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直珍藏着摄影师石少华偶然遗失的一张照片
1962年7月24日,著名红色摄影家石少华在北京举办个人摄影展览,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便邀请他来中南海吃饭。闲谈之中,毛主席拿出了一张他珍藏已久的延安时期的老照片,然后缓缓放在桌面上。
毛主席与两位小红军正在热切交谈
石少华定睛一看,顿时惊呼道:“这不是当初在延安的时候我为您和两个小八路拍摄的照片吗?”
毛主席点点头:“我也记得很清楚,这张照片当初是你拍摄的,但后来,你离开延安前往晋察冀工作的时候,这些相片底片就全部留在了延安抗大,也没有署上你的名字。你在延安拍摄的照片,有两张我一直珍藏着,其中一张就是这张我和两个小八路聊天的照片,另一张是《毛泽东在延安与农民亲切交谈》。”
毛主席正在和杨家岭农民说话
没想到毛主席对这张照片如此珍视,石少华好奇地询问道:“主席,您还记得这张照片之中两位小八路的名字么?您当时和他们说了些什么呢?”
毛主席轻轻摇摇头,表示当时大部分的细节他记不太清楚了,不过他还是对石少华说道:“我其实也很想在有生之年找到他们,我想看看,当初的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了?他们作为当事人,比我记得应该清楚很多,他们一定还记得当年发生的事情。”看到毛主席饱含期待的目光,坐在一旁的石少华也不禁陷入了深深的追忆之中,他在内心之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搞清楚这两位小八路的身份和当时所发生的一些细节往事。
1962年7月24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石少华。毛主席题词“中国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
2年之后的1964年,毛主席在北京接见文艺界的代表同志,石少华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席间,毛主席依然十分惦记这两位曾经和自己合过影的小八路的事情,于是小声询问石少华:“怎么样,打听到那两位小八路的消息了吗?”石少华十分遗憾地告诉毛主席:“经过多方打听之后,只知道照片之中两位小八路的名字,其中高个子的那位名叫安定保,矮个子的那位名叫刘长贵。”
毛主席点点头:“没关系,既然知道了他们的名字,也算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了,你不要着急,时间还多得很,慢慢找下去总能找到的。”可让石少华没想到的是,他这一找就找到了22年的时间……
毛主席对两位小八路自我介绍:我不叫毛主席,我叫毛泽东
数十年前的1939年,正值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之际,在此时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中央军委成立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为前线培养军事人才。4月的一天上午,在延安抗大面前的一段黄土路周围,正准备前往延安抗大的毛主席正好碰到了两位路过的小八路,于是就两位八路军小战士亲切交谈起来。
毛主席在延安
从当时石少华抓拍的镜头来看,两位大约十五岁左右的小八路略显青涩和紧张的站在毛主席身边,而毛主席的表情则显得十分轻松自然,似乎是在手掌写什么字一样。为了让他们看清楚比划顺序,毛主席还特地弯下了腰,特地照顾两人的身高;从当时他们的服装来看,这两位小战士的衣袖上都缝着正规的红领章,这可以证明他们的身份是正规的八路军战士。
石少华清楚地记得,当天毛主席准备乘坐吉普车前往位于延安东关黑龙沟的抗大校务部准备参加抗大生产运动总结大会。吉普车经过两位小战士的面前,他们发现正是自己朝思暮想想要见到的毛主席,顿时兴奋地追着车子跑了起来。
毛主席示意司机停车,然后缓缓走下车来和两位小八路打招呼:“小同志,你们今年多大了呀?你们看起来还不大,为什么要参加革命呢?”
毛主席与两位小红军正在热切交谈(彩色复原图)
刘长贵和安定保两人的性格很显然不太一样:年纪稍大的安定保性格内向,不太喜欢说话,而刘长贵则十分活泼,因此刘长贵急忙抢答说:“我14岁,他15岁。我们参加革命,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解放全中国而奋斗!”
毛主席很满意他们的回答,然后笑着问道:“那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刘长贵高兴地点点头:“我知道,您就是毛主席!”
