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破圈了 ,作者韩显阳
破圈了.
纵览寰宇风云,漫谈时政大事。
就旅俄华工参与保卫十月革命成果的战斗情况,我还于2021年夏天专程前往俄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采访中国驻喀山总领事吴颖钦。
喀山总领馆所辖领区的彼尔姆边疆区,100多年前是苏俄红军与高尔察克白卫军以及英美帝国主义干涉军战斗最激烈的地区之一。
叶沃洛镇纪念碑
采访中,吴颖钦娓娓道来——
1918年初,苏维埃俄国建立不到半年,外国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势力遥相呼应,从各个方向进行进攻,苏维埃俄国处于危亡之秋。为抗击侵略,保卫十月革命成果,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成立工农红军并且组织国际主义部队,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批旅俄华工组织起来加入苏俄红军。
伏尔加河中上游一带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的东方战线。在东方战线,苏维埃政权面临两大强敌:一个是1918年5月发动叛乱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由沙俄在一战期间俘虏的捷克、斯洛伐克军人组成,他们攻陷萨马拉并建立“立宪会议委员会”。另一个是前沙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领导的白卫军。他们企图占领位于伏尔加河沿岸的彼尔姆、喀山、萨马拉等城市,与在苏俄北部登陆的英国干涉军会师,完成对莫斯科的包围。同时,占领这些城市后,白卫军还可沿伏尔加河顺流而下,同伏尔加河下游、北高加索、库班及顿河地区的克拉斯诺夫哥萨克军队、邓尼金的白卫军汇合。因此,这些地区的得失直接关系到苏维埃政权的存亡。
1918年7月,列宁说:“危机局势已经到了顶点”,俄共(布)中央做出决议指出:“当前决定革命命运的关键就在伏尔加和乌拉尔”。东方战线成为苏俄内战中战斗最艰苦最残酷的一条战线,而最激烈战斗发生在彼尔姆。
在东方战线局势恶化、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威胁之时,彼尔姆、基洛夫和叶卡捷琳堡等地的旅俄华工挺身而出,拿起武器踊跃参加红军。
旅俄华工在砂石场、伐木场、煤矿和乌拉尔矿区工作,在乌拉尔矿区有的矿山矿工人数达到四、五千。这些华工劳动和生活状况极端恶劣,出国前资本家和招工者许诺的工资待遇不能兑现,他们饱受剥削压迫,又不能返回祖国,无处申诉,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他们欢迎十月革命,接受了布尔什维克的主张。
旅俄华工在不同地点多批次加入苏俄红军,如1918年5月50名中国工人组成的国际支队被派往萨马拉,在抗击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战斗中牺牲;在第三军第二十九师第二二五团(中国“红鹰团”)、卡梅什洛夫团和乌拉尔国际支队有很多中国战士,在我们熟知的苏俄内战英雄瓦西里·恰巴耶夫的军队里,也有不少中国战士的身影。
1918年9月21日第三军司令部给军事人民委员部打电报要求每天寄发7000份中文宣传品和报纸,原因是“中国战士特别喜爱这样的刊物”,可见东线中国战士人数众多。
到1918年末,在该地区已组织起由中国人组成的两个团和4个营。中国战士作战勇敢,受到苏俄红军的尊重,第二十九师的《战壕真理报》曾以《中国人—英雄》为题报道某次战斗,写道:
“所有见过中国人的同志都称赞他们的顽强、坚韧不拔和革命毅力”。
第一个团是郭来宾任团长的苏俄红军第三军第二十师后备团,据当时在铁路工作的华工刘福回忆,他1918年7月到达彼尔姆参加该团,该团全部由来自乌拉尔煤矿、石棉矿和铁路上的华工组成。另一个就是由任辅臣组建的著名的“红鹰团”。当时彼尔姆省华工甚多,主要在采石场、伐木场和煤矿工作,彼尔姆省的华工事务主持人任辅臣在华工中威望高,同布尔什维克组织联系密切。经他向布尔什维克组织提议,1918年初成立了由华工组成的武装。该支武装引起列宁的注意,将其编为红军第三军二十九步兵师第二二五团,任命任辅臣为团长。因作战勇敢,该团获得“红鹰团”称号。
艰难的祭扫之路
1918年底,高尔察克带领白卫军发动进攻,东方战线急剧恶化。11月30日,“红鹰团”在摄氏零下35度的酷寒天气下坚守维亚火车站,包括任辅臣在内中国团官兵壮烈牺牲,仅有62人生还。这些突围出来的战士拖不垮、打不烂,拿起武器继续战斗,他们被改编成一个连,在撤退途中又有华工加入,在距离彼尔姆市20多公里的特罗伊察镇同白卫军遭遇,坚持战斗3天3夜,子弹打光后同敌人进行肉搏,直至全员牺牲。
为纪念他们,苏联政府于1955年在特罗伊察战役遗址——瑟尔瓦河畔建立了综合纪念设施。后由于土地私有化和该镇基础设施改造,纪念碑于2000年被拆除。在彼尔姆边疆区政府和当地居民努力下,2012年修复。目前纪念碑占地5平方米多,高两米,碑文为俄文,内容为:
1918年12月25日至27日在特罗伊察镇瑟尔瓦河畔被白匪枪杀的中国志愿者纪念碑。250名中国志愿者和4名当地居民永垂不朽。
另一处纪念碑在彼尔姆边疆区的叶沃洛镇。伏尔加河沿岸的第一个中国支队在1918年3月组建,人数在300人左右。7月28日深夜,他们被派到沃特金斯克参加平定社会革命党人发动的叛乱,占领卡马河岸,并打通当时东方战线苏俄红军第二军和第三军的联系。
中国支队辗转在现彼尔姆边疆区的村镇战斗,在巴布基村的战斗中牺牲140人。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距离彼尔姆市中心20公里的叶沃洛镇,在这里中国支队同俄国水兵及游击队并肩作战,做出大量牺牲,他们和当时苏俄红军、水手被埋葬在叶沃洛镇友谊公墓。20世纪60年代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50周年而设立了纪念碑,高两米,上用俄文书写:
“此处埋葬着1918年为保卫苏维埃牺牲的红军战士和来自拉脱维亚、匈牙利和中国的国际主义战士。”
清明节扫墓走在队伍最前面80多岁的老人
这两处纪念碑和他们所还原的历史具有几重意义。
