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野战军在经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之后,继续南下追击国民党军,并协助二野、三野发起渡江战役。
1949年6月,四野主力渡过长江,并先后发起了宜沙、湘赣、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皆取得重大胜利。截止到12月11日,四野歼灭了国民党白崇禧集团的张淦兵团、徐启明兵团、鲁道源兵团、黄杰兵团、刘嘉树兵团及广东的余汉谋集团一部。
漏网的小部分残敌主要逃往海南、越南(法国占领区)、广西的山区这三个地区。经过1个月的战斗,广西全境解放,广东西南沿海的城镇和海港全部解放。至此,除了海南之外,华中华南的所辖地域全部获得解放,此役共歼灭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集团17.3万人。
在大陆上,最强的桂系悍匪已被全歼,对于华南来说,解放战争基本已经结束了。
海南岛战役为什么不需要林彪指挥?
广西战役胜利后,林彪所在的四野指挥部,从衡阳返回长沙,经长沙又返回武汉。此时林彪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
解放海南岛战役不需要林彪亲自指挥的第一个原因是林彪非常忙,林彪身兼数职,实在是太繁忙了。政务、军务和党务使他抽不出多余的时间去亲自指挥海南岛登陆战。
林彪
解放海南岛战役不需要林彪指挥的第二个原因是林彪的旧疾复发,在抗战时期林彪被子弹误伤,虽然在苏联治愈了,但是给林彪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遗症,主要变现的症状为怕光、怕水、怕风。在宜沙、湘赣、衡宝、广东、广西等这些大战役正在进行时,林彪神经处于紧绷状态,没有时间去多想身体上的事,但是解放中南六省的任务大体完成了,只剩下一个海南岛,林彪紧绷的神经一下放松了,身体因为放松而再次出现老毛病复发的症状。
解放海南岛战役不需要林彪指挥的第三个原因是林彪的手下名将如云,个个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无论把这个任务分配给谁,基本上都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经过林彪的反复考虑,他把解放海南岛的任务交给了第15兵团的首长们即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和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就这样解放海南岛的作战指挥部成立了。
敌我力量的对比
在解放海南的战役中,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基本相当,我参战兵力为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下辖第40军、第43军及琼崖纵队共计10万余人,其中第40军(司令员韩先楚、政委袁升平)和第43军(司令员李作鹏,政委张池明)8万余人,琼崖纵队2万余人。
而参加海南岛防守的为国民党军第32军、第62军、第64军、第109军163师、地方武装4个师和空军指挥所、海军第三舰队共10万余人。
从兵力对比上看,双方兵力基本相当,但国民党军有空军支援和强大的海军舰艇,而解放军只能乘坐木质帆船,在无风时,需要招募几千名船工划桨。与敌人相比,解放军的士气更旺,且有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接应,还有五指山根据做补充,优势明显。
琼崖纵队战士与解放军战士会师
林彪虽然没有亲自指挥,但是参与决策了吗?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陈伯达、汪东兴、叶子龙、师哲一行从北京出发,历时10天到达苏联首都莫斯科,这是毛主席第一出国,也是建国后毛主席第一次出国访问。
金门战役的失利,历历在目,这让林彪思索良久,打仗一向以沉稳著称的林彪,对于出兵海南岛仍在做最后的权衡,终于在半个小时的踱步过后,林彪将出兵海南岛的电报发给了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
毛泽东收到电报后并没有立刻给林彪回电,而是思索了2天后再给林彪回电,回电内容:“使15兵团易于攻取海南岛,消灭残敌,平定全粤”。
从电报中可以看出,毛主席是赞成了解放海南岛的作战计划的,另外毛主席在另外一封发给林彪的电报中也说道,虽然同意了作战计划,但是望四野官兵认真研究金门失利的教训,制定切实可行的登岛作战计划。可以说,是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为解放海南岛战役奠定了基调。
