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发布啦 0 0

他是毛主席的专职厨师,也是毛主席最喜爱的厨师,自1954年开始到1976年,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菜,但在这22年里,他从未在毛主席的饭菜里放一滴酱油,并且在每次上好饭菜后,他都会第一时间撕毁菜单。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何他从不给毛主席的饭菜放酱油?又为何毛主席如此信任和器重他?他身上有何过人之处?

这位厨师名叫程汝明,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国宝级烹饪大师”。1954年5月,程汝明被叫到保密室,上面指派他到一个神秘的地方的工作,并让他保密,不准对任何人说起自己的身份,以及工作内容。

他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程汝明

家人也曾多次询问他去干嘛了,但他总是给搪塞了过去,他们只是知道他的单位在中南海,但他具体是在做什么,他们并不清楚。家人和程汝明也一直是以书信往来,程汝明的信件也都是通过一个名叫“中南海101信箱”的地址寄出。

他们不知道这里这是毛主席的住所,程汝明当时正是毛主席的主厨。直到后来毛主席逝世,程汝明回到家乡告知真相,家人这才恍然大悟,一阵惊呼。那么程汝明身上到底有何传奇故事呢?请看今天的文章,带你揭秘。

13岁闯荡天津,成为名厨

1926年,程汝明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市的一户普通农家,家里经济情况并不是很好。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着少许的田地勉强过日子,每天早出晚归。家中除了他以外,还有几个弟弟妹妹。

他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山东莱州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照顾弟弟妹妹们,9岁时他就下田帮忙干活了。可即便如此,家里仍然度日维艰,在他年幼时,妹妹就因为吃不上饭,活活饿死了。这件事狠狠地打击到了他,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深刻地意识到了饮食的重要性,并立志要做出美味的饭菜。

13岁那年,程汝明做了一个决定,外出闯荡,可父母并不同意,认为他太小了,但他却异常坚持。因为他知道,仅靠着父母的那点儿微薄收入,根本改变了什么。当时,程汝明的一个叔叔在天津的一家饭店里当帮厨,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他收入还不错,于是程汝明也决定去天津找一家饭店打工。

他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青年的程汝明

在叔叔的介绍下,他去了天津的一家西餐厅上班。因为当时特殊的大环境,天津有很多的外国租界,很多地方都流行西餐。进入西餐厅后,程汝明就做起了学徒。为了掌握菜品的制作,他每天勤学苦练,孜孜不倦,这也练就他踏实肯干、努力上进的性格。

渐渐的,程汝明学有所成,在师傅的引荐下,他又去了一家英国的西餐厅,学习纯正的西餐制作。带他的师傅看他如此刻苦好学,极为欣赏,将自己的厨艺一步步倾囊相授给他。

他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程汝明曾工作的地方,天津的惠中饭店

在经过十余年的工作和学习后,程汝明已经在天津烹饪界内小有名气了,并掌握了英、法、俄等多国的烹饪技术。但他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而是谦虚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厨艺。

代表中国为外宾主厨西餐,受到中国外交部表扬

1952年10月,“世界和平理事会”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举行。考虑到来北京的外国人届时将会有很多,而各国的饮食文化和习惯又都不一样,这可把接待他们的列车长急坏了。这一时半会儿,哪能找到会做西餐的呢,列车长正在焦急之时,主办方将程汝明介绍了过来。

就这样,这一重要任务落到了程汝明身上,而他也不负众望,给外国代表们盛上了一份份色香味俱佳的餐点。当时还有外国来宾询问道:“你们这里是不是有西方国家的厨师啊?”

他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精致大方的国宴餐具

大会期间,程汝明出色的厨艺表现,受到了国外来宾的一致好评,以及中国外交部的表扬。之后,他就被铁路局的领导安排在了外国贵宾车厢,主厨西餐,并在这里做了两年。

程汝明凭借优异的表现,在1953年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然而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在1954年。这一年之后,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毛主席巡视地方,程汝明成为专列大橱

那个时候,毛主席因为要巡视各地,了解各个地方的工作开展情况,吃住、召开会议都是在专列上进行。在用餐时,毛主席经常会让车上的工作人员一同进餐,这一下子就增加了厨师李锡吾的工作量,因为当时列车上只有他一个厨师。李锡吾不得不向铁路局的领导请示,希望上面给他配一个搭档。