毛主席笑着摇摇头:“错啦,我不叫毛主席,我叫毛泽东。”然后他轻轻弯下腰来,在自己的手掌上写下“毛泽东”三个字,这一幕恰好被身边的石少华抓拍下来,从此之后这张照片成为了毛主席在陕北一段值得珍藏的回忆。
石少华找到开国少将张学思,得知安定保早已牺牲,不禁悲痛欲绝
为了满足毛主席的心愿,寻找两位小八路的下落,石少华动用了自己的一切关系,好在当初他在陕北担任摄影团记者的时候认识不少熟人,他通过当年的摄影记者那里了解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更是从当年曾经在抗大学习的学员那里收集有关刘长贵、安定保有关的生活信息。
张学思少将
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后,石少华首先了解到,两位小八路之中,当时身高较高的安定保曾经担任过张学思的通讯员。而张学思这个人说起来很有来头,他是张学良的弟弟,开国之后被授予少将军衔,还担任过海军参谋长等职务,石少华认为,只要采访张学思就能够打听到有关安定保的下落。
1966年,石少华终于忙里偷闲找到了张学思少将,向他询问有关安定保的下落。张学思听到这个名字之后微微一愣,然后悲伤地叹气道:“安定保确实曾经是我的通讯员,可是在1945年秋,他就已经将鲜血撒在了承德附近。”
谢雪萍与张学思
就在石少华有些错愕的时候,张学思少将的夫人谢雪萍这样补充道:“具体情况是这样的:1945年8月,就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候,朱德总司令发出了‘第二号命令’,为了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作战,张学思奉命率领东北军所部从河北、察哈尔等地出发,向热河、辽宁进发。原先研究的命令是要带部队一起走,但后来决定让张学思带着警卫连先行出发。我们就从大台出发前往古北口准备前往东北,但当时没有火车,只有苏联红军的军车,经过再三交涉之后,苏联红军才答应只带两个人去,于是他就先带着吕正操的弟弟先走了。”
当时,安定保作为张学思的通讯员,是跟随着警卫连以及当时的抗大东北干部队在一起行动的,后来这些同志们都是乘坐罐子车前往东北的。可不曾想,当时的日本虽然已经宣布投降,可部分地方的日军并不肯遵从命令,到达河北承德之后,警卫连和当地日军爆发了一场激烈战斗,包括安定保在内的60多位同志不幸壮烈牺牲。
毛主席与石少华合影
听到这一消息之后,石少华不禁流下了悲伤的泪水:如果按照当时照片之中的年纪来推测的话,他牺牲的时候也不过20多岁,要说他还活着该多好,就能带他去见毛主席了!石少华只能将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那位当时活泼好动的矮个小红军——刘长贵身上,希望这么多年过去,他依然健在……
24年后石少华终于找到刘长贵:“小八路”透露照片之后不为人知的细节
转眼之间20多年过去了,石少华眼看就要步入古稀之年,但他寻找刘长贵的热情却并没有消逝。根据一些资料进行分析之后,石少华推测刘长贵如果依然健在的话,很有可能在东北工作,因此他经常委托来自东北的战友、记者,帮助自己打听刘长贵的下落。
石少华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正在北京工作的石少华终于收到了一位在辽宁丹东武装部工作的老战友的信:“我们这里有一位刚刚退休的老头,他说自己就是《毛主席与小八路》之中的刘长贵,你可以过来确认一下。”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石少华喜出望外,立刻日夜兼程赶往辽宁丹东,终于找到了照片上的刘长贵,印证了当初他与毛主席相见的很多细节。
刚刚走入刘长贵的家,石少华就明显地看到,在他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张《毛主席与小八路》的复制品照片,现在也已经年过花甲的刘长贵老人仔细端详了一下石少华之后,若有所思地回忆道:“没想到47年一晃就过去了,虽然我们都已经变老了,但你的五官容貌却还是一点没变,当时谢谢你拍下了这些珍贵的照片。”
