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初,是周恩来邓颖超、李富春蔡畅、邓小平这些老友心情最为愉快的日子。
因为卧病在床的周恩来精神好转,邓小平被任命为国务院第一副总理,蔡畅即将接任妇联主席,一切都明朗了起来。
他们怎样也没有料到,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两个无法接受的噩耗.....
图|左起:周恩来、邓颖超、蔡畅、李富春
周恩来、李富春、蔡畅、邓小平是相识半个多世纪的老朋友,他们当年在法国相识相知,真挚的革命友谊一直延续到建国后。
1919年,19岁的李富春为探寻救国之道远赴法国,同年蔡畅也抵达法国;1920年,22岁的周恩来赴法国勤工俭学,同年,16岁的邓小平赴法学习。
当时在法国信仰共产主义的中国留学生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在法国中部,以周恩来、邓小平、赵世炎、李立三等人为核心的100多名同学;
另一部分在法国南部,以李富春、蔡畅、向警予、蔡和森、李维汉等人为核心的140多名同学。
很快,两个革命中心的同学们取得联系,周恩来、邓小平也因此与李富春、蔡和森、蔡畅等人相识,大家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信仰又一致,很容易熟络起来。
图|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法支部成员合影(周恩来一排左四,李富春一排右四)
1922年,在这群年轻人的努力下,旅欧共产主义青年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正式成立,翌年更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周恩来为书记,李富春为委员长,邓小平、周唯真、余增生组成书记局。
为了更好地宣扬共产主义思想,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创办了理论刊物《少年》,编辑部设在周恩来的住处。
周恩来、李富春、邓小平既是编辑,又负责撰文,几个年轻人挤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有时候太晚就不回去了,他们就挤在一张床上睡觉。
他们吃面包、喝白水,白天去做工糊口,晚上就通宵苦干,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们义无反顾。
许多年后蔡畅回忆这段时光:
“《少年》刊物是轮流编辑,邓小平、李大章同志刻蜡版,李富春同志发行。有时是三日刊、二日刊、月刊,时间不定。邓小平、李富春同志是白天做工,晚上搞党的工作,而周恩来同志则全部脱产。”
那时,周恩来、李富春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反驳那些激进言论,在那段共同度过的艰苦岁月里,他们的革命情谊逐渐深厚。
图|李富春
不仅如此,周恩来与蔡畅的关系也极好。在法国时,有一次蔡畅发了高烧,身边还没有人照顾,结果在家高烧三天,昏迷在床上。
恰好周恩来有事来找蔡畅,敲了好几次门,房间里都无人应答,周恩来并没有直接离开,而是透过窗户观察到里面有人,料想到蔡畅可能“出事”了。
他赶紧找人破门,见到躺在病床上昏昏欲睡的蔡畅,周恩来背上蔡畅,直奔医院,蔡畅这才得到救治。
如果周恩来没有及时发现,蔡畅的病情可能就会被耽误,最后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有这样“救命”的情谊,蔡畅早已将周恩来视为亲人。
图|李富春蔡畅夫妇
而在法国的这段时期,蔡畅逐渐被李富春的勇敢、开朗所吸引,两人情投意合,1923年,在好友们的见证下,蔡畅李富春结为革命伴侣。
可以说,周恩来与蔡畅李富春夫妇早早地就结下深厚情谊,他们都将彼此视为最亲的兄弟姐妹。
1924年,周恩来先回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5年,李富春蔡畅夫妇先去苏联学习,同年回国;回得最晚的是邓小平,1927年,邓小平从苏联回国,几个年轻人先后回到故土,投入到革命斗争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富春蔡畅回国的同一年,周恩来邓颖超结婚,他们在广州一家餐馆办了两桌西餐,李富春蔡畅夫妇、陈赓、张治中等人都来祝贺。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李富春蔡畅夫妇,他们既是革命伴侣,又互为助手,在革命队伍里是很“特殊”的两对夫妻。
当时,李富春蔡畅到广州不久,住在文德东路文德里,周恩来邓颖超刚新婚,而住在这里,两家人关系十分密切。
他们都是接受新思想熏陶下的新青年,周恩来与邓颖超以信传情,李富春蔡畅以法式浪漫表达炽热的感情,再加上周恩来李富春革命情谊深厚,邓颖超蔡畅又是一对好姐妹,信仰、爱情、友情兼得,这份情谊是让很多人都羡慕的。
图|周恩来夫妇与李富春夫妇
蔡畅与李富春有个女儿李特特,周恩来邓颖超很疼爱他。1928年中央机关搬到上海后,蔡畅李富春的家就是一个重要联络点。
一天,邓颖超去蔡畅家中,看到可爱的李特特,将她亲昵地抱在怀里,亲亲她的小脸蛋,邓颖超问:“做我们的‘爱女儿’好吗?”
李特特很喜欢周恩来邓颖超,他们是看着她长大的,李特特小眼珠转了一圈问:“那我可以叫你‘爱妈妈’吗?”
