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原配逝世多年,毛氏族谱记载:杨开慧之子毛岸龙作为其子

发布啦 0 0

1941年,毛宇居等人第4次修订《韶山毛氏族谱》,毛主席亲人的名字赫然在列。

族谱中,将杨开慧列为毛主席的“继配”,贺子珍则是毛主席的“再娶”,而在原配一栏,写的则是个鲜为人知的名字——罗氏,即罗一秀。

毛主席原配逝世多年,毛氏族谱记载:杨开慧之子毛岸龙作为其子

图|毛主席与杨开慧

毛主席与罗一秀:“应运而成”的初婚

毛主席一生有过四次婚姻,与罗一秀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说,这段婚姻非他所愿。

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出生于湖南韶山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而罗一秀则出生于1889年10月20日,比毛主席大四岁。

罗一秀的家在湖南湘潭县杨林乡,距离毛主席的家并不远,她的父亲罗鹤楼育有五子五女,罗一秀是长女。

罗家算是个相对富裕的家庭,罗一秀在家庭的教养下,自小便孝顺父母、乖巧懂事。

等罗一秀、毛主席都长到适婚的年纪,罗家、毛家的婚事便得到双方父母的赞成,尤其是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对这桩婚事十分满意。

毛主席原配逝世多年,毛氏族谱记载:杨开慧之子毛岸龙作为其子

图|毛顺生

二人成婚,虽然非毛主席内心所愿,但确实是“应运而成”。

第一,亲上加亲的缘分

罗家祖母毛氏,是毛家毛翼臣的堂妹,而毛翼臣又是毛主席的祖父,依照辈分,毛主席称呼罗家祖母为姑祖母。

所以毛主席与罗一秀也算是表兄妹了,那时的乡村邻里,都热衷于让表兄妹成亲,从而让一家人的情分更亲。

在长辈们看来,毛主席与罗一秀这对年纪相仿的“表兄妹”便成为最适合结亲的“天作之合”。

毛主席原配逝世多年,毛氏族谱记载:杨开慧之子毛岸龙作为其子

图|青年毛主席

第二,毛顺生的极力支持

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是个一生精明能干的当家人,他退伍回家后,做了不少经销买卖的生意,是个“善于盘算”的庄稼汉。在少年毛主席的心里,父亲毛顺生是个很严苛的人。

毛顺生做的生意包括谷米、生猪、耕牛等,一来二去,也有了不少生意上的伙伴,罗一秀的父亲罗鹤楼与毛顺生不仅有亲戚情分,而且还有生意上的往来。

毛顺生与罗鹤楼性格相投,结识颇深,再加上他特别喜欢表侄女罗一秀,因此特意向罗家提出结亲的请求,两家的长辈们就结亲之事迅速达成共识。

毛主席原配逝世多年,毛氏族谱记载:杨开慧之子毛岸龙作为其子

图|年轻时的毛主席

第三,文七妹的辛劳难舒

毛家人口众多,祖父毛翼臣、父亲毛顺生、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再加上毛主席本人,以及家中请来做事的长工、短工等工人们,上上下下几乎都是由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一个人来操持。

文七妹不仅要负责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而且毛主席已经懂事,毛泽民、毛泽覃年纪稍小,也就是说,文七妹还要带孩子。

可想而知,压在文七妹身上的担子有多重!要知道,当时的文七妹已经到了四十岁左右的年纪,如果身边没有一个管家的帮手,她日日操劳的辛苦难以得到缓解。

作为家里的长子,父亲毛顺生希望毛主席能早日成家,好好过日子,也好帮文七妹一把。

毛主席原配逝世多年,毛氏族谱记载:杨开慧之子毛岸龙作为其子

图|毛家三兄弟与母亲合影

毛主席自小就是个很孝顺的孩子,他对母亲文七妹的感情,与对父亲毛顺生的感情不同。

文七妹是那个时代典型的农村妇女,勤劳、坚韧、善良,毛主席爱读书,每次毛顺生训斥他时,文七妹总是紧紧护住他,她虽然不懂,但却全力支持儿子热爱的事物。

毛家也是日子贫苦的人家,但是看到同乡们、或者毛主席的同窗们生活艰苦,文七妹总是尽力相助,一顿饭、一碗水,在这些美好品质的教导下,毛主席从小就形成了为人善良的品质。

