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开国领袖,世纪伟人在历经长期革命斗争之后,曾发自肺腑地感慨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而杰出领袖则是人民中的精英分子,掌舵巨人。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征程中,作为一个时代的领导核心毛泽东主席、邓小平同志起到了极其重要的领航作用——他们用顽强的毅力和勇气,非凡的胆识和智慧,在关键时刻,为迷茫的中国拨云指路。伟人功绩,彪炳千秋!
伟人的功绩福泽千载,功在万世。伟人的思想高瞻远瞩,日月同光,熠熠生辉。在革命斗争年代,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十个如果”的伟大思想。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邓小平结合内外形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十个如果”思想。这两个思想体系实质相通,一脉相承,都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思想财富。
一、“风清气正,人民乐园”——毛主席在延安提出“十个没有”
多灾多难的旧中国,在反动军阀和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之下民生凋敝,饿殍遍野,整个社会昏聩糜烂,奄奄一息,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入侵又使得近代中国的境况雪上加霜。
就这这么一个暗无天日的时代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安等革命根据地可谓是“世外桃源”一般的人间净土——“中国未来的希望在延安”。
1940年,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民众讨汪(汪精卫)大会上,作了题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的讲演。
他在演讲中提到的,陕甘宁边区是民主革命的抗日根据地,也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革命圣地延安的先进性、进步性,就集中体现在“十个没有”。
首先,延安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众人平等相待,共赴国难。
抗战时期,为什么那么多有志青年,千里奔波投奔延安?当年一位青年人的回答是:“南京城里,只有老官吏、老官僚。
屡屡总是叫我们在一个办事处里等一等,于是,明天再来。很多人就是这样走掉了”。而在延安,贪污腐败,作威作福的官僚习气,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
毛主席曾明确指出,在陕甘宁边区,共产党的干部是公仆而不是官老爷,彼此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之分。干部更需要以身作则,艰苦奋斗,除了本职的工作之外,也要参加劳动。
为了奖励廉洁,严惩贪污,边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反贪惩贪法律条款。
在1934年十分困难的时期,中央就出台了三项解决措施,其一是借款,其二是自力更生,其三就是严禁贪污和浪费。
1935年,边区政府又明确规定,但凡公职人员贪污公款为私人谋利或者玩忽职守,浪费公款,给国家造成损失者,一律严惩,贪污公款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在这期间,也有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因为贪污一失足成千古恨。
此外,毛主席还提到,延安“三没有赌博, 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
在当年的延安,人民精神矍铄,安居乐业;部队斗志昂扬,保家卫国;公仆胸怀人民,大公无私。
著名作家丁玲曾将当年的延安称为“乐园”: “我们才到这里半年,延安说不上伟大建设,但这里街道整洁,植满槐桑;没有乞丐,也没有卖笑的女郎;没有烟馆和赌场。百姓安居乐业,农民耕者有田” 。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毛主席当年的这些描述是被历史和事实充分证实过的。
1940年5月,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造访延安,在将近10天的行程中,陈先生到处实地考察,实地调研,认真观察,他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陈嘉庚先生亲眼目睹国国民党蒋介石当局的昏聩腐朽,他后来回忆道,和国民党统计趋相比,延安有七个特点。
- 没有国民党统治区那般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
- 领导人廉洁奉公,没有特权,工资待遇和一般干部、士兵相差很小;
- 没有乞丐和失业的人,人民生活过得去。
- 领导人与人民群众平等相处,没有等级森严;
第五,社会治安极好;第六,男女关系严肃;第七,朴素成风。这和毛主席的“十个没有”,英雄所见略同”。
“十个没有”,精准地概括了当时共产党延安的社会状态和精神风貌。
这就和国民党当局“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荼毒人民,鱼肉百姓的腐朽黑暗统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谓“国本不容撼,民意大于天”,这样两个政党相互抗衡,国民党焉有不败之理?
