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三年,合肥第二钢厂开始了扩土圈地,刚刚奠基不久,施工现场就发现了古墓群,有关部门不得不停止施工,而考古队也进驻了现场,民间流言说,古墓群和宋代名臣包拯有莫大关系。
“开封有个包青天”,经过影视剧的渲染,黑脸包公的形象深入人心,虽然历史上确有包拯其人,但实际上包大人祖籍却在合肥。
根据民间说法,包拯去世第二年就由其子迁葬回了祖地,也因为官刚正不阿, 包拯在位时得罪了许多权贵,为了避免报复,死后不得不设二十一座疑冢,而这次的古墓群是否契合了阴谋论呢?考古人员只得求助于包家后人。
在得到包氏宗族的同意后,考古队又会同合肥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施工部门,终于开始了古墓群的挖掘工作,从西向东挖掘的第一号墓就有惊人发现,从墓室规格来看,相对同期的官员墓穴规格较小,陪葬品更是少得可怜,但是墓室中的棺材却相当惊人,采用了金丝楠木,这种木料十分稀有,也正因为出产很少,当时根本没有几个人能负担起,如果这真是包拯的墓穴,难道清廉的形象是假的?
专家并不甘心,万一是为了防仇家设置的疑冢呢?打开棺木后,内部的遗骸算是给猜想来了重重一击,棺木内确实有人类残骸,经过清理,发掘出三十五块较为完整的遗骨,那个年代还没有DNA检测技术,只能针对骸骨进行一般的生物化学测试,但是却在遗骨当中发现了汞超标现象,难道堂堂的包大人是被人毒死的?
汞超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一种惯常的下毒方式,那就是砒霜,但是在现场工作会议上也有不同意见认为,包拯死后第二年才迁回合肥,当时遗体已经高度腐烂,在尸体运送过程当中放入朱砂用于防腐,也会导致汞超标,而真正原因恐怕还需要更多证据汇总。
之后的数月时间里,围绕着一号大墓的十二座墓葬全部被发掘出来,和二十一座疑冢的说法相去甚远,这个墓葬群并非包拯所独有,而是包括了包拯妻子,父母在内的整个家族墓葬群,其他墓穴也没有奢侈品出土,只有瓷器,瓦罐和早已腐败的生活用品,关于金丝楠木棺材的来历更是无人能说清,包拯死时官拜礼部尚书,也许是皇帝为了表彰他一生的功绩,由皇家赐予也未可知,关于这一点仍然是未解之谜。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