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开始对登岛作战计划细则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对战役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组织。
15兵团司令部还对海南的气象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前期可进行小规模偷渡,到4月中旬谷雨之前利用北风,大举渡海登陆。15兵团司令部将作战时间及拟定方案上报四野首长林彪和中央军委与毛主席。毛主席对渡海作战情况一一做了分析与解答。邓华、赖传珠、洪学智经过分析研究后,将所制定的方案分别当面汇报给林彪和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另外还决定,琼崖纵队统一受邓华、赖传珠、洪学智指挥。
冯白驹为了配合15兵团渡海作战,特派出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偷渡到雷州半岛,会见邓华和赖传珠,将渡海作战的几点建议及配合方法汇报上来兵讨论。
叶剑英
至此,在毛泽东、林彪、叶剑英、邓华、赖传珠、洪学智、韩先楚、方方、冯白驹、符振中等军事指战员的相互协助一下,解放海南岛的作战方案大体已经成型。
中央军委的指示以及叶剑英的领导
叶剑英时任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为了能统一配合好军事指挥并完成解放海南的战略任务,中央军委决定于1949年11月将广东军区与第15兵团合并,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任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邓华任第一副司令员,洪学智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肖向荣任政治部主任。
在合并后,第15兵团建制并没有撤销,仍然属于第四野战军,而邓华、赖传珠、洪学智的职位仍然不变,可以说,这次合并是为解放海南岛服务的,从此解放海南岛的最高作战指挥权由叶剑英代理。
1950年2月1日,第15兵团首长在广州召开关于解放海南岛的作战会议,叶剑英参加了会议并做了重要指示,他将中央军委、毛主席、林彪的指示传达给邓华、赖传珠、洪学智、韩先楚、李作鹏、冯白驹、符振中等第40军、第43军及琼崖纵队的领导。
叶剑英着重阐述了中央军委确定的海南岛战役作战方针,通过对敌我形势的对比,制定了首先在夜间派小部队偷渡,加强琼崖纵队的军事力量,改变岛上敌我形势,再配合15兵团大军强行登陆的作战方案,并将作战方案上报林彪及四野总部。
邓华
偷渡与渡海决战
3月20日,在武汉开会的邓华返回了雷州半岛第15兵团指挥部,解放海南岛的作战计划是先派小股部队偷渡,最后在雨季北风的时候,再集合大部队强行登陆。
第一批两个加强营已经先后偷渡成功,并进入五指山革命根据地,这大大增强了琼崖纵队在海南岛上的力量,有利的支援了琼崖纵队的“反围剿”。
为了能够扩大优势,邓华决定再派两个加强团偷渡过去,即第40军118师加强团和第43军127师加强团,3月26日当晚,由于127师加强团所在偷渡位置没有起风,所以127师加强团当晚没有行动。
偷渡的任务全都落在第40军第118师加强团身上,该加强团由3个营组成,第352团两个营和第353团的一个营,偷渡团共乘坐船只81只,参与偷渡作战的指战员2937人,整个偷渡作战由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和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共同指挥,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冯白驹指挥纵队各大队、党员和人民群众接应。
由于行程过半时风停了,战士们只能依靠双手划桨,在经过一番波折之后,以损失600人的代价,加强团主力全部进入五指山革命根据地。3月21日夜里10点半,第43军127师加强团2700多人也开始了偷渡作战,在付出170余人的伤亡代价后,主力与琼崖纵队汇合。
几次偷渡均取得成功,真正的强行渡海作战也马上到来。
韩先楚
1950年4月16日晚上7点半,第15兵团第40军、第43军共8个团2.5万人开始实施强行渡海作战,全军乘坐380艘帆船、32艘机帆船从雷州半岛出发。经过半个月的连续作战,歼灭国民党军3.3万人,解放军自身伤亡4500余人,海南岛全岛解放,海南岛战役胜利结束。
可以说,海南岛战役主要是叶剑英综合指挥并全方面保障后勤,邓华坐镇15兵团司令部前线指挥部指挥,两人相互配合取得的伟大胜利,叶剑英以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小客说史,叹为观止。缅怀过去,铭记历史。欢迎评论、转发、关注、收藏、点赞!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