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周总理(当时称周副主席,统一全文称周总理),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等人乘坐专机从革命圣地延安飞往重庆,即将开启举世瞩目的“重庆谈判”之旅。
图 | 蒋介石和毛泽东合影
这可并非寻常的一次谈判,它是在日本战败投降后,国共两党在“民主统一,和平建国”框架内的博弈,谈判前,中共高级领导人们难以抉择,谈判时,双方代表针尖对麦芒,期间还发生了有惊无险的事件。
很多人一提到毛主席的重庆之行,就会联想到“一虎二龙三鼠”,正是有这些御前侍卫的守护,毛主席的安全才多了一层保证;还有人认为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将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谈判期间,媒体可以拿此事做文章,给蒋介石制造不小的舆论压力,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这些都是明面上可以看得出来的,可以起到部分牵制作用,但是要论保证自身和党中央安全的根本,前述都算不上。毛主席在赴重庆谈判前,特意做出三项人事安排,一直到解放战争时,众人才知道主席多高明。
那么,面对蒋介石三次发电催促,毛主席赴重庆谈判前,做了哪3项人事安排?对后来的解放战争起到了什么催化作用呢?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进入尾声,民众都在翘首以盼着胜利的曙光,蒋介石却不想着和平建国事宜,一门心思想着消灭中共及其领导的军队,希望假借谈判的名义将发动内战的责任完全推卸给我党。
蒋介石幻想着如果毛主席愿意前来重庆,就通过谈判逼迫中共代表交出所有解放区和军队,给中共领导人一些无关紧要的职权,一段时间后,就可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们全部消灭。
如果毛主席不来,这更合他的意,可以演出一副自己“真心实意”想谈判,而中共却拒绝和谈,企图制造新的争端,借此自己将责任撇清,占据道义的制高点,顺遂民意,正大光明地发起内战。
图 | 毛主席(中)
蒋介石预判毛主席不敢前来,所以连谈判的文件都没有准备齐全,不过,为了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自己高大的形象,还是要做做样子的。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给毛主席发了第一份电报,内容为: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
几日后,毛主席给他回电,大致内容是朱总司令已将我方意见回电给蒋介石,希望蒋介石看完电报内容后,表达自己的看法,我方再考虑相见的事宜!
蒋介石第二份回电称:
“朱总司令对日军受降程序并未说明,破坏了国军对盟军共同遵守的约定,未恪守军令,完成抗战建国的使命,希望毛先生体念国家的艰难,人民的疾苦,一切皆有赖于先生惠行,特再致电诚邀!”
毛主席几日后回电说为了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和平建国,会先让周恩来同志前去洽谈!
但是蒋介石依然不死心,回复第三封电报:
“能派周先生前来商谈建国大事,甚为欣慰,不过目前各项事情复杂,有许多问题需要与毛先生当面协商才可解决,时间比较紧迫,仍然希望毛先生能与周先生一同前来,这样的话,各项关键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国家前途命运全部仰仗于你了,我们已准备好专机,等你回电,速来重庆协商!”
毛主席只好回复愿意与蒋委员长会面,共商和平建国大计,将与周恩来同志等人立即出发前往重庆。
从中可以看出蒋介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向外人展现出一幅多次致电力邀中共领导人会面,已经仁至义尽的场景,但要是毛主席一直拖延见面或者不来谈判,将背上永世骂名。
图 | 蒋介石
不过毛主席等人早就看出蒋介石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抱着“假和平,真内战”的目的进行谈判,一味地躲避只会让蒋介石抓住口舌,唯有见招拆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毛主席认为该去还是要去的,国民党反动派希望建立的这种“联合政府”是独裁加上若干民主的,这种形式的联合政府,还是可以参加的,我党可以往里面灌输更多的“民主”成分,过去给蒋介石“洗把脸”,而不是“砍脑袋”,这条路走下去也并非是坏事,可以让我党在各方面表现得更加成熟,让我们的国民提高觉悟,随后建立真正的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为应对重庆谈判可能会遇到的突发状况,中共中央政治局特意在延安召开了扩大会议,毛主席在会议上说:“我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已经准备好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我也不怕,我就在牢房里办点自己的事情,正好清闲,现在苏联红军没有从东北进入山海关,美国军队也没有从我国沿江沿海地区登陆,这实际上就是形式上由我国自己解决建立联合政府的问题,实质上是几个国家都在密切关注局势走向,都不想中国打一场内战,毕竟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际形势还未洞明,蒋介石想要实现独裁统治还是有不少舆论压力的,所以重庆,我是必须要去的!”
