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骑4师35团金巴、昂苏等一伙人,在1946年10月,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姚家段惨案,在巴林左旗和阿鲁科尔沁旗交界处的巴彦花姚家段西的乌兰达坝林东沟,劫掠了卓索图盟纵队从王爷庙(乌兰浩特)至昭乌达盟治所林东镇押运军需物资的车队,残忍的杀害了特木勒等人。这起惨案,也是35团阴谋叛变、公开投敌的前奏和导火索。关于姚家段惨案牺牲烈士身份等问题一直倍受史学界关注,各类史志记载也说法不尽一致。现就此有关问题详考如下:
一、关于领队特木勒身份问题
阿鲁科尔沁旗志和文史资料都说特木勒为卓索图盟司令部科长,其实是错误的。翻阅1984年赤峰地区党史资料第7期和肖克所题书名、市党史办所著《昭卓星火》,都有时任卓盟纵队司令员孔飞、卓纵1支队队长鲍奇、政委席达回忆卓盟自治运动联合会和卓纵工作的文章。孔飞等人的回忆文章,都提到了卓纵初创时期在姚家段惨案牺牲的1支队长特木勒。需要说明的是孔飞是特木勒的领导,鲍奇是特木勒牺牲后的1支队长接班人,席达又是1支队政委,姚家段惨案当时震惊一时。作为亲历者,也是特木勒(图莫热)的战友,所言绝对不会错误。因此,领队特木勒的职务为:卓索图盟纵队1支队队长,相当于团级。
(乌兰夫主席所创建的赤峰内蒙自治学院,分设了一个军事部,特木勒曾任主任,教员有鲍奇、于乐图,学员约有四、五十名,教学内容除政治课外,还有军事课,整编后的卓纵1支队骨干就是这些学员)
二、关于其他牺牲人员身份问题
姚家段惨案究竟牺牲了多少人?阿鲁科尔沁、巴林左旗史志均言牺牲13人。阿旗民政局所立巴彦花姚家段事件烈士纪念碑也与巴林左旗所立无名烈士墓志记载几乎完全一致。关于这一点,负责到王爷庙倒腾烟土购买军用物资的白晓山讲是13人,叛匪阿日本嗄儿子白寿峰讲也是13人。阿旗著名史志工作者胡图荣阿、刘科文、鲍立毅也讲牺牲13人。但翻阅卓盟纵队当时领导人孔飞、席达及鲍奇回忆文章,我们会发现昭乌达与卓索图讲的还是略有岀入的。例如1支队政委席达回忆文章没谈死亡多少人,但讲姚家段牺牲者中,有1名妇女、1名儿童。说1名妇女,肯定不是押运车夫,也不是战士,估计很可能是从王爷庙或中途搭车的旅客或熟人(据说因金巴提前到少敖家探听虚实,在林东沟该妇女认岀了金,为防事情败露而招杀身之祸)。阿旗姚家段人讲可能是军人家属。关于这名妇女,白寿峰、白晓山也提到,说有1名领队,2名战士,6名武装车夫,3名旅客(含一妇女)。他们认可牺牲13人,但具体到身份时只讲到12人,另外一个人文章没说,前后亦对不上数,令人费解,或者不忍说吧。关于有1名小孩,原巴彦花镇党委书记郝大鹏认可此观点。他曾调查过当地老人,过去老人们把林东沟也叫杀小孩沟。但阿、左及赤峰市文史却从没说过13个牺牲者中还有1名孩子。也就是说姚家段惨案牺牲13人中,包含1名儿童,1名妇女、1名支队长、2名战士、6名武装车夫(6台胶车)、2名旅客。卓纵1支队长鲍奇的回忆姚家段惨案文章却讲,我们(卓纵1支队)牺牲了12人,押运13人中,侥幸逃脱了1人,叫嗄林宾阿(因下车方便而得以逃脱,为当地人讲),后此人担任了卓纵后勤处长。鲍奇而言当绝对可靠,不会有错。似乎鲍特意在告诉研究姚家段惨案的阿左史学工作者,历史就是历史,不允许有半点差错。关于惨案跑了1个人之说,阿左文史均无此说,只当地百姓窃窃私语,没想到,关于妇女、关于小孩却都不幸言中。我以为若如鲍讲牺牲了12人,似应不包括小孩,因为孩子母亲是军人家属,牺牲当然可做烈士无争议,孩子万万不可能。
