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抗战遗址遗迹系列报道(二)昌宛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西山惨案遗址和白羊城国民抗日军起义地遗址

发布啦 0 0

3月14日,抗战馆“北京市抗战遗址遗迹”拍摄团队来到北京市昌平区,围绕昌宛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西山惨案遗址和白羊城国民抗日军起义地遗址进行走访拍摄,并采集相关图文资料。

昌宛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

走访抗战遗址遗迹系列报道(二)昌宛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西山惨案遗址和白羊城国民抗日军起义地遗址

昌(平)宛(平)县是中国共产党在平郊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领导平西地区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因为时局紧张,这种组织变化很大,经常迁址、合并和撤销。抗战期间,中共昌宛县委、县政府发动群众,建立武装,组织游击队和党群组织,领导昌宛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动员青年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当地人民为平西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昌宛县委、县政府搬迁至位于妙峰山脚下的狼儿峪村,2013年,以“昌宛县革命历史展览”为主题的村史博物馆开始筹建,并于2014年正式对外开放。

走访抗战遗址遗迹系列报道(二)昌宛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西山惨案遗址和白羊城国民抗日军起义地遗址

实地走访昌宛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

走访抗战遗址遗迹系列报道(二)昌宛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西山惨案遗址和白羊城国民抗日军起义地遗址

昌宛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讲解员

为抗战馆一行作讲解

西山惨案遗址

走访抗战遗址遗迹系列报道(二)昌宛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西山惨案遗址和白羊城国民抗日军起义地遗址

走访抗战遗址遗迹系列报道(二)昌宛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西山惨案遗址和白羊城国民抗日军起义地遗址

西山惨案纪念碑位于昌平西山地区溜石港村南。1937年8月,日军进攻昌平重镇——南口,遭到中国军队顽强的阻击。当月中旬,日军一部进入昌平西山地区,对百姓实行“三光”政策。在三天时间里,先后在溜石港、马刨泉、老峪沟、禾子涧等村屠杀无辜百姓109名,烧毁房屋500多间,制造了西山惨案。为铭记这段历史,教育后人,199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此地定为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同年5月,在溜石港村南修建西山惨案遗址纪念碑,并举行揭幕仪式。

走访抗战遗址遗迹系列报道(二)昌宛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西山惨案遗址和白羊城国民抗日军起义地遗址

实地走访西山惨案遗址

白羊城村国民抗日军起义地遗址

走访抗战遗址遗迹系列报道(二)昌宛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西山惨案遗址和白羊城国民抗日军起义地遗址

走访抗战遗址遗迹系列报道(二)昌宛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西山惨案遗址和白羊城国民抗日军起义地遗址

白羊城村位于昌平城西的五峰山下,是一座百余人的小山村。平郊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国民抗日军在这里诞生。

走访抗战遗址遗迹系列报道(二)昌宛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西山惨案遗址和白羊城国民抗日军起义地遗址

1937年春,流亡在北平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成员赵侗、高鹏、纪亭榭等人,动员白羊城村保卫团团长汤万宁父子共同组织抗日武装。七七事变后,在中共东北工作特别委员会军事部支持下,很快成立了起义领导小组,决定起义地点就设在白羊城村。7月22日,武装起来的20多人,集结在白羊城村关帝庙前的空场上,正式宣布成立抗日军。8月22日,奇袭德胜门外的第二监狱,营救了一大批被关押的共产党员。9月5日,抗日军正式定名为国民抗日军。国民抗日军成员人人佩带上红下蓝的袖标,红色表示战斗,蓝色表示祖国河山,当地的老百姓都叫他们“红蓝箍”。12月25日,经八路军总部批准,国民抗日军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

走访抗战遗址遗迹系列报道(二)昌宛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西山惨案遗址和白羊城国民抗日军起义地遗址

实地走访白羊城村国民抗日军起义地遗址

追寻先烈足迹,回望感人故事,抗战馆走访遗址遗迹活动持续进行中,感谢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市民活动中心对本次走访活动的大力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7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