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爆炸时应该如何逃生?日本当年幸存者说出实情,千万别跳水

发布啦 0 0

1945年8月6日上午,在日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美军出其不意地在广岛投下了一颗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紧接着在8月9日,美军又向长崎投掷了一颗名为“胖子”的威力更大的原子弹。

原子弹落下的瞬间,空中产生了一朵几百米高的蘑菇云,方圆十几公里的建筑刹那间被夷为平地,原本蝉鸣鸟叫的城市已然成为了一片废墟。

原子弹爆炸时应该如何逃生?日本当年幸存者说出实情,千万别跳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原子弹实战宣告结束,而原子弹给广岛和长崎市民带来的伤害至今还在延续。

事后,经日本政府调查统计,爆炸前广岛和长崎常住市民大约在43万人左右,原子弹爆炸时有7万多人当场死亡,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又有大约4万人陆续离世。

这样看来,虽然原子弹的威力巨大,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但也不是没有生还的可能。那么,在原子弹爆炸时,这些人是用什么办法死里逃生的呢?

“小男孩”和“胖子”

众所周知,原子弹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武器之一。当它爆炸后,会产生十分强烈的冲击波和光热辐射,这些冲击波会在一瞬间摧毁将所有的建筑、植物拦腰折断,夷为平地;强烈的光波和热能又会将一切事物燃为灰烬;爆炸是所散发的大面积放射物会在所有受到侵蚀的人或事物身上留下啊永不磨灭的痕迹。

而原子弹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采用了一些重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当原子核裂变时,就会产生十分巨大的能量。

核反应所产生的这些巨大能量包括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物质,这些能量造成的杀伤力和破坏作用是达成战略目的的杀伤力武器。

原子弹爆炸时应该如何逃生?日本当年幸存者说出实情,千万别跳水

原子弹爆炸后的长崎

广岛和长崎的经验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当时,原子弹爆炸的强烈光波,一瞬间灼瞎了成千上万个市民的双眼;六千多度的高温把周围的一切瞬间烧成了灰烬,连一丝原本的痕迹都寻找不到;冲击波形成的狂风,咆哮着将所有的建筑物连根拔起,再狠狠抛下。

除此之外,受原子弹影响,长崎地区接连下了好几天的放射雨,这些酸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长崎市民的身体,使一部分市民在接下来的20年中一步步的迈进死亡的禁地。

据说,当时日本政府只在距离爆炸中心5公里开外的地方找到了一些被烧毁的尸体残骸,而处于爆炸中心的人和事物早已像原子分离那样分崩离析,或许被烧成了灰烬四处散发,或许成了一缕青烟随狂风席卷,又或者直接从这人世间蒸发。

而造成这一切残酷后果的“罪魁祸首”是两颗名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

“小男孩”的重量在4100公斤左右,爆炸威力相当于14000吨TNT当量;“胖子”的重量在4500公斤左右,是个名副其实的“大胖子”,它的威力要比“小男孩”大的多,相当于20000吨TNT当量。

原子弹爆炸时应该如何逃生?日本当年幸存者说出实情,千万别跳水

”小男孩“

20000吨是什么概念呢?

国外有人做过实验,一公斤TNT放出的能量可以把一个一公斤的物体移动420公里,或者将一个100公斤的物体移动4.2公里,将1吨的TNT放置于黄土地面能炸37立方米的坑。

另外一个手榴弹的装药是50克左右,在10米范围内没有生存,而一公斤TNT就是相当于200个手榴弹同时爆炸。

除此之外,有专家表示,当这些TNT被坚硬的外壳包装时,其爆破时所散发的威力还会增大许多。研究证明,1吨TNT爆炸,方圆200米之内的门窗都会受到严重的损坏。

由此可以想象,“小男孩”和“胖子”究竟有多厉害。

既然如此,那广岛和长崎的幸存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存活下来的呢?