这时,周恩来从外面办事回来,李特特跑过去,欣喜地叫着:“爱爸爸。”
周恩来将李特特抱在怀里,用宠溺的眼神看着她,李特特就用小手摸着周恩来的胡须,周恩来高兴地说:“‘爱爸爸’的胡子会扎着你呀。”
在那些动荡不安的岁月里,蔡畅李富春、周恩来邓颖超给了李特特太多的关怀与爱,这也让她的童年在奔波之余,充满幸福。
可见,两家人的这份情谊多么深厚!
图|蔡畅与邓颖超
而周恩来与李富春这对挚友的“并肩战斗”,也从法国勤工俭学时期一直延续下去......
一、大革命时期
周恩来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军事部长,李富春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李富春刚刚到任就迅速采取措施,改造旧军队的军阀作风,加强思想教育,选派一部分党员做好宣传工作,发展了不少党员同志。
而在李富春的带领下,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的军队风气有了很大的变化,这让周恩来十分认可,还重点表扬了李富春的工作。
图|周恩来旧照
二、长征时期
1935年,周恩来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兼政委,李富春任政治部主任,后来被调任为三军团政委,两人共同肩负起部队生存发展的重任。
长征路上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周恩来长期辛劳,再加上营养不足,不幸患上了肝脓肿,部队里缺医少药,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只能找来一些冰块,帮助周恩来减少一些痛苦。
他生着病,身体虚弱,连行走都很困难,但部队必须前行,为了保护周恩来的安全,李富春、彭德怀等三军团指挥员下令,组织担架队,抬着周恩来一步步走出草地。
李富春一路上都跟随着周恩来的担架走,叮嘱战士们要照料好他的饮食,抬担架时要轻手轻脚,他始终陪在周恩来身边。
六天六夜的行进,在李富春、彭德怀、陈赓等战友的细心照料下,周恩来不仅被安全抬出草地,身体也逐渐好了起来。
图|长征
三、建国后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首次访问苏联。周恩来则是在1950年1月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前往苏联,负责东北工作的李富春正是代表团成员之一。
出发之前,周恩来就曾起草电报,以坚定的态度报告中央:
“为便于商定一九五零年通商协定中的出入口货单,东北关系最大,除贸易部叶季壮前往之外,毛主席曾提到李富春是否需要前往,我们认为甚有必要。”
在与苏联援助东北项目的谈判上,周恩来十分信任李富春,因此他一定要带李富春前往苏联。
1950年1月20日,周恩来、李富春一行抵达莫斯科,见到毛主席。两日后,中苏双方开始正式谈判。
李富春不仅与王稼祥一起协助周恩来参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相关协定的谈判,而且还在叶季壮不能出席的情况下,单独主持中苏贸易谈判。
后来,毛主席、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先行离开莫斯科后,李富春继续留在莫斯科,对余下的问题进行谈判。而毛主席、周恩来也放心将这一切交给李富春。
建国后,在毛主席、周恩来的领导下,李富春几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事业中,哪里需要他,他就往哪里去,而周恩来总理也将无条件的信任给了这位并肩战斗多年的挚友。
图|周恩来与李富春
当周恩来、李富春为国家事务日理万机时,邓颖超、蔡畅也将心血投入到妇女运动中,她们一边支持着丈夫的事业,一边关心全国妇女的生活,成为令人敬重的妇女领袖。
1972年,周恩来被检查出膀胱癌,他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这让邓颖超、李富春、蔡畅、邓小平等一众好友们都十分担心。
后来,李富春也被检查出肺癌,住进医院。担忧与悲伤围绕着他们,但周恩来、李富春依旧在乐观的、坚强地开展工作,不到最后一刻,他们始终牵挂着人民。
1975年初,是周恩来邓颖超、李富春蔡畅、邓小平这些老友心情最为愉快的日子。
因为卧病在床的周恩来做完手术,精神好转,邓小平被任命为国务院第一副总理,蔡畅即将接任妇联主席,一切都明朗了起来。
他们怎样也没有料到,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两个无法接受的噩耗.......
图|李富春、蔡畅、邓颖超、陈少敏
1975年1月8日晚,患病的李富春在北京医院治疗,蔡畅因为患上感冒,生怕传染丈夫,影响他的健康,便留在中南海,她通过电话关心丈夫的病情,电话那头说一切都很好,蔡畅这才安心休息。
1月9日凌晨,蔡畅突然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说:“李富春病情恶化。”
蔡畅放下电话,匆匆忙忙往医院赶,可彼时,躺在病床上的李富春已经停止呼吸,永远离开他的爱人与挚友们。
蔡畅刚到医院,主治医生赶紧迎上前去,紧紧握住蔡畅的手,低下头来,沉默着,始终没有开口说话。
从医院大门口走到电梯,蔡畅遇见好几个医生,从他们眼中传出来的悲伤与惋惜,让蔡畅已经有了特别不好的预感。
电梯门开,蔡畅看见的第一个人是邓小平,那是他和李富春几十年的好友,邓小平一把握住蔡畅的手,眼中含泪,悲痛地说道:“大姐,节哀顺变。”
和蔡畅相熟的人都管她叫“大姐”,周恩来、邓小平都这么叫她。
蔡畅问:“小平,富春他怎么啦?”