文七妹生病时,年轻的毛主席会三拜九叩地去山上求药。看着母亲日日为家里操劳,身体一天天劳累,毛主席当然也是不愿意的。

顾及到父母亲友的切切关怀,毛主席接受了与从未相处过的罗一秀的婚姻。但在他的心里,仍然期盼着一份志同道合、两情相悦的感情。

毛主席原配逝世多年,毛氏族谱记载:杨开慧之子毛岸龙作为其子

图|文七妹

1907年,年少的毛主席就这样迎娶了罗一秀。婚后,他对罗一秀没有夫妻之谊,只是将她视为大姐姐,两人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相敬如宾,在外人看来却是很幸福恩爱的。

罗一秀也是个勤恳善良的姑娘,自从嫁入毛家,罗一秀每日帮助文七妹操持家里的大小事情,也照顾着“丈夫”毛主席的衣食起居,与毛家人们相处得也很好。

从某个角度上说,她可以称得上是个不错的儿媳了,毛主席也以姐弟之谊相待。

而这位让毛主席视为“姐姐”的罗一秀也在毛家度过了她最后的生命。

毛主席原配逝世多年,毛氏族谱记载:杨开慧之子毛岸龙作为其子

图|毛主席

罗一秀英年逝世,毛主席关怀其家人

1910年,大年初一刚过,21岁的罗一秀因患细菌性痢疾不幸逝世,结束了她短暂的一生,家人将罗一秀葬在静谧的山岗之上,与苍松翠竹为伴。

遗憾的是,在罗一秀的生命中,从未和毛主席有过真正的夫妻之情,更别说给他诞下孩子。

罗一秀去世,毛主席也不再留在家中,忙于农活。他有他的志向与梦想。他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诗句,走出韶山,前往长沙求学。

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主席结识了著名的教育家杨昌济,也认识了他的女儿杨开慧。

杨开慧自幼受父亲杨昌济影响,学习刻苦,也力求探索救国救民之道。在杨昌济处学习期间,毛主席与杨开慧相知相爱,确立了对彼此的感情。

毛主席原配逝世多年,毛氏族谱记载:杨开慧之子毛岸龙作为其子

图|毛主席与杨开慧

1920年,毛主席与杨开慧在湖南长沙举办了简单的婚礼。与平常人要嫁妆、坐花轿不同,杨开慧嫁给毛主席,一不坐花轿,二不要嫁妆,三不用媒妁之言,二人的婚事成为当时的一项美谈。

可以说,在毛主席的心里,眼前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杨开慧,才算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妻子。

婚后,毛主席与杨开慧都奔波于革命道路上,而且,杨开慧还为毛主席育有三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

毛主席原配逝世多年,毛氏族谱记载:杨开慧之子毛岸龙作为其子

图|杨开慧与毛岸英、毛岸青

投身于革命事业的毛主席鞠躬尽瘁,日夜忙碌,带领战士们打了一仗又一仗,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没有忘记曾在自己生命里出现过的罗一秀。

他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还曾谈及这位“妻子”,他说:

“十几岁时,我的父母给我娶了一个二十岁的女孩子......但我并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

