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5岁的黄凝素嫁给了“画坛巨匠”张大千,并在接下来25年中常伴张大千左右,为他生下了8个孩子。
然而1947年,40岁的黄凝素却坚决要求离婚,不顾张大千的挽留、执意离开。
有人说,黄凝素之所以要离婚,是因为常年遭受冷落,最终红杏出墙。
也有人说促使其拿出离婚协议的是张大千的第4任妻子,张大千让她“蒙羞”。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两人为何最终分道扬镳?
一园鲜花的盛开
张大千曾经说过“凡美人者,一等肥、白、高,二等麻、妖、骚,三等泼、辣、刁”。
15岁的黄凝素无疑是符合这条标准的,她既有青春年少的靓丽,也有川妹子的火辣,使得张大千一见倾心。
昔日一心向着艺术的大师,就这么成为了开枝散叶的行家。
在黄凝素嫁入张府之前,张大千已经有了一位正妻,叫做曾庆蓉。
这是父亲为张大千明媒正娶的正妻,算是典型的传统大家闺秀。
只不过由于这是父母指定的婚姻,所以张大千比较抗拒,两人间的关系也颇为冷淡。
眼见老张家人丁凋零,张大千的父母看不下去了,又给他娶了一位二太太。
这就是面容姣好,精明干练,而且还略懂书画的黄凝素。
自此之后,张大千再也不说什么“画画需静神”了。
据张氏家谱载:“善伺公意,甚得公欢。虽不善理家庭,而伺公书画,俾公点墨不遗。”
毫无疑问,像张大千这样的画坛巨匠是自带光环的,黄凝素的心中对他也多有倾慕。
因此成婚之后,黄凝素很快就为张大千生了8个孩子,但她却不知道的是属于她的光芒已经在逐渐暗淡了。
作为画坛中出了名的多情种,张大千的深情是真的,但他的多情也是真的,而在他这一生中与他有纠葛的女性更是数不胜数。
年幼的时候,他就喜欢上了自己的表姐谢舜华,1916年与谢舜华定亲。
但在他去日本学习染织之后,谢舜华患病去世了,张大千为此找了个寺庙出家,取法号为“大千”。
当了三个月的和尚后,张大千就被表哥劝回去结婚了,在与曾正蓉的婚姻期间,他可能还有些挂念表姐。
但是等到娶了黄凝素之后,可能就顾不上了,因为在那之后,他的桃花运接二连三的就来了。
1921年在上海认识了李秋君,1927年应日本朋友的邀请,他去了汉城游金刚山,在这里张大千与韩国姑娘池春红定情。
1934年张大千又对鼓书艺女杨宛君一见钟情,随即纳为了自己的三夫人。
直到1943年遇到大女儿的同学徐雯波,并且将其娶为了自己的第四任夫人。
张大千的桃花运也至此告一段落。
纵观这些女子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美丽动人,且兼有几分才华,更重要的是身上透着一股灵气,宛如是花园中盛开的花儿。
就像作家须一瓜说的那样,“艺术家骨子里都是野生动物”。
然而,一味向前看的张大千,似乎顾不上那些凋谢的花儿,当他朝着下一朵花儿奔去的时候,上一朵花似乎就凋谢了。
一朵鲜花的凋零
年轻的黄凝素令张大千着迷,可是随着连续生了8个孩子,黄凝素的身材严重走样,相貌也不复昔日光彩。
更让张大千难以忍受的是,曾经一个吟诗弄画的才女,已经成为了柴米油盐的“老母亲”。
于是很快,张大千就将自己的目光聚焦到了第三任妻子杨宛君的身上。
两人整日如胶似漆,白天一同处理日常生活,对外应酬,晚上也呆在一块儿聊天画画。
之前颇令张大千喜爱的黄凝素,只得夜夜独守空闺,失落叹息。
由于生活里实在没什么趣,黄凝素最终沉迷在了麻将桌上,终日打麻将度日。
也正是在麻将桌上,黄凝素认识了一个比他小很多岁的男人。
这个男人不像张大仙一样有才华、有财产,只是一个小职员,但是他温柔细腻,带给了黄凝素久违的温暖。
时间长了,两人间自然滋生出了一些不该有的情感,这份情感也正是黄凝素选择与张大千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际上,黄凝素在麻将桌上认识的那个男人只是一个务实功利的小职员。
刚开始的时候他之所以对黄夫人如此特别,主要是因为黄凝素是大画家太太的身份。
除此之外,他心中也不乏从黄夫人这里搞钱的想法,不过时间长了这个男人慢慢地也对黄凝素产生了感情。
于是他开始鼓动黄凝素与张大千离婚,最终黄凝素听从了他的建议,再向张大千索要了一定数目的钱财后,就与张大千分道扬镳了。
对于黄凝素提出离婚这件事,张大千是猝不及防的,因为当时的他虽然更偏爱杨宛君,冷落了黄凝素,但这并不代表黄凝素在他心中没有地位。
恰恰相反,两人做了25年的夫妻,黄凝素替他生育了8个孩子,又对这些孩子悉心照顾,张大千打心底是感激她的。
因此他还与黄凝素展开了一份恳谈,用尽办法想要挽留,只是最终都没能成功,只能多给了黄凝素一些钱财后“和平分手”。
1947年,40岁的黄凝素与张大千离婚后,便和那个小职员走到了一起,甚至还为他生下了一个孩子,度过了一段幸福的岁月。
然而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因为生活上的一些矛盾难以排解,黄凝素最终还是和那个男人分开了,孤独地渡过了接下来的岁月。
这朵曾经璀璨盛开过的花儿,就这么凋零在了孤寂的花园里,属实令人嗟叹。
黄凝素离婚的另一个原因
其实,除了张大千过于宠爱杨宛君、牌桌上遇到了新的意中人外,还有一件事也促使黄凝素做出了离婚的决定。
那就是张大千娶的第4任妻子,徐雯波。
张大千与徐雯波的第一次相遇是在1943年,当时张大千44岁,而徐雯波仅有12岁。
作为张大千大女儿张心瑞的同学兼闺蜜,年幼的徐雯波对张大千非常仰慕,因此就请求张心瑞带她去看张大千画画。
