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两千多年前修的路,到现在路面上,真的不长一棵杂草?

发布啦 0 0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国大将王贲率领大秦士兵,在已经被占领的燕国南部突然对紧邻的齐国发难,直接攻入了齐国的北部地区,就此一路征伐,势如破竹,不过十数日,便兵临齐国都城临淄城下。

秦始皇两千多年前修的路,到现在路面上,真的不长一棵杂草?

齐王建登上城楼之后,放眼望去,之间一片片身着黑甲的大秦兵马,将临淄围得水泄不通,而此时东方六国,也只剩下这一个齐国了,内无粮草,外无援军,齐相后胜力主投降,迫于无奈之下,齐王建也只能长叹一声,开城投降。

就此,东方六国全灭,秦国一统华夏,建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一统天下

看着自己打下的这片大大的疆土,嬴政觉得自己堪称是有史以来第一人了,“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以往的任何称号都不足以形容自己的丰功伟绩了,于是便自创了一个“皇帝”的称号,之后更是封禅泰山,敬告天地,用当初卞和挖出来的那块和氏璧,刻制了一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宣告了大秦的正统地位,从此之后,大秦帝国算是正式成立了。

秦始皇两千多年前修的路,到现在路面上,真的不长一棵杂草?

在建立了秦国之后,秦王嬴政本想效仿周朝,大封诸侯,将自己的兄弟子孙全都派出去,分封建国,但是却遭到了以丞相李斯为首的一众官员地劝阻:

“大王不见周室分封,不过五室,骨肉相疏,燕不救鲁,假虞灭虢,大王安能再现如此景象。”

嬴政闻言,深以为然,便与李斯等人商议,将全国定位了三十六个郡,由中央朝廷统一管辖,从此,郡县制便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中央,秦始皇嬴政则是设立了三公九卿制,从此之后,从中央可以直接控制到郡,控制到县,甚至是控制到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掌控能力。

秦始皇两千多年前修的路,到现在路面上,真的不长一棵杂草?

在设立了这套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制度之后,秦始皇出游四方,准备看一看自己治下的这片疆土,但是却发现了一个很尴尬的情况,那就是秦国的车马,很难走出秦国的土地。

因为在当时,各个国家所修建的道路宽度都不同,秦国的车架如果太宽的话,根本走不到别的国家修建的道路上,而且秦始皇居然看不懂别的国家的文字,听不懂别的国家的人说话,甚至就连买东西,也需要相互兑换钱币。

既然自己的国家已经大一统了,自己的治下怎么还能有如此混乱的制度呢,从此,秦始皇和李斯等人经过研究,设立了一套统一的制度标准,从“度、量、衡”,到货币的面值、文字的使用、道路的宽度,再到法律,全部都统一成了一个准确的标准。

秦始皇两千多年前修的路,到现在路面上,真的不长一棵杂草?

从此之后,秦始皇嬴政的政令在秦国境内,可以说是言出法随,令行禁止,再也不会出现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况了。

这样的一套改革制度,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最终在公元前216年,秦国终于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一大批新贵地主阶级出现了,在当时这些新贵地主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的出现客上观给秦朝带来了极大的繁荣。

在对内有了一定的积蓄之后,那么就要考虑对外的问题了。

秦始皇两千多年前修的路,到现在路面上,真的不长一棵杂草?

在当时,这些土地私有的情况在黄河以南地区非常常见,但是在黄河以北地区却很少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在当时秦朝一直受到了来自北方匈奴的侵袭,黄河以北地区经常有匈奴“南下牧马”,惹得民不聊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嬴政派出了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秦士兵北上,以此抗击匈奴。

秦始皇两千多年前修的路,到现在路面上,真的不长一棵杂草?

抗击匈奴

但匈奴那是游牧民族,匈奴的士兵们都是骑兵,当时的骑兵那堪称是“摩托化部队”,来去如风,机动性非常强,远远地看到大秦士兵杀过来了,便扭头就跑,等到大秦士兵退去了,便再回来,每每如此侵扰,也令大秦士兵烦恼不堪。

而且就算是蒙恬率领士兵能把他们打退的一时,但是也打退不了他们一辈子,只有千日做贼的道理,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呢?若是等蒙恬带着大秦士兵一走,那又该怎么办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始皇嬴政还真的想出了一条“千日防贼”的主意,那就是修长城。

秦始皇两千多年前修的路,到现在路面上,真的不长一棵杂草?

嬴政下令,原来“战国七雄”之中最北边三国,秦国、赵国、燕国的三国长城全都给连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条西起临洮,东到鸭绿江的“万里长城”。

远远望去,这长城如同一条巨龙一般蛰伏在北方大地上,保护着中华民族不受匈奴的侵扰,一直到如今,很多地方依然还能看到这条秦朝长城的遗迹,而且秦长城已经被国家列为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条宛如巨龙一般的长城,就是今天再看上去,仍然有一种苍苍茫茫的大气,令人叹为观止。

长城修好了,是不是匈奴的问题就解决了呢?还真不一定。

秦始皇两千多年前修的路,到现在路面上,真的不长一棵杂草?

