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
Vernal equinox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
春分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春分时节,我国民间有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风俗。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在。”
春分三候
一候,元鸟至丨天气回暖,燕子从南方飞来。
二候,雷发声丨春天破土而出,以一声惊雷示人。
三候,始电丨天空电闪雷鸣,春雨不再润物细无声。
春分习俗
吃春菜
“春菜”,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为“春碧蒿”,与鱼片“滚汤”,名“春汤”。“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春牛
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是玩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
粘雀子嘴
家家吃汤元,还煮些不包心的汤元,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以防雀子来破坏庄稼。
放风筝
春分当天放风筝,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等,大者有2米高,小的二三尺。
春分节气养生要点
春分后气温多变,温度与湿度往往相差很大,会导致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失调。体弱者容易生病,旧病者容易复发。如高血压、心脏病、眩晕、失眠等均是此时的多发病。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出发,春分时节无论在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节,还是在自我保健和药物的使用上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春捂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说的就是“春捂”了。
春捂主要是对首、足两头保暖,这样可以免受感冒、呼吸道炎症、关节炎等疾病的侵害;春捂还讲究“上薄下厚”,因为心脏在上身,所以下肢的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分差,裤子要穿厚一点。那么,什么时候特别需要“春捂”呢?气温在摄氏15度以下的时候,还有日夜温差在8度以上的时候。
养胃
春分时节,肝气旺盛而影响脾胃,所以春天脾胃易虚弱,饮食调养总的原则是以清淡为主。中医认为,春天养胃总的原则是“减酸增甘多喝粥”。
减酸,是因为“酸生肝”,本来春天肝气就旺盛,此时再多吃酸就会“火上浇油”。此时当多吃甘平补脾之食物,如瘦肉、蛋类、牛奶、蜂蜜、豆制品等;吃时令蔬菜,如韭菜、豆芽、豆苗、莴苣、黄花菜等,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
脾不离胃,胃不离脾。脾好了,胃自然就好。而粥,是最养胃的食物了。滋肝益肾之品,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枣,以及时令的樱桃、草莓、桑椹等水果,均可多食用。
护肝
春天五行属木,与肝对应,所以春分是护肝的好时节在伸懒腰时配上有节奏的深呼吸,就有瑜伽的效果了,能行气活血,加快血液循环,激发肝脏的功能。我们都知道怒伤肝,相反地,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增加肝血的流量,活化肝细胞,从而达到护肝的效果。
春分前后,要注意避免情绪波动,多进行户外活动,舒畅情志。
常用穴位保健可选太冲穴,太冲穴是肝经上的一个要穴,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气血在此向上冲行,按摩太冲穴有助于保持肝经的气血旺盛。
早睡早起,精力充沛
睡眠充足能助人心情平和、提高免疫力,白天人会充满活力,也有利血压稳定、心脏健康。早睡早起,保证6-8小时睡眠,可迎合春天之朝气,消除成年人暮气;如果觉得困乏,不妨补个午觉,消除疲劳。
适量运动
走出户外,适量运动:春光明媚,草木葱郁,正是出门健身的好时光。最好能常到户外活动,如踏青、散步、做操、打球、打太极拳、放风筝等。运动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在清新空气中活动,也有利肝气疏泄,达到养肝养护之作用。
多梳头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春分艾灸
艾灸时应注意补益和升发都不要太过,艾灸时间要适当缩短。
【来源:中国网医疗频道】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