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洋诀3.2.4说英雄谁是英雄之“二李一侯”—“神机妙算”徐茂公

发布啦 0 0

3. . 2.4说英雄谁是英雄之“二李一侯”---“神机妙算”徐茂公


小武怅然了半晌,然后道:“那么李绩呢?他又是如何了得?”


武则天呵呵笑道:“说起李绩,这可是我最熟的人之一了,也是我的贵人与恩公哟。不过,他最初本姓徐,名世绩,号茂公,乃是瓦岗寨李密的部下。”


小武睁大了眼睛,惊喜道:“啊,就是《隋唐演义》里号称神机妙算的徐茂公呀!”


武则天微笑点头道:“也许是吧。不过,因他跟李密并不是很亲近,所以李密宁可信任单雄信等老部下,也没让徐世绩在瓦岗军中担当重任。”


“后来,李密的大军意外被洛阳王世充击败。之后他并没有听从徐世绩的意见、在当地东山再起;而是带领着瓦岗寨主要残余军力,入关中投靠李渊去了。只留下徐世绩率领少部分兵力,在关东旧地盘之上打游击。”


小武惊道:“这样看,李密莫非是将徐世绩作为弃子了?”


武则天笑道:“可是李密到了关中,却很快被架空了、再也不受重视,其麾下实力却被李唐逐渐收编吞并了。而徐世绩所部名义上作为大唐的一路分支,却始终像一枚钉子一样,扎根关东、屹立不倒。”


“虽然徐世绩所部处于宇文化及、窦建德、孟海公、徐圆朗、王世充、杜伏威等实力派军阀的包围之中,似危如累卵;却长时间无人能够吞并他的势力,这是预先谁都没有想到的。”


小武惊道:“这绝对显示了徐世绩的本领!”


武则天点头微笑道:“不错。而当大唐军冲出关东、争夺天下时,徐世绩作为在关东独当一面的力量,始终给予了李世民强有力的支持。”


“末了,当大唐军已占领关东大部分土地、同徐世绩军队会师之时,他却不愿将其控制的土地人口汇总簿子交给李世民接收。”


小武奇道:“这是为何?”


武则天正色道:“徐世绩先上书李渊---要求让故主李密前来关东,他好将所有文书簿子上交给李密,然后由李密转交给大唐官方。这样,他才觉得既对得起朝廷,也对得起故主!”


小武感叹道:“这种行为,真让人肃然起敬!然则李世民不一定喜欢他。”


武则天莞尔道:“呵呵。不过皇帝李渊喜欢他就行了---还赐姓于他,改徐为李。从此他就被称为李世绩了,听起来很像李世民的兄弟。”


小武呵呵笑道:“那么,李世民以后要经常同这个‘干兄弟’打交道了。”


武则天大笑道:“但是,等李世民登基以后,李世绩这个名字也不能用了。为了避讳,他又去掉了‘世’字,改称李绩。所以徐茂公的大名,其实有‘徐世绩->李世绩->李绩’这样的变化,估计连他爹娘也弄不清了。”


“不过纵观李绩一生,参加的战役实在太多,立下的功劳也是无法计算。不论是在大唐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还是后来伐突厥、薛延陀、高句丽,他都是屡建奇功。这我就不一一去讲了,但是我知道、他的心中还有遗憾。”


小武奇道:“什么遗憾?你居然知道?”


武则天微笑道:“要知道,我跟李绩很熟呀;而且曾跟他当面请教过多次,可说是受益良多。没有人比他打的仗更多,但他却没能像李靖那样立下灭东突厥的首功,屈居名将第二位,当然是有遗憾的。”


“本来在征高丽一战中,他也可以弥补此憾,但是当时太宗皇帝一定要御驾亲征。李世民抢了主将风头且不说,而且中间屡有错过战机之嫌,导致唐军最终无功而返,故给李绩留下了长时间的遗憾。”


小武怪道:“唐太宗不是也很会打仗吗?为何没在高句丽讨得了好呢?”


武则天呵呵笑道:“因为他的想法太多了吧。出兵前,他就不同意让李靖去;出兵后,他又不让李绩独断专行。”


“而且太宗皇帝之所以要御驾亲征,是想证明他比当年隋炀帝御驾亲征高丽的结果更强。但他又怕进兵太快,中了高句丽的埋伏,那有可能又输给隋炀帝了。如此想赢怕输,顾虑极多,怎能不错失良机?”


小武长出了一口气,笑道:“李世民当了皇帝以后,满脑子想的东西可能的确是太多了。”


武则天嘴角一屈,又道:“最后从高丽兵败回大唐的时候,李世民知道李绩可能心存不满,故专门找他来‘讨教’本次唐军落败的原因。”


“李绩只好委婉地总结道:‘陛下当了皇帝之后,乃是万金之躯,自然打仗不能像以前当秦王的时候那样锐意冒险了。结果被高丽人成功拖到了冬天,唐军物资供应不上,故全军只能败回’。李世民闻言叹息了良久,没有说话。”


小武思索道:“李世民对李绩的情绪应该是非常复杂的。然而李绩应该是非常懂得收敛的那种人,不比一般武将那么粗犷。”


武则天大笑道:“正是。说起这种‘复杂’,我还可以举好几个例子。当李绩担任朔州行军总管的时候,曾以几千轻骑大破薛延陀数万大军,杀死名王一个。”


“不久,李绩得了急病,医生说胡须灰可以作为药引;李世民就把自己的胡须烧成灰给医生、用来和药。李绩病好之后、上书表示极度感谢---但李世民说,我这是为了国家,小事一桩而已。”


小武羡道:“这说明李世民非常欣赏李绩啊!”