张心瑞本来是不想答应的,因为张大千非常注重画画的私密性,特别不喜欢别人打扰到画画,只不过最后耐不过徐雯波的央求,还是把她带回了家。
却没想到这次见面直接促使徐雯波成为了自己的“后妈”。
年幼的徐雯波身上透着一股灵气,让张大千只看一眼,就对她极具好感。
不仅允许他每天来看自己画画,而且还带他参观自己的画室,精心给她讲解那些著名作品。
时间长了,徐雯波直接萌发了拜师的念头,希望能够跟着张大千学画画。
原本徐雯波以为这个请求十拿九稳,却没想到遭到了张大千的断然拒绝。
徐雯波以为是张大千对自己不满意,但得知张大千依旧让自己来画,也就放下心来。
之后因为抗日战争的影响,徐雯波担心着张大千的安危,便主动邀请张大千到自己有防空洞的姑母家来常住。
张大千欣然答应,自此之后,二人形影不离。
徐雯波每天就跟着张大千一起画画,听到防空警报就一直躲进防空洞里,两人的日子过得颇为有趣。
而后来慢慢长大的徐雯波,也就逐渐在这种相处中对张大千萌生了爱慕之意。
后来,在徐雯波16岁那年,张大千上她家提了亲。
这件事一度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轰动,因为当时两人的年纪足足差了30多岁。
徐雯波的姑母也不肯答应,后来还是两人谎称徐雯波已经怀上了张大千的孩子,姑母才勉强松口。
可这桩婚事的阻力,又何止是在徐家呢?
针对张大千要娶徐雯波这件事,张家的三个夫人也是1万个不同意,为了阻止张大千,他们可以说是将张家闹了个鸡飞狗跳。
尤其是性格要强的黄凝素,她根本不愿意接受跟一个十几岁女子共侍一夫的局面,而且这个女孩子还是女儿的闺蜜,这属实令她感到“蒙羞”。
然而,张家的夫人再闹腾也没用,他们根本就改变不了张大千的主意。
这个一遇到困境就玩失踪的“画坛巨匠”,处理起感情上的事实向来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
最终他如愿将徐雯波娶进门,让其成为了四太太。
也正是这件事,让黄凝素彻底心灰意冷,最终决定与张大千离婚。
离婚的正确性以及对张大千的评价
虽然在与张大千离婚后,生活得颇为坎坷,但不得不说,黄凝素选择与张大千离婚,倒也是个正确的决定。
因为张大千对后来的“四太太”,实在是太过偏爱了。
1949年张大千决定去台湾,但是当时的船票非常难买,动辄就要十几根金条,就这还是有价无市,张大千想尽办法才搞到了三张船票。
而这时候他也面临起了抉择,那就是究竟该带谁离开。
毫无疑问,有一张船票是属于四太太徐雯波的。
至于剩下的一张船票,最终是在徐雯波的建议下,留给了黄凝素的三岁女儿张心沛。
就这样,张大千与徐雯波过起了二人世界,没了大太太和二太太的打扰,后来二人周转于世界各地,好不自在。
直到后来在海外长期侨居后,张大千又喜欢上了自己的侍女,对此24岁的徐雯波非但无怨无悔,反而还对丈夫多有成全。
单单就张大千生性风流这件事,生性要强的黄凝素小姐,想必是做不到徐雯波这么豁达的。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她没有与张大千离婚,恐怕也只能憋闷度日,甚至还要遭受被“抛弃”的苦楚,与其如此还不如离婚,去寻求一份宁静与自由。
另外,张大千在去世后,曾经立下遗嘱,将94%的遗产留给徐雯波,至于其他的夫人和子女,仅仅能继承剩下的6%。
这对于几位夫人来说,明显是不公平的,从中也能看出张大千对徐雯波是多么的偏爱。
在这种情况下,张大千的其余夫人能够分享到的“爱”,恐怕是寥寥无几,黄凝素或许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才选择了与张大千诀别。
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张大千呢?
从感情的角度看,张大千的一生和很多女人纠缠不清,即使是荷尔蒙停止分泌,也会嗅到女人味。
从生活的角度看,张大千则是一个钟情于美食的吃货。
他不管走到哪里张大千都要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他一生周游各地,甚至他还说过,
“人的一生可以不善待自己的肉体,但是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嘴巴。”
由此可见,张大千是多么钟情于美食。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从艺术的角度看,张大千是一个登峰造极的画家。
2021年12月10日晚,张大千晚年创作的泼彩巨制《秋曦图》,最终以1.7亿元落槌,加佣金以1.955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了2021年度最贵近现代书画。
这也是张大千作品在内地拍卖场上的最高价。
而张大千对绘画的热爱也是令人所称道的,在去世前的最后一刻,张大千仍旧不顾医生劝阻,再拿着画笔画画。
最终画出了旷世奇作“庐山图”,画完这幅画后,张大千终于耗尽了心力,驾鹤西去了。
针对张大千的画艺,齐白石曾经做出过这样的评价,“五百年来一大千”,由此可见,他对张大千是多么的推崇。
而这也客观表明了张大千在绘画界的地位,或许这就是真正的艺术家吧,活得特殊,又活得热闹,活成了让后人为之津津乐道的传奇。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