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遗言让儿女困惑,93年中央领导称:他的身份可以解密了

发布啦 0 0

老人留下奇怪遗言,1993年中央部长通知其女:你爹身份可以公开了

1962年9月25日,时任农业部粮油生产局局长的阎又文,在任上病逝,年仅48岁。

对于父亲的离世,阎家子女充满了悲痛。但悲痛之余,他们内心却充满了困惑,这困惑一方面是来自阎又文去世前留下的“奇怪”遗言,另一方面则是来自阎又文去世后的碑文内容。

阎又文去世前曾留下遗言,嘱咐妻儿:“有事找组织”。

倘若是根正苗红的我军将领说出这话,阎又文子女也能理解,但他们都知道自己的父亲并不是。阎又文不仅曾是国军将领,而且还曾撰文骂过毛主席。虽然建国前他跟随傅作义将军一同起义,建国后也被委以重任,但还是有很多人对他抱有看法。

所以,面对阎又文的“奇怪”遗言,阎又文子女一度困惑不已。

阎又文去世后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但是墓碑上的碑文却很“奇怪”,写着:

阎又文同志……中国共产党员……过去曾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

其他我党同志的碑文上,不仅会标明参加革命和入党的时间,也会写清楚历任职务。但是阎又文的碑文,不仅没有交代入党时间,建国前的职务也以一句“过去曾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一笔带过。

这自然也让阎又文的子女很困惑。因为他们只知道父亲入党时间是在1958年,而且父亲建国前是国军将领,唯一为革命做的工作就是跟随傅作义将军起义。这显然和碑文的内容有出入。

父亲去世,遗言让儿女困惑,93年中央领导称:他的身份可以解密了

不过困惑归困惑,当时阎家子女也没有太过于纠结于这些。直到他们参加工作后,阎家子女才生出了强烈的想法:一定要弄清父亲的真实身份。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们都遇到了同一个问题:政审。

阎家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到参军、入党、提干这些紧要关口,总会在政审环节被卡住,而每一次,他们收到的回复都大同小异:阎又文同志政治历史问题不清楚。

对此,阎家子女是真的想不通,自己的父亲就是一个国军起义将领,这有什么不清楚的?难道其中还有什么隐情不成?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阎家子女曾专门找到统战部,因为他们知道,像父亲这样的国军起义将领,档案都归统战部管理。然而,让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统战部查询后名册中压根就没有阎又文的名字,他们被告知:“阎又文不是统战对象,是共产党。

这样的结果,无疑更加深了阎家子女对父亲身份的疑惑。

此后,他们又先后找到阎又文曾任职的水利部、农业部、中组部,希望能够找到答案。但他们能够查到的内容,仅限于解放后阎又文的情况,关于解放前依旧是迷雾重重。

这样的困惑一直萦绕在阎家子女的心中,直到1993年,一场不经意的谈话才让阎又文的真实身份浮出水面。

1993年,曾任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刘光人,参加公安系统的春节联谊会。

刘光人和阎家颇有渊源。建国前,他在北平从事地下工作的时候,表面上的身份是《平明日报》的记者,当时阎又文担任华北“剿总”新闻处处长,两人颇有交集,但并不知晓彼此的真实身份。建国后,阎又文的次女阎绥兰曾在刘光人手下任职。

所以,刘光人对于阎家的情况也是颇为了解,知道阎家子女的心结。

父亲去世,遗言让儿女困惑,93年中央领导称:他的身份可以解密了

正好那场联谊会上,刘光人遇到了时任外交学院副院长的王玉,王玉在建国前也是我党地下工作人员。两人在聊天的过程中,刘光人不经意间说起了阎又文和阎家子女的情况。

谁知刘光人刚说起这件事,王玉就显得特别激动。当得知阎家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坎坷后,王玉心中充满了歉疚,因为他是知道阎又文真实身份的。不过对于阎又文的真实身份能否解密,他不能擅自做主,所以他只能托付刘光人帮他找到阎家子女,而他则向领导请示阎又文身份解密的事情。

这次交谈之后,王玉找到了曾担任中央调查部部长的中央领导罗青长请示,而罗青长也很肯定地告知王玉:他(阎又文)的身份可以解密了。

几天后,在罗青长的安排下,王玉亲自带着阎家子女来到罗青长家中。在罗青长的讲述中,阎家子女终于知道了父亲不为人知的过往。

父亲去世,遗言让儿女困惑,93年中央领导称:他的身份可以解密了

1914年,阎又文出生在山西省荣河县。

当时的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普通老百姓生活得苦不堪言,阎家也不例外。但就是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阎又文的父母硬是坚持供他读书,希望能给他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而阎又文本身也很懂事,他并没有一味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边刻苦读书边打工贴补家用。

