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鲁丽
何鲁丽,一九三四年出生于山东济南,一九五七年,北京医学院毕业参加工作,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二零二二年三月十九日,何鲁丽因病在北京逝世。
何思源
一,父亲坚持敌后战场
何鲁丽的父亲何思源,一八九六年出生于山东,北京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七年,他在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一九二八年任山东省教育厅长。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山东占领鲁北地区,国民党官员和土豪劣绅纷纷逃跑。第二年,山东省政府从惠民迁到利津,再到南部的临朐和莒县,何思源留在鲁北任行署主任,率领五百 多人在敌后抗战。
何思源率部进驻陈家庄,不久,又到沾化县一带,他带着省教育厅的十几名干部,一路收容教育局长和校长,以这些人为骨干组织游击队。
一九三九年,他何思源把沾化附近的乡村自卫武装,土匪武装,游杂部队,编成鲁北行署直辖第三旅,下设四个团,一共有三千多人,坚持在沾化、利津、惠民、阳信一带抗战。
夫妇合影
不久,他很快聚集了五个旅、十个团、二十多个县大队的兵力。他教育干部的宗旨是:“把保卫国家、保卫民族的思想植根于每个人心中。我们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但要做到‘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的爱国心,就有中国的抗战力量,有中国的政权存在’。”
他的游击队战术是:“今天打不着敌人,明天打;正面打不着敌人侧面打;白天打不着敌人,夜里打。”灵活机动的战术,保证了鲁北抗日游击战争的胜利展开。
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北平市市长,一九四九年,他是北平市和平谈判首席代表,北平的和平,他功莫大焉。
新中国成立后,他任全国第二至五届政协委员,在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他精通英、德、法、俄4种外语,笔耕不辍,译著甚丰,1982年,他在北京逝世。
何思源全家福
二,先祖是进士御史
著名教育家何思源是山东菏泽人,何家在那里是大家族,何思源祖上出过多位进士,先祖何尔健,是明朝万历己丑进士,曾任监察御史。
何尔健,出生于一五五四年,一生廉洁,刚正不阿,人称“铁面御史”。他从小博览群书,大了文采斐然,一五八九年中进士。
他做鄢陵县令时,黄河决口,老百姓流离失所,他想办法赈济,四个月不回,累得面目枯槁,一五九四年,他进京任监察御史。这个职位级别低,只是县级,但是责任重大,就是现在的纪检监察部门。
何尔健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他到各地考察,问题官吏闻风而逃。那时,山东有一个税务官员,想建立一个养马庄游玩,就和一个人要了一块地,答应帮助他进入官府进行利益交换,何尔健出巡上书朝廷,揭露了这个事件,他们的利益输送只好罢休。
辽东也有一个税务官员,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一六零二年,何尔健出巡到此,逮捕处死首恶分子,布告天下,之后,他列举税务官员的罪状,报告朝廷。
何尔健功绩显著,应该晋升,他却竭力推辞,后来,他勤于政事积劳成疾,又因为得罪一些人,他请求回老家,没有得到上级批准,最后,病死在京城,享年五十七岁。
何思源和总理
三,进士尚书绝食而死
何尔健的儿子是何应瑞,他一六一零年中进士,历任常州知府、河南参政、工部尚书等职,他具有较高的政治才能,胸怀宽广,举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何应瑞任常州知府时,明朝辽东的战事吃紧,熊廷弼负责辽东军事,朝廷下令要求各地举荐军事人才,何应瑞及时下发布告。
一天,一位身材魁梧的年轻人到来,何应瑞还没问话,他就大喊:“不忘沟壑终吾志,未灭匈奴莫问家。”而且说熊廷弼必然失败。何应瑞吓了一跳,赶紧打开年轻人写的《安边十策》,果然有气魄和才能,但是也有傲气和稚嫩。
何应瑞没有马上报告,他劝慰年轻人继续学习,刻苦磨砺,年轻人后来成了著名将领。
何应瑞在河南时,不徇私情提拔真才实学之人。当时,有一个财主家财万贯,但是儿子不学无术,地主想让纨绔子弟儿子当官,他拿出大量钱财买官,收钱的官员花言巧语蒙骗何应瑞,其实,何应瑞早就暗访了解情况了,结果,受贿的官员被惩处,地主儿子买官失败。
何应瑞对明朝忠贞无二,但是,他无法改变明朝灭亡的命运,一六四六年,皇帝吊死两年后,何应瑞一直抑郁寡欢,他最后绝食七日而死。
结束语
到了清朝,何觐在一六六七年中进士,后来官职是内阁中书舍人。
他十二时,他父亲在战争中牺牲了,听说后,他心里非常难过,痛不欲生,就要上吊自尽而死,幸亏家人劝说,他把千里外的父亲尸首带回来安葬。
后来,何家的进士不多了,何思源父亲的时候,家道中落,但是,何家一直是书香门第。
何鲁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