综上所述,姚家段惨案牺牲人员及烈士正确的说法当为:卓盟纵队1支队在姚家段惨案中,负责押运车队有13人,被袭击杀害人员13人,包括1名妇女、1名儿童,侥幸逃脱1人。若讲牺牲的烈士,可说12人。
(林东望京山烈士陵园姚家段惨案无名烈士墓碑)
三、关于卓索图盟纵队驻扎林东的前前后后
卓盟纵队全称是“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卓索图盟纵队”,成立于1946年。当时恰逢承德“四三”会议(即1946年4月3日在承德召开的东西蒙承德会议)召开5个月之后。“四三”会议后,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昭乌达盟分会和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卓索图盟分会相继宣告成立。分会成立的宗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蒙古族各阶层人民,共同进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解放全中国。在昭乌达盟分会和卓索图盟分会的领导下,所属各旗县都成立了旗支会,并着手建立地方武装。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以西拉沐沦河为界,西拉沐沦河北各县旗归属昭乌达盟分会,河南归属卓索图盟分会管辖。卓盟分会当时辖翁牛特左、右旗(包括乌丹、赤峰县),喀喇沁左、中、右旗,土默特左(阜新)、土默特右(朝阳)、土默特中(北票)和敖汉旗共9个旗(县)。 1946年9月8日,经冀热辽中央分局和军区批准,“卓盟纵队”在赤峰宣告成立。白云航任司令员,孔飞任副司令员。由于国民党占领赤峰,卓纵在赤峰、翁牛特难以立足,11月,移师林东并进行整编,孔飞任司令员。林东整编时,鉴于1支队长特木勒已在姚家段牺牲,决定鲍奇为1支队长,不久席达任1支队政委,骨干为卓盟保安队改造后的成员、乌兰夫任院长的赤峰自治学院学生共同组成。12月,整顿后的1支队、13支队前往巴林右旗政治部所在地白音布统,参加了天山保卫战。也就是说姚家段惨案发生前后,卓纵在孔飞、乌兰带领下正在昭乌达行署林东镇。根据冀热辽军区要求,不久,昭乌达蒙汉联军步兵2团、骑兵34团及卓纵2个支队都集中在白音布统。这从另一方面佐证了李运昌讲的我冀热辽军区一部控制乌日他、好特劳在马鬃山的部队,敌双路夹击天山镇的阴谋彻底失败。

巴林左旗烈士陵园内姚家段惨案纪念墓碑
四、史志中关于姚家段惨案牺牲人员的几种说法
巴林文史资料“天山保卫战”一文讲:10月,额勒登格所辖35团4连和1连少数人,在姚家段伏击了卓盟纵队正在运输武器弹药的车辆,残忍地杀害了(射杀后焚尸)13名战士(13名烈士后被安葬在林东烈士陵园)
阿鲁科尔沁政协文史资料刘科文、鲍立毅“蒙骑四师35团始末”一文讲:特木勒带领的6辆胶车从山下走来,金巴率先向护运队的马车开枪,并令从者岀击,连声叫囔着:“他们是土匪!他们是土匪”。护运队听到对方的喊声,以为是误会,打了几枪就停下了,派人过去向金巴说明身份。金巴让他们先放下武器,接受“检查”。马车上的刚把枪支放下,金巴不由分说,不令随行把特等13人捆绑起来,推到山沟里全部枪杀。后用柴草将13具尸体焚毁,6辆胶车大部被掠走。