终于,在1933年,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山西大学法学院。

那个年代,大学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毕业以后很容易就能找个好工作,富贵有望,这也是阎又文父母所希望的。

不过,富贵显然不是阎又文所求。在成长过程中目睹了这个国家的剧变,眼看着侵略者的铁蹄荼毒中华大地,这些都让阎又文想要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所以大学期间,受到进步思想熏陶的阎又文,毅然决然加入了进步团体,开始参加各种进步活动。

1937年,日军大举入侵华北。此时的阎又文刚刚毕业,摆在他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远离是非之地,找份好工作去过人上人的生活;二、投身到革命洪流当中。

面对这两个选择,一腔热血的阎又文没有多思量,毅然决然选择了投身革命洪流,和其他有志青年一起奔赴了革命圣地延安。

在延安,阎又文参加了第二期情报侦察干部训练班,这个训练班主要就是为我党培养情报侦察精英。

从训练班毕业以后,阎又文被派往国民党西北军马鸿逵部队从事地下工作,这也算是阎又文初出茅庐后的“牛刀小试”。因为已经经过系统训练,所以阎又文很快就在马鸿逵部队站稳了脚跟。

不过很快,阎又文又接到了组织安排的新任务:加入傅作义所在的部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力。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安排,是因为当时国共已经达成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傅作义虽然是国军将领,但和我党我军关系甚好,是他亲自向毛主席提出请求,让我党派工作人员前往他的部队帮助一同抗战。

对于傅作义这样的要求,我党自然是欣然答应。

于是,特地派出了很多同志到傅作义部队协助。这些同志大多身份都是公开的,毕竟合作的前提就是坦诚。不过我党也汲取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教训,知道国民党人士对于我党的态度是摇摆不定的,所以除了明面上的人,也必须在隐蔽战线安排人手。

因为阎又文既是高材生,又是傅作义的老乡,再加上他刚参加情报工作不久,身份隐秘。所以,他就当仁不让地成了潜伏在傅作义身边的最佳人选。

父亲去世,遗言让儿女困惑,93年中央领导称:他的身份可以解密了

到了傅作义部队后不久,阎又文就在中共中央特派员潘纪文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了我党。不过由于阎又文从事的是地下工作,所以他的加入是秘密进行的,这也是后来很多人都对他的真实身份不知情的原因。

不得不说,我党提前安排阎又文潜伏是十分明智的。因为很快,国民党就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蒋介石甚至直接密电傅作义清共,想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那样对我党同志下手。

好在傅作义还算明事理,知道在他军中的我党同志是他自己请去的。所以,最终傅作义并没有对军中的我党同志下手,只是将他们“礼送出境”。

当然,那些“礼送出境”的,都是明面上的我党同志,像阎又文这样的地下党员,傅作义并不知情,依旧留在队伍当中。

但即便如此,当时的阎又文也有点不知所措。因为事出突然,傅作义部队中的我党地下组织,没来得及给阎又文留下指示就撤走了,这也导致阎又文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当时摆在阎又文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个就是继续潜伏,等待组织主动联系他;另一个就是离开傅作义部队,自己设法联系组织。阎又文思量再三,决定还是继续潜伏,因为他牢记着我党隐蔽战线上的十六字方针“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就这样,阎又文一直待在傅作义部队,一边辅佐傅作义抗战,一边等待着组织联系他。这一等就是7年。

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我党已经开始察觉到国民党反动派想要挑起内战的态度。于是,组织上专门安排了一位地下工作者重新联系阎又文,这个地下工作者正是王玉,也就是本文开头那个领着阎家子女走进罗青长老部长家中的人。

我党对于阎又文这条情报线十分重视,毕竟当时的阎又文已经成为了傅作义的“左膀右臂”,毕竟当时的傅作义在国民党中位高权重。所以在王玉出发前,组织上专门叮嘱他:只能和阎又文建立单线联系,不允许和任何地方组织有牵扯。

这也导致阎又文这条情报线上,知道他身份的只有联络人王玉、上级罗青长和代理社会部部长李克农,以及极少数我党高层领导。这也是后来阎又文身份那么难以查证的原因。

再次联系上组织以后,阎又文明面上依旧是傅作义身边的“大红人”,但是暗地里,关于国民党军队的各种政治军事情报以及傅作义的动向,都通过他传回了我党手中,让我党在解放战争中掌握了不少主动权。

