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24日晚上7点,时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的韩复榘,被蒋介石下令处死,身中五枪、气绝身亡。他也由此成为了,抗战时期第一个被军法处死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以及国民党在大陆执政时期依法处死的军衔最高、官阶最高的国军将领。
众所周知,彼时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正是急于用人之时。这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突然处死一个高级将领,这背后显然不简单。
事实上,就在韩复榘被处决的第二天,《中央日报》便面向全国,公开了他“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等十大罪状。但几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得罪蒋介石本人,才是韩复榘招来杀身之祸的主要原因。
韩复榘
那么,韩复榘究竟做了什么?他与蒋介石又有何私仇呢?本期历史文社,带你走进韩复榘被处死背后的隐情。
偶遇伯乐,十三太保
韩复榘,1891年出生,今河北省霸州市人。19岁那年,他便离家闯关东、另谋生路。随后加入了北洋新军第20镇,成为一个底层小士兵。
都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复榘非常幸运,他参军没多久,就被时任第20镇第80标第3营管带(营长)的冯玉祥一眼看中。
冯玉祥
冯玉祥幼年因为家贫,没有怎么上过学,15岁就在家乡保定当了兵。不过受父亲的影响和教导,冯玉祥非常重视学习,不断朝着“读书和修养”方面努力。他不仅自学了《操法》、《阵法》等兵书,还在部队里开设有各级讲堂,鼓励全体士兵读文识字、奋发图强。就连河南第一所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省立大学“河南中山大学”,最初都是冯玉祥一手打造的。
或许正是源于冯玉祥部队内重视教育、注重文武兼修的风气,外表斯文、还写得一手好字的韩复榘,很快就从一群糙汉子中脱颖而出,入了冯玉祥的眼。韩复榘先是被冯玉祥调到身边做了司书生,后来又参加了冯玉祥发起的反清组织“武学研究会”,成为其中的骨干成员。
就这样,韩复榘逐渐成为了冯玉祥身边的大红人,越来越受冯的重视和欢心。之后,随着冯玉祥混得风生水起,一跃成为西北军阀首领,韩复榘的权势、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
韩复榘和冯玉祥
冯玉祥西北军鼎盛时期的兵力高达40万人,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十三太保”。他们由冯玉祥一手提拔,长期追随其南征北战,是冯玉祥军事集团最重要的13名高级将领,而韩复榘就赫然在列。
不仅如此,就算是在神仙打架的十三太保内部,韩复榘的升迁速度都名列前茅。他1910年才参军,等到1928年北伐结束、全国统一之时,韩复榘便已然坐拥了第二集团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河南省政府主席、第一军团总指挥、山东省政府主席等无数闪耀的光环。
冯玉祥看重韩复榘到何种程度呢?他经常公开赞扬“韩石二孙”是“四只老虎”,是他手底下最能打的四支军队。而其中排在首位的“韩”正是韩复榘。
最惊人的是,当后来韩复榘背叛倒戈之时,冯玉祥气得是当场瘫坐在地,用双手猛扇自己的脸,一边打还一边痛哭:“我真是太丢人了,几十年教育的部下,到头来反叛我,你们说我该不该罚。”可见,韩复榘的背叛对冯玉祥造成的打击之大。
反目成仇,另择新主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全国之后,蒋介石便立即提出了整编军队的政策。目的就是要裁撤部分军队,削弱各军阀的力量,将军权最大程度收归中央。
蒋介石
蒋介石赤裸裸的打压意图,自然引发了各路军阀的强烈不满。于是在1930年5月,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大军阀,朝着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发起了夺权挑战,由此打响了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军阀混战“中原大战”。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期,身为冯玉祥得力干将的韩复榘,却已经提前调转阵营。他高举“维持和平,拥护中央”的旗帜,以国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的身份,帮着蒋介石奋起反击“老东家”冯玉祥。
韩复榘明明是冯玉祥一手提拔、亲自培养起来的,冯对他既有知遇之恩,亦有栽培之情。那么,韩复榘为何要做出“农夫与蛇”此等恩将仇报之事呢?
