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要生存,就得摆脱连环般的桎梏,忧愁悲观便是人最根本的死敌。”这是莫言在《食草家族》中的一句话,言语如芒,一针见血。
有的人,任劳任怨半辈子,人到中年才发现,压力更多时候,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这种逼迫自己,而又停滞不前的行为,叫作力竭。
同样满心忧虑,可惜过去,担忧未来,甚至纠结到与人起冲突,这种行为叫作内耗。
内耗这一词,用在中年人身上,就是无形的心理负担。
特别是处在人生的停滞期中,兜兜转转而又漫无目的,就像在迷宫里问路,找不到出口。

内耗分为自我内耗、亲情内耗和外界内耗三种。
前者属于较真,在满足和忐忑之间反复横跳。既没有好好享受生活,反而整日忧心忡忡,伤人伤心。
而亲人内耗,讲的就是亲人之间的算盘算计,夫妻关系、子女关系,家庭成员的关系,往往会让中年人不堪重负。大多体现在小家与大家之间的矛盾。
最后一种,外界内耗,也可以称之为外界压力。人和人的相处,又或是双方的利益固化或盈缺,都会让双方产生怀疑。
人就是如此,和自己较真,和家人争论,对外界不平,让中年人有苦难言。
所以,停止内耗,多一些坦然和相信,少给自己布无形的网,多看见别人的好,人生才会更幸福。
02
停止自我内耗,少些纠结,多些行动
人的性格千变万化,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纠结让人变得进退维谷,让人迈不开脚步。
人到中年,要学会对自己好一些,人生并不是只有受苦,也应该有甜。不要觉得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为的就是子女成才,所以再苦再累也没关系。
并没有人不让你休息,也没有人会觉得你的人生应该对某某人负责。人到中年,少一些纠结,想做什么就去做。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畏手畏脑,生怕出错,结果一事不成,错是没出,但也毫无进步。
人到中年,要学会为自己而活,子女都有自己的生活,而你也应该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就像电视剧《您好,母亲大人》中,梅众和丁碧云的中年爱情,让人深受启发。
原来人到中年,再畏手畏脚的,担忧年龄,担心旁人的眼光,会让自己失去当初的想法。
丁碧云和梅众两人,在把孩子都供出来之后,没有选择继续带孙子,也没有选择拿着养老金,安安静静的度过余生。
两人用自己的积蓄,买了辆装得下彼此行李的小车,去了很多的地方,最后回到故乡,落叶归根。
人生,或许就是因为很多的想而不做,才产生这么多的遗憾。多一些行动,少一些纠结,停止无必要的挣扎内耗,生活依旧很美好。
03
停止亲人内耗,少些心思,多些理解
大家庭里,兄弟姐妹一多,就喜欢争,于是心思一多,就变成了算计,每个人都不想输太多,所以亲情也变得脆如薄纸。
大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太过于算计,就少了很多的人情味。兄弟姐妹不和睦,会导致孝道缺失。
小家庭中,夫妻争吵不休,感情破碎,也容易导致子女的性格缺失。
停止所谓的内耗,多一些理解,少一些争吵,往往会让双方都有退一步的空间,进一步的缓和矛盾。
就像电视剧《亲爱的小孩》中,女主怀孕生子,婆婆承诺的带孩子,转眼却不管不顾。
丈夫承诺的安心工作,为小孩的成长提供保障,刚过不久就辞职待家,什么都不管。
这样的内耗,让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变得压抑而又无奈。人到中年,最重要的是担当,而不是撒手不管,一事无成之后的无视。
夫妻多一些理解,小家才能走得更远,兄弟姐妹多一些互帮互助,大家才能和谐融洽。
04
停止外界内耗,多些相信,少些后悔
我们容易被外界的关系却累,因为听了太多的言语,所以容易对一个人产生思维定式。
人和人的相处,如果总是试探,总是先入为主,多少会活得太累。抛开一些成见不谈,多一些理解才重要。
同样也不要妒忌别人的能力,眼红别人的待遇,在别人取得成功后,不要总是觉得这个机会给到自己,也能成功。
这样的自以为是,往往会消耗你的最后一丝能力。
多一些理解,不要被关系所累,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和别人比较那叫良性竞争,看不惯别人的成功,那叫内耗。要多一些良性竞争,少一些恶性内耗。
人到中年,把身上的担子卸一卸,歇一歇,多和家人沟通沟通,多看到自身的不足再进步,走出无益的内耗,多一些理解,才是正途。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