广岛逃生

1945年8月6日,广岛市第一中学一年级的教室里,儿玉光雄双手拖着自己的下巴呆呆地望着窗外。最近几天,广岛频繁地遭到空袭,很多小学的学生都已经被疏散到了外地,听老师说,再过几天,等小学生疏散得差不多了,他们也将离开这里。

原子弹爆炸时应该如何逃生?日本当年幸存者说出实情,千万别跳水

广岛的夏天很热,窗外得知了声此起彼伏,不知为何,儿玉觉得今天的蝉鸣声十分急躁,听得儿玉的心里也有些烦躁。

他在心里默默地倒数着下课,因为战事随时都可能打响,高年级的学生都被集合起来去参加劳动了,空荡荡的校园里只剩下一年级的儿玉和他的同学们。

上午9时许,蝉鸣的声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声声轰鸣声,这是美军战斗机的声音。“又来了!”儿玉在心里默默念叨着。

日本在广岛修建了很多军工设施,美军的飞机总是会时不时来这转上几圈,有时他们会对那些军事设施进行偷袭,有是就只是巡逻般的盘旋一会就离开。

对此,儿玉早已见怪不怪。倒是儿玉的妈妈,每次有飞机来的时候,妈妈都会教育儿玉,让他不要抬头看,要找安全的地方躲起来。因为爸爸和哥哥都去打仗了,家里只剩下他和妈妈两个人,儿玉很听妈妈的话。

儿玉在心里默默地数着飞机的数量,一架、两架、三架。儿玉发现,这次的飞机与以往不同,它们似乎并没有离开的打算。

原子弹爆炸时应该如何逃生?日本当年幸存者说出实情,千万别跳水

B-29

而儿玉不知道的是,这3架B-29战斗机早在8点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长岛的上空徘徊了,而且其中的一架飞机上,早已装上了一颗5吨重的原子弹。它们在上面观察了许久,最终决定将原子弹投放到距离儿玉所在学校仅仅850米的一座桥上。

飞机越飞越近,儿玉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迫力,他强迫着自己将视线从窗外移回到教室里,发现自己座位前的那名同学正在津津有为的偷偷看漫画。

儿玉默默地安慰自己,“不要害怕,不会有事的,他们总是这样,一会就走了,这里是学校,没有军事设施,他们不会攻击这里的。”

飞机的声音越来越大,儿玉觉得它仿佛就在自己的耳边。尽管在心里给自己做了无数的心理建树,坐在座位上的儿玉,腿还是忍不住地发抖。

他想起妈妈的话:“飞机来了,赶快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万分心慌的儿玉再也顾不及其他,他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诧异眼光下慌忙找到了一个角落躲了起来。

就在这时,一阵十分强烈的白色光束袭来,儿玉光雄本能地闭上眼睛,随即晕了过去。

“当时我刚躲到墙角里,一个胖胖的同学正在笑话我,可是‘胆小鬼’的鬼字他还没说出来,我就晕了过去。”70岁的儿玉雄光回忆道。

原子弹爆炸时应该如何逃生?日本当年幸存者说出实情,千万别跳水

他醒过来的时候,木质房屋的教室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大小不一的木板零碎地堆在地上,旁边还有几具同学们的尸体。

儿玉扒开身上的木板,踉踉跄跄地爬了起来,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差点再次晕了过去。周围的一切全都变成了黑白两色的废墟,空气中漂浮着灰色的不明物体,烟雾弥漫,四处闪烁的火光是这个世界中唯一的彩色。

儿玉大叫着呼叫自己的同学,在得到微弱的回应后,他翻开木板,拽起几个还能站立的,拼了命地往学校小水池那边跑。

爆炸后的地面十分的烫脚,就连呼吸的空气都有一种灼热感。

那时感觉特别的渴,空气是浑浊的,学校里只有一个小水池,那成了我们所有人的避难所。尽管水池早已变成了十分浑浊的泥土色,我们还是迫不及待的跳到水里,虽然水也是热的,我们短暂的降了温后就赶紧离开了,好在活了下来。

据儿玉光雄回忆,他们同年级有300名学生,最后只有19个人返校。作为共同经历生死的幸存者,儿玉与他们保持了密切的联系。

原子弹爆炸时应该如何逃生?日本当年幸存者说出实情,千万别跳水

截止到2015年,他们这19个人中已经有16人死于癌症。儿玉也没能幸免,在他60岁的时候就被告知患了直肠癌和胃囊肿,70岁的时候甲状腺又出了问题,所剩时日早已寥寥无几。

当问及他逃生的秘诀时,儿玉雄光说,他的妈妈曾经跟她讲过,无论遇到什么危险都要先找到可以掩护的东西躲起来。而他之所以能够存活至今,大概是他蹲在墙角的时候,教师的木墙和同学们的肉身为他筑起了一道保护壁垒。

那么,这种办法真的管用吗?而玉光雄的幸存究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还是他的“逃生”办法起了效果?