首先与韩复榘的性格有关。韩复榘出生于河北东台山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因为家中人口众多、负担大,所以生活条件十分贫困。不过,得益于有个做教书先生的父亲,韩复榘还是有些学识和眼界,也因此迅速得到了冯玉祥的青睐。
蒋介石与韩复榘
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过于顺风顺水的成功之路,让韩复榘毫无意外地“飘”了。自打成为省主席以后,韩复榘便开始耽于享乐、沉迷酒色。土布军装下面套丝绸衣裤、顿顿大鱼大肉不说,韩复榘还经常假借巡视之名去逛窑子、喝花酒。一次,韩复榘看上了一个叫做徐水仙的艺伎,调戏一番后当场将其纳为二姨太,接到开封金屋藏娇。
韩复榘贪财好色、贪图享乐的劣迹传开以后,冯玉祥大为震怒。正好要在开封开会的冯玉祥,径直赶到韩府别院,一脚踹开大门,把仍旧缠绵床榻的韩复榘直接提溜了起来。
随后,在开封相国寺旁的国民大剧院中,冯玉祥当着一众军政官员的面,狠狠训斥了韩复榘一番,骂他:“见财起意,见色起意,一点都经不住诱惑!”
骂完后,冯玉祥甚至当众给韩复榘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说:“韩主席,我不是在给你敬礼,而是在给你脚上的绣花鞋敬礼!我这个当军政部长的还没有穿上绣花鞋呢!”可谓把反讽施展得淋漓尽致。
冯玉祥
冯玉祥这一番极尽嘲讽的训话,令韩复榘颜面尽失。他整个人羞恼异常,脸都气得通红。很显然,冯玉祥此举颇有种“恨铁不成钢”之感,是想要把韩复榘骂醒,提醒他“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可落到韩复榘眼中,这就是冯玉祥不给他面子,拿他当孙子训的表现,由此逐渐对冯玉祥心生不满。
当然,两人反目成仇最主要的原因,还要数军事政务上的矛盾冲突。据韩复榘儿子的证实,冯玉祥、韩复榘二人之间第一次产生罅隙是在1926年。这年5月,趁着冯玉祥赴苏联考察之际,张作霖、吴佩孚、阎锡山等各派军阀组成“讨赤联军”,于南口向冯玉祥的国民军发起进攻,并迅速赢得胜利。
国民军兵败之后,为了保住自己的部队,韩复榘与“韩石二孙”中的石友三密谋决定,投靠晋系军阀重要人物商震,变相就是归于阎锡山麾下。只不过随着同年8月冯玉祥秘密回国,才刚刚走马上任晋军第十三师师长的韩复榘,便连忙反悔、复归于冯玉祥部下。
石友三
尽管冯玉祥毫不犹豫地接纳了韩复榘,继续施以重用。但韩复榘关键时候靠不住、风吹两头倒的所作所为,必然在冯玉祥心中埋下了怀疑的种子。像是韩复榘出任河南省主席后,冯玉祥就特意安插了韩的死对头石敬亭做第20师师长,意欲让韩复榘成为光杆司令。
伴随着这种怀疑和打压,冯、韩二人之间的隔阂与日俱增,几乎连表面的平和都难以维持。
彼时根基不稳、急需用人的蒋介石见状,毫不犹豫来了一个趁虚而入。1929年,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亲自赶到武汉、宴请韩复榘。两人不仅韩复榘为“向方兄”,还一次性给他拨付了10万大洋的茶水费。此外,蒋介石还承诺,只要韩复榘率部投诚,就会支付每月高达60万大洋的军饷。
蒋介石和宋美龄
这种尊重和大手笔,让长期被冯玉祥训斥,且贪图荣华富贵的韩复榘,瞬间破防了。他当即表示:“愿躬率所部,以效驱驰”。
就这样,仅仅一次秘密会面之后,韩复榘便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之下,率部“叛冯投蒋”了。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和他一起上演“投晋”事件的石友三,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
故态复萌,得罪老蒋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无论处于哪个阵营,韩复榘都依然是那个韩复榘。