邓小平答:“大姐,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富春在今天的凌晨十分离开了我们......”
图|蔡畅与李富春
蔡畅冲进病房,出现在她眼前的是安详地躺在病床上的李富春,他“睡着”了,病房里的书桌上还摞着一堆文件,一份文件打开,那是还没看完的样子。
蔡畅扑到李富春的病床前,失声痛哭:“富春,富春,我来迟了,我来迟了......”
病房里的人无不悲痛,听到蔡畅的哭声,大家也忍不住地落下泪来。
李富春去世的时候,挚友周恩来也躺在医院,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听到如此噩耗,周恩来难掩伤痛,这是一个太过于沉痛的打击,他不顾医护人员的劝阻,拖着病体愣是要赶到李富春所在的医院。
蔡畅没想到,周恩来已经这么虚弱了,还要赶到医院送别李富春,她握住周恩来的手,疼惜又埋怨地说:“你看,你怎么还是来了?”
“我实在不能不来啊,我和富春相识了半个多世纪,我们几乎都没有分开过......大姐,你说我怎么能不来,若是不来,我的心不安啊!”周恩来悲恸地说道。
周恩来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住了,只能先休息一会,然后对蔡畅说:“走,我去见见富春。”
图|周恩来、蔡畅、邓小平
周恩来生病,不愿让人搀扶,却将一只手臂抬起来,让蔡畅搀着,二人眼含热泪,相互搀扶着走进病房,走到李富春的病床前。
看到昔日挚友永远地闭上双眼,周恩来太难过了,在虚弱的身体状况下,他缓缓地向李富春鞠了三躬,送别这位好兄弟。
他努力控制自己的悲伤,却还是忍不住哽咽说道:“春弟啊,你比我小,得病也比我晚,可你怎么这样性急呢,要在我前头到马克思那里报到......春弟啊,安息吧。”
周恩来说着,蔡畅在旁边听着,此刻,止不住的眼泪表达了她失去爱人的沉痛之心。
离开医院时,周恩来坐在车里,摇下车窗,对送别他的蔡畅和邓小平说:“大姐,节哀顺变,时间会说明一切的,好好保重,这很重要。”
“恩来,你也要多保重啊,这也很重要!”蔡畅含泪说道。
图|在李富春遗体告别仪式上,周恩来关心蔡畅
眼看着周恩来的车慢慢离去,蔡畅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泣不成声,刚刚她怕重病的周恩来担心,一直在强忍着情绪,可现在她实在忍不住了,当着邓小平的面,直接放声大哭起来。
她一边哭,一边转过身去擦眼泪,邓小平在身后轻声抚慰她:“大姐,周总理刚才不是让你多保重嘛,大哥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别人不了解他,我们还不了解他?富春大哥是真金,历史老人是烈火,你说是不是?”
蔡畅转过身来,强忍悲痛,目光里除了伤心,还有坚定,她对邓小平说:小平,我没有事,不要担心。”
1975年1月15日,李富春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邓小平为李富春致悼词,周恩来拖着病躯,全程站着参加完了追悼会。
安静的空气里仿佛充满了失去挚友的悲鸣!
李富春逝世后,周恩来一边治病,一边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他用生命的最后力量,让邓小平安稳接班。
而他的病情也时刻受到蔡畅、邓小平等好友们的关心。
图|蔡畅安慰邓颖超
1975年6月,贺龙骨灰安放仪式前,周恩来去理发,见到蔡畅,两双手紧紧握住,他们凝望着彼此,却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周恩来比参加李富春追悼会时更虚弱了,蔡畅很担心,她挽住周恩来日渐消瘦的手臂,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说话的时候,蔡畅都有些哽咽,他们拥抱许久才分开,然后转身离去,分别的两人泪流满面,他们似乎已经感觉到,这是人生最后的相见了!
1976年1月8日,李富春逝世的一年后,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全国人民陷入悲痛中。这一次,蔡畅却没有流泪,只是握住邓颖超的手,给她力量与安慰。
她们失去了彼此的爱人,却也得到足够的情感,而后人也将永远铭记他们这些老友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
图|邓小平与蔡畅
1980年,邓小平带着家人参加蔡畅的八十岁大寿,邓小平亲手为蔡畅大姐送上献花。回家后,女儿问他:“爸爸,这一辈子,您和谁关系最好?”
邓小平缓缓回答:“总理,还有你李伯伯,聂伯伯。(即周恩来、李富春、聂荣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