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87年11月18日上午,军委主席邓小平在景山后街家中召开了小型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总后勤部长洪学智、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时任海军司令员刘华清也收到了军委参会的通知。
早在半个多月前,中共中央召开十三届一中全会。会前,邓小平提出了辞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请求。全会经过慎重研究和讨论后,同意了邓小平的请求,但还是决定选他担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众人落座后,邓小平便指着刘华清和洪学智问杨尚昆:“他们两人的命令下了没有?”杨尚昆回答说:“下了,也已经签了。”
邓小平又问:“老帅们看了没?”杨尚昆说:“老帅们正在传阅。”紧接着,杨尚昆便对洪学智和刘华清说:“军委已经决定由你们来担任军委秘书长。”
对于这一重大人事变动,刘华清听到颇为意外。邓小平便对大家说:“我这次调他来,就是为了抓现代化、抓装备。”
11月21日,中共中央正式作出决定:由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兼任军委秘书长;刘华清、洪学智担任军委副秘书长。这一年,刘华清已经71岁了。
刘华清是谁,邓小平为什么会任命刘华清担任军委副秘书长呢?邓小平麾下的将领虽多,但很少能像刘华清那样长期追随邓小平。两人相知相交60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01 邓小平和刘华清的相识
刘华清始终清楚地记得,自己和邓小平同志第一次见面是在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8年。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将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各部先后从陕北开赴抗日前线,年仅21岁的刘华清来到一二九师司令部担任秘书处主任。
虽说是秘书处,但实际上手下没有一个秘书,只有刘华清这个“主任”,职责范围主要有三个:一是管队伍科;二是管机要科兼机要科科长;三是负责司令部来往客人的接待工作。
此外,秘书处主任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跟随首长下部队或跟随首长外出开会,同时还要负责首长的安全工作。就在执行任务中,刘华清第一次见到了邓小平。
1937年12月,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一二九师政治委员。1938年1月,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军在山西省洪洞县马牧村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刘华清负责护送刘伯承参加会议,随后将邓小平接到辽县一二九师任职。
1月8日,总部派两辆汽车,刘华清跟随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部长彭真的和邓小平等人从马牧村出发。经过长途跋涉后,他们终于来到辽县西河头一二九师师部驻地。
对于邓小平的到来,张浩表示非常高兴,1月18日,他们亲自主持召开了由师部机关、直属单位官兵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欢迎会。会后,邓小平和张浩、参谋长倪志亮、副师长徐向前商讨了129师进入山西前线的详细情况。
不久,来到洛阳参加蒋介石召开的第一战区、第二战区将领会议的刘伯承回到西河头。从此,邓小平和刘伯承便开始了两人长达13年的亲密合作,而刘华清也有幸成为刘邓大军中的一员猛将。
1938年,一二九师为了消灭日军的嚣张气焰,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了神头岭、长生口、响堂铺等多场伏击战。由于战斗频繁,电报量巨大,身为机要科长的刘华清除了收发管理之外,还要负责起草文电,几乎时刻都在首长左右。
同年4月,刘伯承率十二九师的主力打退敌人的“九路围攻”,移师辽县以南的南北源泉、北委泉一带,邓小平则留在辽县师后方指挥所作整顿游击队、组织群众地方武装工作。
由于邓小平的工作非常忙碌,他常常将刘华清视为自己的得力助手。邓小平信任刘华清,并放手替自己出席会议,传达和指示工作。而对于组织交给他的任务,邓小平充分信任和放手,彼此配合默契。
随着抗日根据地和部队的日益壮大,刘华清萌生了去一线带兵打仗的念头。当他在一次党组织生活会上提出这一想法后,邓小平拒绝了他的请求:“你现在还不能离开机关。”
至于邓小平拒绝这一请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机要科长和秘书主任掌握着许多高级机密,暂时不能离开机关,二是师政治部急需人。让刘华清想不到的是,邓小平没有说另外一个原因,他已经离不开刘华清这个得力助手了。
与此同时,刘华清也没有表示反对,愉快地表示服从组织上的决定。
02 在邓小平的关怀下,刘华清一步步成长
1938年7月,刘华清从129师司令部调到政治部并担任宣传科长、代理部长一职,牵头创办了《抗日战场》这一内部刊物。
随着部队的战略的展开,刘伯承和邓小平时常去冀南、鲁西等地区检查和指导工作。刘华清身为宣传部代理部长,也是部队的主要陪同人员之一,他们一起工作和生活,无话不谈。
刘华清曾在晚年回忆录中记载了两人在部队中的一件趣事:
“一次,我随邓政委到邢台地区检查工作,地方党组织送来了一布袋现洋。邓政委叫我清点一下。我很少摸过银圆,更不用说一下子这么大一堆,眼都看花了。我很认真地一块一块数起来,数得很慢。邓政委笑了说:‘看来你真是穷人的孩子,没见过银圆。他教我先用10元摞成一柱,其余的比着堆就行。我如法炮制,很快就数完了,正好400元。”
1940年11月底,一二九师党委、首长召开会议。在邓小平的建议下,会议研究决定将刘华清调到冀南军区担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后担任部长。
在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志坚的直接领导下,刘华清遵照邓小平贯彻落实建设“党军”问题的指示,从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入手主抓政主抓建军。在此基础上,有步骤地展开纪律、传统作风、政策教育、创建模范党支部活动。
这一系列工作结束后,官兵组织纪律明显增强。当刘伯承和邓小平等师首长在视察新组建的部队后表示非常满意:“终于有人民军队、党的军队的样子了。”
1944年6月初的一天,正在北方局党校学习的刘华清收到上级通知,让他赶紧来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原来,是政委邓小平找他谈话,刘华清赶紧弄了一匹马踏上了前去八路军前方总部的征程。
邓小平见到刘华清非常高兴,在简单询问了他的学习情况后,邓小平夸赞道:“你在这几年学习和工作的表现很不错,进步也很大。中央决定将冀南和冀鲁豫合并为冀鲁豫军区,现决定由你担任军区组织部部长,你赶紧去报道吧!”
