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发布啦 0 0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1986年底,驻防老山前线的兰州军区47军计划选拔作战能力强的战士,组成一支31人的神秘敢死队,炸毁越军167高地上的所有防御工事,这场特殊的战斗被命名为“黑豹行动”。

在10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黑豹行动”是时间最长,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这场艰险的“虎口拔牙”任务几乎是有去无回。

当时的任务落在了417团身上,这个团有“夜老虎团”之称,擅长夜战突袭,是一支王牌部队,敢死队所在的四连是其中的尖刀部队。

这个由31人精锐队员组成的黑豹突击队,将面对怎样的生死挑战,后来结局如何?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黑豹突击队,精锐部队出发

1987年1月6日凌晨,云南老山的那拉笼罩在一片沉寂之中,这时传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

我军指挥所从电话中得知,越军一直向167高地紧急增兵,此时我军“黑豹突击队”已经开始行动。

兰州军区第47集团军139师417团副团长梅企东听到这个消息吃了一惊。

越军兵力越来越强,在敌方占据有利地势的情况下,突击队能否完成任务?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167高地位于老山那拉战场的底部,海拔仅有167米,四周被青山环抱,如虎口钢牙一般从底部凸起。

这个地方有数不清的天然石洞,敌人的火力点就隐藏在某些黑黝黝的洞口下。

越军在167高地修建了近20个屯兵防守工事,并且投入了一个连的兵力防守。

我军从417团内选出88名作战能力强的战士,分别组成潜伏队、主攻队、火力队、战勤队、医疗队等几个小组,分为第一、第二两支突击队。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其中由31人组成的是第一突击队,就是此次“黑豹行动”的敢死队。

417团的四连本身就是尖刀连,二营是特种营,队员们每天早上凌晨起来埋头苦练,闭着眼睛都能将枪械和火箭炮等武器拆开再装起。

我军决定在1月7日发动拔点战斗,代号“黑豹突击队”,行动分为潜伏、拔点和后撤三个阶段。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1月6日凌晨4:30分,突击队副队长马玉革带队,11名敢死队员组成了潜伏分队向一号通道出发。

这条通道杂草丛生,在敌我阵地的鞍部,全长95米左右,我军也需要下一个70多度的陡坡,中间是一片无遮挡的开阔地。

敌军一方需要上近80度的陡坡,可以到达167高地的一号洞和二号洞,敌方不定时地用弹药进行封锁。

在工兵班长严树军的引导下,潜伏分队悄悄向前摸进,不敢发出声音。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潜伏分队踏上一号通道的时候,167高地的顶峰很快响起了枪炮声,炸起地上的泥土,有些泥土直接溅到队员们的的脸上。

大家立刻紧张起来,难道敌人已经发现了?

马玉革让队员们就地隐蔽,过了一会儿,枪炮声安静了下来,原来这些枪炮是越军为了壮胆胡乱发射的。

队员们继续前行,在6:20分到达了一号和二号洞口,这时离敌军越来越近

他们到洞口时,被惊动的几只老鼠一阵乱窜,在杂草丛中发出“呲啦啦”的声音,队员们的心高高悬起,连忙屏住呼吸贴到石壁上。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两分钟后,周围又恢复了平静,马玉革从一号洞望去,发现洞内有一丝亮光,他警觉地用目光搜寻,发现亮光是从石壁上的缝隙透过来的。

没有发现异常之后,马玉革放下警戒哨,打开了自己的联络电台,按了七下开关,向指挥所发出了安全到达的信号。

指挥所里接到马玉革发来的信号后,前线指战员的表情却很沉重。

接下来,队员们要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潜伏24小时,一号二号洞口离越军的哨所只有七八米远。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昼夜潜伏,准备就绪

