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居民看病配药怎么解决?面对新难题,有志愿者用细心和耐心化解居民烦恼;有互联网平台上线创新服务解决燃眉之急……有问题,不怕!正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谢斌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上海之所以叫“魔都”,就是它总能化解掉各种各样的难题,在打怪中能够升级。
志愿者的细致服务,让居民“很安心”
3月21日,闵行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通知,延续对辖区内的居民区等场所的封闭管控措施。古美街道古龙三村居委会了解到,辖区内的新时代景庭小区有不少慢性病老人有配药需求。志愿者们立马通过各保障群建立了代理配药机制,确保居民们不会断药。
志愿者通过微信群通知居民可以先将药品诉求告诉小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短短半天就收集并登记了86户居民的配药需求。
居委会志愿者设摊登记居民的配药需求。
为了不造成配药信息错乱,志愿者绞尽脑汁想出了好办法,让居民用袋子把医保卡和零钱以及配药需求单装在一起,志愿者对每个袋子进行编号。
居委会志愿者将登记和收集的居民配药资料打包,拿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配药。随后,志愿者将配好的药带回小区,并进行分类排列整理,等待居民前来领取。
配药服务是小区日常保障服务中琐碎而重要的一环,这样细致的服务有效满足了居民的正常用药需求。
普陀:率先上线“慢性病基本药帮办”服务
由于突发的封控管理,小区居民会存在慢性疾病常用药不够的情况,居民大多通过电话、微信群的信息沟通手段来寻求帮助,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为助力疫情防控,保障患有慢性疾病的居民在居家健康监测期间的用药需求,普陀区“一网通办”在“随申办”“普陀旗舰店”上线了“慢性病基本药帮办”事项。住在普陀的居民足不出户,只需动动手指,便可获得由社区提供的慢性病基本药品帮办服务。
居民可定向与所在社区居委会取得联系,告知所需药品的详细名称或用药人的既往病史、用药记录等关键信息,第一时间获取由社区提供的帮办服务。过程高效快捷,同时也切实保障了个人隐私。
那么,如何申请“慢性病基本药帮办”服务呢?了解⬇⬇⬇
第一步,进入“随申办市民云”,选择“发现”频道,点击左上角“上海”,选择“普陀旗舰店”;
第二步,在“普陀区旗舰店”首页,“掌上办事”栏目中,选择“慢性病基本药帮办”服务,并进入首页。
点击“我要办理”,自动核实是否正在居家健康监测,如否则告知“未查询到居家监测信息或已完成居家监测”,如是则进入选择居委页面。
点击“代人办理”,进入代人办理页面。进行帮办服务对象信息填写后点击下一步,自动核实是否正在居家健康监测,如否则告知“未查询到居家监测信息或已完成居家监测”,如是则进入选择居委页面。
第三步,选择居委会,自动匹配服务对象居住的街镇,列出该街镇所有居委会,供服务对象进行选择。
第四步,申请帮办服务,居民填写情况说明,拍照上传相关药品的照片,填入住址后进行帮办服务申请上报。
第五步,办件查询,点击“我的上报”,进入办件查询功能,居民可查询到自己上报的配药需求,分为待处理和已处理列表,并可查看居委会的回复详情。
药品配送有障碍?试试“慢病关爱计划”
3月19号下午,家住嘉定区的凌先生向上海新闻广播求助,他的父亲需要长期服用环孢素软胶囊,这两天药快吃完了,但因为疫情配不到药,“想问问大家有什么办法”。
凌先生的父亲患有血液病,一直在位于嘉定的瑞金北院就诊,前不久,医生为他尝试新的治疗方案,使用环孢素软胶囊 。
眼看着药快吃完,瑞金北院和嘉定区中心医院停止接诊,所住小区也在封控中。凌先生咨询了区内的另外几家医院,药房里都没有这种药;他还尝试了通过市区三甲医院的互联网医院配药,但“被告知需要在三个月之内在他们实体医院有过就诊记录才可以。又尝试过在饿了么上面把药送过来,但是因为卖家是外地的,快递也没能送进来。”
凌先生向上海新闻广播求助之后,一位美团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最近启动的“慢病关爱计划”应该能帮上忙。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凌先生打开美团APP买药频道里的“慢病关爱计划”,搜索到第一医药汇丰大药房(枫林路店)有这款药,于是立即下单,3个小时后,骑手小朱就把药物从30公里外的药店送到了凌先生手中。小朱说:“现在订单量暴增,药物这种急需物品优先配送。我们看到这种单子都会及时接了、及时给人家送过来。”
据介绍,“慢病关爱计划”会把各区域用药需求的数据发到各个药店,要求他们备足货;而当订单到达系统时,后台也会寻找周围的骑手,优先派单,由骑手第一时间进行派送。
在凌先生寻求帮助的过程中,很多朋友都推荐了互联网医院,然而实践下来,却被卡在了“网上首诊”这个环节上。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马进这些年多次呼吁建立相应制度标准、实现患者就诊信息在不同医院间的互联互通,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当下,在抗疫的关键时期,这种呼声显得尤为迫切:“由于信息不能分享,导致互联网医院对新接诊、曾在其它医院就诊过的患者的既往病史和治疗方案不了解,因此难以提供连续性的医疗服务。为此建议,进一步改善同一患者就诊信息在医疗机构间的分享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疫情期间特殊物资如药品配送机制,确保患者可以及时获得所需的药品。”
记者手记:
方便面发明者安藤有句话,跌倒了不要只是站起来,就算是地上的泥土,也要抓一把起来。我们这个城市正在经受来势汹汹的疫情的考验。我们不仅要靠科学精准的方法,众志成城的精神将其打败,而且还要在这与疫情的搏斗中找到城市管理的弱点,填补之前忽视的空白,让城市在风雨过后变得更加宜居美丽。
这些天,小区或医院封闭管控、尿毒症病人做透析怎么办,老人突发脑梗、没有核酸报告进不了医院怎么办……一桩桩现实问题牵动着人们的心,我们也看到问题正一个一个不仅有了应急办法,而且有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在砥砺中前行,在磨难中升华,这是城市韧性的源泉,也是我们全体市民共同经历这场考验过后应得的收获。
记者:赵颖文
部分素材来自上观新闻、澎湃新闻等
编辑:陈雯
责任编辑:程晨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