阿鲁科尔沁文史阿胡图荣嘎“姚家段事件善后工作片断”一文讲:事件发生后,第20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刘昌把收殓13名烈士遗体的任务交给了政治部保卫处长农乃加布同志。他同卓索图盟纵队参谋长乌力吉扎布一起,带领护卫兵100多人来到了姚家段现场,从乌兰达坝东沟的河沟里找到了13名烈士的遗体。金巴一伙是将13人绑起来,然后用一根绳子连在一起枪杀的。收尸人员把尸体的血迹擦干净后,仔细检查,发现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两颗子弹的伤痕。
阿鲁科尔沁政协文史白寿峰“我所知道的金巴昂苏”一文讲:1946年秋,金巴跟随额勒登格在德博勒庙驻扎时,和他班里的战士昂苏领十几人,在阿旗北部制造了一起“姚家段事件”,于乌兰达坝杀害了卓索图盟的特木勒等13人,抢走了军需物资。

2015年阿鲁科尔沁立姚家段惨案纪念碑
肖克所题《昭卓星火》一书卓纵1支队长鲍奇“记卓盟纵队的战斗历程”文讲:1支队成立后,从乌兰浩特(王爷庙)买回一部分枪支弹药,有13个人押运,由自治学院生产车担任运输,走到姚家段一带,遇到昭盟4师35团即将叛变的部分人员,把枪支抢去打死了我们12个人,只跑出1个人来,此人叫嘎林宾阿(后当了卓纵的后勤处长)。
《昭卓星火》一书孔飞司令员、1支队政委席达“忆卓索图盟自治分会”文讲:昭盟的35团开始叛变,2连长阿日本嗄在阿旗姚家段把卓纵1支队从王爷庙带回的生产车10几辆,上面都是武器弹药,被他们抢劫了,并把支队长、战士和一名妇女、一名儿童杀害了。
赤峰市政协文史资料《和子章与蒙骑四师》一书白寿峰、白晓山“姚家段事件”讲:当特木勒的6辆胶车从山下上来时,金巴首先向马车开枪,并命令大家射击,说:“他们是土匪!”车上的人先停了火,来人向他们说明身份:我们是从乌兰浩特调往林东工作的八路军。金巴提出:先放下武器,接受检查。车上的人答应了。金巴令手下的人把他们都用绳子捆起来,之后就抢车上的东西,抢完东西把人拥进山沟枪决了。车上连特木勒在内一共13人:2名战士、6名车夫、3名旅客(作者注:此为12个人)。在旅客中有1名妇女。这伙歹徒,在杀害这个妇女时,有16人进行了轮奸。杀害后,又用柴草将这些遗体烧毁。当第二梯队来到姚家段时,被6名群众领到现场,6辆胶车横躺竖卧,没有带走的弹药箱满地都是,死难者已经面目全非,从生产车上取下的麻绳还在闪着火光。
阿鲁科尔沁旗民政局2015年在姚家段所立纪念碑文:1946年10月,卓索图盟纵队司令部特木勒科长带领通福、王九锡等13人护送军需物资到昭乌达盟治所地林东镇(今巴林左旗林东镇),行至东距林东镇30公里的姚家段林东沟处,被蒙骑4师35团金巴丶昂苏等二十几名叛匪袭击杀害,掠走了车辆和军需物品…
现场乌兰达坝林东沟
 巴林左旗烈士陵园姚家段无名烈士墓碑文:1946年腊月,卓索图盟纵队一支队成立不久,安排从东北采办一批枪支弹药和物资,分两个车队组织往回运输。在第一车队(6辆车)行进至与我旗交界的阿鲁科尔沁旗巴彦花努图克姚家段村时,遭到蒙汉联军骑兵四师35团叛军袭击。因地形不利,寡不敌众,运输队人员全部被俘。匪徒抢劫物资后将13人全部杀害,尸体当场焚毁,面目全非。
五、姚家段惨案制造者是35团4连连长阿日本嘎的部下金巴和昂苏,阿日本嗄没有参与或背后指使他人做案
