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全网都在吵要不要「共存」,以及上海的疫情。
毫无疑问上海的综合实力(执政、医护、科技)远超过中国大部分城市。即便如此,在小规模感染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各种匪夷所思的现象。
要是全国放开,会是什么样的情景,请大家自行想象。水深火热、民愤滔天,到时候出来指责的,大概率还是当初那批要求放开的人
最关键的是,很多人总以为「共存」只会付出一些代价,但从没想过,自己很可能是那个代价。
先说就业吧。
大家都知道,美联储近期开始加息了。其实,美联储这波加息前是有争议,因为美国的就业率还未回到疫情前(加息会相对抑制就业率)。
但后来通过大量调查,经济学家发现情况不对,美国这波有200~400万人(不同统计口径)永久性退出了劳动力市场。
要知道美国的疫情补助已经大幅降低了,所以人们不再就业主要还是因为疫情。
劳动率参与率下降最多的,主要3类人群:55岁以上的中老年;家庭妇女;低收入群体
以中老年人为例,美国的提前退休率大幅上升。
美国的提前退休率(最后高出来的是20和21年)
而大量学校转为在线学习,许多托儿项目被迫关闭。一些家长特别是女性,不得不选择回家照顾孩子。还有些人担心危及家人老人健康,而不再就业。
而金融、互联网这些高收入群体往往是能部分远程办公的,所以疫情对他们的就业影响要小得多。反而是很多低收入群体(工人、司机、服务员)必须要到现场工作,疫情影响会更大。
结果就是低收入群体的失业率上升,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也在下降。
美国的失业率(上中下分别是高中低收入群体)
同样的道理可以推广到中国。
咱们这有些人总抱怨现在年轻人要养更多的老人。如果咱们的提前退休率也大幅上升,大家肩上的负担是更重还是更轻了呢?
金融和互联网是收入最高的两个群体,一旦放开,受到的影响却是最小的。
包括一些金饭碗群体(公务员、国企)也是如此。虽然收入中等,但生病或隔离不影响工作,工资照拿,各种隔离、检测费用也都能报销。
所以,「共存」之后,大家都会受到疫情影响,但相对而言,低收入群体受到的影响大概率是最大的。贫富差距只会拉大,而不是减小。社会矛盾只会增加,而不是减少。
这时候有朋友就说了,感染不过是短期的事,大家都感染完了,疫情高峰过后,大家不就平等了。
不好意思,新冠的感染它可不是一波,而是一波接着一波的。
下图是2021~2022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因疫情入院率情况。
2021-22年发达国家因疫情入院率
你会发现,德尔塔疫情来了,入院一波人;奥密克戎来了,又入院一波人。而且奥密克戎的入院率(入院人数/总人口数)明显高于德尔塔。
西方很多国家入院等待时间长、收费高,很多人是能不去医院就不去医院。所以,还有更多的人是在家扛着而不去医院。
这些还是建立在发达国家加强针高接种率的基础上。
我们这放开后,谁知道还会出现什么样的新变种。谁敢保证十几亿人的感染后不会出现新的变种,然后一波一波地推进下去。事实上,德尔塔就是在印度数亿人大量传染后出现的新变种。
除了就业,大家还很关心死亡率。很多人说奥密克戎的致死率大幅下降。这点是真的。
医学上有一个词叫CFR值,反映的就是病毒致死率。下图是主要发达国家的病毒致死率变化图。
2021~22年发达国家的新冠病毒致死率
确实如此,奥密克戎的致死率明显低于德尔塔,更要低于新冠的原始毒株(最开始危重症率高达15%)。
就像抛开剂量谈毒性一样,抛开感染率谈死亡率也是没有意义的。
事实上,奥密克戎流行期间,疫情导致的死亡率(新增死亡人数/总人数)是高于德尔塔的,而持续时间也不亚于德尔塔。
2021~22年发达国家因新冠疫情的新增死亡率(新增死亡人数/总人数)
换言之,即便致死率明显下降,但由于奥密克戎的超强感染能力,实际死亡人数大概率会超过德尔塔。
嗯,这依然是建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加强针接种率之上的。
由此可见,奥密克戎绝不是什么善茬。
当然,咱们不是说永远不考虑放开这个选项,关键是咱们的基础防疫能力到位了吗?
文章篇幅有限,这里我们简单说两点:疫苗+特效药。
第一是疫苗。
我们这主要打的是灭活疫苗。全球大量接种后证明,它的安全性确实是最好的。但它的加强效果也是最弱的。
根据泰国的数据,3种不同毒株下,加强针效果排序都是mRNA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灭活疫苗。
而我们目前的mRNA疫苗最快的还在3期临床试验阶段,还没到拿到上市许可。
此外,mRNA这种技术也是一种新技术,并没有经历过几十年的验证,远期的安全性是存疑的。尤其是给十几亿人都打上。
不仅如此,咱们的加强针接种率还弱后于很多发达国家。
第二是特效药。
现在来讲,最好的特效药是辉瑞的Paxlovid。咱们也在研发药,但最快的也只到3期临床试验。
辉瑞的这个药也开放给中国厂家制造了。但问题是,中国制造的廉价药只能销售给全球95个低收入国家。而我们并不在其中。
因此,我们现在只能从辉瑞那里买药。结果是:
一,药很难买到,辉瑞今年只能生产1.2亿份,其中一季度只能生产600~700万份;
二,药很贵。给中国的优惠价是2300元(美国要3000+)。12亿人,就算5亿人用药,也要掏1.1万亿给老美。
最重要的是,这依然是处方药,不是说到药房就能买的,还是需要大量医疗资源支持。大量人员就诊也会引起医疗资源挤兑。
总之,咱们全方位看下来,现在肯定不是谈「共存」的时候。短期内清零依然是最优措施。
当然,大家也不用悲观,尤其是不用对资本市场悲观。西方国家摆烂成那样了,股市依然创新高,今年这波也跌得比我们少。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
事实上,现在大家最担忧的三件事,通胀、俄乌战争、疫情,全世界都在经历。
关键是这三件事,我们受到的影响都是相对最小的,结果股市跌幅却是最大的。
大家更应该看到机会,而不是危机。更应该发现市场先生的疯癫之处,而不是信了他的鬼话。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