罗一秀没有错,在那个封建礼教尚存的社会背景下,罗一秀算是一个无辜的“牺牲品”,善良的毛主席对罗一秀存着同情之心。在罗一秀去世后,毛主席依旧很关心她的亲人。

毛主席原配逝世多年,毛氏族谱记载:杨开慧之子毛岸龙作为其子

图|毛主席

毛主席探望罗鹤楼

1925年,与杨开慧结婚的毛主席回到湖南,他以“养病”为由,带着妻儿返回家乡。这一次回乡,他要号召广大的农民朋友们站起来,掀起农民革命运动。

在湖南韶山,毛主席与农民们交谈,号召大家打倒反动派;毛主席也教导家人毛泽民、毛泽覃他们,向他们宣扬革命先进思想,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

此行回到韶山,毛主席也见了他的“岳父”罗鹤楼,在女儿罗一秀嫁给毛主席之前,罗鹤楼就很欣赏少年毛主席的品质,他很看好这个小伙子。

后来毛主席走上革命道路,他的名声在家乡迅速流传开来,罗鹤楼也十分担心他的安危。这回毛主席返回家乡,专程徒步十余里路,探望罗鹤楼。

毛主席原配逝世多年,毛氏族谱记载:杨开慧之子毛岸龙作为其子

图|毛主席

罗鹤楼很高兴,招呼妻子端上当地的地菜子煮鸡蛋,给毛主席吃,在罗一秀去世后,这对“翁婿”依旧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当时在场的还有罗家的许多亲人,他们向毛主席诉说着被剥削的艰苦生活,毛主席鼓励他们,挺起腰杆,要敢于同那些土豪劣绅斗争到底。

他说:“乡亲们,不要怕,一块篾片容易断,有得一把就不容易断了。”有了毛主席的激励,乡亲们有了更多的信心。

在毛主席的带动下,罗家许多年轻儿女也参加了革命。

革命道阻且长,总有人会遇到危险,1931年毛泽民避难路上遇到困难,罗家人也积极地向他伸出援手,竭力相帮。

毛主席回韶山之行,联络了他与罗家人的之行,更引出了他的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这是革命史上一篇重要著作。

毛主席原配逝世多年,毛氏族谱记载:杨开慧之子毛岸龙作为其子

图|毛主席

毛主席关心罗石泉

毛主席不仅与岳父罗鹤楼关系交好,与罗家的其他亲人们一样有深厚情谊。他带动一部分罗家人踏上革命道路,罗石泉便是其中一个。

罗石泉是罗一秀的弟弟,毛主席的孩子们唤他为“舅舅”。当年在毛主席回乡宣传农民运动时,罗石泉深受影响,以坚定不移的意志,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事业。

只是,反动派残忍猖獗,大肆抓捕革命党人,罗石泉也不幸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受尽苦楚,却从未想过要放弃,或者是背叛。好在,1941年,罗石泉平安出狱。

彼时毛主席正在延安,带领延安人民搞建设,指挥将士们勇敢抗敌,他已经从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成为深受百姓们尊敬爱戴的人民领袖。

毛主席原配逝世多年,毛氏族谱记载:杨开慧之子毛岸龙作为其子

图|毛主席

以前毛主席年纪小,无力反抗与罗一秀不得不成的婚姻,他心中对这个“妻子”既有不愿,也有同情,罗一秀其实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