从中可以看出毛主席生性乐观豁达,对局势有着很深的见解,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在出发前往重庆前,做出了三项人事安排。
第一,建议刘少奇代理自己的职务。
毛主席作为党中央最高领导人,以身犯险前往重庆这个“龙潭虎穴”,需要有人代替他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不至于陷入像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后,他的军队群龙无首的情况,所以此人必须有超群的领导力,在党内和群众中有较大影响力,想来想去,作为“五大书记”之一的刘少奇同志最适合。
图 | 刘少奇
众所周知,刘少奇同志是新中国缔造者之一,他早年从莫斯科东方大学留学归国后,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共创立初期的发展,训练和组织了无产阶级队伍。
1936年,党中央相信他的工作能力,派他到华北地区领导整个北方的白区工作,经过一番努力,他端正了北方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抓住有利时机,重建党组织,扩编党员队伍,提出了一整套正确的白区斗争策略方针。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又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华中抗日斗争新局面,提出在苏北重建新四军军部,并以陈毅代理军长的提议,刘少奇亲自担任新四军分会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全军军容军貌焕然一新,全军总人数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成为我党领导的继八路军以后又一支让敌人感到畏惧的劲旅。
从这些功绩就可以看出刘少奇在我党中领导能力一流,至于群众基础,他早年间也曾领导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参加并领导过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主要创始人,深得工人群众信赖,也曾参加过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这样的辉煌经历足以证明他有能力担当。
而刘少奇在代理主席一职时也没有让众人失望,他支持并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调整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计划,指挥先机东北的战略争夺,为巩固东北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做事果敢坚决,在重庆谈判期间,指示华东局立即抽调一些东北籍骨干回到家乡巩固根据地建设,当这些人初步稳定局势,他又从各单位抽调大批政治,军事骨干开赴东北,光是进入东北的军队就有11余万人,骨干2万余人,这其中还包括陈云,彭真等中央政治局委员。
正是他的未雨绸缪,才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占领东北以便南北夹击我军的阴谋,并且从长远看,我军已将东北,华北直至华中地区连成一片,逐步摆脱了零散被动的局面,减少了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可能。
毛主席从重庆安全回到延安后,因为前期长时间谈判,劳累过度而住进医院接受治疗,还是由刘少奇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指挥东北战场全局运转,为后来的辽沈战役准备了客观条件,为最终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坚实基础。
图 | 陈云
第二,增选陈云,彭真为政治局候补书记。
刘少奇担任代理主席可以说掌握了我军最高指挥权,陈云,彭真被纳入到政治局候补书记体系中则更能为他的决策添砖加瓦。
中共七大会议上,我党选举出来五大书记,他们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他们各司其职,在各项重大会议上决定各事项的走向,换句话说,五大书记开会决定事项是个传统,如果毛主席和周总理奔赴重庆,那么剩下的几位书记就不能集体决策,在关键时刻党中央将陷入一片混乱,于是,毛主席为了让中央政治局书记处运转如初,在会议上增选陈云和彭真为候补书记。
提起这两个人,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没有五大书记知名,也不比那些指挥千军万马的战神们更有印象,但是他们都是我党早期革命先锋队中的悍将,始终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
陈云幼年时期就成了孤儿,幸得舅舅扶持,才得以安全长大,他在学堂毕业后,就参加和领导了工人起义,而真正让他为人熟知的事件是临危受命,领导中央特科。
1931年,前任中央特科主要负责人顾顺章和向忠发叛变,我党大批人员遭到敌人逮捕暗杀,大量的地下情报组织被破坏殆尽,陈云在这种至暗时刻担负起重建特科的重担。
他做事果断,一方面迅速重建情报系统,寻找合适时机,派遣信得过的同志潜伏敌人内部,另一方面他对此前的工作方式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调整,他要求一切参与特科的人员必须保证明面上的职业真实可靠,要谨记方便,安全的原则,妥善经营各类商铺,酒楼,陈云则时常打扮成和商贩有密切联系的商人,客人,适时给他们下达最新指令或接受情报。
经过近一年时间努力,中央特科各项工作运转如初,就连毛主席都感慨:“我们这些人能活到现在,这些弄情报侦察工作的同志可是立了汗马功劳!”