武则天抿嘴微笑道:“还有一次,李世民夸奖李绩所说的话、我听着都觉得有点肉麻。他竟然说---只要把‘李世绩’三个字扔到城门下面,可以砸得城下尘土飞扬,地上显出三个大坑,然后突厥人或薛延陀人就望风逃窜了。”


小武哈哈大笑,喘着气道:“有这么夸人的吗?”


武则天收起了笑容,缓缓道:“但是又过了几年,薛延陀发生了内乱;为了抓住战机,李世民下令给李绩---就近率领200大唐骑兵,再顺道发动数千突厥骑兵前去突袭。” 


“这其实是非常凶险的一次行动。若突厥兵突然反水怎么办?好在薛延陀酋长梯真达官见唐军与突厥军来速太快,只得率部下投降。于是李绩获得大胜,再缓缓撤兵。薛延陀可汗往南逃窜,后被大唐招降,漠北终于平定。”


小武倒吸了一口凉气,道:“这个……虽然唐军大胜,但是李世民有没有一点问题啊?”


武则天一捋额头,笑道:“太宗皇帝在过世前不久,酒后曾对李绩说---没有比他更合适辅佐太子的大臣了。因为他以前不负李密,以后又怎么会辜负李世民呢?”


小武皱眉思索道:“这个话听起来、倒也言之成理。李世民这是想托孤?让对方当顾命大臣?以后辅佐李治?”


武则天微笑道:“当时,李绩也是泣血跪谢,立即表达了忠心---愿意辅佐太子。但是当李治登基为高宗皇帝时,下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请李绩离开京师府邸,改派去镇守潼关。”


小武狐疑道:“难道说,新皇帝李治不喜欢老臣李绩来辅佐自己?”


武则天呵呵一笑,却道:“你有所不知。这道旨意虽然是新皇帝李治发出的,其内容却是太宗皇帝生前拟定的。”


“而且预先写好的圣旨一共有两道---第一道发给李绩后,要观察其表现,再决定第二道圣旨是发还是不发。”


小武大奇道:“这第二道圣旨又是什么内容?”


武则天嫣然微笑道:“好在第二道圣旨最终也没有发出去。因为第一道圣旨发到李绩家中时,李绩正在吃饭;接旨之后,李绩也不跟家里人打招呼,连吃了一半的饭菜都丢在一旁,立即出门、快马扬鞭地去潼关上任去了。”


小武诧异道:“至于急成这个样子吗?”


武则天嗤笑道:“后来我才知道---李世民临终时对李治说,若是李绩接了第一道圣旨后,三日内还没有出发去潼关,那就发出第二道圣旨。”


“这第二道圣旨的内容么---就是将李绩满门抄斩!!罪名也早就拟定好了,就是违抗圣旨、大逆之罪。”


小武听得惊心动魄,深吸了一口凉气,道:“李世民终究还是对李绩不放心啊,将其视为太子的头号威胁!虽经多方试探,没抓到任何破绽,但觉得还是不如杀了他更加保险。”


武则天仰头大笑,道:“然而,知李世民者,李绩也。神机妙算的他,早已料到了这一切。”


“李绩去了潼关以后,其实根本无事可做,但一直待到退休后才回到长安城。”


小武的心情这才慢慢平复,好奇道:“到了这个时候,你才初次见到李绩?”


武则天点头笑道:“不错。当李绩回朝之时,正好朝中两派大臣吵得不可开交---就为了我能否当上皇后一事,一派赞成,一派反对。”


“于是高宗皇帝亲自摆酒、为老臣李绩接风,同时也征询一下他对此事的意见。结果李绩说出了一句、我一生中永远无法忘怀的话!”


小武眼珠一转,道:“是哪一句?”


武则天微笑道:“李绩轻描淡写地说---‘此陛下家事也’,与旁人何干?”


小武大笑点头道:“我明白了。就因为此话,李治可以正大光明地立你为皇后了。再有谁敢啰嗦,高宗皇帝就可以指责他干预自己的家事!”


武则天也大笑道:“不错!仔细想来,李绩也不无报复李世民之意。因为太宗皇帝显然不会希望我当他儿子的皇后。”


“但是不管怎样,李绩到底是帮了我一个天大的忙!从那以后,我经常敬重地向李绩请教,有很多军事思想、也是他教给我的。”


小武大拇指一翘,笑道:“李绩既然已经退休了,没事的时候正好给你当高参!以他的军事头脑,这真是太容易了!”


武则天满脸笑容,叹道:“老元帅李绩可真是上天赐给我们夫妻的财富啊!我对他也没得说,马上封为太子太师,聊表寸心!”


“后来当我们夫妇去封禅泰山的时候,路过河南滑县时、还经过了李绩的老家。李绩的老姐姐仍在旧宅里守寡,我还亲自登门去看望过她,立封为东平县君。”


小武一翘大拇指,道:“你对他也是没得说。而这也是李绩为大唐屡立殊勋、该获得的回报!而依我看,你做人可能比李世民更加大方一些,呵呵呵。”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7115.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