丛林中的环境非常恶劣,蚊虫很多,要在24小时中不能发出一点声音,其中的煎熬难以想象。

1月7日凌晨2点,马玉革发出了最后一个安全信号。

这时突击分队11人即将出发,会在潜伏分队的掩护下担任主攻任务,战斗打响后,突击分队是伤亡率最高的。

1月7日3点多,突击分队在夜色中穿行,大家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担任电台兵的宋飞怕电台里的两块电池不够用,特意又多准备了两块备用电池,还带了三个冲锋枪的弹夹,一个防毒面具和炸药包,装备总共有70多斤重。

队员们每前进一步都高度警惕,不能发出惊动敌人的声响。

到达目的地后,马治军带领几名队员架好电话线,并潜入指定区域。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1月7日6时整,黑豹突击队的队长郭继额和宋飞、郑武军、付志宏等人到达了一号洞。

副队长马玉革悄声向队长郭继额作了简要汇报,告诉队长3号洞内有敌人,队长郭继额决定避开3号洞,从石林上面向敌人发起攻击。

1月7日6:50分,离我军预定进攻的时间仅有10分钟的时间,越军的炮火却突然响了起来。

原来我军在潜伏的过程中,有个战士不小心把石头蹬了一下,石头滚落山坡,越军听到了声音,又发射了几枚炮弹。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潜伏分队的队员董永安被弹片击中身负重伤,离冲锋的时间越来越近,如果此时发出声音,会对整个战斗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董永安伸出手示意班长不要来救他,从身上掏出一块手帕塞进嘴里,不让自己发出声音。

剧烈的疼痛折磨着他,董永安用手帕包住光荣弹死死咬住止痛,把两只手抓进泥土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此时,突击队队员郗文华也被越军的炮火击中,倒在了阵地上。

郗文华是家中的独子,平时善良温和,人缘非常好,他的牺牲,点燃了队员们的怒火。

冲锋时间很快来临,队员们按照计划集结到敌人的洞口前,很快控制了167高地表面阵地。

队长郭继额向指挥所发回了“一切就绪”的报告,炮兵和火力分队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即将面临的是更加严酷的战斗。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浴血奋战,拔掉毒牙

战场上很快硝烟弥漫,燃起了熊熊烈火,炸弹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埋伏在167高地下的火力分队开始行动了。

班长李国胜带着战士马占福、候炳勤等人,在后方炮火的掩护下冲上167高地,开始了摧毁敌军防御工事的行动。

主峰上的山洞里,敌人用机枪猛烈地扫射,队员们一时无法靠近洞口,突击队员马占福匍匐前进到敌人的洞前,扔进了几个手雷。

敌人的机枪仍在扫射,后方的战友仍然无法靠近,马占福毅然决然地扑向洞口,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洞口,死死地顶住了敌人的机枪,牺牲时手里还攥着一个手雷。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半个小时后,队员们冲上了167高地的主峰,摧毁了沿途的20个左右防御工事。

突击队员们战斗一个半小时后,基本扫除了高地上的表面敌人,引来越军的炮火封锁,突击队员们无法后撤,越军凶猛的炮火扑天盖地袭来。

在战斗中,越军使用了空爆炸弹,在落地10米左右爆炸,成千上万的空爆炸弹从天而降。

爆炸的瞬间,弹片覆盖性地四处迸射,让孤军深入的敢死队员们伤亡惨重,冲入主峰的队员们陷入绝境。

队员们听到炸弹的声音,连忙低头趴倒,机枪手侯炳勤被弹片击中,身上多处负伤,肩膀被撕开一道口子,皮肉外翻。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候炳勤喊道:“班长,我负伤了!

班长李国胜离他很近,连忙冲过去给他包扎,候炳勤疼得掉眼泪。李国胜把他背在后背上,侯炳勤的头上没有钢盔,只能用手护住。

李国胜此时只有一个信念,只想让他的兵活下来,后来他曾说:“是自己的兵,不想让他们再牺牲。

班长李国胜就是这样,在满天炮火中背着战友穿越火线,想把战友救下来,但身边的战友却牺牲得越来越多。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炮火纷纷中,电台听不到声音,战士郑武军连忙用旗语指挥,一排炮弹朝他袭击过来,其中一发直接落到他跟前,把整个人都掀了起来。