陈云不仅在情报工作展现出是一把好手,在识人定策等关键时刻也能力挽狂澜。遵义会议上,陈云坚决拥护毛主席的提议,在他与其他几位决策者的努力下,增选毛主席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基本确立了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一表决无疑关系到党中央的生死存亡,在这个危险时刻,他头脑清晰,眼光超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图 | 彭真
在扩大党员干部队伍上,他也呕心沥血。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支持起草了《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这份决议提出要果断坚决地发展十百倍的党员,不但要敢于发展党员数量,还要防止腐败分子混入其中,针对革命根据地,国统区,沦陷区,他因地制宜开展党的各项工作,几年时间内,就将党员数量从4万人发展到40万人,这个速度和数量不可谓不惊人,这也为后期的一系列斗争提供了组织保障。
彭真和陈云的经历相似,都是童年时期生活困苦,在学校里认真学习,接受新思想,毕业后参加一系列爱国运动,在大革命时期,先后组织了多场工人运动,坚决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虽然曾经被敌人抓捕入狱,但他始终守口如瓶,未曾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没有泄露一丝党的秘密,敌人对他施加各种酷刑,但他始终用自己肉体的痛苦去掩饰战友,不仅如此,他还在监狱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秘密发展党组织。
当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刘少奇派到晋察冀根据地担任分局书记,要知道,这块根据地是由聂荣臻等人开辟的,也是我党最大的一块根据地,让彭真过来,更加证明他有丰富的斗争经验,能够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
事实证明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虽然不去前线指挥杀敌,但在党的政权建设,金融法规,武装建设等方面做得相当不错,更是结合时代要求提出“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晋察冀根据地试点,改造旧社会,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
所以此二人是完全有能力成为候补书记的,他们可以组成临时的五大书记集体决策重大事项的局面,保持党内稳定。
第三,选出新的中央军事委员会。
时至今日,中央军委都是相当重要的存在,何况战争年代,重新选举中央军委成员有利于保证全军统一性,稳定性。有了中央军委的指挥,我军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越行越远,一直打胜仗。
图 | 周总理
毛主席依旧担任军委主席,选出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担任军委副主席,其中朱德和彭德怀在毛主席不在场的情况下,协助刘少奇指挥全军,这么做的目的无外乎是当毛主席在几千里之外的重庆谈判时,丝毫不影响我军的日常周转,假如敌军趁此时机发动偷袭,我军能迅速反应过来,予以坚决还击,至于朱德和彭老总从旁协助则更说明二人在红军时期就浴血疆场,立下无数功劳,是我军的顶尖军事指挥家,有他们在,可保我军无忧。
另外插一句,这时候选出的中央军委成为解放战争时期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保证了军事指挥体系的连贯性,稳定性。
毛主席在出发前还特意对邓小平说道:“你们好好练兵备战,只有你们打得好,我在重庆才会越安全!”