1930年的中原大战,最终以蒋介石大获全胜告终。秉承着赏罚分明的宗旨,这年9月,韩复榘就被任命为了山东省主席,由此开启了他执政山东8年的主席生涯。
随着时间的流逝,韩复榘在山东的势力越来越大,相应的,他的野心和欲望也愈发旺盛。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韩复榘不仅私自招兵买马、扩充军队,还公然将当地的税收私有化,整个一副占山为王的模样。可以说,名义上已经归属中央的韩复榘,与之前的军阀根本没什么两样,几乎属于实质独立的状态。
试问,在军阀混战、四方割据的局势中,好不容易站起来的老蒋,如何能够容忍手底下的人,威胁到自己的中央权力。8年间,蒋介石曾多次试图收回山东省的主权,可奈何鞭长莫及,每次都败兴而归、一无所获。
军阀混战时期
然而,令蒋介石更受冲击的是,韩复榘居然在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都只想着自己。1937年末,随着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沦陷,身居抗日第一线、肩负重任的韩复榘,非但没有浴血搏杀、奋起抗日,反倒为了保存自己嫡系部队的战力,选择不战而降。他先是弃守济南、进而步步退逃,直接导致黄河、泰山这两道天然防线全面失守,让本就不甚乐观的抗日局面,急速恶化。
这种自私自利、临阵脱逃的行为,无疑让韩复榘瞬间沦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罪人。似乎,他最终的悲惨下场,完全就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可真相果真这么简单吗?
事实上,自1935年末日本向华北地区发动侵略后,韩复榘的确一度力图在蒋介石和日本之间,寻求自保。为此,韩复榘不仅将5万军队从山东转移到了陕西汉中一带,还大举取缔了山东省内的抗日组织和反日宣传,以尽可能和日本方面保持友好状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国家主权完整这一点,韩复榘还是始终坚守着底线。他与日本驻济南武官花谷的密切来往,纯粹是虚与委蛇、拖延时间。“炮轰日本领事馆”一事就是证明。
与日本人开展拉锯战期间,花谷曾多次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企图让韩复榘签署下关于“山东加入华北五省自治”的卖国协议。每一次,韩复榘都设计搪塞了过去。
直到一次,花谷又设宴邀请韩复榘出席,狼子野心呼之欲出。韩复榘自知一直回避也不是个事儿,于是交待部署一番后,便揣上枪去了日本领事馆赴宴。果然,酒过三巡,花谷就拿出了那份眼熟的卖国协议。
见状,韩复榘顿时怒火中烧,他当即把协议撕毁,嘲讽花谷说:“想要本主席当汉奸?你们打错了算盘了!”花谷一看韩复榘不识相,立马就抽出长刀,想着软的不行来硬的,把刀架脖子上也要逼韩复榘签字。
可谁曾想,就在这时,韩复榘的手下早已推着数门大炮,将炮口齐刷刷对准了日本领事馆的大门。一旦12点韩复榘还没出来,他们就会奉命将日本领事馆夷为平地。可见,韩复榘绝非贪生怕死的卖国之人。
摆鸿门宴,枪决复榘
可以说,弃守济南只是韩复榘被处死得直接导火索,甚至可以说,是蒋介石为除掉他,而间接制造的借口。因为早在这之前,老蒋就已经对韩复榘彻底动了杀心。
蒋介石
因为占山为王、妄图称霸一方的独立行为,韩复榘早已在蒋介石的雷区上蹦迪很久了。而韩复渠也清楚,自己已然成为了蒋介石的眼中钉。为此,韩复榘一抓住机会就会见缝插针,千方百计想要动摇蒋介石的地位,企图让他自顾不暇,不至于威胁到自己。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之际,韩复渠第一时间发出“马电(电报)”,声称“张学良扣留蒋介石进行兵谏,主张停止内战共同对外,是一个英明之举”。尽管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并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可张学良、杨虎城二人的下场大家也都看到了,一个被软禁了整整54年,另一个则在被囚禁12年后遭军统分子杀害。可见,蒋介石对西安事变有多么憎恶。
