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科技企业柔宇来说,过去几天并不好过,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其出现了拖欠工资、全员在家休假3个月甚至大规模裁员等情况。尽管柔宇否认了全员休假的说法,但正所谓无风不起浪,柔宇现在的情况恐怕不容乐观。
那么这家曾经引领屏幕发展的企业为何沦落至此?对国内其他屏幕供应商又有哪些启示呢?
风光不再
尽管知名度不算太高,但柔宇当年在屏幕行业风头确实是一时无两。
2018年,柔宇发布了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这款折叠屏手机屏幕大小为7.8英寸,采用了柔宇自研的全柔性显示屏禅意显示屏。迭代产品FlexPai 2也在2020年发布。
可以说,柔宇不但开启了手机的折叠屏时代,还通过折叠屏产品展现了强大的屏幕自研技术。
不过柔宇两代折叠屏手机销量都较为一般,一方面当时市场对折叠屏这种新形态还处于观望阶段;另一方面,接近10000的价格也压缩了意向用户。
被寄予厚望的新品成绩不佳,也为柔宇后来遭遇困境埋下了伏笔。
首先是2017年到2019年,柔宇累计亏损了31.95亿元,直接导致了2020年的上市计划胎死腹中。更重要的是自从2019年的F轮融资之后,柔宇再未获得任何融资,不良的资金情况也让柔宇无法推出下一代折叠屏手机。
在柔宇停滞不前的这2、3年,其他品牌的折叠屏产品后来居上,华为、小米、OPPO都推出了折叠屏手机,柔宇无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销量,最终导致自己在折叠屏产品上全线溃败,公司的经营也频出问题。
启示
虽然柔宇的表现有些高开低走,但国内同样有其他屏幕面板企业取得成功,华星光电、天马生产的屏幕逐渐在市场站稳脚跟,京东方更是成为了苹果的屏幕供应商。
这几家屏幕面板生产商的共同点是没有推出自己的手机产品,只是将屏幕给各大手机品牌使用。
当然,这些厂商的成功也离不来国产手机厂商的支持。
例如小米就在小米11青春版上大胆地使用了天马的屏幕,Redmi Note 10系列则同时使用了华星光电和天马的屏幕。
无论小米青春系列还是Redmi Note系列,在国内市场以及全球的销量都非常可观,这些机型使用国产屏幕首先可以降低屏幕厂商的研发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国产屏幕争夺原来属于三星等外国企业的市场。
去年年底,国内手机品牌对国产屏幕的支持更进一步,小米的小米12和小米12 X均使用了华星光电生产的AMOLED柔性屏。
要知道正代数字系列是小米的高端旗舰产品,定位远高于青春版和Redmi Note系列,在高端旗舰使用国产屏幕,也可以看出小米对国产屏幕的认可和支持。
而相比于柔宇推出自己的手机产品,把屏幕交给国产手机品牌使用风险显然更低,也有利于控制研发成本。
展望
国产屏幕和手机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国产屏幕占比上升有利于手机打破三星等企业对屏幕的垄断,华为、小米的高端手机使用国产屏幕,可以帮助后者以较低的成本占领市场。
困境下的柔宇,或许应该考虑靠近国产手机,毕竟抱团取暖,更容易渡过寒冬。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