不过石少华还是心存疑虑,这位刘长贵到底是不是照片里的小八路呢?接下来刘长贵老人说的一句话却让石少华放下了悬在空中的一颗心:“我还记得你当天给我们照相的时候,身边还站着几位苏联摄影师呢!”石少华心中一动,眼前的刘长贵就是照片上的“小八路”,因为这一细节他从来没有向包括毛主席在内的任何人提起过,如果不是这张照片的当事人,是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件事情的。
毛主席在延安留影
于是石少华顿时激动地紧紧握住刘长贵的手说道:“这几十年以来,我找你找得好苦啊!上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就开始委托我来找你们了,可没想到,安定保已经牺牲,而等找到你的时候,毛主席他老人家已经去世10年了……”刘长贵也对于自己没有见到毛主席老人家最后一面感到十分遗憾。
随后,刘长贵老人开始向石少华介绍自家的人生经历:他原本是山西寿阳人,1925年出生,1937年4月就参加了八路军,当时他被编入八路军120师为七一四团三营营长尤好阳担任通讯员。百团大战前夕,八路军内部进行整顿,他由于当时参军的年纪太小,就被送到了延安抗大校务部担任通讯员。
除此之外,刘长贵还为他介绍了自己之后的发展情况: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刘长贵就跟随抗大政治部开赴东北,被编入辽东军区独立四师,先后参加了解放本溪、抚顺、沈阳等战斗。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他还曾经跨过鸭绿江参加了志愿军,1955年从军队转业到海城市工作,直到去年才刚刚退休。
石少华青年时期照片
而关于家里挂着的那张《毛主席与小八路》的照片,刘长贵解释说:“上世纪60年代,我曾经前往辽阳工农速成中学读书,在那里补习文化知识的时候,无意之中看到这张照片出现在了《人民日报》之上,顿时觉得十分惊讶。后来,我就找到了我的战友孙友志,让他委托新华社社长吴冷西弄到了一张复制图,然后自己做了一个相框,从此精心珍藏起来。”
不过石少华最感兴趣的还是当时他和毛主席聊天的内容,得知石少华的要求之后,刘长贵满口答应:“当年毛主席对我说过的话,我一个字都没忘记!”随后,他绘声绘色地将当初见到毛主席的情况细细道来:
毛主席在延安
1939年4月的这一天,刘长贵和安定保完成了给中央机关送信的任务之后准备返回,正在土路上行走的时候,忽然看到一辆吉普车从身边路过。当时他们都对汽车感到十分好奇,于是就在车后面追了起来,由于车速不快,而他们的潜意识之中是想要和汽车比赛。车上的毛主席看到了两人追着汽车跑,似乎是担心他们的安全问题,于是就命令汽车停了下来。
车门打开之后,毛主席信步走下车来,告诉了他们自己叫“毛泽东”而不是“毛主席”,然后只见毛主席轻轻摊开手掌,对着两位小红军战士一笔一划地写起了自己的名字:“我的名字是这样写的,你们看,是一个一撇两横一个弯钩的‘毛’字,一个三点水……”但毛主席讲到这里之后却忽然停了下来,然后下意识地询问道:“你们上过学了吗?”
两位红军小战士摇了摇头,两人都是穷苦出身,家里哪有钱供他们读书呢?
毛主席在延安抗大讲话
见到这种情况,毛主席微微叹了口气。“你们是革命的战士,以后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多多学习文化知识,等未来革命胜利之后,你们还要参加生产建设活动,没有文化怎么搞生产呢?”随后,毛主席又耐心的伸出手掌,在掌心之中耐心的教导两位小红军战士书写自己的名字。
就这样,毛主席委托石少华寻找的两位小红军终于有了下落,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此时毛主席已经去世10年了。后来,毛主席和两个小八路的故事在经过石少华和刘长贵的整理之后,与《毛主席与小八路》那张照片一起被收录进入了小学课文之中,石少华终于完成了毛主席生前的嘱咐,让这张照片与它背后的完整故事永远留在了中国的红色革命历程之中。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