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郑《光明日报》记者高
2019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要求明确涉农高校的办学方向,给予师生以鼓励和期待。他强调,“希望你们继续以德治民为根本,以加强和发展农业为己任,多产科技成果,多培养懂农业、爱农业的新人才”。这既是新时期涉农高校高举教育大旗的思想合规性,也是新时期涉农高校初始使命的精准概括和明确要求。
作为一所以农机起家的综合性大学,江苏大学充分认识到精神实质,在习近平总书记批复一周年之际正式发布《江苏大学“095”工程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建设具有农机特色的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学校发展已经按下了“快速键”,跑出了“加速度”。“建设一流,争创一流,争创一流”的创业氛围,让整个校园涌起一股热潮。
集结精英,攻克“卡脖子”难题
在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五楼的实验室里,机组的隆隆声如同战斗号角,令人振奋。
“每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1点,已经快三个月了。虽然很辛苦,但队里没人抱怨。”正在参与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二坝泵站初步设计的博士生赵表示:“看到自己的学科对国家的贡献和认可,我更加坚定了从事节水灌溉研究的信心和决心。”
"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就必须尽力。"以国内“泵行业龙头”关教授为首的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团队,经过20多年和三代人的不断奋斗,致力于解决我国液压机械的“瓶颈”问题。开发的系列高性能低扬程水泵水力模型已应用于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包括江都四号泵站在内的21个泵站。泵站平均运行效率提高5%以上,每年节约约1.75亿元。
近年来,该校充分发挥工科优势,着眼于发展农业装备的迫切需要,结合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战略,加强农业相关学科建设,形成了以农业机械、节水灌溉、农产品加工设备、农业动力、农业电气化、农业生物环境、农业机械先进材料、农业机械先进制造、 以农业生态环境和智能农业装备为核心,先后建立了江苏省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农业工程。今年,学校成立了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经济作物机械化研究所、智能农业研究所、收获设备研究所、田间管理设备研究所和江苏大学-徐工集团农业机械研究所等六个研究所。
日前,农业装备部2020年项目落户,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申报的19个项目获得1500多万元资助。到目前为止,农业装备部近三年补贴总额已达4200多万元。
“通过农业装备部项目汇集高质量的创新资源,吸引非农业工程科学和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设备和作业水平稳步提高,发展迅速,但缺点也很突出。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低,必须下大力气克服困难,尽快突破。
2016年,第一台样机在学校试制成功。但很快,赵德安意识到船体太重,容易上岸,农民使用不方便,需要进行轻量化设计。
经过几次优化,抛饵船更新到第三代,重量从近500斤降到300多斤。机械结构和产品设计得到显著改进,增加了施药系统、辅助翻塘和自动靠泊功能。一艘操作船可以实现投饵和喷药,也可以被多个蟹池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农民迫切需要的技术是我们的科研方向。我们必须做更多的技术在雪中送炭,而不仅仅是锦上添花。”这是赵德安多年的科研经验。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多树成林。长期以来,江苏大学的许多科研工作者始终把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建立在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命脉上,用科技的力量启动改革,以扎根的决心为振兴做出贡献。
基于农业专家赵亚夫开发的岳光水稻收获损失率高的问题,农业工程学院教授李耀明和他的团队定制了一种新的收割机,在再生季节将滚动率降低了一半,并增加了产量。20% ~ 25%;基于大川果园农药应用中农药利用率低、作业效率低的问题,农业工程学院研究员贾卫东和他的团队经过五年的研究,开发出了“喷杆喷剂降药增效关键技术及设备”。药可以节省20%左右。同时,由于机器运转效率高,一天的工作面积可达2000亩.
高校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江苏大学校长闫晓红表示,学校科技创新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以服务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装备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加快农业现代化,为农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和智慧。
改革第一,培养新型人才
培养懂农业、爱农业、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人才是全国的事
涉农高校的根本。何以知农?何谓爱农?这是培育“知农爱农”新型人才首先要回答的问题。12月19日,在第六届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国际创新大赛闭幕式上,江苏大学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连续第六年捧得“优胜杯”。获得一等奖的农业工程学院研究生孙贻新激动地说:“参加科创竞赛,是对自己科研工作的一种鼓励和鞭策,也是激发自己潜力、能力和热情最好的方式。”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涉农专业改造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度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深植于田野乡村的生动实践中,打通人才培养与“三农”发展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引来、培养并留住一批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今年,学校在积极开展“新农科”“新工科”融合建设的同时,新增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及“智能制造”“大数据技术与管理”等13个微专业;为引导更多学生投身涉农专业学习,给137名涉农专业2020级本科新生发放奖学金47.7万元,农业工程学院优秀研究生新生发放奖学金71.2万元;为深化产教融合,学校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共建南京研究生院,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机化研究院共建北京研究生院,与中国一拖集团共建洛阳研究生院,在江苏沃得农机、苏州久富农机等一大批农机龙头企业设立研究生工作站……
作为我国农机教育国际交流的先行者,20世纪80年代起,江苏大学便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的委托,为39个发展中国家开展高级农机管理干部培训班,培养了大批高级农机管理人员和专家。学校由此承担了特殊的历史使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行动,推进“一带一路”农机人才培养。
由江苏大学发起的农业装备国际(产能)合作联盟开展了“一带一路跨国技术转移”“抱团出海走出去”“国际人才实践基地建设”“国际人才海外市场就业招聘会”“感知中国——走进农场、感受农装”等项目。其中,多家农机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为加强农业国际合作、推动农机企业“走出去”架起了互联互通的桥梁。
“面向未来,江苏大学将坚定矢志奋斗的使命初心,努力识变、应变、求变,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拿出更多的科技成果,为我国‘三农’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袁寿其说。
《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2日 08版)
[责编:孙宗鹤]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