队长郭继额在踏上一块大石头时,一个炸弹袭来,被爆破手付志宏被推开,郭继额被巨大的炸弹冲击波震晕了过去,钢盔上的伪装网马上被烧掉。

付志宏一直在郭继额的手下当兵,副指导员胡海清曾跟他说:“你跟着郭副连长,你要确保郭副连长的安全。

你放心吧,我死了,我也不叫郭副连长死。”付志宏认真地说道。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小兄弟付志宏在炸弹落下时推开了郭继额,救了队长一命,他自己却牺牲在了郭继额身边。

郭继额醒来的时候,发现两个战士在旁边呼喊他,而大石头正好挡住了爆破时的弹片。

他努力地站了起来,继续指挥战斗,这时又有30多名敌人分两路朝他们发动攻击。

郭继额连忙用发报机请求炮火支援,并镇定地指挥身边的6名队员,打退了敌人的反扑。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越军向167高地实施炮火覆盖射击,刹时遮天蔽日般的炮火袭来,如呼啸的流星般穷凶极恶地猛扑,突击队员们暂停后撤,双方炮火互攻,敌方的炮火慢慢被我军压制。

四个小时后,炮火声才慢慢地稀疏下来,队长郭继额召集仅剩下的8个人,开了一个特殊的小组会。

会议的主旨是,不能抛弃一个牺牲的战友,决不放弃受伤的队员。

这场战斗从潜伏到结束长达30多个小时,31人组成的敢死队,几乎全队伤残。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被越军炮火封锁下的后援部队牺牲最为惨烈,31人中,只有李国胜、马治军等6人自己走下了战场。

在小小的167高地上,落下了8000多发的炮弹,平均三平方米就会落下一发炮弹,我军共击退了越军的6次反扑,歼灭了380多名敌人,打掉了越军18个屯兵洞。

战斗结束后,军工开始清剿战场,在军工来不及返回时,战士史正德守着21位战友们的遗体不愿离开:“我们家乡有个风俗,人离开这个世界以后,就要有人守夜,给他们点长明灯指路。”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战后队员年年相聚,等待班长点名

黑豹行动结束后,31名敢死队员都被授予了一二等功,他们所在的四连也被授予“英雄四连”的称号,幸存的队员们被解放军报广泛宣传。

队长郭继额在英模报告会演讲,一次报告会结束后,他抽空回了趟徐州老家,在列车检票口遇到了自己的母亲和大哥。

母亲还以为他已经牺牲了,抱着他大哭,还不敢相信地追问:“孩子是真的吗?是不是你?

郭继额看到母亲和大哥也非常激动,连忙回答:“是我,是我。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在家里呆了几天后,郭继额又回到了连队,后来在其他连队当了连长。

其他敢死队队员们大多选择了退伍回乡,马治军、宋飞和李国胜都回到了各自的家乡,被分配到待遇比较优厚的工商所、铁路部门和银行工作,奔向各自的人生。

1999年,都延成转业,这个16年的老兵也退伍回乡,在陕西省渭南市当了一名巡警,工作在出警和巡逻的第一线。

宋飞在铁路部门下岗后,摆过地摊,开过兰州拉面馆,做一些生意谋生。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兰州拉面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国胜在2003年在银行的保卫科下岗后,做过装修,卖过手机,后来在西安一家音像公司找了份业务员的工作。

他试着在网上拓展业务,网名中都带有“黑豹”,这两个字仿佛刻在了生命里

晚上睡觉时,李国胜经常半夜哭着就醒了,妻子就连忙安慰他:“是不是又梦到打仗了?