当他到了延安,就在延安积极开展妇女教化工作。延安有许多像罗一秀一样的女子,她们已经被封建思想蒙蔽,将一生的幸福寄托于父母的选择、寄托于一个陌生人的身上。

毛主席告诉她们,包办婚姻不是天经地义的,每一位女子都有选择人生伴侣的自由。

有些女孩子选中了伴侣,父母不同意,一家人来找毛主席决断,毛主席会帮助女孩说服父母,让女孩子自己选择爱人。

在延安,毛主席就积极推行这种婚姻制度,在他的帮助下,很多女孩子都过上了,以前不敢想象的生活,这些年轻的女孩子们终于不再是下一个“罗一秀”了。

毛主席原配逝世多年,毛氏族谱记载:杨开慧之子毛岸龙作为其子

图|毛主席在家乡

当毛主席在延安忙碌时,罗石泉走出暗无天日的监牢,过着一贫如洗的艰苦生活,他在狱中待了太久,出狱后,经济情况捉襟见肘,日子过得很困难。

大概罗石泉也没有想到,多年过去,毛主席还惦记着他。远在延安的毛主席得知罗石泉的情况,托人给他送去一点钱,希望能助他挺过难关。

罗石泉没想到,毛主席还能记着他,念着这份情谊,这是多么伟大又多么好的毛主席!他的手里捧着毛主席送来的钱,好似千斤重担。

要知道,毛主席在延安的日子本就过得艰苦,他舍不得穿,舍不得花,衣服缝缝补补穿着,他的艰苦可以想见。但尽管这样,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向罗石泉伸出援手,这样深重的情谊,罗石泉心里何曾不清楚。

刚强的男儿,在这一刻被毛主席的温暖之举感动得热泪盈眶!

毛主席原配逝世多年,毛氏族谱记载:杨开慧之子毛岸龙作为其子

图|毛主席

罗石泉是受过革命思想熏陶的,等日子慢慢恢复正常后,罗石泉留在家乡,做了一名教师,或许他无力奔向前线,但是能以知识育人,他站上讲堂,致力于培养人才的工作。

1949年10月1日,当人民领袖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向百姓们,宣告新中国的成立。罗石泉也发自内心地激动,他为新生活的来临而高兴,也愈发敬重这位老朋友、亲人。

毛主席的孩子们唤罗石泉为“舅舅”,他们仍然将罗石泉视为亲人,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日理万机,每天要处理很多国家大事,腾不出太多的时间回家乡看看,

1950年,毛主席让儿子毛岸英代表自己,回一趟湖南韶山,去看看家乡的亲人们。

毛主席原配逝世多年,毛氏族谱记载:杨开慧之子毛岸龙作为其子

图|毛主席与毛岸英

要知道,毛岸英出生时,毛主席早已经走出了韶山,小时候他与毛主席、杨开慧回过韶山,他对家乡的记忆是少之又少的。

闲暇时,毛主席会与毛岸英聊天,聊他年轻时,发生在韶山的故事,以及当年的那些人,他聊起罗一秀、罗鹤楼、罗石泉,也让毛岸英明白,他们与罗家人之间这份特殊的情谊。

毛主席告诉毛岸英:“罗一秀她很好。”毛岸英临出发前,毛主席还叮嘱他,一定要去探望罗石泉舅舅。在他长年通宵达旦的操劳生活里,始终不曾忘记罗家人,不曾忘记罗石泉。

而毛岸英也始终铭记父亲的嘱咐,等他回到湖南韶山探望亲人时,也专程去看了罗石泉舅舅,寒暄关怀一番,这让罗石泉心中尤为感动。

毛主席原配逝世多年,毛氏族谱记载:杨开慧之子毛岸龙作为其子

图|毛主席

很多年后,当人们提起毛主席,以及他的家人时,最常提起的是杨开慧、贺子珍,以及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讷等孩子们,这样伟大的一家人深受人民尊敬!

但也有很多人犹记得罗一秀的名字,在《毛氏族谱》齿录卷十五中记载着:

“原配罗氏,清光绪十五年己丑九月二十六丑时生,宣统二年庚戌正月初二寅时残,葬韶山南岸土地冲楠竹堕,酉山卯向。”

可见罗一秀的存在是受到家乡人们的认可的。由于罗一秀一生没有子嗣,在毛氏族谱中,将杨开慧所生之子毛岸龙作为她的孩子。

“罗氏子、承夫继配杨氏子嗣……远智,与原配罗氏为嗣。”

毛主席原配逝世多年,毛氏族谱记载:杨开慧之子毛岸龙作为其子

图|毛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积极推动《婚姻法》的起草编著工作,邓颖超率领中央妇联的同志们,数次讨论修订。1950年,婚姻法正式颁布。

毛主席心之所愿,是再无“罗一秀”这样的女子!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87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