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在登基称帝前,先后娶了两个妻子,一个叫阴丽华,一个叫郭圣通。这两个女人都很爱刘秀,但她们的结局却大不相同,而且出人意料。
刘秀虽然是西汉皇室刘氏宗族的后裔,但到了西汉末年,早已沦为和皇家毫无关联的布衣平民。
刘秀少年时期家境还算不错,而他偏偏喜欢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在田间玩耍,无论出身贵贱,都能打成一片。王莽篡夺西汉政权,建立自己的新王朝。那时,刘秀的父亲已经去世,刘秀一家陷入窘迫的生活困境。在叔父的帮助下,刘秀决定去长安太学读书。
从长安归来以后,刘秀经常去姐夫家玩。有一天,姐夫邓晨领着他去拜访自己的好朋友——大户人家的公子阴识。阴识不在家,阴识的妹妹阴丽华在院子里给牡丹花浇水,阴丽华看见刘秀,妩媚地嫣然一笑,刘秀顿时着迷了,对阴丽华一见钟情,发誓说∶"仕宦(做官)当作执金吾(执金吾即秦汉时率禁兵保卫京城和宫城的官员,巡城时车骑甚盛),娶妻当得阴丽华。"从此,阴丽华成为刘秀一生的挚爱。阴丽华对这位"丰神俊朗"的大哥哥也很有好感,只不过阴丽华那时还小,没到谈婚论嫁的时候。
后来,为了推翻王莽的新政权,刘秀和他的哥哥刘演一道起义,推举汉室宗亲刘玄为皇帝。从此,刘秀南征北战,出生入死。
哪知道,王莽新政权还没推翻,起义军就窝里斗了起来。刘玄借故杀害了刘秀的哥哥刘演。刘秀陷入万分悲痛之中,可是为了迷惑刘玄,不至于遭到刘玄的株连迫害,刘秀强忍悲愤随大军在外征战。回到刘玄的中央政府,刘秀在刘玄面前故作欢颜,把失去兄长的悲痛深深地埋在心底。
就在这时,已经长大成人的阴丽华在哥哥阴识的支持下,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和战争风险,嫁给了发誓一定要娶自己为妻的刘秀。婚后,刘秀白天装着新郎官十分高兴的样子,晚上回到家想起冤死的哥哥,不由得痛入心脾,流下悲伤的泪水。
每当此时,阴丽华就会和刘秀紧紧依偎在一起,用女人的柔情体贴去融化刘秀那颗冰冷的心。渐渐地,刘秀在阴丽华的怀抱中获取了新的能量,从悲愤迷惘中走了出来。阴丽华的柔情蜜意从此就深深地烙印在刘秀的脑海里。
婚后几个月,刘秀终于有了脱离刘玄的机会。那时,刘玄政权已定都洛阳,然而各路群雄并起,纷纷建立自己的王国,谁也不买刘玄的账。刘玄派刘秀以大司马的名义,领着一小股军队去全国各地征讨。刘秀知道刘玄用他又防着他,所以只给了他很少的人马,但是刘秀知道这是他唯一的机会。
刘秀到达河北赵县时,队伍已渐渐壮大,眼前事态一步步好了起来,刘秀部下就劝刘秀自立门户。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自称是汉成帝刘骜儿子的算命先生王郎,在河北邯郸坐上了金銮宝座,称起皇帝。一山不容二虎,王郎下令捉拿刘秀。
刘秀又一次面临生死抉择,怎么办?刘秀想到了一个关键人物——拥有十万大军的真定干刘扬。刘秀要和刘扬结盟对抗干郎,于是他派自己的手下刘植去游说刘扬。刘植回来后告诉刘秀说∶刘扬同意了,但有一个条件,他要把自己的外甥女郭圣通嫁给刘秀。
刘秀闻言,不禁愣住了。他想起与自己患难与共的妻子,于是回答说∶"我已经娶阴丽华为妻了。"
刘植赶紧劝刘秀说∶"郭圣通虽然是刘扬的外甥女,但她花容月貌,聪明伶俐,深得刘扬的喜爱,把她看得比亲闺女还亲。刘扬要把郭圣通嫁给你,这说明他很看重你,你若答应,强强联合,这天下迟早就是你的。你若不答应,刘扬就会勾结王郎弄死你,再说,现在刘玄对你已经有了疑心,你回到洛阳恐怕也是个死。大丈夫三妻四妾多的是,阴丽华知道你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也会原谅你的。"
刘秀终于答应娶郭圣通。当天晚上,刘秀给阴丽华写了一封说明自己处境的信,派人送给她。洞房花烛夜,刘秀见到郭圣通,果然是标准的美女,而且身上还散发出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这是阴丽华所没有的。
强强联合以后,王郎、刘玄先后灭亡,已经称帝的刘秀把都城定在了洛阳。