他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毛主席在专列上

经过慎重考虑考虑后,铁路局领导批准了他的建议,就这样程汝明负责为毛主席做饭菜。领导将这一好消息告诉给了他,程汝明听后先是惊讶不已,然后高兴地答应了这一任命决定,奔向厨房。

初次见到毛主席时,程汝明非常紧张,还是毛主席笑着主动和他打的招呼。在和毛主席近距离接触后,他才知道原来毛主席如此平易近人,丝毫不摆架子。这让他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缓了过来。

刚开始的时候,程汝明还不了解毛主席的饮食喜好,担心自己做得不好,因此他不断地打听和学习,争取做出最好的饭菜。

他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程汝明(左一)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1956年5月末,毛主席的专列到达长沙。列车上,程汝明正准备做饭时,他忽然接到上面的通知:不做午饭了,现在改道去武汉。看着已经准备好的新鲜武昌鱼,程汝明不禁惋惜,要是到武汉时再做的话,味道可能就没有那么鲜美了。无奈的他只好将鱼装进他自制的,装有冰块的冷藏柜中。

他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武昌鱼

在达到武汉后,程汝明将鱼拿了出来。虽然这条鱼经过了冰冻,但他对自己的厨艺非常自信,将这条鱼的口感做得鲜美至极,和现杀的无异。毫无疑问,毛主席吃完后对程汝明赞不绝口。

1956年6月,毛主席在武汉轮渡长江时,心情大好,即兴发挥,创作了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很多人认为诗句中的“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的“武昌鱼”,是从武汉打捞的,其实并不是。

他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

根据程汝明的回答,那条鱼就是从长沙带过来的那条,而最令他自豪的是,毛主席吃的那条武昌鱼是自己做的,每当和别人讨论起来时,程汝明就开心不已。

调离列车专线,成为毛主席的专橱

巡视工作结束之后,毛主席就乘车回到了北京,随行的人员有厨师李锡吾以及程汝明。因为程汝明朴素勤恳,毛主席对他非常喜欢,将他从列车专线上调到了中南海,负责自己的饮食工作。

得到这个机会,程汝明非常开心,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和毛主席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因此,程汝明十分感恩党和毛主席对他的信任,工作尽心尽责。每次在毛主席吃完他做的饭菜后,他就会询问味道如何。久而久之,程汝明也就摸清了毛主席的饮食喜好。

他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毛泽东在看报

1961年,因为工作上的调动,毛主席身边的秘书、警卫员、厨师都换了一遍,一同前来的李锡吾也被调到了其他地方,但唯独程汝明被留了下来。因此,程汝明变得更加努力了,坚决做到不辜负毛主席的厚爱。

饭后即销毁菜单

在毛主席家做饭,可比在列车上要更加细心了。根据工作人员的交代:每次做完饭菜后,必须销毁菜单。刚开始时,程汝明对这个规定感到很是不解,工作人员解释道:如果菜单落入不法分子手里,他们可能会通过对毛主席的饮食,判断他的身体健康情况,如果发现毛主席身体不适,很可能会借机做出危害国家的事情。

他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程汝明和毛主席

程汝明听后恍然大悟,神情立马变得严肃起来,并坚定地表示道:保证撕毁菜单,不给敌人可乘之机。

除了毛主席的菜单需要保密外,程汝明的身份也一直保密着,就连家人都不知道他是在为毛主席做饭。他们只知道他是在中南海工作,具体是干什么他们并不清楚。

红烧肉不放酱油

很多人知道,毛主席对红烧肉特别喜爱,但实际上他最爱的,还是程汝明做的。可程汝明第一次为毛主席做红烧肉时,毛主席在吃了一小口后,就停下了筷子。

他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红烧肉

当时,程汝明以为是自己做的不合毛主席胃口,感到非常自责。毛主席看出了他的沮丧,连忙笑着解释道:“不是你做的不好,而是我不喜欢吃酱油。”这令程汝明异常疑惑,于是他便开始向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打听,最终才知道了原因。

原来,在毛主席小的时候,家里就是制作酱油卖的。有一次,毛主席和别的小孩玩耍时,他无意间掀开了自家的酱油缸,发现酱油表面漂浮着一层白色的东西,他再仔细一看,原来是白色的小虫。