收到新的任命后,刘华清当即挥鞭赶到冀鲁豫军区机关驻地范县前去报到,开始了新的工作。
1944年底,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夜,刘华清看到战争形势后激动不已,便向邓小平传达了希望到前线带兵打仗的愿望。
这次,邓小平满足了刘华清上前线的要求。1945年元旦前后,组织决定调任他担任冀鲁豫军区第六分区政委。10月下旬,部队经过整编后,刘华清又被任命为第二纵队第六旅政委。
此后,刘华清都在前线厮杀战斗,和邓小平面对面直接接触的机会也在渐渐减少。只有在召开军事会议时,两人才会匆匆见一面,但邓小平一直默默关注着他的进步和成长。
1949年春,全军统一进行整编,刘邓大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改称第二野战军,刘华清担任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
1949年5月底,时任金华市军管会主任的刘华清又收到新的任命,组织决定任命他担任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简称二野军大)党委书记兼政治部副主任,并要求他立刻前去报到。
收到任命后,刘华清立刻来到南京报到。在南京,主持华东局工作的邓小平、刘伯承和参谋长李达都接见了他。
刘伯承对刘华清说:“如今我军面临的迫切的任务是解决干部问题,这是个全新的任务,即便是有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我们会全力支持你!”
就这样,刘华清带着二野首长的殷切希望来到二野军大,迅速展开了各种工作。同年9月12日,邓小平特地来到军大听取了刘华清关于学员思想情况和教学工作的汇报。
对于学校工作和广大学员的精神面貌,邓小平给予了充分肯定,还给全校教师和学员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
03 邓小平:刘华清是真正懂科研和装备的人
1951年秋,刘华清在离开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后在第十军待了半年多,此后先是来到海军任职,后又来到国防科委、第七研究院参与军队的装备和研发工作。
而邓小平自从1952年7月从西南军区调回北京后,先后担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总书记等职务。
在此后的多年时间里,刘华清秉持不轻易打扰首长的原则,所以两人的直接接触也很少。直到1975年,刘华清却在短短几个月内先后给邓小平写了两封信。对于刘华清的两封信,邓小平给予充分重视,并亲自作出批示。
1976年,邓小平在以总参谋长掌管军队的同时,同时还对教育和科学进行了整顿。在他的提议下,中央军委在1977年做出两项决策,成立军委科学技术装备委员会,并在12月28日发布了《关于加速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决定》。
但为了确保这两项决策和目标实现,必须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就在这时,邓小平想到了刘华清。
在和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和分管全国科研的聂荣臻商议后,中央军委于12月23日发布了任命刘华清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命令。
收到任命后,刘华清于1978年列席参加了军委科装委第一次工作会议,研究成立军委科装委的办事机构——军委科学技术装备委员会办公室,刘华清担任军委科装办公室主持日常工作。
在军委科装办工作期间,邓小平进一步加深了对刘华清的了解。1979年年底,邓小平正式将刘华清调到自己手下工作。
1979年2月17日,解放军面对越南频频挑衅发动了自卫反击战。当时距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不久,改革开放的序幕才正式拉开没多长时间,邓小平的工作也非常繁忙。
同年2月20日,刘华清接到时任副总参谋长杨勇的电话:“军委决定调你来总参工作,请迅速交接工作,尽快到职。”
三天后,中央军委正式下达命令:任命刘华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协助邓小平处理日常工作。2月25日,刘华清正式来到总参谋部任职,迅速投入协助邓小平指挥前线工作中来。
1979年6月8日,军委科办转隶总参谋部,军委增补刘华清担任科装委委员、副主任。
在此后的时间里。刘华清在协助邓小平处理日常工作的同时,继续抓了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制定规划、计划,安排科研、生产、 引进任务,并协调各方面关系,确保其顺利进行;
第二,组织有关军兵种、国防工业部门和有 关部委,起草新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使用管理及研制工作程序等方面的法规文件,使军队武备科研、生产和使用三者关系逐步 程序化、制度化;
第三,为适应经济改革形势,对军品改为订货关系,实行合同制,进行探索。
在刘华清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后来,刘华清还提出关于领导体制改革的问题,并得到了邓小平的认可。
对于刘华清对于军事装备的思考和研究,邓小平多次表示:“刘华清是真正懂科研、懂装备的人!”