纪念碑让我们更好铭记和理解厚重的历史。我们以多种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旨在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无论在俄罗斯还是在中国国内,了解旅俄华工这段战斗历史的并不多。两处纪念碑让人们明白在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以俄为师之前,就有先辈参加苏俄红军。这段历史让我们更深入了解那个年代背景,更清楚苏联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历史,那是一个苦难深重、战乱频仍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理想、信仰坚定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就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成立。
大部分中国战士生平不为人所知,在历史卷帙中未留下半行墨迹,但他们曾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英勇战斗,将鲜血洒在北国异乡的茫茫冰雪之上,巩固十月革命成果,以自己的生命塑造了百年前的这段历史。这些战士深埋地下100多年,要是他们知道100多年后,自己为之献出生命的事业在中国取得成功,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定会倍感欣慰。
“
纪念碑已成为中苏中俄友好的象征。
两座纪念碑在苏联时期设立,特罗伊察镇的纪念碑在2012年修复,这段历史成为中俄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彼尔姆俄中友好协会等友好团体和个人每年自发清扫纪念碑,时常组织纪念活动。2019年,俄中友好协会彼尔姆分会主席卡缅斯基赫在纪念碑旁组织活动庆祝中俄建交70周年。
卡缅斯基赫所在的彼尔姆国立大学等高校,对乌拉尔地区的中国人进行专题研究,著书立说,发掘记录中国人在彼尔姆的历史,同中国高校举办学术论坛。在彼尔姆二中还活跃着孔子课堂,有200多中小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建有博物馆和牡丹亭。2020年新冠疫情在中国暴发时,就在牡丹亭前,卡缅斯基赫还组织捐赠,向彼尔姆边疆区友好省州江西省寄送医疗物资,后疫情在俄蔓延,江西省也投桃报李。
毫无疑问,我们看到100多年前的这段历史影响到今天,成为中俄民心相通、增进地方交往的人文纽带。
“
纪念碑还给予当地中国人团结的精神力量。
疫情前,我每年清明节都派馆员并组织当地华侨、华人及留学生祭扫墓碑并献花圈。清明节的时候,从公路末端走到纪念碑要20到30分钟,积雪没过膝盖,此时气温已升高,积雪又很软,鞋子都会湿透。在祭扫队伍中,有20来岁在彼尔姆高校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有手捧鲜花的市场个体经营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位80多岁的中国老人,他是20世纪50年代中苏友好时来到苏联的工人,后娶妻生子,留在当地。但60年来,他一直拿着中国护照。当问起老人为何来苏联时,他难掩自豪之情地答道:
毛主席派我来帮助苏联建设共产主义!所以,纪念碑已成为海外中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团结一心的标志。
祭扫队伍纪念碑前合影
中国驻喀山总领馆是2018年夏天正式开馆,刚好在这些战士牺牲100年后。沧海桑田,在对百年前这段历史的探访中,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中谋新篇、布新局,推进两国地方合作,为深化中俄全面务实合作筑牢地方基础,服务外交大局。
两处纪念碑由彼尔姆边疆区纪念碑保护中心负责管理,我们将支持彼尔姆俄中友好协会等民间组织,研究中国人在俄乌拉尔地区十月革命前后工作、战斗、生活的历史,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不断推动包括彼尔姆在内的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对华地方合作在多层次、多领域走深、走实、走远。
后记:
《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系列文章到此正式结束了。文章作者、光明日报驻莫斯科记者韩显阳用33期精彩的文章,向读者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历史。
从2021年10月中旬开始刊载第一篇,到今天完结,期间好评如潮,获得“光明日报”“新华号”“人民号”“澎湃新闻”“网易”等多家媒体转载。连载过程中,多家出版社联系作者,希望将此结集出版。
20世纪初爆发的十月革命,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在建立和保卫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队伍中,有许多支华人华工组成的战斗军团,总计达5万人之多。此前这一群体的形象较为模糊,并未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系列试图拨开历史的迷雾,来回答旅俄华工为什么成为苏俄红军中的战士,他们从哪里来,他们的命运如何等。
到此,文章虽已完结,追寻仍在继续······
文/韩显阳
素材来源/韩显阳
责编/林风
编辑/千里、海哲、王诗雨
插图/千里
统筹/南客
推荐阅读
1、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三十二)——文学作品中的苏俄中国军团
2、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三十一)——乌拉尔“石头先生”的人民外交
★更多视频
★
光明网,
上海加油!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即将分批交付使用
视频号
更多视频,请关注光明网视频号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