果不其然,重庆谈判期间双方代表陷入僵局之际,蒋介石让晋系军阀阎锡山率领大军进攻我方晋冀鲁豫解放区,邓小平,刘伯承等人在战前动员会上说道:“这场战争的根本问题是胜利果实落到何人手里的问题,蒋介石和阎锡山狼狈为奸,明目张胆地来抢,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眼睁睁地看他们抢走,我们在上党战役中打得越好,歼灭的敌人越多,打得敌人越痛,毛主席就越安全,他在谈判桌上就更有底气,我方就更掌握主动权!”
在全军将士的奋力搏杀下,我军共歼敌35000余人,这一仗让蒋介石再也不敢试探我们的底线,将他拉回到谈判的正确轨道上来。
主席的三项人事安排囊括了一切内外因素,甚至贯彻到整个解放战争,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超前战略眼光。
图 | 毛主席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周总理等人乘坐军机出现在重庆九龙坡机场高空上,在此等候已久的众人听到巨大的飞机引擎声,内心激动万分,待飞机降落,飞机舱门打开时,人们高呼“欢迎毛先生参加谈判!”
毛主席来到人群中间与人们亲切交谈,无数民主人士鼓掌欢呼,庆祝这一历史时刻,记者们的镁光灯也是响个不停,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小细节。毛主席自信地朝着人群中走去,当看到他的好友柳亚子时,他主动上前握着后者的手,说道:“先生多日不见,感谢你来此!”
柳亚子夸赞他:“毛先生此次真是冒着弥天大勇前来啊!”
不管怎么说,毛主席亲自前来足以证明中共是诚心谈判的,有媒体报道:“毛先生抵渝,充分表明中共为和平,团结和民主的诚心,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对和平的追求!”
反观蒋介石这一边也是出乎他的意料,没想到毛主席等人真的敢来重庆,连谈判的文件都没准备齐全,在谈判陷入僵局时,他的独裁者态度暴露无遗,在日记中写道:“多年来我一直在剿共,可为何越剿,共军反而越多,如今中共代表竟与自己在同一张桌子上谈判,如此罪大恶极之人,尤不自后悔,反而想保留120万大军,获得陇海线以北七个省市的领地,我一再劝导使其退让,但总不能餍其无穷之欲壑,如果不将他们拘审,怎么对得起无数为国而战牺牲的军民啊!”
甚至于他在后来都顾不上游山玩水,一个人在屋里愤懑不平地谋划罪状,他翻出1933年编制的《剿匪手本》,让人重新印刷发放到每名官兵手中,在日记中列出毛主席的11条“莫须有”罪状,准备随时将毛主席扣押。
至于最后时刻为何没有扣押毛主席,从现在眼光看起来有点滑稽,蒋介石生性非常多疑自负,想一出是一出,之前还气愤得要命,后来一想到自己有几百万军队,数倍于共军,加上自己有美军支援,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图 | 蒋介石
就算把毛泽东放回去,甚至破例给他发放一枚“胜利勋章”,这都是小事,他绝无成事之可能,也不妨碍自己统一全国,放任他随意调动,也不能逃出自己手掌心。
于是在1945年10月10日,中共与国民党反动派签署了《双十协定》,该协议的发表让国民党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平等地位,也让我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向外界展示出最大的诚意,如若日后蒋介石后悔,发动战争,他也在世界各国面前丧失信誉和人心。
重庆谈判不仅是我党的胜利,更是人民力量的一次胜利,是我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前奏,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上,毛主席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不顾个人生死,深入龙潭虎穴,证明了他虽然是一党最高领袖,但他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以造福人民为己任。
在出发前,仍然能做出三项人事安排,件件关系到重庆谈判和后续的解放战争,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运筹帷幄。
感谢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有他们的大无畏和顽强拼搏精神,才有我们幸福美好的今天。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