刘秀开基立业的第一年,侍中(皇帝身边的大臣)傅俊奉命护送阴丽华来到洛阳。阴丽华婚后数月和刘秀分别,随家人几经辗转惶恐度日,终于有了夫妻再次相见的时刻;然而,昔日的夫君不但登基称帝,身边还多了一个漂亮的女人,而且这个女人还为丈夫生下了儿子。阴丽华的心境之复杂可想而知。
到了夫妇聚首之时,刘秀面对阴丽华,喜悦之余愧疚之色溢于言表,他已经做好被阴丽华责怪甚至哭骂地准备。然而,阴丽华看到自己的丈夫,只是深情地凝望着他,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两个人幸福地依偎在一起,拥抱在一起。
对刘秀接回阴丽华这件事,郭圣通心中十分不满。她先是在刘秀面前冷言冷语地讥讽阴丽华和刘秀,接着在刘秀安排她和阴丽华见面时,始终板着脸,一句话也不说。阴丽华则客客气气地与郭圣通打招呼,笑脸相陪。刘秀对郭圣通自然十分生气,但他是天性仁厚的人,并没有当场发作。
刘秀为了弥补阴丽华,要封阴丽华的兄弟为侯爵,但阴丽华不肯;刘秀又要赏赐珠宝给阴丽华,但她仍然拒绝,说∶国家刚刚稳定,百废待兴,要用钱地方太多,她一个女流之辈吃穿不愁,要这些珠宝又有何用。刘秀有点失落了,阴丽华看出他的心思。温柔地劝慰他说∶"我们是患难夫妻,我知道你心里在乎我,这就足够了。"
于是,刘秀经常想着阴丽华,几乎天天都要去阴丽华的寝宫,每次去了之后,夫妇二人依偎在一起"慢慢聊",心中特别的愉悦和轻松。阴丽华还不忘提醒刘秀也要经常去看望郭圣通。刘秀自然要抽出时间去郭圣通那里,更何况他和郭圣通生的大儿子也在郭圣通的寝宫里,但是,刘秀去过几次之后,就不想再去了。
原来,郭圣通非常不高兴刘秀经常去看阴丽华,因此刘秀来到她的寝宫后,她虽然心里十分乐意,但是脸上却流露出生气的样子.趁刘秀来时.她就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和不满。结果,刘秀人虽然来到郭圣通寝宫,心却还在阴丽华那里。
刘秀原本是要封阴丽华为皇后的,因为阴丽华是他的结发夫妻。但是刘秀怕郭圣通闹起来,而郭圣通的舅舅刘扬手握重兵也会跟着起哄。后来,原本与刘秀联盟就是为了终有一天自己能夺取天下的刘扬终于谋反了,刘秀派兵逮捕了刘扬及其手下,此时,刘扬自然是死路一条,但他的部下却都得到了刘秀的赦免,不予追究。此举深得人心,刘扬的部下从此对刘秀这个仁爱而贤明的皇帝彻底臣服。刘秀处理完刘扬事件后,决定封阴丽华为皇后,他认为现在再也没有什么理由不办这件事了。
当刘秀兴高采烈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阴丽华时,阴丽华表示感谢丈夫对自己的深情厚意,却拒绝做皇后。刘秀这下子蒙了,这可是天底下所有的女人都梦寐以求的好事啊!阴丽华为什么拒绝了?
阴丽华这个懂得什么是真爱的女人是如此告诉自己的丈夫的∶她知道刘秀是深爱自己的,这就足够了。她嫁给刘秀是因为自己爱刘秀,并不是要谋求什么荣华富贵。她爱刘秀,就要为刘秀着想。她是一个没有为刘秀生育过儿子的人,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还能不能生育,而郭圣通已经为刘秀生下一个儿子。郭圣通的家庭又是为刘秀开基立国立下过很大功劳的,尽管郭圣通的舅舅谋反被诛,但是与郭圣通无关,这个时候,更不能雪上加霜,让郭圣通痛苦不堪,这对小王子也不好。
这真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好女人啊!刘秀看着依偎在自己身旁的阴丽华,听她的娓娓叙述,心中百感交集,怜爱之情越发升腾起来。郭圣通当了皇后,她的儿子刘强也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
如果阴丽华宁要爱情不要皇后、郭圣通宁要皇后不要爱情,估计以后的事态会是另外一种发展走向,可是偏偏郭圣通也是真爱刘秀的。这也难怪,刘秀这个人既是美男子,又是大丈夫;既是开基立国的皇帝,又是风度翩翩的君子。而且,刘秀的私生活也十分检点,并不像有些皇帝那样荒淫奢靡。
郭圣通当上了皇后,但刘秀对她的冷淡并没有改变。如果可以选择,郭圣通也是情愿要刘秀的爱,不要这个皇后的,但问题是,刘秀不爱她;更严重的问题是,郭圣通始终搞不明白刘秀为什么不爱她!