因为长城也并不是万能的,一旦匈奴越过了长城,那么内地的华夏子民们还要遭殃,到这个时候就需要中央派出军队来驱逐匈奴。

但是在当时,军队直接驻扎在边境地区的话,运粮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从内地赶往边境,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的。

这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受时代的限制,没有什么便捷的交通工具,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没有一条好的道路,前一个问题很难解决,但是后一个问题,却并不是那么难,修一条好的道路,秦始皇嬴政觉得自己这大秦帝国还是修得起的。

秦始皇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数十万民夫,修建了一条“秦直道”。

秦始皇两千多年前修的路,到现在路面上,真的不长一棵杂草?

这第一条秦直道,南起陕西林宫,北至内蒙古包头九原,长达将近1500里,由于粗略的看上去,从南到北是一条笔直的道路,所以被称为“直道”。

在这条直道上,秦朝大兵出征的话,只需要十日的时间,便能从咸阳来到北部边境阴山附近,如果是骑兵星夜兼程的话,那么这个速度还要缩短一倍。

在修筑完秦直道之后,嬴政看到了秦直道的好处,于是秦始皇大手一挥,要继续修建直道,不仅在北方修,也要修到南方去,一定要让大秦的车马,纵横天下而无阻。

秦始皇两千多年前修的路,到现在路面上,真的不长一棵杂草?

就这样,整个大秦的“高速公路工程”,轰轰烈烈地上马了,但是这项工程确实太过浩大,一直到秦始皇去世都没有修建完成,可或许令秦始皇欣慰的一点,那就是在他去世之后,他的死讯被赵高等人秘而不发,而他的尸体,也正是走的秦直道,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被送回咸阳。

一直到秦二世胡亥上台之后,虽然直道工程的“总指挥”大将军蒙恬早就被赐死了,但是这项秦直道工程依然没有被放下,而且这条秦直道在后世,也依然被人们所使用着,一直到了清朝时期,人们也依然在使用着这条2000多年前的秦朝直道。

而且据一些史料记载,这条秦直道非常坚实耐用,据说2000多年过去了,这条道路上竟然连一根杂草都不长,这是为什么呢?

秦始皇两千多年前修的路,到现在路面上,真的不长一棵杂草?

寸草不生

首先,那就是秦朝在修建之时,以及历朝历代修葺时,对道路的严格要求。

秦始皇对道路的要求,第一那就是要宽阔平坦,要供四排车马并驾齐驱,而且不能崎岖不平。

在当时,这种工程制作的标准以及审核,都是非常严格的,据传在秦朝制作兵器时,所有的铠甲武器上都要刻上制造工匠的名字,一旦在战后发现哪个工匠制作的铠甲被砍破了,哪个工匠制作的刀剑被折断了,那么这个工匠基本就要被满门抄斩,而他周围的人也要被“连坐”。

秦始皇两千多年前修的路,到现在路面上,真的不长一棵杂草?

修建直道也是如此,每一段直道都有专门的负责人和负责工匠,一旦这段直道出了问题,那么负责的工匠也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第二个要求那就是“落雨不沤,杂草不生”。

也就是说,哪怕是在下雨时,这条秦直道上也不能出现泥泞不堪的情况,而且不能长出来一根野草,这可就难办多了。

但是在当时,负责修筑直道的工匠从砖的烧制过程中得到了启发,泥土和水一加热,就坚硬无比,那么直道是不是也能这样修呢?

秦始皇两千多年前修的路,到现在路面上,真的不长一棵杂草?

工匠们将修筑直道的土事先用火烧了一遍,又炒制了一遍,这样修出来的道路可以保证非常坚实,就算是到了下雨之时,雨水也只会让道路表面的一层浮土变得有些泥泞,而绝对不会渗透到道路内部,让整条路都变得无法行走。

而且在修路时,工人们在路基里铺上了一层石灰,又在已经炒制完了的土里加上了盐碱,这样一来,更是让这片土内没有了丝毫的生机,草木不生。

而现代的专家们经过一些考古研究和化学检验,也确实证实了这一点,从此之后,这条道路在后代也一直被人们所使用,据说“昭君出塞,落雁阴山”,走的就是这条秦直道。

秦始皇两千多年前修的路,到现在路面上,真的不长一棵杂草?

并且后代凡是从长安出兵,征讨北方少数民族的大军,大多也都是走的这条秦直道。

从这条直道中,可以看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无论是万里长城还是这条秦直道,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一直到如今,这条秦直道也已经被国家确定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续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做出来了无闻的奉献。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80610.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