不少资料显示阿日本嗄参与姚家段惨案。的确此时阿日本嗄叛变心已定,但其没在现场,参与此案十多个人也休假到期,正要归队。是金巴等人一手制造的。金巴,日伪时期当过警备军、做过伪警察,蒙汉联军35团建立之后,担任该团阿日本嗄连1排的排长。昂苏,日伪时期当过50家长,是金巴排里的士兵,与连长阿日本嗄同为昆都胡吉日河人。1946年10月,35团奉令改编之后时逢冬季,团部决定轮流放假,杀几只羊分给让士兵们,让他们回家用羊皮赶制筹备冬衣。于是金巴、昂苏带领北部昆都一带的16名士兵从本团住地巴奇楼子庙回到了昆都家乡。在昂苏家乡昆都胡吉日河,金巴发现该村民少敖(巴林左旗志中货物采购人白晓山回忆文章为少努)的院内外停放着几辆大马车,车上都装满了东西,被苫布盖的严严实实。这些消息,金巴是从少敖家雇工色登扎木苏及色的岳父仁钦等处打听到的。经多方了解,他又听牧人好吉格尔讲这队人马在少敖家住,很神秘,看东西很神秘。金巴本是伪警察和旧军队出身,家乡也在坤都,多次来胡吉日河,也与当地牧民混的很熟。他过去曾经参与过多次打家劫舍,品行不端,恶习难改。当他看到少敖家门前停放的车辆时,贼心顿起,遂产生了抢劫货物的念头。为了进一步弄清情况,姚家段惨案发生的头天晚上开饭时间,阴险狡诈的金巴就虚情假意去少敖家拜访串门,暗地里打听情况,探听这伙人虚实。由于金巴是当村熟人,又是蒙汉联军35团的八路军,押运物资人员及少敖家人毫无戒备,双方沟通交流的很好。金巴从押运货物人交谈的只言片语中,隐隐约约听出这伙人明早要赶往林东,需早点休息早点出发。货物6大马车,虽不知装的什么东西,个个装的满满的,也很诱人。金巴观察押运人员,也就是十三四人,还带有武器,看来物资贵重不一般,故而才动了歪心实施劫掠。惨案发生后,他们还用白寿峰做人质。可见金巴、昂苏己做最坏准备,如果阿日本嗄不保护,就撕票杀了白寿峰。
六、押运军用物资的都是卓纵1支队人员,军用物资也是用于卓纵发展的
按照白晓山自述,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昭乌达盟分会当时在昭乌达蒙行署所驻地林东镇,分会成员白晓山刚从林西随20军分区迁到林东。由于分会困难,缺少经费、枪支弹药,白晓山自告奋勇做买卖。受分会主任乌力吉那仁及义达嗄苏荣、徐子干的委托,白以个人关系从林西地主张守礼处借来50斤烟土,按每近50元基础价给张,多卖出部分利润归分会做经费。为此,白晓山与盟府财经科王科长拿大烟去王爷庙倒卖,用做买卖赚到的钱,在东北买到大批军需物资。这次往林东运共装了15胶车,准备押送至林东以解决卓纵部队燃眉之急的。如果是蒙骑4师的,昭乌达军分区就在林东,4师部队3000多人,而卓纵9月才组建只100多人,无需派卓纵去押运。还有一种可能,卓纵生产用车正在王爷庙,或者卓纵有偿押运筹措经费。我以为后种可能微乎其微。白晓峰讲,考虑到物资安全的重要性,为防不测,决定缩小目标,分头住宿,分头行走。赶到胡吉日河少敖家住宿的是第一组人马,共6辆胶车,由卓索图盟纵队一支队长特木勒等人负责武装押送,车辆为内蒙古自治学院车辆,因为卓纵1支队多为自治学院学员。第二组押运队白晓山说为蒙骑4师于乐图。根据我研究,是卓纵1支队的于乐图,因为内蒙古自治学院曾设军事部,1支队长特木勒曾为主任,鲍奇、于乐图曾为教员。白晓山所搞物资,可能本次提供给刚到林东的卓纵1支队和自治学院学员之用,因此自治学院出了16台胶车,特木勒、于勒图亲自押运,也就顺理成章了。
关于姚家段惨案,关于35团叛变,关于解放战争的那段阿旗历史,限于我们当时环境、条件,可能还会有更多谜团等待解开,还会有更多的错误等待纠正。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