郭圣通出身比阴丽华高贵,岁数比阴丽华小,相貌比阴丽华漂亮,生儿子的时间比阴丽华早好多年。可以说,在外人看来,阴丽华样样都比不上郭圣通,可为什么刘秀一直冷落郭圣通呢?其实,郭圣通所缺失的恰恰是阴丽华身上所拥有的对丈夫的似水柔情。
这一点,直到一件十分严重的事情发生以后,郭圣通这才想明白,但是已经为时晚矣。
刘秀和阴丽华的真爱感动了上苍,在公元 28年,阴丽华终于为刘秀生下了一个儿子。就在这一年,刘秀御驾亲征,一连打了几个胜仗。整个皇宫沉浸在喜悦之中,作为皇后的郭圣通本应率领嫔妃们去向阴丽华道贺,以显示母仪天下的风范,可是她却一个人躲在自己屋子里生闷气。
就在阴丽华儿子刘庄 12岁的时候,这件十分严重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那是公元39 年,天下大定,刘秀举办了一项规模浩大的人口普查活动。在送来的各地普查情况的报告中,他发现了一张神秘的字条,字条上写着这样一句话∶"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这显然是普查人口的官员故意留给刘秀看的,因为有些话他们不好当面对皇帝说。
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这些地方可查,那些地方不可查呢?刘秀问左右的官员和身边的儿子们,大家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来。
这时候小小年纪的刘庄发话了,他说∶"颍川、弘农富裕而且人口多,但并无多少人在朝中做官,所以可以随便查;然而河南是都城,全是达官贵人,而且南阳是皇帝的家乡,全是皇亲国戚,这两个地方的人们就算样样指标都超了规格,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普查官员问多了就会惹来祸端。"
刘秀一听有道理,于是亲自派得力的人再去调查,果真如此。刘秀干是夸赞刘庄是个奇才,将来必能成就大事,由于太高兴了,刘秀无意之中又说了一句很感慨的话;如果不是早已立了太子,太子之位就应该是刘庄的。
这句随口说的话,事后可能连刘秀自己也都忘了。但是郭圣通知道后,不顾一切地冲进刘秀的房间,劈头盖脸地骂了起来,说∶"你刘秀真是忘恩负义,没有我郭家,没有我舅舅,哪有你今天。这么多年,你都不喜欢我,我到底哪一点比不上阴丽华。不喜欢我,我都忍了,你还不喜欢我的儿子,你还想废太子,你想逼死我们母子两个啊。"
郭圣通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刘秀反复解释,说∶"自己不过就是顺口这么一说,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可郭圣通根本听不下去,越说越起劲,越说越痛快,把自己积压许多年的怨气一股脑地发泄出来。刘秀见她已到了几近疯狂的地步,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房间。
郭圣通还不解气,追着刘秀往外跑。找不到刘秀,就跑到阴丽华那里大骂起来,说阴丽华是狐狸精,人面兽心,想和她抢皇后的位置,不得好死。
阴丽华平白无故地遭到郭圣通辱骂,心里相当委屈,可阴丽华刚欲开口讲话,就被郭圣通给骂了回去。为了避免矛盾激化,阴丽华想只有自己一走了之了。刘秀不让她走,可阴丽华怕刘秀两头为难,坚持离开皇宫去了娘家。
阴丽华走了,刘秀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避免矛盾,刘秀处处癖开郭圣通。可郭圣通仍然不依不饶找刘秀吵闹,还说刘秀又夫找别的女人鬼混了。
就这样痛苦地熬了一段时间,刘秀虽然宅心仁厚,但毕竟是个热血男儿的皇帝,终于作出了废后的决定。
当废后的诏书下到郭圣通的寝宫,前去传达圣旨的官员要她交出皇后的印信时,郭圣通抓住印信不放。后来她语无伦次。跌坐在地,连同她说出的一句话∶"是我错了吗?",印信掉在了地上。郭圣通的结局完全是她的性格造成的,其实并没有谁和她抢皇后,也没有谁和她抢刘秀;而且阴丽华才是刘秀的第一任妻子,可阴丽华为了自己的爱人,宁愿做了十多年的小妾。
刘秀把阴丽华接了回来,阴丽华依然是那么柔情,她向刘秀求情,不能把郭圣通打入冷宫,封郭圣通二儿子为中山王,让郭圣通做"中山王太后",和儿子一起生活。心软的刘秀自然听从阴丽华善良的建议,后来,还将自己和阴丽华生的女儿嫁给郭圣通哥哥的儿子,又封郭圣通哥哥、堂哥等为侯爵。
郭圣通很后悔,她似乎已经明白,自己到底哪里比不上阴丽华,但已为时晚矣!郭圣通的儿子刘强继续当太子,但是刘强也是深明事理的人,多次向父亲辞职。刘秀也意识到一个废后的儿子心里负担过重,难以在太子的位置上有所作为,于是就批准了他的辞职申请。消息传到郭圣通那里,郭圣通反而松了一口气。九年以后,郭圣通母亲去世,刘秀为这位岳母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并亲自出席。之后,刘秀又令人把郭圣通父亲的灵柩从真定运到洛阳,跟郭圣通的母亲葬在一起。郭圣通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明白这不仅是刘秀自己的主意,也是阴丽华的善良仁慈促成的。
到了最后时刻,郭圣通这才弄明白,她不如阴丽华的地方就在于她没有阴丽华懂得怎么去爱自己的丈夫。其实,妻子爱自己的丈夫并不需要多少额外的手段和方法,只要让丈夫能真正深切地体会到妻子对自己的柔情蜜意就足够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