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明朝太祖登基称帝,建都应天。东倭国派遣使者,以庆贺的名义,不远万里来到大明,暗中窥测明朝国力。明廷君臣上下早就看出倭国的险恶用心,决定彰显大国手段,以震慑倭人的险恶用心。
东倭使者西天一郎,五短身材,天资聪颖。自比齐国晏婴,长叹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时常建议倭国国王趁元末明初中原动乱的机会,组织倭人越洋进攻中原。然倭人仍被成吉思汗的赫赫威名所震慑,当年要不是风急浪高的鬼天气,倭人大抵就见鬼去了。然而,倭国王也深知倭国四面环海,资源匮乏。再加上火山、地震、飓风的情况层出不穷,偏安孤岛,将永无建功立业,名垂史册的机会。于是在西天一郎的谏言之下,也渐渐生出出兵的心思。因为不知道中原王朝如今的情况,于是借太祖称帝的机会,派遣西天一郎来到中国,一探虚实,好做下一步打算。
三个月之后,倭国使者历经艰辛,漂洋过海来到应天。 一路上看到的是大明的军旅齐整,商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觊觎之心瞬间降至冰点。
朝堂之上,倭人三跪九叩,敬献贺表。朝贺礼仪结束以后,为了彰显大明人才辈出,地大物博,太祖为倭使者准备了盛大的宴会和表演。宴席之上,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猴头燕窝鲨鱼翅,熊掌干贝鹿尾尖。西天一郎特使故作镇定,看着满桌珍馐美味,只有鸡和鱼还比较熟悉。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残席撤下,正要进行奇能异士的表演环节。总管太监凑到太祖耳边禀报,宴请倭使的九龙杯不见了。随后又补充说,侍奉的小太监看到西天一郎特使趁众人不备,在宴席快要结束的时候把九龙杯藏在自己帽子里。此刻这个绿色的无价之宝九龙杯正藏在倭使头上的帽子里。听到此处,太祖不经意的看了倭使一眼,杀意顿起。
九龙杯雕工精美,价值连城。相传当年卞和偶遇七彩凤凰落在奇石之上,于是将奇石进献楚王。楚国能工巧匠将璞玉中间温润透亮的部分做成和氏璧,剩下的边角料,做成九个杯子,杯身之上分别漏雕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龙,故称九龙杯。九龙杯传至元朝只剩下两个。明灭了元朝,在元朝宫苑的藏宝阁缴获这两个杯子。太祖十分喜爱,时常锁在大内的藏宝阁内。自己平时都舍不得用。也是为了彰显大明国威,才拿出来招待倭国使者。不想倭使见财起意,偷偷顺了过去。官员贪污十两银子都要被廷杖。倭使顺的可是个宝贝,太祖怎么能忍?
且说太祖怒气陡升,正欲杀了这个直娘贼。宰相刘伯温悄悄劝说到:陛下,九龙杯虽是无价之宝,但是为了一个杯子杀了小国使者,有损大国威仪。臣有一计,可如此如此。太祖闻言,点头应允。
异能之士的表演助兴环节开始。只见一个身长九尺,羽扇纶巾,仙风道骨,仪表堂堂的道士走到大厅中央。道士言道:贫道有小技,可无中生有,可移形换位。言毕,在大厅中央放置一个红花梨的八仙桌,然后远远得用羽扇轻轻一扇,一个晶莹剔透的九龙杯便凭空出现在八仙桌上。倭使诧异,不自觉地正了正头上的帽子。接下来道士又说道,看贫道怎么把这个杯子以形换位。言毕,羽扇又远远的一扇,九龙杯不翼而飞。太祖问,爱卿把九龙杯变到何处。道士笑盈盈地看着这位西天一郎说到,在特使的帽子里。太祖笑道,快快摘下帽子验看。倭使心怀鬼胎的摘下帽子,只见那枚绿的发亮的九龙杯就在倭使头上。西天一郎讪笑地看着道士说,高,实在是高。太祖说到,快拿给朕看。倭使献上杯子,太祖看毕随即放在身边的龙椅之上。
随即三尺伶人登场。只见伶人拿着一个面团,三下两下的做成一个饼,涂上油脂,撒上芝麻,手腕一翻,烧饼绕着大厅飞了三圈,悬停在倭使身前餐桌之上。只见道士羽扇一动,烧饼四周出现了一团无根火焰,不多时,大厅之内香气四溢,一个金黄的大烧饼缓缓落在倭使的餐盘里。西天一郎拍手称奇。
倭使归国之日。太祖赏赐了黄金千两,锦缎万匹。西天一郎特叩请太祖将宴会之上的做饼绝技赐予。太祖准允,从此倭国饼的崇拜延续至今。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举报/反馈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