如果说支持西安事变还是出于民族大义的选择,那“六一事变”韩复榘就真是站不住脚了。1936年6月,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联手发动军事政变,意欲反蒋、吞并地方势力。然而,就在蒋介石调集大军、准备前往镇压之时,韩复榘居然发马电呼吁和平,还说什么:“中央应当为四万万民众做通盘打算,不能为少数人权利惹起内争”。这摆明就是在混淆黑白,针对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
从左至右为白崇禧、李宗仁、陈济棠、
可以说,韩复榘这接二连三的骚操作,是彻底激怒了蒋介石,令其欲杀之而后快。所以,当日军逼近山东之时,蒋介石公报私仇,突然撤走了韩复榘的炮兵部队,导致韩复榘在德州直接打光了三个师,损失异常惨重。随后,蒋介石又将本承诺会提供给韩复榘的重型武器,转手调给了汤温伯的部队,让韩复榘陷入了极端劣势之中。
或许蒋介石的目的,是希望来一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让韩复榘抗击日本鬼子之余,也能反过来让日军给韩复榘一个血的教训,彻底削弱他的实力。当然,也或许蒋介石就是想逼得韩复榘当逃兵。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韩复榘溃逃以后,李宗仁连忙下令要求韩复榘回头应战,尽可能挽回损失。可韩复榘居然回了李宗仁八个字:南京不守,何守泰安。这显然是在指桑骂槐,讥讽蒋介石守不住首都南京一事。气得蒋介石是咬牙切齿。
李宗仁
总之,因为弃守济南、放弃黄河防线一事,韩复榘彻底沦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罪人,还是罪无可恕的那种。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在开封召开军事会议,并特意要求韩复榘必须参加。会议上,蒋介石彻底撕破脸,对韩复榘进行了全面批判:“有些高级将领,把国家的军队视作个人的私有财产,一味保存实力,不肯抗击敌人,只顾拥兵自卫,不管国家存亡,哪里安全就向哪里撤退,逃跑。”字字见血,骂得韩复榘无地自容、羞愧难当。
当然,等到批斗结束后,“主菜”才正式上桌。就在会议中间休息期间,一名中将侍从官走到韩复榘面前,以蒋委员长有事相商为由,将韩复榘带上车,直奔开封火车站。
此时,特务头子戴笠、龚侧舫已经在火车站等候已久,他们拿出逮捕令,亲自把韩复榘押送到了武昌“军法执行总监部”,将其囚禁于一座二层小楼上。与此同时,蒋介石在会上宣布称:“韩复榘目无中央,违抗命令,大敌当前,擅自撤退,为民众所不容,为党纪国法所不容,现已逮捕法办,请诸位安心供职。”
然后在1938年1月24日晚上7点左右,一个特务以审判长要谈话为由,将韩复榘带下楼准备处决。结果刚下到一半,韩复榘便看到了院子里荷枪实弹的士兵,觉察不对的他转身想要逃跑。只听“砰砰砰”一阵枪响,韩复榘就这么摔倒在楼梯上,身中5枪,气绝身亡,终年47岁。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高级将领,韩复榘为人处世方面着实有些差。不仅忘恩负义,毫不犹豫的背叛了伯乐冯玉祥。还贪慕虚荣,贪图富贵,一心就想着自己的权势地位。
尽管他的悲惨结束,一定程度上也有蒋介石的手笔。但从整体来看,也是韩复榘的所作所为让蒋介石起了杀心,同时也给蒋介石提供了恰如其分的理由。
以上就是本期历史文社的全部内容,看完不要忘记转赞评加关注哦,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