“卧倒掩护”法和“水流隔绝”法

在广岛和长崎原子弹事件后,美国做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根据美方提供的数据显示,当一颗100万吨TNT当量的原子弹爆炸时,自爆炸点三公里内的区域绝对不可能存在任何幸存者。

而“小男孩”号原子弹爆炸的威力相当于14000吨TNT当量,这也就是说,儿玉光雄的幸存有可能只是一个偶然。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难道当灾难来临时就只能靠运气,没有一点逃生的办法了吗?

原子弹爆炸时应该如何逃生?日本当年幸存者说出实情,千万别跳水

幸存者

办法当然是有的。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苏的关系急剧恶化。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之间展开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斗争。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军事斗争。

越来越多比“小男孩”和“胖子”威力大许多的核武器被美、苏两国研发出来,动不动就上百万吨的TNT当量级原子弹问世,而最先将原子弹用于实战的美国当然更加清楚原子弹的危害。

因此,美国的军事专家们也急于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以防范苏联的原子弹威胁。

而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后,美国的专家学者们制定出了著名的“卧倒掩护”方案。顾名思义,一旦遇到爆炸,不论你何时在何地做什么,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卧倒,然后尽可能地寻找掩体。

对于这一不那么令人信服的方案,美方专家给出了充分的理由。当原子弹爆炸时,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光热辐射等,都会随着距离的拉大而逐渐变弱,到了8公里的时候,爆炸范所带来的伤害相较于爆炸中心将会减少一半。

而与距离相对的是,如果爆炸时在爆炸范围8公里内,只要你找到了合适的掩体,依旧能抵挡一般的伤害。但如果你只是绝望地站在原地,那么即使10公里开外,存活的几率也十分渺茫。

原子弹爆炸时应该如何逃生?日本当年幸存者说出实情,千万别跳水

对于“掩护卧倒”这个方案,幸存者高藏信子绝对有发言权。

高藏信子是广岛某银行的一名员工,而这家银行距离爆炸中心不过300米的距离。爆发生时,信子刚好在银行的地下金库中。厚重的水泥墙和深邃的地下室给了信子双重的保护,她甚至毫发无损地活了下来。

除此之外,在距离爆炸中心3公里范围内,仍有几根残败的电线桩顽强地屹立在那里。而在这些没有燃尽的电线桩旁边,无一例外地都有一些掩体:房屋、树木...

这也充分的证实了,“掩护卧倒”确实能够有效的抵挡一些伤害,增加人们生还的概率。

可是,如果周围实在找不到任何掩体,那又该怎么办?

在长崎“胖子”爆炸时,一位名叫竹岚智佐子的学生正在池塘边作画。当时,她距离爆炸中心大约有五公里左右的距离,爆炸发生后,她一下子被冲击到了池塘中,而就是这无意间的落水,反而救了竹岚的命。

原子弹爆炸时应该如何逃生?日本当年幸存者说出实情,千万别跳水

原来,河流中的水也能起到一定的隔绝作用。

爆炸发生后,大量的热量会蒸发掉爆炸范围内的许多水分。这个时候,河流中的水不仅能够隔绝一部分的光热辐射,也能使躲避在水里的人免遭烧伤。

不过,以水作为掩体只是缓兵之计,切不可长久的待在里边。河水会在原子弹的作用下迅速变成沸腾的开水,如果一味地待在里面,只会被活活烫死,当然,汪洋大海除外。

小结

自古以来,无论是以何种原因发动的战争,无论是入侵者还是被侵略者,无论最后的结果是输还是赢,受苦的往往都是平民百姓。

原子弹爆炸时应该如何逃生?日本当年幸存者说出实情,千万别跳水

不管是“卧倒掩护”法还是“水流隔绝”法,都只能暂时的保全人的性命,并不能保证人的健康。原子弹爆炸后的辐射会在潜移默化中侵蚀人们的身体,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更改人们的基因。

希望世界和平,希望祖国强大。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