达到127mm,全长1150mm,要较“标枪”的弹径粗了13mm(标枪反坦克导弹的弹径只有114mm),全长长了19mm。但是二者的战斗全重(导弹发射筒+制导模块)都是22.3kg。
图片来源见水印
而红箭-12拥有足足1100mm的静破甲深度(对静止目标破甲深度达1100mm),“标枪”却只有750mm的静破甲深度。考虑到这款导弹是民企研制,属于“民转军”,也曾以8600万泰铢的价格向泰国出口18套,折合下来每一套也只十余万人民币一发;“标枪”却要价十多万美元。相比之下,红箭-12反坦克导弹更粗、更便宜、威力更大,却也更便宜。如果未来能够进一步普及装备,那么这样的反坦克导弹将会越来越便宜。未来,红箭-12能否和红箭-73系列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中国版“标枪”反坦克导弹早已经列装西藏部队
出口版本的红箭12反坦克导弹
此前,中国版“标枪”反坦克导弹列装西藏部队的画面已经曝光。这款导弹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制导方式,因此造价相对贵一些:从出口泰国的纪录来看,完全是一发反坦克导弹代表着一辆A级轿车;但是从列装部队的画面看来,其造价已经得到控制且“白菜化”,开始逐步配发部队。毕竟最多只需要1辆A级轿车的价钱,就能换来一辆造价相当于超跑的主战坦克,这笔账还是划得来的。
这是因为红箭-12拥有两款弹头,分别采用了电视制导和红外制导。电视制导稍微廉价,虽然效能不及红外制导,但也能用来当作传统的反坦克导弹用于直射,主要用于昼间反坦克作战。而红外制导可以执行全天候作战。也许在未来,这款导弹还能更进一步地普及到各支部队中去。
西藏军区装备的红箭12反坦克导弹
尽管反坦克导弹需要集中到营团级单位统一使用这算是一个传统,但这毕竟是对现有坦克等反坦克力量的一种火力补充方式。我军装甲集群在高原地区行动面临着相当多的困扰,步兵在高原地区又会面临着相当多的敌军坦克;由于高原特殊的环境导致不可能在其上大量屯兵,因此西藏部队大多以轻步兵、山地步兵为主。在尤其强调轻装作战、对面又拥有大批量主战坦克的条件下,优先配发优秀的红箭-12反坦克导弹是相当合理的。
红箭-12反坦克导弹发射
红箭-12不像红箭-10这种重型反坦克导弹那样拥有专用的装甲底盘可以随大部队推进,但可以装在猛士等装甲车辆的发射架上发射,也可以由单兵背负行动。也许我们可以打破思维禁锢,直接往营区配发、囤积大量的红箭-12反坦克导弹:印军若率先发起突袭,兵力、反装甲能力尚处于劣势的步兵可以利用这些红箭-12反坦克导弹执行反冲击防卫作战,直至后方增援的到来。
这也就意味着我军步兵能够在高原上除了班组标配的120mm火箭筒以外,还能拥有更多一种反坦克火力选择。况且,除开打坦克,红箭-12仍然有其它功能:比如对武装直升机这样的低空低速目标发动攻击。在高原地区印军拥有着相当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永备/半永备工事,红箭-12同样可以对这些工事进行毁灭性打击。
在高原作战好帮手,对付坦克效果好
印度T-90坦克
印军虽然拥有大量的坦克,但是其在高原上行进相当缓慢。再者,其坦克以T-72B为主,性能略优秀的T-90S为辅。解放军步兵班组手中的120mm火箭筒就已经能在1000米距离内击毁T-72B型主战坦克的首上装甲,这证明其抗破甲性能也不过800mm。而T-90S主战坦克虽然先进,其抗破能力等效为1100mm匀质钢装甲,也刚好与红箭-12的静破甲深度相当。这证明,只要部署得当,红箭-12有几率击穿T-90S的正面装甲以及侧后装甲。
法身中的红箭12反坦克导弹
红箭-12拥有多达4000米的最大射程,这虽然在印军坦克炮直射距离内,但是并不代表着我军步兵反坦克小组就必须抵近到印军坦克炮的优势射程才能发射导弹。就以印军坦克行进速度每小时30km来计算,印军至少需要4分钟时间才能抵近到其坦克炮的优势射程以内。这样一来,也就给我军反坦克小组留下了相当充分的反应时间。
考虑到红箭-12并不像“标枪”反坦克导弹那样,在启用前需要通过激活电池向红外火控系统供电,待冷却2.5~3.5分钟后才能进入瞄准步骤。红箭-12反坦克导弹要较“标枪”反坦克导弹先进些,只需提前约30秒激活热成像。因此,红箭-12能够在伏击敌装甲集群时发挥出更高的打击效率。
射击中的标枪反坦克导弹
当然,“标枪”反坦克导弹的一大工作模式是向上爬升至150米高空,进而进行大角度俯冲、打击敌方坦克顶部装甲。恰好红箭-12也采用了这样的工作方式,因此其虽然静破甲深度只是有几率直接击穿T-90S主战坦克的炮塔正面装甲,但在打击敌坦克时打击其顶部装甲也就能直接将其击穿;破甲深度高达1100mm,这也就意味着红箭-12战斗部爆发的金属射流能够产生更强大的打击后效。
当炙热的金属射流击穿厚度只有不到50mm的钢装甲后,将能对其内部乘员、弹药等造成强烈的影响。金属射流只杀伤人员都是轻的,引燃其内置弹药、造成弹药殉爆,这将使得解放军使用反坦克导弹进行作战时能够取得相当可观的成绩。即便T-90S、T-72B等坦克的顶部装甲拥有爆炸反应装甲,那么红箭-12高达1100mm的静破甲深度也只是为其留出了些许冗余,仍然能保证击穿敌顶部装甲后产生的后效。
美国在悍马车装备了陶式反坦克导弹
美军在悍马车上装备陶式导弹发射架,在历次战争中有所使用。如果能通过发射架令红箭-12反坦克导弹装在猛士车上执行机动反坦克作战,那么无疑更是一个好的选择:由于红箭-12整系统重达22.3kg,对于步兵来说仍然偏重;这样的搭配就使得步兵无需携带一整套反坦克导弹长时间机动。高原地区人体负重允许的重量本就要较平地少很多,这也在减轻了负担的同时保证了战士的体力和身体条件。这也在外贸版本VN-17步兵战车上就已经验证。
小结
印度部署高原的坦克
总体来说,印军尽管拥有着号称5000多辆主战坦克,且其中绝大多数属于第三代主战坦克,在喜马拉雅山脉以南也拥有着大量地势起伏相对低的平原,这却不能影响解放军装甲部队和非装甲部队拥有的反坦克体系。从步兵班组到营、旅甚至是集团军,都有着相应的反坦克火力——红箭-12的服役,既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也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为什么?如今我军装甲部队拥有相当多的先进装备,比如99A型坦克和15式轻型坦克,那么红箭-12可以说是“锦上添花”;西藏的边防部队条件稍艰苦,面临的反装甲战斗压力也相对大一些,因此可以说是“雪中送炭”:无疑,这么优秀的反坦克导弹能够靠前部署,是极大地强化了高原地区反坦克作战的能力。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