04 在邓小平的关怀下,刘华清进入决策高层
1980年1月,刘华清担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1982年,中央军委对部队领导班子进行了一次大幅度调整,中央军委在经过慎重考虑后任命刘华清为海军司令员。
同年8月2日,人民大会堂内召开中共十二大。身为大会主席团成员的刘华清早早便来到南大厅等候入场。
当邓小平从刘华清身边工作时,故意放慢脚步,轻声对他说:“海军问题不少,要整顿,你还是回海军工作吧!”
9月13日,刘华清赶紧回到总参移交工作。两天后,他便来到海军机关报到,和叶飞交接工作。
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刘华清遵照邓小平的指示,对海军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进一步明确了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使部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而在刘华清在海军任职期间,邓小平多次听取了海军工作汇报和海疆问题、海军装备发展等问题的研究工作。对于刘华清交出的一张张答卷,邓小平非常满意。
1987年10月,71岁的海军司令员刘华清已经在海军工作五年多,已经做好了随时让贤的准备。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邓小平又任命他担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即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刘华清深深感受到邓小平对自己的殷切期望,也感受到自己身上的任务艰巨。虽然此时的军队改革已经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但由于历史积累问题较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不少。
刘华清刚来到军委工作,便和洪学智对部队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作出部署,军队干部管理工作开始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上。
1989年11月,中央召开十三届五中全会,邓小平提名让刘华清和杨尚昆担任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又一次震惊了,但他感觉自己难以胜任这项工作,便给邓办打电话报告:“还是选别人吧!”
但他得到的回复是:“邓主席已经定了,不会改变。”刘华清意识到邓小平对自己的充分的信任,便决定接受新的任命,不辜负邓小平同志对自己期望。
1992年10月,在中央召开的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刘华清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回忆录中,刘华清曾说:
我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是万万没想到的事。
原来是此时已经退休邓小平亲自给中央军委写信,就中央军委人事的问题指示:今后由刘华清、张震主管军委日常工作。此外,邓小平还特别交代:
军委要保持团结一致,保持老红军的本色,这一点非常重要。
从此,刘华清进入了党的最高决策层。
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刘华清按照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决定,承担了“要 在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把中国的载人飞船送上天 ”的任务。
此外,他还深入科研部门和相关工厂,与科研、工程人员共商现代化武器装备发展大计,指导新型飞机、 战舰等装备的研制和生产,使军队的实际战斗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04 刘华清得知邓小平去世噩耗作何反应
1996年,邓小平因病住进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治疗。第二年初,邓小平的病情开始加重。刘华清得知这一消息后,在忙着工作同时让工作人员随时向自己汇报邓小平的身体状况。
2月14日,刘华清收到中央的紧急通知:邓小平同志的病情在恶化!这个消息让他出乎意料,自己在十天前还曾来医院探望老首长,怎么这么快病情就加重了?
2月19日,忙碌了一整天的刘华清正准备休息时,又收到了邓小平去世的噩耗。尽管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但收到消息的刘华清在感情上还是接受不了这个事实。电话还没有结束,刘华清的眼泪便已经夺眶而出。
当天晚上,刘华清怀着悲痛的心情和政治局常委集体成员赶到医院同邓小平作最后的告别。在此后的数日,他的心情一直很沉重。
2月24日,邓小平遗体告别仪式在301医院举行。在告别厅中,刘华清看着邓小平同志他静静地躺在鲜花丛中,面容安详,他意识到自己今后听不到他的谆谆教诲和睿智的目光了,自己是见他的最后一面了……
想到这里,刘华清立正敬礼,瞬间眼泪模糊。在泪光里,他仿佛回到59年前的八路军总部第一次见到邓小平的时候…….
告别仪式结束后,刘华清恋恋不舍地看了老首长一眼,心中默默哀悼:老首长,您一路走好……
这一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刘华清正式辞去职务退居二线。2011年1月14日,刘华清病逝于北京,享年95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