二、“共同富裕,人民本位”——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十个如果”
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拨乱反正,中国随即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改变过去略显僵化的经济体制,借助市场的力量充分调动国内资源实现发展。
然而,凡事皆具有两面性。市场经济具有提高效率的好处,但如果处理不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就容易拉大贫富差距,引起两极分化,背离社会主义建设的初衷。
为此,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了“十个如果”的思想理论——“绝对不能借改革开放之名行资本主之实”,以此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事实上,“十个如果”并非如毛主席“论十大关系”那般是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小平同志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分别提到的,流传下来的说法不一。
但归结起来,其核心观点主要由以下几点。
- 在与日本朋友谈话时,小平同志谈到,如果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让百分之几的人富裕,但肯定无法让百分之九十多的人民富裕起来。
- 在中顾委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小平同志说道,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我们人民国民生产总之达到几千美元的时候,中国也不会出现新的资产阶级,因为我们的生产资料归国家和集体所有,是公有的。
- 在全国科技会议上的讲话中,小平同志忧语重心长地谈到,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 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中,小平同志提出,如果社会风气变坏了,经济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腐化的风气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持续下去会造成一个贪污、贿赂、盗窃横行的社会。
6.在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小平公略有担忧地谈到,如果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某些局部地区的人可能很快富起来,形成新资产阶级,产生很多富翁,但最多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大量的中国人仍然无法摆脱贫困,甚至解决不了温饱。
7.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如果我们人口到15亿,人均能达到四千美元,每年国民总值达到六万亿美元,那表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8.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时,小平公谈到,当时的中国既有左的干扰,也有右的干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全盘西化”,打着改革开放的旗帜,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道路。
如果搞资本主义,中国的四个现代化肯定实现不了,可能会有部分人富裕起来,但十亿人的贫困问题肯定解决不了,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
会见马拉西亚朋友时,邓公谈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如果搞两极分化,民族矛盾、区域矛盾、阶级矛盾、中央和地方矛盾都会爆发,就可能出乱子。
第十,如果穷的越来越穷,富的越来越富,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避免两积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使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
到了1993年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之后,邓小平同志在与其弟弟邓垦同志谈话时再度强调:“12亿人口的国家如何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么分配,这都是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
分配的问题大得很……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归根到底,小平同志“十个如果”思想的精髓,就是要在改革开放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不动摇,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
坚持人民本位,警惕政治西化、贫富两极分化,保证红色江山永不变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可逾越的底线和红线。
三、“守正创新,江山永固”——新时期共产党人对伟人思想的继承发扬
毛主席的“十个没有”重点关注贪污腐败问题,邓小平同志的“十个如果”侧重于谈避免两极分化与实现共同富裕问题。
伟人的殷切叮咛,至今仍然振聋发聩。斗转星移,时光荏苒,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前人的遗志,在反腐倡廉,推进共同富裕的问题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我们的人民倍感幸福,我们的政权愈加巩固。
关于反腐倡廉问题,在上世纪末,一些别有用心者甚至鼓吹“腐败有理”、“腐败是改革的润滑剂”等奇谈怪论。
但我党始终对腐败问题保持零容忍,不断打击,勇于革命——“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四亿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以党章为依据制定了一系列系统、科学、完备的反腐倡廉党内法规体系,如《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为腐败治理提供了制度依据,有效推动反腐败斗争健康有序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攀升,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的确有所突显。
为此,我党再度把推进共同富裕摆在了优先解决的战略地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党中央提出了要稳扎稳打,分阶段,分地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期,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迈出实质性步伐,人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逐渐缩小。
到2035年,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国人民能够均等化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之时,我们国家的共同富裕伟大目标要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要调控到合理区间。
2021年5月20日,党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东部发达省份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支持浙江“先行一步”,到2035年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
我们相信,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想,一定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瀚征程中,得到充分实现。
因为,我们永远可以信赖中国共产党——人民的主心骨,一个言出必行,一言九鼎的大党。
四、结束语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行,从根基上源于我党在创立之初,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原理为指导,秉持着服务人民大众,建设理想社会的高尚宗旨,最终披荆斩棘,战天斗地,成就千秋伟业。
作为我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主席在目睹了旧中国的黑暗之后,在延安提出的“十个没有”,就是要以共产主义的阳光驱散旧中国的污垢阴霾,建设一个天朗气清,蓬勃向上的的新中国。
经过数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一些与社会主义初心使命相违背现象有沉渣泛起,卷土重来的趋势。
为此,邓小平同志敏锐地察觉到了变化。
他提出的“十个如果”,就是对改革开放之后可能出现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政治西化等不良现象的及时警告和校航纠偏。
其目的是继续高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使得改革开放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避免重蹈“封闭僵化”的老路,也避免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
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时代,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继续继承两位伟人的深刻思想和谆谆教导,并且不断守正创新。
我们在民族复兴的星辰大海中不断杨帆远航,曙光已现,未来可期——魏巍盛世中华,皆如伟人当年所愿!
五、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2]吴桂韩:《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人民网-理论频道,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822/c40531-29486285.html。
[3]张鼎:《正确评价党的历史是开启改革开放的关键一环——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出台为例》,载于《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5期。
[4]曾斌:《邓小平“十个如果”及晚年谈话对于改革开放的现实指导意义》,载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0期。
[5]李晓佩、郑深源:《延安时期毛泽东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载于《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4期。
[6]《邓小平的十个“如果”》,载于《中国改革》,2004年第8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