跟李国胜有相似梦境的还有马治军,马治军离开工商局后,开始艰苦创业,在陕西榆林创办了集团公司,生意做得特别好。

但每到深夜,他时常会从梦中惊醒,“一想到这事,仿佛就在昨天”,马治军时常感慨地说。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2014年初,马治军、李国胜和都延成来到了西安烈士陵园,同在一个战斗小组的通讯员宋飞和队长郭继额也赶来了,看望在黑豹行动中牺牲的战友郑武军。

郑武军喜欢文艺,也喜欢写作,时常在《猛进报》投稿,宋飞说:“长得白白净净的,特别老实的一个小孩,听说他家里面,父亲也是一个军干部。

当时开追悼会时,放了郑武军的录音带,有一首歌叫《等待凯旋的那一天》,这首歌是郑武军自己编的,特别动听。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看望了牺牲的战友后,老兵们在烈士陵园门口整齐地站成一排,像27年前黑豹突击队出发战斗时那样点名,老兵们铿锵有力地喊着“到”。

历史和这一幕仿佛重叠,那些难忘的热血青春成了无法磨灭的记忆。

几个人点完名后,队长郭继额没有停下,继续喊了其他牺牲队员的名字,都会有人响亮地喊一声“到”。

直到念完黑豹突击队31人的名字,这场特殊的点名活动才结束,恍若隔世的场景让人潸然泪下。

年轻小伙都变成了中年男人,这段记忆永远无法从他们的脑子里抹去。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退伍不退色,发扬老山精神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会上,队长郭继额作为江苏省唯一的优抚对象出席。

郭继额非常激动地说:“党永远不会忘记这些老兵,这次不是代表自己去北京的,是代表那些牺牲的战友和参战的老兵,代表江苏省无数党的英雄儿女来的。

如今,郭继额是江苏省一名普通的公务员。

平时,他很少跟人讲起那段激情与荣耀的战斗事迹,但他时常会想起战友,想起那段隐藏着痛苦与血色的青春。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35年前炮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仿佛就在昨天,郭继额难以释怀的是牺牲的战友,特别是19岁的小兄弟付志宏。

从我过去当排长,到在猫耳洞,都在一块训练,不为名不为利,什么都不为,就是注重情,非常重情义的一个小孩。”郭继额谈起付志宏时,脸上露出伤感的表情。

郭继额会去烈士陵园去扫墓,表达对战友的缅怀之情,却不敢去战友的家里看望。

他觉得对不起战友,战友牺牲了,自己却活着,去了也是揭人家的伤疤。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另一位队员马治军,则用自己的行动来缅怀牺牲的战友。

他建了一家军旅文化园,还建立了中越自卫反击战纪念馆,里面陈列了很多中越战争的照片和文字资料,供人们参观。

他在采访时说:“我们全连那么多人都牺牲了,战争比较残酷,现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没有接触过战争,但是老山精神和人民至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丢。

现在,马治军建立的军旅文化园每年接待人数达30万,不过收支只能维持平衡。

军人退伍不退色的信念让马治军甘愿自掏腰包,发扬不断牺牲、甘于奉献的老山精神。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马治军不但在自己的企业内安置待业青年,来帮助各行各业的特困人群,还会对一些需要帮助的战友伸出了援助之手。

老战友牛国斌下岗后没有工作,孩子比较多,生活也困难,就适时给予帮助。

牛国斌说:“在买房子的时候,借了7万元,说心里话真的特别感谢老战友。

马治军表示:“是部队培养了我,所以我就将这份感恩之情,化作实实在在的担当和行动,尽我所能帮助些需要帮助的人。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在10年对越反击战中,黑豹行动是时间最长,战况最激烈一场战斗,战士们带着九死一生的决心奔赴战场,用血肉之躯铸就一道钢铁城墙,没有一丝退缩。

黑豹突击队是一支年轻的精锐部队,年龄最大的只有24岁,最小的才19岁,他们是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战士,多数也是普通的半大孩子。

历史的征程波澜壮阔,战士的初心历久弥坚。

就是这些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战士,挑起了重担,守护着普通百姓的幸福家园,用坚毅不摧的老山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老山战役,幸存的黑豹突击队队员年年相聚,站成一排等待班长点名

参考资料:

《冷暖人生》20180102对越自卫反击中的特种战 黑豹行动

《大揭秘》20120924对越自卫反击战(5)虎口拔牙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2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