当时,由于制作酱油的水平比较落后,都是通过自然发酵的方式酿造的,很多东西不是人为能够控制得了的,因此酱油表面出现了虫子。此后,毛主席就再也不吃酱油了。

他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酱油工艺

要知道,酱油可是制作红烧肉的重要调料,如果没有酱油,那红烧肉就没有“红”字这一说了,这可让程汝明犯了难。在经过思考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将红糖熬制成水,然后加上盐,来代替酱油的色泽和口感。

当他再次将研制出新的红烧肉端到毛主席面前时,对毛主席说了制作的过程。毛主席听后非常开心,在吃了第一口后,就对程汝明连连夸赞。这道新品红烧肉,也成了毛主席最喜爱的一道菜。每次程汝明做了红烧肉,毛主席就会吃得一块不剩,可见程汝明在厨艺上是下过功夫的。

他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毛主席在用餐

宴请溥仪,招待菜别具一格

除了红烧肉这道大菜以外,毛主席还喜欢一道菜,这道菜比较特殊,那就是辣椒炒苦瓜。因为毛主席是湖南人,非常喜欢吃辣的,而他之所以对苦瓜情有独钟,是想让它时刻提醒和警示自己不忘本。

他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炒辣椒

1961年,毛主席在中南海宴请湖南的老乡,席间他邀请了一个身份比较特殊的人。在和大家问候后,毛主席还开玩笑地说道:“一会儿我们的老上司会过来。”

大家都疑惑不解,他们的上司不就是毛主席吗?还有谁啊?正在他们疑惑的时候,一个高高瘦瘦,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中年人走了过来。

毛主席笑着介绍道:“这位是溥仪,你们说他是不是你们的老上司?”原来他就是溥仪啊,大家听后,也跟着笑了起来。

他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毛主席和溥仪

席间上了一道特殊的菜,那就是辣椒炒苦瓜。溥仪在吃了第一口后,就感到又苦又辣,觉得味道有些怪异,他连忙抓起旁边的水杯喝了一大口水。

毛主席看溥仪的样子后,忍不住笑道:“不吃辣椒和苦瓜的人,是干不好革命的。”溥仪听到这句话,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又吃了一口,但奇怪的是,他竟然这次比较适应辣椒炒苦瓜的味道,觉得味道很是奇特。

毛主席在看到他吃下去后,拍了拍他肩膀哈哈一笑道:“你现在是一个合格的革命者了。”

这件事令溥仪的印象非常深刻,有一次他回想起来时,特地让妻子也做一盘辣椒炒苦瓜,可他在尝过后却连连摇头,表示不是在中南海时吃的那个味道,没有毛主席家的好吃。这道别具一格的菜,就是出自程汝明之手。

他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溥仪与妻子

误将苦瓜当成黄瓜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工作极其认真,在工作到入神时,就忘了全然投入其中,因为处理工作,毛主席经常会忙到深夜。程汝明知道这一点,因此每次都会提前准备好食材,以便于自己可以随时为毛主席做饭。

有一天,毛主席工作到了深夜还没吃饭,于是让厨师帮忙做一顿饭。由于当时已经是凌晨了,程汝明睡得也有些迷糊了,在准备给毛主席做一份宫保鸡丁时,他误将苦瓜当成了黄瓜放了进去,结果快做完时他才发现。此时若重新做一份,恐怕主席还要等了,于是程汝明就将这份菜端了过去。

本以为自己会受到毛主席的批评,可毛主席非但没有批评他,还安慰他苦瓜可以提神,刚好吃完后可以继续工作。这件事被组织知道后,组织还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但毛主席连忙表示没有必要,是自己工作得太晚了,打扰到了程师傅休息。

他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程汝明

从那以后,毛主席就没有再在深夜的时候,提出做饭的要求了。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革命道路的引领者,和新中国事业建设的领导者,毛主席一直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程汝明才离开了毛主席。时过境迁,当程汝明回到家乡时已经生出了白发。在厨师的工作岗位上,他兢兢业业,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菜。

他为毛主席做饭22年,从未放过一滴酱油,饭后亲自把菜单销毁

程汝明为倒数第二排,左起第三个

曾经有人问他:“您认为您这一生,最令您骄傲自豪的事是什么?”程汝明回答道:“我这一生最骄傲自豪的就是,我为首长做了一辈子干净安全的饭菜。”

2012年3月14日凌晨3:20,程汝明老人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4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