父亲去世,遗言让儿女困惑,93年中央领导称:他的身份可以解密了

在此期间,傅作义还曾授意阎又文写过一篇给毛主席的公开信,要求是“长自己(国民党)的志气,灭共党的威风”。

这当时可难倒了阎又文,因为国军将领只是他的表面身份,内心深处他依旧是我党同志。让他来写“灭我党威风”的文章,他怎么可能写得出来。

无奈之下,阎又文只能向上级请示。但这种大事,上级显然也做不了主,只能继续向上请示。

就这样,这件事一直请示到了毛主席、周总理跟前。最终,毛主席和周总理商议后,认为这封信必须写,而且在信里要骂得狠,要达到“在公开信发表后,使傅作义和他的官兵们得意忘形,瓦解他们的斗志;使我们指战员看后,激发对敌人的仇恨,在战场上恨不得把敌人一口吃掉”的目的。

有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指示,阎又文果断洋洋洒洒写了一封言辞犀利的公开信。

傅作义对这封信很满意,觉得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毛主席和周总理同样对这封信很满意,因为这封信也达到了激发我军将士士气的目的。

直到北平解放以后,毛主席还对这封信记忆犹新。在接见傅作义的时候,阎又文随行,毛主席还亲口对阎又文说:“阎又文,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啊!

只是当时在场的很多人,并不知晓阎又文的真实身份,也并不知道那封信是毛主席自己授意阎又文写的。所以当时很多人还以为毛主席是在用反话讽刺阎又文,殊不知毛主席说的可是大实话。

父亲去世,遗言让儿女困惑,93年中央领导称:他的身份可以解密了

而潜伏在傅作义身边时,阎又文最大的功绩当属力劝傅作义起义,促进北平和平解放。

1948年底,解放军完成了对北平的合围。虽然北平解放已经可以预见,但是对于我党来说,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是真的不想武力解放北平。这一方面是为了北平人民的生命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北平是历史古城,城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文化底蕴。

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劝傅作义起义,和平解放北平是最好的结果。我党为此作出了很多努力,也派人和傅作义谈判。

但当时的傅作义顾虑重重,在战、走、和之间摇摆不定。

每次遇到难以抉择的事情,傅作义总是会习惯性地征求下属的意见,而当时阎又文就是傅作义最信任的手下。所以这件事傅作义也是第一个找到阎又文商议,阎又文通过对时局的详细分析,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只有和(起义)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这样的意见也确实对于傅作义做决定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此期间,傅作义的心态也曾摇摆不定,而阎又文则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屡屡安排傅作义的老朋友和社会名流去做傅作义的思想工作。

最终,傅作义彻底下定了起义的决心,并于1949年1月22日在北平向全世界宣布了《北平和平协议》。而当时宣读这份协议的,正是以傅作义将军的代表和华北“剿总”发言人出席的阎又文。

就这样,阎又文又以国军起义将领的身份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

父亲去世,遗言让儿女困惑,93年中央领导称:他的身份可以解密了

新中国成立后,很多以前的地下工作者都公开了真实身份,就像曾潜伏在胡宗南身边的熊向晖。但阎又文却没有公开身份,因为组织又给他安排了新的任务:继续以起义将领的身份潜伏。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安排,是因为我党也知道很多起义将领有思想负担,如果不能卸掉很有可能会有隐患。而这些人的思想工作,我党同志去做效果可能并不会太好,相反,让阎又文这个起义将领去做,会让他们更容易接受。

就这样,阎又文一直保持着起义将领的身份,一边为新中国的建设做着贡献,一边做着同为起义将领的老朋友的思想工作。

直到1958年,在水利部任职的阎又文,才在水利部的一次大会上被再次宣布成为了共产党员。不过当时并没有宣布阎又文具体是什么时候入的党。至于其中的原因,其实和阎又文墓碑上没有写具体入党时间一样。因为当时傅作义将军还活着,组织担心这件事会对傅作义将军刺激太大。

当然,除了傅作义将军始终不知道阎又文的真实身份,阎家子女对此同样也不知情。于是在阎又文去世后才出现了本文开头说的那些事情。

当1993年,罗青长老部长将阎又文的这段隐秘经历告诉阎家子女后,他们这才终于知道了自己的父亲有着那样不凡的经历,而此时距离阎又文去世已经过去了31年。

为了解决阎家子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罗青长老部长还专门给阎家子女工作的单位发去了公函,写道:

阎又文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傅作义部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工作……为党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情报……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

谨以此文,纪念阎又文和无数在隐蔽战线上做出贡献的先辈,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0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